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陈志清抱住他,用手轻轻揉了揉他的脑袋,说:“别紧张。”
说完之后便放开了他。
明明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他在心里已经跟自己说了无数遍,却都没有陈志清说出来的有效果,他好像在一瞬间就平静了下来,真的不怎么紧张了。
“好。” 他冲陈志清笑了笑,伸手推开了门。
房间里人很多,大概有二三十个,零零散散地站在不同的角落里,四五台监视器摆放在白色幕布前面,显示器上的红灯已经亮了起来。
门打开的一瞬间,屋里几十个人齐齐向这边看了过来,萧林有瞬间的呆愣,不知该作何反应,还是 Lily 姐率先反应过来,笑着走过去,走到一个留着齐肩长发的男人身旁,“阮导您好,我把萧林带过来了。”
萧林连忙走过去,陈志清也跟在他身后将房间的门轻轻地关上。
“阮导您好,我是萧林。”
被称为阮导的人就是《渔阳里》这部电影的总导演阮辉,阮辉今年有 45 岁了,但是光看脸似乎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差不多和萧林一般高,一手拿着笔,一手插在口袋里将萧林从上到下看了一个遍。
“形象不错,直接过去试戏吧。” 阮辉说完便不再看萧林,坐到椅子上继续和身边的人商讨起来。
这时候过来一个工作人员将萧林领到一旁的准备区,同时递给他一段台词。
“这是一会儿试镜的片段,你先看一看,十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试镜。”
工作人员交待完便离开了,萧林坐到早已准备好的小凳子上,认真地看起台词。
陈志清将门关好之后便从门口慢慢走了进来,萧林已经在准备区候场,阮辉则明显不愿与人多交谈,Lily 姐只好尴尬地站到一旁,默默地等着。
陈志清走过去,走到阮辉面前,用低沉的嗓音叫了一声:“阮导。”
阮辉有些不耐烦地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向陈志清。
陈志清面上的表情依旧很平淡,“阮导,您好,我是陈志清。”
《渔阳里》这部电影是闻清影业投资的,阮辉自然听过陈志清的大名,但阮辉向来是个怪脾气,也不会讨好巴结那一套,便不咸不淡地站起身和陈志清握了握手,“哦,陈总啊,你怎么也跑过来了?”
陈志清说:“我很早就看过您的作品,一直很欣赏您的个人风格,您的那部《乌云上》我一直珍藏着,时不时就拿出来重温一遍。”
“哦?” 阮辉的表情明显缓和了下来,说话的语气也客气了不少,“一般人看我的作品都是喜欢拿奖的那部《山涧》,倒是很少有人喜欢《乌云上》,你为什么喜欢?”
“《乌云上》可能不像《山涧》那么有名,但是在我看来,它的叙事风格和色彩的运用都做到了极致,最主要的,它在我性启蒙的初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深度的思考。”
阮辉的脸上已经带上了笑意,拍了拍陈志清的肩膀示意他坐到自己身旁,“《乌云上》也是我拍过的所有影片中我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不过能看懂它的人实在太少了,你不错,很有眼光。”
陈志清坐到阮辉身侧,看了一眼萧林的方向,“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和您见一面,聊一聊这部电影,正好今天我带着萧林过来试镜,便借机见您一面,也了却我多年的心愿了。”
阮辉顺着陈志清的视线看过去,萧林正坐在白色的幕布前低头看剧本,身形消瘦的少年人穿着一身暗沉的衣服,独自坐在喧嚣吵闹的环境里,脆弱,孤独,的确很符合那个弄堂里的孤僻少年,但这仅仅是外形上的符合而已,不能代表什么,阮辉最看重的还是演技。
“这孩子外形条件很好,但还是要看他能演成什么样,希望他也跟你一样对电影有超高的审美和感悟能力吧。”
萧林已经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站到了幕布前面,陈志清看着他,沉声说:“您可以对他抱有一切期待,我相信他不会让您失望。”
第21章 戏中情
作者有话说:老狗吃醋了哟
1993 年,小也 18 岁,和母亲文娟居住在上海的渔阳里老弄堂里,由于父亲早逝,再加上自身性格孤僻,小也在两年前从学校休学,自此足不出户,整日整日将自己闷在房间里,直到 93 年的夏天,他遇到了家庭教师周溪亭,一个 36 岁的上海男人。
萧林要试的这段戏就是周溪亭替小也补习完功课后,借小也的浴室洗澡的场景,这一段戏台词并不多,但是在整部电影里却极为重要,这里是小也情感的萌芽,也是小也性取向的启蒙。
房间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幕布的中央,萧林坐在那里,身前摆放着一张老旧的书桌,监视器发出滴的一声轻响,替他搭戏的工作人员说出了第一句台词:
“小也,香皂在哪里?”
