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吴中元停步转身,“王院长,我这儿有点东西,您能找人帮我化验一下吗?”
“什么?”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走回桌旁,拿出一片补丁,“这个。”
王院长接过补丁仔细打量,“织物医院化验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哪儿来的?”
“这是小时候包我的小被子上的东西。”吴中元说道。
王院长一听,急忙站了起来,“走走走,我带你找地方化验去。”
“没事儿,您忙您的,我不着急。”吴中元有些不好意思。
“你不着急,我着急,这几天我就没睡好过。”王院长拉门出去。
途经八楼,王院长亲自去和高科长交代了几句,然后带着吴中元下了楼,上了车,冲司机说道,“去植物研究所。”
汽车开动之后,吴中元又说道,“王院长,我还有个问题请教您。”
“你说。”王院长仍在端详那块补丁。
“有一种病,发作起来会咳嗽吐血,呼吸急促,脸面浮肿,手足麻痹,这是什么病啊?”吴中元问道。
“根据你的描述,这应该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急性疾病。”王院长随口回答。
“疼起来会忍不住揪自己的头发。”吴中元又补充了一句。
王院长眉头微皱,努力思虑,没有接话。
眼见自己的补充没能给王院长提供进一步的判断依据,吴中元又说道,“这种病上午九十点钟和晚上九十点钟症状能有所减轻,下午三四点钟和凌晨三四点钟会加重。”
“氧气获取不足,”王院长立刻有了准确判断,“这种疾病与一天之内气压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与海拔高低也有关系,咱们这儿的人直接出现在珠峰上,就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除了海拔的关系,有没有别的可能?”吴中元追问。
王院长想了想,说道,“有,一个人如果突然自空气质量很好的地方出现在空气质量极差的地方,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第十一章 灭绝的植物
吴中元点了点头,王院长的判断和师父当年的诊断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详细,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理清头绪,因为线索还是不够。
“你为什么问这些?”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看了王院长一眼,没有接话,倒不是他有心隐瞒,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见吴中元迟疑,王院长又说道,“上次做检查,发现你肺脏有疾病愈后留下的显影。”
吴中元还是没有接话,王院长这话他也不用接。
由于有司机在,二人也不方便讨论太多,没过多久,汽车开到了一处大院里,这是一栋比较陈旧的大楼,门口挂着很多牌子,有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还有一些别的科研部门。
大楼不止外面陈旧,里面的设施也很老旧,七层楼,竟然没有电梯,走廊里很阴暗,有些房间还是木门。
见吴中元四顾皱眉,王院长随口说道,“搞科研的不太在乎办公环境,他们在乎的是科研设备,这里的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
一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两个人不是县里的一二把手,而是公安局长和医院院长,为什么受欢迎大家心知肚明,王院长一来,研究所的负责人立刻亲自接待,安排专人对送检样本进行检验,然后陪着王院长自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吴中元坐在角落里,摆弄着林清明送给自己的手机。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王院长开始看表,研究所的负责人识趣的拿起电话,打给检验人员,催促他们快一点。
又等了很久,还不见检验报告送来,负责人亲自去催了。
负责人的办公室和检验科室在同一层楼,但负责人去了十几分钟也没回来,最后王院长坐不住了,起身想去查看究竟,就在此时,负责人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检验报告。
虽然还没看到报告,吴中元却知道检验结果肯定出人意料,因为那负责人一脸的疑惑。
负责人坐下之后,将报告递给了王院长,“王院长,送检的样本儿哪里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王院长随口反问。
“有问题,”负责人正色点头,“这块样本是由麻纤维抽纱织造的,通过对麻纤维的分析比对,我们发现样本所用的麻料材质不属于现代常见的五种棉麻植物。”
王院长正在看检验报告,听到这里,抬头看向负责人。
负责人又说道,“不过类似的材质我们之前遇到过,是考古研究所送来的检验样本,这是一种名为粟麻的植物,和亚麻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这种植物早在几千年前就消失了,现在可见的样本,都是考古发现的陪葬品残留物。”
王院长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很平静的点了点头。
王院长的平静令负责人有些意外,又说道,“这种织物不应该保存到现在,因为陪葬品一旦出土,很快就会氧化腐朽,不可能这么完整。”
“有没有进行过……”
王院长话没说完,负责人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儿,“有,之所以耽误这么长时间,就是在做碳十四。”
“结果呢?”王院长问道。
负责人的表情十分怪异,欲言又止,踌躇良久,方才说了,“不超过二十年。”
“确定?”王院长问道。
“什么?”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走回桌旁,拿出一片补丁,“这个。”
王院长接过补丁仔细打量,“织物医院化验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哪儿来的?”
