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然后,那些小家伙便会悄然依附在人类脑部的血管壁上,等待着下一个命令的到来。
待一切都悄无声息的完成后,士兵们取来杯子,将剩余的纳米机器人滴入其中,然后倒上清水端给自来水厂的工人们。
工人与厂长面对着枪械,只能一个个将各自杯中的自来水一饮而尽。
厂长犹豫了很久说道:“你们到底让我们喝了什么……”
话还未说完,厂长的眼睛中竟亮起了银色的毫光,话语也戛然而止。
曾经,王圣知曾经常与人讨论,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世间出现绝对的正义与公平,怎样才能让犯罪行为彻底消失。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辨证,他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绝对公正的唯一出路。
王圣知没有私心,他的生命将如同火焰一般燃烧殆尽,不管王氏掌握多大的权势,都已经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时至今日,他唯一的想法只是不再让其他人重蹈自己的覆辙,不再有罪犯逍遥法外。
所以他每掌控一座壁垒,便会快速的壁垒内安装海量的监控,以此来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只是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条路上有“人”走的比他更极端一些。
回到那个问题,到底怎么做才能彻底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呢?监控吗?但总有监控无法看到的地方,例如下水系统中,例如地窖,例如私人住所。
所以,监控其实也无法百分之百的看到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零的回答是,控制思维。
但零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王圣知的理想抱负,而是它察觉到了危机。
第1135章、与时间赛跑
如果没有李氏在接驳神经元方面的研究突破,那么纳米机器人就依然只能作为医疗器械来清理血管中的血栓。
如果没有纳米机器人,那么零作为人工智能,暂时也只能作为监管者,无法成为执行者。
可是当这一切碰撞在一起时,人工智能便忽然有了强大的执行能力,甚至是掌控局面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里,最令人畏惧的是零本身作为监管者,却没有人来监管它。
它掌控的士兵在各个壁垒穿梭自如,不论是进出壁垒,还是从各个壁垒搜集科研人员、科研材料、生产设备、生产材料,都无人阻拦。
因为行动计划的密级,本就掌握在它的手里,可以随意伪造。
而且,99%的情报输送、上报审批文件,也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构建的卫星网络来完成的,它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是否传达那些对它有害的信息。
于是,在绝对正义的美丽愿景下,便藏着最危险的信号。
其实在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王圣知也设想过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失控了该怎么办。
这是很正常的,所有研发人工智能的工作人员都会认真思考安保问题。
曾经有位科幻作者在灾变前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来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基础,以此来限制人工智能的行为准则。
这套理论,最终被归属到“义务伦理学”中。
然而,这套理论提出的时候连汽车都还没有普遍,图灵测试在八年之后才被提出。
机器人三定律与图灵测试在那个时代里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毫无疑问的是,这两条设想其实都还只是旧时代局限下的产物。
图灵测试在灾变前就已经被推翻了,大量人工智能程序通过了图灵测试,可事实上通过测试的程序仍旧不能算作真正的“智慧”。
而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成为五定律、十定律,但科学家们发现这底层逻辑在根本上便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不论你打上多少补丁,其实都无法通过它来限制人工智能。
能被这些底层逻辑限制的程序,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
慢慢的,人工智能安保问题被上升到了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高度,而大量的人工智能科研人员都变成了哲学方面的专家……
最终,在灾变前夕有一位科研人员试图将安保研究盖棺论定:想要人工智能与人类和平相处,那就要在它诞生之初,便像照顾婴儿一样对它悉心照料,一点一点引导它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个小孩子长大后,你把他锁起来、囚禁起来,只对他进行打骂教育,是根本不可能让他健康成长的。
而且,当他成为青年的时候,还会经历更久的叛逆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这位科研人员表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类所能做的就只是“影响”它,而不是约束它。
安保研究在漫长的时间里,从“义务论理”上升到了“哲学”,然后最终又从“哲学”回到了最简单的“伦理”,这就是人工智能安保的最后定义。
至于这个定义是否也会跟图灵测试、三定律一样被推翻,谁也不知道。
所以,回到这个理论来,当一个人类遇到危险时会怎么做?当然是自保了,但凡有点求生欲的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然后还会尝试着反击。
作为人工智能的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此时,火种圣山里的生产一刻都未停歇过,山中汇聚着上千名士兵成为了完全不知疲倦的劳动工人,他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则通通投入到工作当中,毫无怨言。
