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檀九章的人,则负责将这些怒火转化为战斗力和凝聚力。

  于是,在江南大军尚未调动、夏翊带着他的边军势如破竹、攻克河冲后连下七城之时,皇帝的案上又摆上了一封内容惊心动魄的折子:

  江南,有一伙人,反了。

  是农民和着漕帮的不少壮劳力,一起反了。

  最初只有几十人,但很快发展成几百、上千。

  在折子写下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有了三万众。

  ——于是,皇帝字面意义上地被气晕了过去。

  再一次的。

  年纪大了吧,身体有点毛病很正常。

  但是呢,老年人总被气晕,很显然对身体非常不好。

  于是这一次,当皇帝被惊恐的御医艰难用金针唤醒的时候——

  他发现他半边身子不能动了。说话也变得模糊起来。

  哦,俗称,中风。

  他的好儿子们跪在他的榻前,这个说“父皇千万保重龙体”,那个说“父皇您吓死儿臣了”。但德昌帝一点感动都没有。

  他看着下头跪着的儿子们,眼神警惕极了,不像是在看他的孩子,而是在看一群虎视眈眈的挑战者。

  而事实上,这些皇子们,也确实更多地在思考这次变故之后该如何行事。

  太子心里暗暗高兴:无论德昌帝多不喜欢他,他都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只要没被废了,他插手政事就理所当然。

  现在皇帝这个样子了,还能处理公务吗?他这个做太子的代替父职,不是理所当然?

  太子不肯对自己承认,但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却不由得浮起了一个,以前对敬爱的、高高在上的父皇从来不敢有的念头:

  若是他死了该多好?

  而七皇子心里就暗叫糟糕了。他再得皇帝宠爱信重,也没有那个关键的名分。所有兄弟里,可能现在就是他最真心实意地希望德昌帝不要死,最好能康复,就算不能,也好歹把太子给废了啊。

  心里头最复杂最难受的是六皇子李成业。

  他其实隐隐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瞎折腾什么把顾翊逼反了,也不会有后来京军和河中军落败的事儿,更不会有江南征兵征粮的事儿。

  闹到现在,国家风雨飘摇、父皇病卧在床,结果他自己还什么好处没捞着。

  他真是恨不得回到当初,摇着自己的肩膀让自己别听属下的馊主意。

  ——当然了,出主意那个人现在早就去地府重新投胎了。

  可大错已然铸成。

  他没办法,只能把这些烂在肚子里,甚至为此连妻妾近来都不宠幸了,就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话给说出来。

  真走漏了消息,父皇第一个先砍死他。

  别说什么儿子不儿子的,李成业冷眼看着,一群儿子里头,父皇就只在乎一个老七——哦,老七可能都未必有多疼,不过拿他和太子打擂台、方便父皇自己牢牢掌控风向罢了。

  他这点,倒比其他兄弟都看得透。

  太子只把七皇子当眼中钉,七皇子还想着皇帝废了太子给自己撑腰呢。

  但此刻病床上的皇帝,心里绝望到有些偏激了。

  什么儿子?

  这一个个的都是跟他抢皇位来的!

  文武百官都是废物!

  一个顾翊,他养的这些废物竟然束手无策!

  下头官吏都是阳奉阴违的!说什么为了他的命令适当加税征兵?!当他看不出来这背后必然有吃空饷的事情吗?若不是虚报了将士数目骗朝廷钱粮,怎么会征兵的时候找不到兵需要现征?

  皇帝早恨毒了夏翊,但这回连亲儿子带文武百官都恨上了。

  ——这时候可见他和六皇子是亲父子了,自己的错误半点不反思,都怪别个。

  但就算是气到了这个地步,作为皇帝,政-治本能还是让他做出了最明智的判断:

  他养病期间,七皇子监国太子太傅辅政。

  这不得不说对德昌帝自己是个明智的选择:

  虽然太子名正言顺,但就是因为太名正言顺了,谁知道他这个儿子会不会监着监着国,就心大到收不回来了?

  而且也因为太子是储君、名正言顺,文武百官和他走得近也有理有据。到时候,储君监国、权臣纷纷表忠心,还要他这个缠绵病榻的皇帝有个屁用?

  太子大权在握,还不是说悄悄弄死就悄悄弄死他?

  七皇子则不同了,一贯都是靠着德昌帝的宠信立身,监国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又舍不得放弃这样的权力,必然会努力做好,更会竭力治疗皇帝。

  要是皇帝一死,太子继位,他有什么戏唱?

  德昌帝让他监国,他必然心怀期望,以为自己才是德昌帝属意的下一任皇帝,肯定还等着德昌帝废了太子传位给他呢。

  当然也不能排除七皇子丧心病狂准备趁着监国的机会直接强行掌权。

  几率很小,但不是没有。

  ——所以德昌帝又安排了太子太傅辅政。

  太子太傅嘛,妥妥的太子-dang,必然不错眼珠子地盯着七皇子,想找出把柄来。这么一来,七皇子也不会太胡来。

  皇帝才能觉得放心一点。

  皇帝这样一通安排,勉强维持住了大宿权力中枢的运行。但是,也有着巨大的弊端:

  七皇子和太傅互相怀疑戒备,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本能地想着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