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拍摄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一切还算顺利。
整部电影就是两父子的表演,其他的杀手、母亲都只是点缀而已。
目前的戏份难度不大,都是些人物对话,追逐、打斗、爆炸戏还在后面,拍起来倒是简单,无非是费时间而已。
每天早晚开会、看片子,白天演戏,还能睡上六个小时。
看完片子,没什么问题,就是有个镜头有些虚焦。
每次最紧张的时候就是和看片子了,一旦有什么问题,一天的辛苦就白费了。
剩下的就交给剪辑师进行粗剪,李谦带着众人吃早饭。
饭桌上,李谦咬了一大口大肉包,对众人安排道,“老张、朝哥你们吃快点,咱们先把那个虚焦的镜头补了。”
“嗯”。
张忠华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加快了嘴里的动作。
隔壁桌的灯光师也两口干掉一个大包子,抓紧时间吃早饭。
邓朝更没时间吃饭了,三两口把包子塞嘴里,又拿了个包子和牛奶边走边吃,就去化妆了。
张忠华和灯光师也很快吃完早饭,对着另一张桌子上的操作员、跟焦、几个灯光助理喊了一声。
“开工了!”
师傅喊干活了,几个助理也连忙拿起来边走边吃,快步走向摄影棚。
剧组的工作就是这样,忙、烦、累。
不过这还算好的,好歹是室内戏,9月份的京城已经不怎么热了,摄影棚里通风也还行,比室外好多了。
一边吃着饭,李谦又道,“老郭,你再去催催洗印厂,今天怎么晚了十个小时!”
怀柔有个中影洗印分公司,就在基地里面也不远,每天晚上拍完之后后,就派人把几十斤重的胶片送去洗印。
人就守在洗印厂,第二天晚上拿着洗印好的片子回来,李谦带着剧组拍完戏就正好可以看看拍出来的效果,有问题隔天及时地解决。
但是原本昨晚洗好的片子,今天早上五点钟半才拿回来。
郭凡道,“我问过,现在洗印厂太忙了,他们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现在又是贺岁档,一大堆片子等着做拷贝,吴雨森那部《赤壁》转到冀北拍火烧赤壁的大场面戏份,就也拿这边洗了,中影下了命令,优先临时加急赶出来。”
“冀北Y县的易水湖?从那开车到中影洗印厂也就两个多小时后,跑来怀柔还要多花一个小时!”
“中影洗印总厂忙不过来,就送到分厂来了。”郭凡解释道。
“草!”
“《赤壁》明年暑假才上映,大把时间,赶着投胎呢!”
暗骂一句,这也没辙,大片就有大片的待遇,什么先来后、规矩到都是虚的。
胶片电影还是绝对主流,只有用不起胶片,没得选才用数字机,像中影、魔影两大公司旗下的洗印厂,忙起来那就是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的。
抓紧时间吃完饭,接着拍摄。
这会剧组已经在准备补拍那个虚焦的镜头了,跟焦员和摄影助理在反复拉皮尺测量焦点。
胶片机就是这样麻烦,需要在走位、排练、实拍前多次测量镜头与实物的距离。
紧接着灯光师用测光表测光,现场看不到光影效果,这也是只能靠灯光师的本能、自觉、经验。
把重拍的镜头补了,紧接着继续今天的拍摄任务。
下一个镜头是张翰宇和袁荃的对手戏,下班回来的父亲和正在做饭的母亲在厨房撒狗粮。
忙了几天的邓朝难得喘口气,就在一旁找个椅子躺下了。
还是先多次测量焦点,测光表测光,然后反复走位、排练。
这种高速轮转的工作强度下,所有人都紧绷着一根弦,只要这根线没有绷断,所有人都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状态。
紧接着开始实拍,李谦回到监视器前,看着从跟焦员那个2英寸的小屏幕上传回来的画面。
2英寸屏幕上的画面放大到17寸监视器上,只能看到大概的构图和演员的表演。
厨房里一副80年代居家打扮的袁荃正在炒着菜,下班回来的张翰宇从后面轻轻地抱住她。
“什么菜,这么香。”
两人脸贴着脸,也不知道是在说菜香还是人香。
原版两人还跳起了舞,亲了起来,不过汉化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外面客厅里的收音机里,还放着87年春晚上费翔唱的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在电影开头,观众还不知道剧情,得通过这些细节,去展现两个时空的不同之处。
1987年还有一首《大约在冬季》同样爆火,不过这首歌的气氛不够欢快,和20年前父亲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太搭。
张翰宇就这么从后面环抱着袁荃,袁荃手上还拿着锅铲在炒菜,配上欢快的歌声,一切都那么温馨。
父亲和儿子的生活,这就一眼能看出来,简直是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落魄,一个无比幸福。
甚至这个镜头都不用特写,有一个侧面的长镜头就够了。
不过紧接着,两个小屁孩冲进了厨房,前面那个一身脏兮兮的,手上抱着个同样脏不拉几的足球,嘴里喊着“妈我饿了”。
张翰宇笑着一把把儿子抱了起来,“小队长,今天没把人家玻璃踢碎吧,爸爸考验一下你的球技。”
整部电影就是两父子的表演,其他的杀手、母亲都只是点缀而已。
目前的戏份难度不大,都是些人物对话,追逐、打斗、爆炸戏还在后面,拍起来倒是简单,无非是费时间而已。
每天早晚开会、看片子,白天演戏,还能睡上六个小时。
看完片子,没什么问题,就是有个镜头有些虚焦。
每次最紧张的时候就是和看片子了,一旦有什么问题,一天的辛苦就白费了。
剩下的就交给剪辑师进行粗剪,李谦带着众人吃早饭。
饭桌上,李谦咬了一大口大肉包,对众人安排道,“老张、朝哥你们吃快点,咱们先把那个虚焦的镜头补了。”
“嗯”。
张忠华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加快了嘴里的动作。
隔壁桌的灯光师也两口干掉一个大包子,抓紧时间吃早饭。
邓朝更没时间吃饭了,三两口把包子塞嘴里,又拿了个包子和牛奶边走边吃,就去化妆了。
张忠华和灯光师也很快吃完早饭,对着另一张桌子上的操作员、跟焦、几个灯光助理喊了一声。
“开工了!”
