第217章
且李广、公孙敖这两支是撞上匈奴的大军,几乎一击就溃,他们没有求援的时间,那种情况下也不应该支援。
以及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判断出是同僚遭受集中攻击,卫青当时选择越过长城是最明智的选择。
毕竟匈奴人数劣势在那里,既然于前线集结了联军让李广、公孙敖遭受巨大损失,就说明后方空虚。
确实有赌的成分在,但是赌赢的可能远远大于输的概率。
至于说是为了一人的功勋让军队冒险根本就是在胡扯。
期待博得军功是每一个将士的愿望,这本来也就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军中的任何一人也都明白他们上了战场之后面对的是怎样的风险。
卫青是因这一役之胜成为了关内侯没错,但是他取胜后更是第一时间就着人细细算了军中每一人取得的战功,没有让军中任何一人寒心。
霍去病有理有据地与他们解释,但是这些讲师是真的想要与他讨论吗?
当然不是。
他们只是想要通过批判卫青,证明他们的正确性,折了霍去病的傲骨,让霍去病改变对他们轻蔑的态度。
当霍去病发觉自己对舅舅行为的解释根本没有办法让讲师们触动,反而引出了类似“对匈奴妇孺妇人之仁”、“贪功冒进不知收敛”的话时,他最后一丁点耐心消失了。
对方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那霍去病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
无论这些讲师再评价卫青什么,他就是一句话:“陛下任命我舅舅作将军,陛下封赏我舅舅作关内侯,你们既然那么能,怎么就只能冲我喋喋不休?”
这就踩到了众位讲师的痛点上,矛盾进一步升级。
如果不是宫人们见势不妙去请了刘彻来,又有偷偷在旁边瞧热闹的刘玥突然出现将霍去病拽住,怕不是霍去病都要和这些人动起手来。
而事情的前因经过后果,刘彻在来处理矛盾的路上就已经听过了。
他打从一开始就看不上这些所谓的兵家中人——他甚至就不觉得兵家应该有传人。
只有能够打胜仗的将军才配说懂军事。
这些常胜将军中中有人文武双全,便留下著作流传后世,成了所谓的兵家著作。
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确实可以让以后行军打仗的将军有所触动,但是光凭着研习这些文字,难道就能完全懂得行军之事了吗?
他们即便懂了那些阴谋阳谋,也没有统率军队的魄力,没有担整支军队性命决策的果决,就这样的人也配自称是兵家中人?
刘彻对此不屑一顾,也完全看得明白他们来到长安揣着的心思。
不过是因着自己当初因卫青识马赏识他的事儿被当作美谈传扬出去,所以这些人便个个都以为可以凭着口舌得到自己的赏识,取得与卫青一样的地位。
在他们想来,卫青不过是一个马奴出身,能够走到现在,也只是因为他幸运有一个美貌的姐姐,又侥幸在四路人马中独独取胜回来了。
他们的出身、学识都胜过卫青,他们自然也可以。
然而这都是他们想当然的想法,单是卫青能培养出重骑兵这一条就已胜过他们万倍。
刘彻顾念着他自己求贤的名声和如今征匈奴,正是应该尚武的时候,才把他们与儒家那些五经博士一起扔去管典籍。
好歹让他们识字的本事发挥出来。
如今将霍去病交付给他们教导,也不是真的想他们能教霍去病点什么。
他仅仅是觉着霍去病这小子才十二岁就想着上战场,属实是过于猖狂。
干脆就听卫青的意见,磨磨他的性子,便让这些讲师发挥点养他们的用处,讲点兵书了事。
也是省得霍去病太闲了。
但是刘彻可以觉得霍去病气盛需收敛些,却是容不得这些兵家的废物们批判霍去病猖狂。
霍去病是他教导出来的,也是他纵着霍去病有傲的资本,怎么就轮到这些个废物评头论足了?
尤其他们争吵的点还是卫青,几让刘彻气笑了。
为他挣得胜利,让匈奴各部都受惊的关内侯,落到这些讲师的口中却成了处处错处。
所以他们其实是对卫青得到的封赏不满,对他们不能得到用处不满。
只是对自己不满。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刘彻就已经在心中对他们定了死刑。
不过残杀学士到底不是个好名声,于是他柔和了声音,对仍跪着的各位讲师道:“既然是兵家出生,那就到这次征匈奴的前线去,尽情发挥你们的才能,当好我汉军中的兵吧。”
第120章 委任 寻一个持刀人
金秋十月丰收季, 军中演练不辍,刘彻对军中将领的委任也终于确认下来了。
毫无疑问,他任命了最信任的卫青作车骑将军, 统领汉军三万人马。
但是他曾经倚重的另三位将军就没有那么好的安排了——他们甚至没有被委任出战。
实际论下来, 上一次战败后,李广和公孙敖缴纳赎金免死罪, 一应职衔都被褫夺,如今的身份确也只是庶民。
公孙敖出身卑微, 既已成了败军之将,干脆也就赋闲家中, 教养儿女,也躲了旁人对自己的明嘲暗讽。
这一次没能获得委任,他虽然觉得有些遗憾, 但是也松了一口气。
以及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判断出是同僚遭受集中攻击,卫青当时选择越过长城是最明智的选择。
毕竟匈奴人数劣势在那里,既然于前线集结了联军让李广、公孙敖遭受巨大损失,就说明后方空虚。
确实有赌的成分在,但是赌赢的可能远远大于输的概率。
至于说是为了一人的功勋让军队冒险根本就是在胡扯。
期待博得军功是每一个将士的愿望,这本来也就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军中的任何一人也都明白他们上了战场之后面对的是怎样的风险。
卫青是因这一役之胜成为了关内侯没错,但是他取胜后更是第一时间就着人细细算了军中每一人取得的战功,没有让军中任何一人寒心。
霍去病有理有据地与他们解释,但是这些讲师是真的想要与他讨论吗?
