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雷言罢,吴荻自一旁接口说道,“吴雷居山,大吴本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过去的事情你也不必纠结不忘,有大吴在,熊族复兴,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我等臣下唯有群策群力,尽忠辅佐。”

  “吴荻太玄说的是,属下定当尽心竭力,忠效犬马。”吴雷正色说道。

  吴中元微笑点头,没有接话。

  吴雷言罢,站到了吴荻身后,三人一同严密观察周围的情况。

  吴雷是二阳巫师,他俘获金雕用的是巫师的七窍灵通,但余下众人所使用的皆是吴中元传授的御兽之术,七窍灵通是一种玄奇的法术,而是御兽之术只是一种奇特的技艺,使用御兽之术俘获金雕的难度要更大一些。

  雕群虽然在桀骜挣扎,却没有金雕离开万仞山区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部分金雕虽然受制气恼愤怒,却不愿离开自己的同伴。二是每当有金雕想要飞离万仞山区域,吴荻就会命雕王发声呼唤,将它们留在近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雕挣扎的幅度越来越小,勇士和巫师控制它们的难度也随之减小。俗话说人力有穷时,实则不止是人,所有活物的力气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剧烈的翻转挣扎逐渐耗空了金雕们的体力,而雕王的袖手旁观也令它们逐渐失去了斗志。

  即便如此,仍然没人能够降服它们,用现代的话说金雕处于食物链的顶层,这种猛禽的意识里就没有屈服这个概念,霸气天生,谁都不怕,想要让它们敬畏并顺从,属于逆水行舟,难度极大。

  一更过半,终于有人再度降服了金雕,此番成功的是右弼宫辅事吴融,此人乃一阳巫师,七窍灵通一生只能俘获一只坐骑,但他的那只坐骑早在去年就在天坑边被大傻给杀掉了,此番他降服金雕所使用的是吴中元传授的御兽之术。

  吴融的成功令吴中元信心大增,折腾好几个时辰了,若是无一人成功,就说明他所传授的御兽之术有问题,而吴融成功俘获坐骑,便说明御兽之术是有效果的,余下众人不曾成功只是因为他们尚未掌握要领。

  二更初刻,黎万紫成功降服一只,鸟族的高阶勇士本身是可以利用盔甲凌空飞翔的,但这并不表示金雕对她没有用处,碧眼金雕的速度极快,又属于攻击性猛禽,不但可以载她往返各处,临阵对敌之时还可以互相配合,夹击策应。

  二更三刻,姜大花骑乘金雕飞回,畜牧是牛族的主业,牛族人对于驱使野兽牲畜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紧随姜大花而回的是吴勤,眼见三人尽数得手,吴中元甚是欢喜,这三人可是他的心腹嫡系,如果落后于众人,不但三人脸上挂不住,他的面子也不好看。

  第六位成功的是大丘城主吴仝,吴仝年逾花甲,可能是自忖体力不如他人,选的不是成年金雕,而是当年的幼雕,幼雕的心性尚未彻底固化,降服的难度较小。

  在吴仝之后是大洪城主吴夕廷,此人年近不惑,阴郁沉稳,言语不多,虽然平日里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来,实际上却是个擅长谋划,能打硬仗的狠角色。

  四更时分,又有人得手,前来交还陨铁箭矢,此人乃左辅殿辅事吴季,他所选择的那只金雕乃是几只非常凶戾的金雕之一,降服难度自然比其他金雕要大。

  第九位是大州城主吴阳,此人也是四十岁上下,虽然年近不惑却热血未冷,斗志昂扬,他选的金雕也很是凶戾。

  第十位是大宛城主吴三红,此人是吴季的红颜知己,爱民如子,甚是宽仁。

  吴三红之后是大昌城主吴少君,实际上此人早就可以将金雕带回,但他明显在拖延时间,这么做的真实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最大的可能是有意隐藏实力,不想表现的太过明显,以免引起同僚的嫉妒。

  吴少君今年三十岁上下,形象不太像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更像一个优雅的书生,腰上一直别着一根笛子,不过笛子在先前与金雕的较力中遗失了,他交回箭矢便跑到林下找笛子去了。

  次日上午,大黄城主吴逅,大石城主吴岳喜,大阳城主吴槐,大川城主吴君正,分别降服了各自的金雕。

  午后,大田城主吴守正,左辅殿洞渊勇士吴郜林,后补城主吴双也先后得手。

  到得傍晚,只剩下吴熊和吴罴兄弟了,这二人选的都是当年的幼雕,难度相对较小,但他们对御兽之术领会不足,做不到以心神感应控驭,一味的以蛮力压迫,想要令两只幼雕畏惧臣服,但碧眼金雕生性暴戾,悍不畏死,便是累的筋疲力尽,叫的凄厉嘶哑,也不屈服顺从。

  眼见众人都俘获了金雕,兄弟二人越发焦急,但御兽之术重在气定神闲,二人越是心急越是难以感应控御。

  吴中元站在山顶提气发声,意简言赅,指点要诀,但他不提醒还好,一提醒二人误以为他在不满催促,急上加急,更加不成。

  眼瞅着天色越来越暗,吴中元也失去了耐性,吴少君的笛子都找到了,这俩家伙还在这里磨蹭,不行,己方城主大部分都在此处,万一垣城发生什么意外,没人主事应对。

  又等了片刻,仍不见二人有所进展,干脆提气下令,“天色已晚,诸位不用再等了,各策坐骑回返辖区属地。”

  折腾了两天,众人早已疲惫不堪,加上得了碧眼金雕心中兴奋,急于试驾,听得吴中元下令,立刻齐声应是,冲吴中元和吴荻道别之后控驭坐骑鼓翼升空,浩浩荡荡的往西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