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在南方刊发的报纸,自然是大肆渲染这次胜利。但文末却提了一嘴,晋军主帅身先士卒,受伤中弹——晋军主帅,自然就是陆既明。沈馥脸色都变了,将报纸前前后后翻了一遍又一遍,除了这几句话,再也找不到更多的字句能让他放心。
此时他才发现,相隔千里,不能通信,仅凭报纸上含含糊糊的几句话揣测对方安危,是怎样揪心的一件事。
晚饭桌上,沈令仪心情极好。
南方是鱼米之乡,经济富足,这里的妇人穿的衣裳也格外鲜妍漂亮。沈令仪本就精于打扮、长袖善舞,开个成衣铺子之于她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见沈馥捧着碗挑饭粒,一副胃口不佳的样子,她的脸上便没有了喜色。
沈馥放下碗,说道:“我想回平州。”
“不行!”
沈令仪想也不想,马上就拒绝了,她的目光一下子便锁定了不敢抬头的小阿,小阿吓得使劲摇头,也不知道在否定个什么劲儿。
沈馥也不和她争,只不说话,端起碗,继续挑饭粒。
沈令仪一口气上来又咽下去,跟着端起碗,没吃两口又放下,放软了语气,说道:“现在正打仗呢,你这是干什么,兵荒马乱的,你非得往枪口上撞吗?”
沈馥还是不说话,他最近养伤,好不容易养胖了一些,但还是比受伤前消瘦,人也白了,手指细伶伶的。小阿也可怜巴巴的,伸手扯了扯沈馥的袖子,好像想劝他似的,但又不说话,一双眼睛眨啊眨,地里黄的小白菜似的可怜。
沈令仪看不得他们俩这样子,继续商量道:“你好歹把伤养好了呀?你现在这身板脆得要命,能从这儿走到城外都不错了......”
听到了关键信息,沈馥立马抬头,问道:“把伤养好就行了?”
沈令仪气结:“我不是......”
沈馥三两口把小半碗饭吃完,一阵风似的,临走前还扬声说道:“谢谢姐姐!”
小阿也把饭飞快吃完,追着哥哥去了。剩下沈令仪在饭桌上,意识到自己被兄弟俩摆了一道,气得不行,有没有对象可发泄。坐在旁边的杨翎全程没敢说话,只是吃。沈令仪眼风扫到他,想到他的主子陆既明,气不打一处来,起身收桌子。
“就知道吃,也不知道说两句......”
杨翎端着碗,拿着筷子,看着一下子被收空的桌面,无言以对。
自那日起,沈馥吃好睡好,每日吃饱饭后还绕着院子遛弯儿,过得比老头还老头,就卯着一股劲儿要把伤养好。小阿日日撵在他屁股后面,问他:“我能和你一起去吗,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小阿长大了不少,已经是个少年样子,但在沈馥眼中,他还是个孩子样,说起老成话来,让沈馥忍俊不禁,只好敷衍道:“看你表现。”
一晃俩月过去,沈馥的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这下沈令仪再也找不到阻拦的借口了。
“姐姐,我想回平州了。” 沈馥脸上全写着认真,一点儿玩笑的语气都没有。
这一回,出乎沈馥的意料,沈令仪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一脸的为难,欲言又止。杨翎就立在她旁边,两人面面相觑,交换了个眼神。
沈馥的心不住地往下沉,急急问道:“怎么?出事了不成?”
“倒也不是。” 沈令仪连忙安抚他,“你看这个,才送来的信。”
沈馥连忙接过来,他本以为是电报,谁知道真的是信。柔软的白宣,力透纸背的墨迹,是陆既明的笔迹。
“阿馥,见信如晤。信辗转送达时,南方估计已有春意,请你务必好好待在南边养伤,勿要北上。战事未平,情况未定,我虽困于囹圄,但日日悠闲,身体康健,唯一所念便是你的伤。万望珍重,来日再见。”
短短几行字,沈馥来来回回地看,仿佛要从字里行间、横竖撇捺中看出端倪来。
为什么要写信,为什么困于囹圄,来日又是哪一日。
杨翎斟酌着说道:“送信来的人也不清楚,说是经了好几手,不知信从哪儿来,说要是回信,交给他就行,他往回递。这么折腾,估计是怕电报不安全。”
沈馥的眉头还是紧皱着。
如今北伐虽未结束,但严一海已露了败相,陆既明早早就向郑肇投了诚,郑军如今能占上风,陆既明也出了不少力,郑肇总不该反咬陆既明一口,怎么陆既明还如此小心翼翼。
沈馥是关心则乱,眉头紧锁,杨翎只能继续说道:“我去一趟吧。”
这下,没有人有异议,这是最好的选择。
事不宜迟,杨翎是连夜出发。等他走后,半夜三更,沈馥的房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他拎了个藤箱,探出头来左右张望,一步迈出去,便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吓得差点叫出来,定睛一看,昏暗中坐在地上瞪着他的人不是小阿还有谁。
“你怎么在这儿?” 沈馥小声说道。
小阿气愤地说道:“就知道你要偷溜,这几天我都睡你门外呢!东西我都收拾好了,你和我说好了的,必须得把我带上......”
当时答应时怎么料到如今的境况,杨翎去了,沈馥自己按捺不住也要去,小阿是必定要留下来看家的。
“怎么能留姐姐一个人。” 沈馥压着声音耐心劝道,“再闹起来,咱们俩谁都走不了。”
他说得有理,小阿犹豫了,低下了头,牙咬住嘴唇,想了半天,最后说道:“哥,你到平州后,能不能帮我...... 帮我探听一下秦大哥的消息......”
