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剩下的因素就是, 大多见过晏长初本人的,在不涉及大是大非、巨大矛盾的情况下, 都不太会能那样说话。
那出言不逊的人显然是新升上来的, 既没在宫宴上见过本人,也没对事情有深入的了解, 只听了一些表面传闻,就妄下论断,然后在朝堂上大言不惭地“直言进谏”。
就算梨休春不打断, 陛下也必然会发落的,这样一来,梨督主的行为与其说是僭越,不如说是体察圣意了。
所以尹却明没有怪罪对方,也很好理解。
只是这样一想,这梨家遗孤倒真的越看越像是谄媚上意了。
但鉴于梨休春曾经是在晏公子手下做事的人,有今天一半是托了晏长初的福,也能当做是主仆情深、知恩图报,听不得别人对有恩于他的旧主不敬。
在已经有一个活生生被拖出去的例子的情况下,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人会再提之前的事了。
本来有梨休春的两个问题,他们已经没打算再说了,结果谁知真的有人那么傻,敢出这样一个头。
虽说那被拖出去的人算是官阶比较低的了,但看陛下的反应,有多不高兴都能看得出来了,就算官阶再高,照陛下的态度来看都悬得很。
倒不能说所有人都有可能被这样不留情面地拖出去,可是看之前清除那些世阀的雷霆手段,哪怕今天不会被拖出去,来日就不一定了,陛下已经充分显示出他的能力了。
何况,在这朝堂上最有地位、最位极人臣、可能说得上话的官员,正是梨休春。
而梨督主明显是站在另一边的。
再者说,梨休春说得确实有道理,当今圣上是还非常年轻,这种问题也就不是多么非常紧急的大事。
要是真的到了很关乎皇家后代血脉的时候,那拼死进谏倒也还说得过去,在现在这种还很宽松的时期,的确还真的不至于赌那么大。
因此最后,今天的早朝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结束了。
但后遗症却没有就这样结束。
如果说梨休春关于陛下年龄的说法,是提醒了他们不需要现在就开始死磕,那后面关于把皇帝当做什么的说法,就是让大臣们诚惶诚恐了。
因为他们真的在朝上劝谏了陛下要看看女子、考虑后代,所以为了证明他们确实是把圣上当成了执掌天下的人,而不是……那什么,事后都纷纷要跟陛下讨论国家大事。
也不至于像下课后围住老师问问题的好学学生一样一圈的人拦住尹却明,更不会傻到在圣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为证忠心而请求觐见,可怎么说都是要表示表示的。
所以小皇帝就被各种各样的奏折包围了。
上到真的国家大事,小到各种零零碎碎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别涉及什么子嗣后代的影射嫌疑,能呈的都呈上去了,务必要证明他们真的是将其当成治理国家的天子看待的。
当然,像一些从各地送上来的折子,是不可能临时更改的,但那种基本也不会来上朝了,讲的都是地方的事,也本来就大多都是正事。
而能来上朝的,肯定能改的都改了。
尹却明本来也不想见到那种让人生气的内容,自然不会强行要求一定要赶紧送上来,给予了充分的更改机会。
反正有脑子的肯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了,不仅抓紧时间换了上奏内容,事后还要搜罗各种能找到的问题,几乎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小皇帝手里。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干,可那数量比起往日,可以说是非常可观了。
因为梨休春的一句话,当今天子被各种奏折包围了,而导致这一切的梨督主,则人正在上滁宫里。
小皇帝这会儿想必正忙着,不会去上滁宫,那有时间的梨休春,当然就可以如以前一般,在公子身边伺候了。
有了上一次的到访,这回梨督主没有再被拦住,也不用再担心公子会不会不愿意见他、会不会原谅他了,一行很顺利。
不仅如此,无论是基于梨督主如今的地位,还是基于曾经共事时的威压遗留,在梨休春交待了要好好说明之后,上滁宫里的下人们都被好好“科普”了一遍。
再得知晏公子对其似乎也颇为信赖以后,这一次来上滁宫,下人们都很恭敬了。
这种结果是意料之中的,梨休春并未再如何关注这点小事,对于他来说,服侍公子才是重要的。
话虽如此,在这个时间,需要他做的事也不多。
上滁宫时有舞乐表演之声,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点频繁,尤其是尹却明想要讨好晏长初,就会命人寻些有趣的,本来不算频繁的间隔,在小皇帝的殷勤下也好像有点频繁了,也无怪朝臣们觉得尹却明老是在寻欢作乐。
但也不是天天那么热闹。
梨休春上次来的时候,晏长初身边放着话本,这一次,晏长初也是在看着话本。
主人在看书,手底下的人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没什么别的需要做,晏长初人也已经起了,更不需要服侍穿衣洗漱什么的。
所以梨休春基本没什么好做的,他也不可能发出动静去打扰晏长初。
上滁宫里的景象便有些怪异。
梨休春是去上过早朝以后来的,这一次穿的是官服,很有些整装肃穆的模样,这幅打扮做下人的活计,就怎么看怎么违和。