师傅喊干活了,几个助理也连忙拿起来边走边吃,快步走向摄影棚。
剧组的工作就是这样,忙、烦、累。
不过这还算好的,好歹是室内戏,9月份的京城已经不怎么热了,摄影棚里通风也还行,比室外好多了。
一边吃着饭,李谦又道,“老郭,你再去催催洗印厂,今天怎么晚了十个小时!”
怀柔有个中影洗印分公司,就在基地里面也不远,每天晚上拍完之后后,就派人把几十斤重的胶片送去洗印。
人就守在洗印厂,第二天晚上拿着洗印好的片子回来,李谦带着剧组拍完戏就正好可以看看拍出来的效果,有问题隔天及时地解决。
但是原本昨晚洗好的片子,今天早上五点钟半才拿回来。
郭凡道,“我问过,现在洗印厂太忙了,他们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现在又是贺岁档,一大堆片子等着做拷贝,吴雨森那部《赤壁》转到冀北拍火烧赤壁的大场面戏份,就也拿这边洗了,中影下了命令,优先临时加急赶出来。”
“冀北Y县的易水湖?从那开车到中影洗印厂也就两个多小时后,跑来怀柔还要多花一个小时!”
“中影洗印总厂忙不过来,就送到分厂来了。”郭凡解释道。
“草!”
“《赤壁》明年暑假才上映,大把时间,赶着投胎呢!”
暗骂一句,这也没辙,大片就有大片的待遇,什么先来后、规矩到都是虚的。
胶片电影还是绝对主流,只有用不起胶片,没得选才用数字机,像中影、魔影两大公司旗下的洗印厂,忙起来那就是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的。
抓紧时间吃完饭,接着拍摄。
这会剧组已经在准备补拍那个虚焦的镜头了,跟焦员和摄影助理在反复拉皮尺测量焦点。
胶片机就是这样麻烦,需要在走位、排练、实拍前多次测量镜头与实物的距离。
紧接着灯光师用测光表测光,现场看不到光影效果,这也是只能靠灯光师的本能、自觉、经验。
把重拍的镜头补了,紧接着继续今天的拍摄任务。
下一个镜头是张翰宇和袁荃的对手戏,下班回来的父亲和正在做饭的母亲在厨房撒狗粮。
忙了几天的邓朝难得喘口气,就在一旁找个椅子躺下了。
还是先多次测量焦点,测光表测光,然后反复走位、排练。
这种高速轮转的工作强度下,所有人都紧绷着一根弦,只要这根线没有绷断,所有人都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状态。
紧接着开始实拍,李谦回到监视器前,看着从跟焦员那个2英寸的小屏幕上传回来的画面。
2英寸屏幕上的画面放大到17寸监视器上,只能看到大概的构图和演员的表演。
厨房里一副80年代居家打扮的袁荃正在炒着菜,下班回来的张翰宇从后面轻轻地抱住她。
“什么菜,这么香。”
两人脸贴着脸,也不知道是在说菜香还是人香。
原版两人还跳起了舞,亲了起来,不过汉化的话,就有点不合适了。
外面客厅里的收音机里,还放着87年春晚上费翔唱的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在电影开头,观众还不知道剧情,得通过这些细节,去展现两个时空的不同之处。
1987年还有一首《大约在冬季》同样爆火,不过这首歌的气氛不够欢快,和20年前父亲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太搭。
张翰宇就这么从后面环抱着袁荃,袁荃手上还拿着锅铲在炒菜,配上欢快的歌声,一切都那么温馨。
父亲和儿子的生活,这就一眼能看出来,简直是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落魄,一个无比幸福。
甚至这个镜头都不用特写,有一个侧面的长镜头就够了。
不过紧接着,两个小屁孩冲进了厨房,前面那个一身脏兮兮的,手上抱着个同样脏不拉几的足球,嘴里喊着“妈我饿了”。
张翰宇笑着一把把儿子抱了起来,“小队长,今天没把人家玻璃踢碎吧,爸爸考验一下你的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