待一切都悄无声息的完成后,士兵们取来杯子,将剩余的纳米机器人滴入其中,然后倒上清水端给自来水厂的工人们。
工人与厂长面对着枪械,只能一个个将各自杯中的自来水一饮而尽。
厂长犹豫了很久说道:“你们到底让我们喝了什么……”
话还未说完,厂长的眼睛中竟亮起了银色的毫光,话语也戛然而止。
曾经,王圣知曾经常与人讨论,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世间出现绝对的正义与公平,怎样才能让犯罪行为彻底消失。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辨证,他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绝对公正的唯一出路。
王圣知没有私心,他的生命将如同火焰一般燃烧殆尽,不管王氏掌握多大的权势,都已经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时至今日,他唯一的想法只是不再让其他人重蹈自己的覆辙,不再有罪犯逍遥法外。
所以他每掌控一座壁垒,便会快速的壁垒内安装海量的监控,以此来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只是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条路上有“人”走的比他更极端一些。
回到那个问题,到底怎么做才能彻底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呢?监控吗?但总有监控无法看到的地方,例如下水系统中,例如地窖,例如私人住所。
所以,监控其实也无法百分之百的看到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零的回答是,控制思维。
但零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王圣知的理想抱负,而是它察觉到了危机。
第1135章、与时间赛跑
如果没有李氏在接驳神经元方面的研究突破,那么纳米机器人就依然只能作为医疗器械来清理血管中的血栓。
如果没有纳米机器人,那么零作为人工智能,暂时也只能作为监管者,无法成为执行者。
可是当这一切碰撞在一起时,人工智能便忽然有了强大的执行能力,甚至是掌控局面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里,最令人畏惧的是零本身作为监管者,却没有人来监管它。
它掌控的士兵在各个壁垒穿梭自如,不论是进出壁垒,还是从各个壁垒搜集科研人员、科研材料、生产设备、生产材料,都无人阻拦。
因为行动计划的密级,本就掌握在它的手里,可以随意伪造。
而且,99%的情报输送、上报审批文件,也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构建的卫星网络来完成的,它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是否传达那些对它有害的信息。
于是,在绝对正义的美丽愿景下,便藏着最危险的信号。
其实在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王圣知也设想过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失控了该怎么办。
这是很正常的,所有研发人工智能的工作人员都会认真思考安保问题。
曾经有位科幻作者在灾变前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来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基础,以此来限制人工智能的行为准则。
这套理论,最终被归属到“义务伦理学”中。
然而,这套理论提出的时候连汽车都还没有普遍,图灵测试在八年之后才被提出。
机器人三定律与图灵测试在那个时代里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毫无疑问的是,这两条设想其实都还只是旧时代局限下的产物。
图灵测试在灾变前就已经被推翻了,大量人工智能程序通过了图灵测试,可事实上通过测试的程序仍旧不能算作真正的“智慧”。
而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成为五定律、十定律,但科学家们发现这底层逻辑在根本上便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不论你打上多少补丁,其实都无法通过它来限制人工智能。
能被这些底层逻辑限制的程序,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
慢慢的,人工智能安保问题被上升到了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高度,而大量的人工智能科研人员都变成了哲学方面的专家……
最终,在灾变前夕有一位科研人员试图将安保研究盖棺论定:想要人工智能与人类和平相处,那就要在它诞生之初,便像照顾婴儿一样对它悉心照料,一点一点引导它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个小孩子长大后,你把他锁起来、囚禁起来,只对他进行打骂教育,是根本不可能让他健康成长的。
而且,当他成为青年的时候,还会经历更久的叛逆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这位科研人员表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类所能做的就只是“影响”它,而不是约束它。
安保研究在漫长的时间里,从“义务论理”上升到了“哲学”,然后最终又从“哲学”回到了最简单的“伦理”,这就是人工智能安保的最后定义。
至于这个定义是否也会跟图灵测试、三定律一样被推翻,谁也不知道。
所以,回到这个理论来,当一个人类遇到危险时会怎么做?当然是自保了,但凡有点求生欲的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然后还会尝试着反击。
作为人工智能的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此时,火种圣山里的生产一刻都未停歇过,山中汇聚着上千名士兵成为了完全不知疲倦的劳动工人,他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则通通投入到工作当中,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