当然不是。
他们只是想要通过批判卫青,证明他们的正确性,折了霍去病的傲骨,让霍去病改变对他们轻蔑的态度。
当霍去病发觉自己对舅舅行为的解释根本没有办法让讲师们触动,反而引出了类似“对匈奴妇孺妇人之仁”、“贪功冒进不知收敛”的话时,他最后一丁点耐心消失了。
对方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那霍去病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
无论这些讲师再评价卫青什么,他就是一句话:“陛下任命我舅舅作将军,陛下封赏我舅舅作关内侯,你们既然那么能,怎么就只能冲我喋喋不休?”
这就踩到了众位讲师的痛点上,矛盾进一步升级。
如果不是宫人们见势不妙去请了刘彻来,又有偷偷在旁边瞧热闹的刘玥突然出现将霍去病拽住,怕不是霍去病都要和这些人动起手来。
而事情的前因经过后果,刘彻在来处理矛盾的路上就已经听过了。
他打从一开始就看不上这些所谓的兵家中人——他甚至就不觉得兵家应该有传人。
只有能够打胜仗的将军才配说懂军事。
这些常胜将军中中有人文武双全,便留下著作流传后世,成了所谓的兵家著作。
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确实可以让以后行军打仗的将军有所触动,但是光凭着研习这些文字,难道就能完全懂得行军之事了吗?
他们即便懂了那些阴谋阳谋,也没有统率军队的魄力,没有担整支军队性命决策的果决,就这样的人也配自称是兵家中人?
刘彻对此不屑一顾,也完全看得明白他们来到长安揣着的心思。
不过是因着自己当初因卫青识马赏识他的事儿被当作美谈传扬出去,所以这些人便个个都以为可以凭着口舌得到自己的赏识,取得与卫青一样的地位。
在他们想来,卫青不过是一个马奴出身,能够走到现在,也只是因为他幸运有一个美貌的姐姐,又侥幸在四路人马中独独取胜回来了。
他们的出身、学识都胜过卫青,他们自然也可以。
然而这都是他们想当然的想法,单是卫青能培养出重骑兵这一条就已胜过他们万倍。
刘彻顾念着他自己求贤的名声和如今征匈奴,正是应该尚武的时候,才把他们与儒家那些五经博士一起扔去管典籍。
好歹让他们识字的本事发挥出来。
如今将霍去病交付给他们教导,也不是真的想他们能教霍去病点什么。
他仅仅是觉着霍去病这小子才十二岁就想着上战场,属实是过于猖狂。
干脆就听卫青的意见,磨磨他的性子,便让这些讲师发挥点养他们的用处,讲点兵书了事。
也是省得霍去病太闲了。
但是刘彻可以觉得霍去病气盛需收敛些,却是容不得这些兵家的废物们批判霍去病猖狂。
霍去病是他教导出来的,也是他纵着霍去病有傲的资本,怎么就轮到这些个废物评头论足了?
尤其他们争吵的点还是卫青,几让刘彻气笑了。
为他挣得胜利,让匈奴各部都受惊的关内侯,落到这些讲师的口中却成了处处错处。
所以他们其实是对卫青得到的封赏不满,对他们不能得到用处不满。
只是对自己不满。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刘彻就已经在心中对他们定了死刑。
不过残杀学士到底不是个好名声,于是他柔和了声音,对仍跪着的各位讲师道:“既然是兵家出生,那就到这次征匈奴的前线去,尽情发挥你们的才能,当好我汉军中的兵吧。”
第120章 委任 寻一个持刀人
金秋十月丰收季, 军中演练不辍,刘彻对军中将领的委任也终于确认下来了。
毫无疑问,他任命了最信任的卫青作车骑将军, 统领汉军三万人马。
但是他曾经倚重的另三位将军就没有那么好的安排了——他们甚至没有被委任出战。
实际论下来, 上一次战败后,李广和公孙敖缴纳赎金免死罪, 一应职衔都被褫夺,如今的身份确也只是庶民。
公孙敖出身卑微, 既已成了败军之将,干脆也就赋闲家中, 教养儿女,也躲了旁人对自己的明嘲暗讽。
这一次没能获得委任,他虽然觉得有些遗憾, 但是也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