此时他才发现,相隔千里,不能通信,仅凭报纸上含含糊糊的几句话揣测对方安危,是怎样揪心的一件事。
晚饭桌上,沈令仪心情极好。
南方是鱼米之乡,经济富足,这里的妇人穿的衣裳也格外鲜妍漂亮。沈令仪本就精于打扮、长袖善舞,开个成衣铺子之于她是再简单不过了。
但见沈馥捧着碗挑饭粒,一副胃口不佳的样子,她的脸上便没有了喜色。
沈馥放下碗,说道:“我想回平州。”
“不行!”
沈令仪想也不想,马上就拒绝了,她的目光一下子便锁定了不敢抬头的小阿,小阿吓得使劲摇头,也不知道在否定个什么劲儿。
沈馥也不和她争,只不说话,端起碗,继续挑饭粒。
沈令仪一口气上来又咽下去,跟着端起碗,没吃两口又放下,放软了语气,说道:“现在正打仗呢,你这是干什么,兵荒马乱的,你非得往枪口上撞吗?”
沈馥还是不说话,他最近养伤,好不容易养胖了一些,但还是比受伤前消瘦,人也白了,手指细伶伶的。小阿也可怜巴巴的,伸手扯了扯沈馥的袖子,好像想劝他似的,但又不说话,一双眼睛眨啊眨,地里黄的小白菜似的可怜。
沈令仪看不得他们俩这样子,继续商量道:“你好歹把伤养好了呀?你现在这身板脆得要命,能从这儿走到城外都不错了......”
听到了关键信息,沈馥立马抬头,问道:“把伤养好就行了?”
沈令仪气结:“我不是......”
沈馥三两口把小半碗饭吃完,一阵风似的,临走前还扬声说道:“谢谢姐姐!”
小阿也把饭飞快吃完,追着哥哥去了。剩下沈令仪在饭桌上,意识到自己被兄弟俩摆了一道,气得不行,有没有对象可发泄。坐在旁边的杨翎全程没敢说话,只是吃。沈令仪眼风扫到他,想到他的主子陆既明,气不打一处来,起身收桌子。
“就知道吃,也不知道说两句......”
杨翎端着碗,拿着筷子,看着一下子被收空的桌面,无言以对。
自那日起,沈馥吃好睡好,每日吃饱饭后还绕着院子遛弯儿,过得比老头还老头,就卯着一股劲儿要把伤养好。小阿日日撵在他屁股后面,问他:“我能和你一起去吗,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小阿长大了不少,已经是个少年样子,但在沈馥眼中,他还是个孩子样,说起老成话来,让沈馥忍俊不禁,只好敷衍道:“看你表现。”
一晃俩月过去,沈馥的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这下沈令仪再也找不到阻拦的借口了。
“姐姐,我想回平州了。” 沈馥脸上全写着认真,一点儿玩笑的语气都没有。
这一回,出乎沈馥的意料,沈令仪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一脸的为难,欲言又止。杨翎就立在她旁边,两人面面相觑,交换了个眼神。
沈馥的心不住地往下沉,急急问道:“怎么?出事了不成?”
“倒也不是。” 沈令仪连忙安抚他,“你看这个,才送来的信。”
沈馥连忙接过来,他本以为是电报,谁知道真的是信。柔软的白宣,力透纸背的墨迹,是陆既明的笔迹。
“阿馥,见信如晤。信辗转送达时,南方估计已有春意,请你务必好好待在南边养伤,勿要北上。战事未平,情况未定,我虽困于囹圄,但日日悠闲,身体康健,唯一所念便是你的伤。万望珍重,来日再见。”
短短几行字,沈馥来来回回地看,仿佛要从字里行间、横竖撇捺中看出端倪来。
为什么要写信,为什么困于囹圄,来日又是哪一日。
杨翎斟酌着说道:“送信来的人也不清楚,说是经了好几手,不知信从哪儿来,说要是回信,交给他就行,他往回递。这么折腾,估计是怕电报不安全。”
沈馥的眉头还是紧皱着。
如今北伐虽未结束,但严一海已露了败相,陆既明早早就向郑肇投了诚,郑军如今能占上风,陆既明也出了不少力,郑肇总不该反咬陆既明一口,怎么陆既明还如此小心翼翼。
沈馥是关心则乱,眉头紧锁,杨翎只能继续说道:“我去一趟吧。”
这下,没有人有异议,这是最好的选择。
事不宜迟,杨翎是连夜出发。等他走后,半夜三更,沈馥的房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他拎了个藤箱,探出头来左右张望,一步迈出去,便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吓得差点叫出来,定睛一看,昏暗中坐在地上瞪着他的人不是小阿还有谁。
“你怎么在这儿?” 沈馥小声说道。
小阿气愤地说道:“就知道你要偷溜,这几天我都睡你门外呢!东西我都收拾好了,你和我说好了的,必须得把我带上......”
当时答应时怎么料到如今的境况,杨翎去了,沈馥自己按捺不住也要去,小阿是必定要留下来看家的。
“怎么能留姐姐一个人。” 沈馥压着声音耐心劝道,“再闹起来,咱们俩谁都走不了。”
他说得有理,小阿犹豫了,低下了头,牙咬住嘴唇,想了半天,最后说道:“哥,你到平州后,能不能帮我...... 帮我探听一下秦大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