“这是小时候包我的小被子上的东西。”吴中元说道。
王院长一听,急忙站了起来,“走走走,我带你找地方化验去。”
“没事儿,您忙您的,我不着急。”吴中元有些不好意思。
“你不着急,我着急,这几天我就没睡好过。”王院长拉门出去。
途经八楼,王院长亲自去和高科长交代了几句,然后带着吴中元下了楼,上了车,冲司机说道,“去植物研究所。”
汽车开动之后,吴中元又说道,“王院长,我还有个问题请教您。”
“你说。”王院长仍在端详那块补丁。
“有一种病,发作起来会咳嗽吐血,呼吸急促,脸面浮肿,手足麻痹,这是什么病啊?”吴中元问道。
“根据你的描述,这应该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急性疾病。”王院长随口回答。
“疼起来会忍不住揪自己的头发。”吴中元又补充了一句。
王院长眉头微皱,努力思虑,没有接话。
眼见自己的补充没能给王院长提供进一步的判断依据,吴中元又说道,“这种病上午九十点钟和晚上九十点钟症状能有所减轻,下午三四点钟和凌晨三四点钟会加重。”
“氧气获取不足,”王院长立刻有了准确判断,“这种疾病与一天之内气压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与海拔高低也有关系,咱们这儿的人直接出现在珠峰上,就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除了海拔的关系,有没有别的可能?”吴中元追问。
王院长想了想,说道,“有,一个人如果突然自空气质量很好的地方出现在空气质量极差的地方,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第十一章 灭绝的植物
吴中元点了点头,王院长的判断和师父当年的诊断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详细,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理清头绪,因为线索还是不够。
“你为什么问这些?”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看了王院长一眼,没有接话,倒不是他有心隐瞒,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见吴中元迟疑,王院长又说道,“上次做检查,发现你肺脏有疾病愈后留下的显影。”
吴中元还是没有接话,王院长这话他也不用接。
由于有司机在,二人也不方便讨论太多,没过多久,汽车开到了一处大院里,这是一栋比较陈旧的大楼,门口挂着很多牌子,有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还有一些别的科研部门。
大楼不止外面陈旧,里面的设施也很老旧,七层楼,竟然没有电梯,走廊里很阴暗,有些房间还是木门。
见吴中元四顾皱眉,王院长随口说道,“搞科研的不太在乎办公环境,他们在乎的是科研设备,这里的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
一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两个人不是县里的一二把手,而是公安局长和医院院长,为什么受欢迎大家心知肚明,王院长一来,研究所的负责人立刻亲自接待,安排专人对送检样本进行检验,然后陪着王院长自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吴中元坐在角落里,摆弄着林清明送给自己的手机。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王院长开始看表,研究所的负责人识趣的拿起电话,打给检验人员,催促他们快一点。
又等了很久,还不见检验报告送来,负责人亲自去催了。
负责人的办公室和检验科室在同一层楼,但负责人去了十几分钟也没回来,最后王院长坐不住了,起身想去查看究竟,就在此时,负责人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检验报告。
虽然还没看到报告,吴中元却知道检验结果肯定出人意料,因为那负责人一脸的疑惑。
负责人坐下之后,将报告递给了王院长,“王院长,送检的样本儿哪里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王院长随口反问。
“有问题,”负责人正色点头,“这块样本是由麻纤维抽纱织造的,通过对麻纤维的分析比对,我们发现样本所用的麻料材质不属于现代常见的五种棉麻植物。”
王院长正在看检验报告,听到这里,抬头看向负责人。
负责人又说道,“不过类似的材质我们之前遇到过,是考古研究所送来的检验样本,这是一种名为粟麻的植物,和亚麻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这种植物早在几千年前就消失了,现在可见的样本,都是考古发现的陪葬品残留物。”
王院长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很平静的点了点头。
王院长的平静令负责人有些意外,又说道,“这种织物不应该保存到现在,因为陪葬品一旦出土,很快就会氧化腐朽,不可能这么完整。”
“有没有进行过……”
王院长话没说完,负责人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儿,“有,之所以耽误这么长时间,就是在做碳十四。”
“结果呢?”王院长问道。
负责人的表情十分怪异,欲言又止,踌躇良久,方才说了,“不超过二十年。”
“确定?”王院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