虽然最多也就只是端茶送水之类的事,可还是让彻底被好好科普了梨督主凶名的宫人们有点不安。
那出言不逊的人显然是新升上来的, 既没在宫宴上见过本人,也没对事情有深入的了解, 只听了一些表面传闻,就妄下论断,然后在朝堂上大言不惭地“直言进谏”。
就算梨休春不打断, 陛下也必然会发落的,这样一来,梨督主的行为与其说是僭越,不如说是体察圣意了。
所以尹却明没有怪罪对方,也很好理解。
只是这样一想,这梨家遗孤倒真的越看越像是谄媚上意了。
但鉴于梨休春曾经是在晏公子手下做事的人,有今天一半是托了晏长初的福,也能当做是主仆情深、知恩图报,听不得别人对有恩于他的旧主不敬。
在已经有一个活生生被拖出去的例子的情况下,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人会再提之前的事了。
本来有梨休春的两个问题,他们已经没打算再说了,结果谁知真的有人那么傻,敢出这样一个头。
虽说那被拖出去的人算是官阶比较低的了,但看陛下的反应,有多不高兴都能看得出来了,就算官阶再高,照陛下的态度来看都悬得很。
倒不能说所有人都有可能被这样不留情面地拖出去,可是看之前清除那些世阀的雷霆手段,哪怕今天不会被拖出去,来日就不一定了,陛下已经充分显示出他的能力了。
何况,在这朝堂上最有地位、最位极人臣、可能说得上话的官员,正是梨休春。
而梨督主明显是站在另一边的。
再者说,梨休春说得确实有道理,当今圣上是还非常年轻,这种问题也就不是多么非常紧急的大事。
要是真的到了很关乎皇家后代血脉的时候,那拼死进谏倒也还说得过去,在现在这种还很宽松的时期,的确还真的不至于赌那么大。
因此最后,今天的早朝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结束了。
但后遗症却没有就这样结束。
如果说梨休春关于陛下年龄的说法,是提醒了他们不需要现在就开始死磕,那后面关于把皇帝当做什么的说法,就是让大臣们诚惶诚恐了。
因为他们真的在朝上劝谏了陛下要看看女子、考虑后代,所以为了证明他们确实是把圣上当成了执掌天下的人,而不是……那什么,事后都纷纷要跟陛下讨论国家大事。
也不至于像下课后围住老师问问题的好学学生一样一圈的人拦住尹却明,更不会傻到在圣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为证忠心而请求觐见,可怎么说都是要表示表示的。
所以小皇帝就被各种各样的奏折包围了。
上到真的国家大事,小到各种零零碎碎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别涉及什么子嗣后代的影射嫌疑,能呈的都呈上去了,务必要证明他们真的是将其当成治理国家的天子看待的。
当然,像一些从各地送上来的折子,是不可能临时更改的,但那种基本也不会来上朝了,讲的都是地方的事,也本来就大多都是正事。
而能来上朝的,肯定能改的都改了。
尹却明本来也不想见到那种让人生气的内容,自然不会强行要求一定要赶紧送上来,给予了充分的更改机会。
反正有脑子的肯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了,不仅抓紧时间换了上奏内容,事后还要搜罗各种能找到的问题,几乎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小皇帝手里。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干,可那数量比起往日,可以说是非常可观了。
因为梨休春的一句话,当今天子被各种奏折包围了,而导致这一切的梨督主,则人正在上滁宫里。
小皇帝这会儿想必正忙着,不会去上滁宫,那有时间的梨休春,当然就可以如以前一般,在公子身边伺候了。
有了上一次的到访,这回梨督主没有再被拦住,也不用再担心公子会不会不愿意见他、会不会原谅他了,一行很顺利。
不仅如此,无论是基于梨督主如今的地位,还是基于曾经共事时的威压遗留,在梨休春交待了要好好说明之后,上滁宫里的下人们都被好好“科普”了一遍。
再得知晏公子对其似乎也颇为信赖以后,这一次来上滁宫,下人们都很恭敬了。
这种结果是意料之中的,梨休春并未再如何关注这点小事,对于他来说,服侍公子才是重要的。
话虽如此,在这个时间,需要他做的事也不多。
上滁宫时有舞乐表演之声,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点频繁,尤其是尹却明想要讨好晏长初,就会命人寻些有趣的,本来不算频繁的间隔,在小皇帝的殷勤下也好像有点频繁了,也无怪朝臣们觉得尹却明老是在寻欢作乐。
但也不是天天那么热闹。
梨休春上次来的时候,晏长初身边放着话本,这一次,晏长初也是在看着话本。
主人在看书,手底下的人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没什么别的需要做,晏长初人也已经起了,更不需要服侍穿衣洗漱什么的。
所以梨休春基本没什么好做的,他也不可能发出动静去打扰晏长初。
上滁宫里的景象便有些怪异。
梨休春是去上过早朝以后来的,这一次穿的是官服,很有些整装肃穆的模样,这幅打扮做下人的活计,就怎么看怎么违和。
虽然最多也就只是端茶送水之类的事,可还是让彻底被好好科普了梨督主凶名的宫人们有点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