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
但没蹦几下儿吴中元就不蹦了,再度跑到沙土凝聚的土炕上闭上了眼睛,这两个元婴一旦分裂出来,就会永远存在,在大战过后他们两个应该如何安排?
这个问题也不复杂,都送到天上当神仙去,分别管奖惩,而自己则继续留在人间。为免出现两个元婴与自己争老婆这种尴尬的局面,可以在分裂时直接不给他们灌注人性就行,一个是神恩如海的神性,一个是神威如狱的獣性,他们没人性,也就不会喜欢女人。
而这也正是分裂化生的好处,如果是克隆化生,这个问题就没法儿得到解决。
想明白这些,吴中元没有急于起身,而是深深呼吸,将天篆文册自脑海里快速回忆,天篆文册是万法总纲,包罗天地易理,宇宙玄妙,而今他的悟道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他要用自己的感悟去与天篆文册互相验证。
逐字逐句的进行推演,时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对,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漫长到让他浑然忘我,乃至无我。
最初吴中元是很紧张的,因为天篆文册肯定是对的,如果有分歧有冲突,那就说明自己可能走了歧途。
但一直推研验证过半,仍然大致相仿,吴中元心里逐渐有底了,但是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问题随时可能出现,不到最后一句推演完成,不敢说大功告成。
六成,七成,八成,推演到八成时出现了问题,吴中元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并没有因为出现了问题而就此停止,而是暂时搁置问题继续往下推演验证。
九成,十成!
吴中元此时心中的喜悦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境界的,而不是依靠他人智慧的结晶才走到这一步,这说明他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与天篆文册作者等高的地步。
反观八成时出现的那个小问题,正是吸纳聚敛灵气时困扰自己的问题,这就简单了,几分钟的事儿……
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
拿着别人画的图纸造出大楼和完全靠自己建起大楼是两码事,前者虽然也不容易,但无疑还是后者的含金量更高,吴中元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急于欢喜雀跃,而是强行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再次进行推敲和验证,为的是固化参悟所得,以免分神之后有所疏忽和遗漏。
再次进行推敲,吴中元心中的狂喜逐渐变成了惊叹,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小看了天篆文册,他悟道的想法与天篆文册不谋而合是真,但这并不表示自己可以与天篆文册的作者比肩,原因很简单但很难用语言描述,最精确的描述就是天篆文册是立体的而他的悟道所得只是线形的。
最精准的描述估计没几个人看得懂,那就力求直白,他的悟道所得可以自天篆文册中得到验证,但天篆文册除了验证他的悟道所得,还能验证其他的东西。
即便力求直白,估计还是没几个人能理解,那就进一步直白,天篆文册乃万法总纲,包含了包括悟道在内的阴阳万象,悟道只是万象之一,如果一个想要经商的人悟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可以掌握最赚钱的从商之道。如果一个想要练武的人参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可以练成最厉害的武功。如果一个种地的人参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会成为种地第一人,诸如此类。
这就是天篆文册的玄妙之处,适用于所有人所有事,远不止参天悟道这一件事情。
不过即便发现自己与天篆文册的作者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吴中元也很满意了,要知道即便天篆文册包罗万象,悟道也是其中最玄妙最核心的内容,如果说天篆文册里面有千万座山峰,那自己此时所登上的就是最高的那一座,登上了这一座,再想攀登其他的就是信手拈来,易如反掌了。
天篆文册里到底包含了什么只有他自己能够理解,他没办法让别人明白,如假包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可以将自己的参悟所得转授他人,那天下将会有无数人掌握天篆文册,且不说会不会天下大乱,只说这种传授行为的本身就是不符合天道的,想要达到那个高度,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爬上去,自己不努力,靠别人拉上去,这种人是驾驭不了天篆文册的,因为他少了努力的过程,而只有经历了努力过程的人才可能明白天篆文册究竟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天篆文册不允许别人不劳而获,不允许一个人站在另外一个人的肩上去摘树上的果子,这其实也是天道的一种体现,随便举个例子,经验和教训,别人的经验大部分人是听不进去的,如果世人都能听从成功者的意见和建议,那他们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少栽很多跟头,只可惜大部分人对别人的经验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能让他们长记性的只有自己的教训,倒了霉了,撞了墙了,栽了跟头了,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不能这样做。
世人这种不愿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只愿意吸取自己教训的特点,实则就是天道在冥冥之中左右,本质是不允许世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不过自己终于悟道有成,吴中元还是想对天道进行阐释的,但是很可惜,他很难用言语来描绘什么是天道,因为天道实在是太大了,没办法意简言赅,提纲挈领的用几句话来形容,只能举例子,但是想让世人对天道有个直观的了解,怕是要列举成千上万个例子。
这个问题也不复杂,都送到天上当神仙去,分别管奖惩,而自己则继续留在人间。为免出现两个元婴与自己争老婆这种尴尬的局面,可以在分裂时直接不给他们灌注人性就行,一个是神恩如海的神性,一个是神威如狱的獣性,他们没人性,也就不会喜欢女人。
而这也正是分裂化生的好处,如果是克隆化生,这个问题就没法儿得到解决。
想明白这些,吴中元没有急于起身,而是深深呼吸,将天篆文册自脑海里快速回忆,天篆文册是万法总纲,包罗天地易理,宇宙玄妙,而今他的悟道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他要用自己的感悟去与天篆文册互相验证。
逐字逐句的进行推演,时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对,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漫长到让他浑然忘我,乃至无我。
最初吴中元是很紧张的,因为天篆文册肯定是对的,如果有分歧有冲突,那就说明自己可能走了歧途。
但一直推研验证过半,仍然大致相仿,吴中元心里逐渐有底了,但是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问题随时可能出现,不到最后一句推演完成,不敢说大功告成。
六成,七成,八成,推演到八成时出现了问题,吴中元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并没有因为出现了问题而就此停止,而是暂时搁置问题继续往下推演验证。
九成,十成!
