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这说明人的意志力越强大,越稳定,所能掌握和控制的东西就越多,人只能拥有自己了解并可以驾驭的东西,只会开拖拉机的人,就算给他一辆法拉利,他也得开到沟里去,因为他驾驭不了。
以己推人,自己目前之所以尚未催生元婴,尚未拥有往复古今,再造乾坤的能力,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神识还不够强大,见识和阅历还不够丰富,对世界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想到此处,吴中元没有继续发散延伸,而是收回思绪,拿起铲子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煤,然后以火属灵气将其引燃,再将水壶里的水加满,放置其上,晚些时候他还要回来休息。
初春时节的晚上还是很冷的,到了七八点钟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吴中元又来到一户人家,家里的男人在东屋看电视,而西屋则聚集了一群女人,以中年女人居多,其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姑娘。
这群中年女人貌似是这个姑娘的亲戚,其中还有她的老妈,正在开导这个姑娘,以过来人的口吻,以自己的经验来劝这个姑娘应该选哪个小伙子。
姑娘原来想选敢打敢闯的张三,因为她喜欢这类男人,后来在这群亲戚的谆谆善诱和充满善意的劝导之下逐渐改变了想法,开始倾向于安分守己的李四。
最终七大姑八大姨一脸欣慰的去了,而吴中元也悄然退去,带着失望和惋惜。
做人要有主心骨,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人一开始喜欢什么,到最后还会喜欢什么,一开始喜欢马的人,不能因为被马踢了一脚就去选择牛,完全可以换个不踢人的马嘛,因噎废食,不左即右乃是大忌,后患无穷。
世上最大的错事往往都是自认为正确的人做出来的,不能否定这群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腔善意,但她们只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妇女,自己的人生也并不成功,她们的经验和看法其实没什么参考价值,她们甚至连决定应该由承担后果的人来下,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一片好心办了坏事儿。
最可恶的是这个姑娘的老妈,甚至用‘你非要气死我,’‘你要嫁了他,以后就别进门’这样的话来逼迫自己的女儿听从自己的建议,又是一个不称职的父母,非要让子女为自己的想法买单,何其自私。
姑娘自己也是个没主意的,愚忠愚孝,宁肯委屈自己也要让父母舒心,这种人是很可怕的,最要命的是她以众人的意见为参考,什么听人劝,吃饱饭,那也得看是什么人的劝,只有成功人士才有劝人的资格,失败者的奉劝分文不值。
晚上十点多,吴中元回到了落脚处,其实他并不困,但这时候人家都已经开始休息了,穿墙入户看到的经常是少儿不宜。
头脑越清醒,看到的越是乌烟瘴气,越是满目疮痍,吴中元躺在长椅上长出了一口粗气,明天尝试换一个观察角度,找找淳朴和真善美……
第九百二十一章 俯视宽容
其实有些东西需要刻意观察,而有些东西就摆在明面儿上,吴中元自农村长大,农村人有什么优点他很清楚,不过他不太喜欢将人具体归类,因为农村人和农村人也不一样,不是说不同地域的农村人之间有什么差别,甚至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也都不一样。
勤劳是大部分农村人的优秀品质,不过蹲墙根儿的懒汉子也很多,但整体来说还是勤快的多,其实好逸恶劳是人的本能,勤劳是一种违逆动物本能的优秀品格,其实城里人也不乏勤劳的,不过两者相比,还是农村人的工作环境更差一些,体力劳动的强度也更大。
再有就是农村人比较淳朴,由于他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以俯视的视角客观的审视和观察,便不需要像肩负着宣传任务的记者那般有选择性的进行观察,然后片面夸大的去讴歌和赞美,其实淳朴可以理解为表达方式比较直接,说白了就是没有城里人那么多的表达方式,要说跟农村人相处比跟城里人相处更舒服,那也不见得,因为一些近乎赤裸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令人感觉不舒服。
实则将人粗暴的划分为农村人和城里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态度,跟那些乱开地图炮的喷子没什么本质区别,因为哪里都有勤快人,哪里都有节俭的人,哪里都有善良的人,哪里都有乐于助人的人,哪里都有冷漠的人,哪里都有不通情理的人,哪里都有损人利己的人,归根结底一句话,只有优劣好坏的个体,没有优劣好坏的群体。
次日早起,吴中元先去看了那头骡子,就是昨天缰绳缠在木桩上喝不到水的那头,这傻货又缠上了,又喝不到水了。
这次吴中元不但帮它绕开了缰绳,还将木桩的位置挪了挪,确保它不至于再缠上。
这事儿该怪谁?该埋怨骡子吗?不,该埋怨骡子的主人,骡子本身就是个蠢货,什么愚蠢的行为都可能干的出来,身为骡子的主人,应该事先想到并体谅它的愚蠢,然后更加周全的照顾它。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的思维都是僵化的,换成其他人来看,不就是给骡子绕开缰绳吗,这又能暗藏着什么道理呢,但是吴中元却在喂骡子的石槽旁边站了很长时间,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强者应该正视弱者的愚蠢,并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宽容和更加细心的照顾。
看不起别人是没有修养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吴中元也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因为此时的他已经看不起大部分的人了,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大部分的人在他看来都是不够聪明的,但这种想法所带来的并不是优越感和鄙夷嫌弃,而是更重的善意和更大的包容。