吴中元此时心中的喜悦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境界的,而不是依靠他人智慧的结晶才走到这一步,这说明他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与天篆文册作者等高的地步。
反观八成时出现的那个小问题,正是吸纳聚敛灵气时困扰自己的问题,这就简单了,几分钟的事儿……
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
拿着别人画的图纸造出大楼和完全靠自己建起大楼是两码事,前者虽然也不容易,但无疑还是后者的含金量更高,吴中元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急于欢喜雀跃,而是强行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再次进行推敲和验证,为的是固化参悟所得,以免分神之后有所疏忽和遗漏。
再次进行推敲,吴中元心中的狂喜逐渐变成了惊叹,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小看了天篆文册,他悟道的想法与天篆文册不谋而合是真,但这并不表示自己可以与天篆文册的作者比肩,原因很简单但很难用语言描述,最精确的描述就是天篆文册是立体的而他的悟道所得只是线形的。
最精准的描述估计没几个人看得懂,那就力求直白,他的悟道所得可以自天篆文册中得到验证,但天篆文册除了验证他的悟道所得,还能验证其他的东西。
即便力求直白,估计还是没几个人能理解,那就进一步直白,天篆文册乃万法总纲,包含了包括悟道在内的阴阳万象,悟道只是万象之一,如果一个想要经商的人悟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可以掌握最赚钱的从商之道。如果一个想要练武的人参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可以练成最厉害的武功。如果一个种地的人参透了天篆文册,这个人就会成为种地第一人,诸如此类。
这就是天篆文册的玄妙之处,适用于所有人所有事,远不止参天悟道这一件事情。
不过即便发现自己与天篆文册的作者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吴中元也很满意了,要知道即便天篆文册包罗万象,悟道也是其中最玄妙最核心的内容,如果说天篆文册里面有千万座山峰,那自己此时所登上的就是最高的那一座,登上了这一座,再想攀登其他的就是信手拈来,易如反掌了。
天篆文册里到底包含了什么只有他自己能够理解,他没办法让别人明白,如假包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可以将自己的参悟所得转授他人,那天下将会有无数人掌握天篆文册,且不说会不会天下大乱,只说这种传授行为的本身就是不符合天道的,想要达到那个高度,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爬上去,自己不努力,靠别人拉上去,这种人是驾驭不了天篆文册的,因为他少了努力的过程,而只有经历了努力过程的人才可能明白天篆文册究竟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天篆文册不允许别人不劳而获,不允许一个人站在另外一个人的肩上去摘树上的果子,这其实也是天道的一种体现,随便举个例子,经验和教训,别人的经验大部分人是听不进去的,如果世人都能听从成功者的意见和建议,那他们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少栽很多跟头,只可惜大部分人对别人的经验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能让他们长记性的只有自己的教训,倒了霉了,撞了墙了,栽了跟头了,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不能这样做。
世人这种不愿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只愿意吸取自己教训的特点,实则就是天道在冥冥之中左右,本质是不允许世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不过自己终于悟道有成,吴中元还是想对天道进行阐释的,但是很可惜,他很难用言语来描绘什么是天道,因为天道实在是太大了,没办法意简言赅,提纲挈领的用几句话来形容,只能举例子,但是想让世人对天道有个直观的了解,怕是要列举成千上万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