以己推人,自己目前之所以尚未催生元婴,尚未拥有往复古今,再造乾坤的能力,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神识还不够强大,见识和阅历还不够丰富,对世界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想到此处,吴中元没有继续发散延伸,而是收回思绪,拿起铲子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煤,然后以火属灵气将其引燃,再将水壶里的水加满,放置其上,晚些时候他还要回来休息。
初春时节的晚上还是很冷的,到了七八点钟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吴中元又来到一户人家,家里的男人在东屋看电视,而西屋则聚集了一群女人,以中年女人居多,其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姑娘。
这群中年女人貌似是这个姑娘的亲戚,其中还有她的老妈,正在开导这个姑娘,以过来人的口吻,以自己的经验来劝这个姑娘应该选哪个小伙子。
姑娘原来想选敢打敢闯的张三,因为她喜欢这类男人,后来在这群亲戚的谆谆善诱和充满善意的劝导之下逐渐改变了想法,开始倾向于安分守己的李四。
最终七大姑八大姨一脸欣慰的去了,而吴中元也悄然退去,带着失望和惋惜。
做人要有主心骨,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人一开始喜欢什么,到最后还会喜欢什么,一开始喜欢马的人,不能因为被马踢了一脚就去选择牛,完全可以换个不踢人的马嘛,因噎废食,不左即右乃是大忌,后患无穷。
世上最大的错事往往都是自认为正确的人做出来的,不能否定这群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腔善意,但她们只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妇女,自己的人生也并不成功,她们的经验和看法其实没什么参考价值,她们甚至连决定应该由承担后果的人来下,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一片好心办了坏事儿。
最可恶的是这个姑娘的老妈,甚至用‘你非要气死我,’‘你要嫁了他,以后就别进门’这样的话来逼迫自己的女儿听从自己的建议,又是一个不称职的父母,非要让子女为自己的想法买单,何其自私。
姑娘自己也是个没主意的,愚忠愚孝,宁肯委屈自己也要让父母舒心,这种人是很可怕的,最要命的是她以众人的意见为参考,什么听人劝,吃饱饭,那也得看是什么人的劝,只有成功人士才有劝人的资格,失败者的奉劝分文不值。
晚上十点多,吴中元回到了落脚处,其实他并不困,但这时候人家都已经开始休息了,穿墙入户看到的经常是少儿不宜。
头脑越清醒,看到的越是乌烟瘴气,越是满目疮痍,吴中元躺在长椅上长出了一口粗气,明天尝试换一个观察角度,找找淳朴和真善美……
第九百二十一章 俯视宽容
其实有些东西需要刻意观察,而有些东西就摆在明面儿上,吴中元自农村长大,农村人有什么优点他很清楚,不过他不太喜欢将人具体归类,因为农村人和农村人也不一样,不是说不同地域的农村人之间有什么差别,甚至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也都不一样。
勤劳是大部分农村人的优秀品质,不过蹲墙根儿的懒汉子也很多,但整体来说还是勤快的多,其实好逸恶劳是人的本能,勤劳是一种违逆动物本能的优秀品格,其实城里人也不乏勤劳的,不过两者相比,还是农村人的工作环境更差一些,体力劳动的强度也更大。
再有就是农村人比较淳朴,由于他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以俯视的视角客观的审视和观察,便不需要像肩负着宣传任务的记者那般有选择性的进行观察,然后片面夸大的去讴歌和赞美,其实淳朴可以理解为表达方式比较直接,说白了就是没有城里人那么多的表达方式,要说跟农村人相处比跟城里人相处更舒服,那也不见得,因为一些近乎赤裸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令人感觉不舒服。
实则将人粗暴的划分为农村人和城里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态度,跟那些乱开地图炮的喷子没什么本质区别,因为哪里都有勤快人,哪里都有节俭的人,哪里都有善良的人,哪里都有乐于助人的人,哪里都有冷漠的人,哪里都有不通情理的人,哪里都有损人利己的人,归根结底一句话,只有优劣好坏的个体,没有优劣好坏的群体。
次日早起,吴中元先去看了那头骡子,就是昨天缰绳缠在木桩上喝不到水的那头,这傻货又缠上了,又喝不到水了。
这次吴中元不但帮它绕开了缰绳,还将木桩的位置挪了挪,确保它不至于再缠上。
这事儿该怪谁?该埋怨骡子吗?不,该埋怨骡子的主人,骡子本身就是个蠢货,什么愚蠢的行为都可能干的出来,身为骡子的主人,应该事先想到并体谅它的愚蠢,然后更加周全的照顾它。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的思维都是僵化的,换成其他人来看,不就是给骡子绕开缰绳吗,这又能暗藏着什么道理呢,但是吴中元却在喂骡子的石槽旁边站了很长时间,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强者应该正视弱者的愚蠢,并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宽容和更加细心的照顾。
看不起别人是没有修养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吴中元也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因为此时的他已经看不起大部分的人了,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大部分的人在他看来都是不够聪明的,但这种想法所带来的并不是优越感和鄙夷嫌弃,而是更重的善意和更大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