窗外正在下雨,6 月份的上海仿佛有下不完的雨水,滴答滴答落在老旧的窗台上,小房间里只开了一盏床头灯,灯光昏黄,恍恍惚惚,上了年头的老电扇在书桌一侧嗡嗡嗡响个不停,小也趴在书桌上,闭着眼睛,试图区分出窗外的雨声和浴室里的水声到底哪一个更加动听。
浴室就在他身后,不到 2 米远的一间小房子,连门都没有,只用深绿色的珠帘隔开,周溪亭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带着潮湿的水汽,涌入小也的耳朵里。
说完之后便放开了他。
明明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他在心里已经跟自己说了无数遍,却都没有陈志清说出来的有效果,他好像在一瞬间就平静了下来,真的不怎么紧张了。
“好。” 他冲陈志清笑了笑,伸手推开了门。
房间里人很多,大概有二三十个,零零散散地站在不同的角落里,四五台监视器摆放在白色幕布前面,显示器上的红灯已经亮了起来。
门打开的一瞬间,屋里几十个人齐齐向这边看了过来,萧林有瞬间的呆愣,不知该作何反应,还是 Lily 姐率先反应过来,笑着走过去,走到一个留着齐肩长发的男人身旁,“阮导您好,我把萧林带过来了。”
萧林连忙走过去,陈志清也跟在他身后将房间的门轻轻地关上。
“阮导您好,我是萧林。”
被称为阮导的人就是《渔阳里》这部电影的总导演阮辉,阮辉今年有 45 岁了,但是光看脸似乎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差不多和萧林一般高,一手拿着笔,一手插在口袋里将萧林从上到下看了一个遍。
“形象不错,直接过去试戏吧。” 阮辉说完便不再看萧林,坐到椅子上继续和身边的人商讨起来。
这时候过来一个工作人员将萧林领到一旁的准备区,同时递给他一段台词。
“这是一会儿试镜的片段,你先看一看,十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试镜。”
工作人员交待完便离开了,萧林坐到早已准备好的小凳子上,认真地看起台词。
陈志清将门关好之后便从门口慢慢走了进来,萧林已经在准备区候场,阮辉则明显不愿与人多交谈,Lily 姐只好尴尬地站到一旁,默默地等着。
陈志清走过去,走到阮辉面前,用低沉的嗓音叫了一声:“阮导。”
阮辉有些不耐烦地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向陈志清。
陈志清面上的表情依旧很平淡,“阮导,您好,我是陈志清。”
《渔阳里》这部电影是闻清影业投资的,阮辉自然听过陈志清的大名,但阮辉向来是个怪脾气,也不会讨好巴结那一套,便不咸不淡地站起身和陈志清握了握手,“哦,陈总啊,你怎么也跑过来了?”
陈志清说:“我很早就看过您的作品,一直很欣赏您的个人风格,您的那部《乌云上》我一直珍藏着,时不时就拿出来重温一遍。”
“哦?” 阮辉的表情明显缓和了下来,说话的语气也客气了不少,“一般人看我的作品都是喜欢拿奖的那部《山涧》,倒是很少有人喜欢《乌云上》,你为什么喜欢?”
“《乌云上》可能不像《山涧》那么有名,但是在我看来,它的叙事风格和色彩的运用都做到了极致,最主要的,它在我性启蒙的初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深度的思考。”
阮辉的脸上已经带上了笑意,拍了拍陈志清的肩膀示意他坐到自己身旁,“《乌云上》也是我拍过的所有影片中我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不过能看懂它的人实在太少了,你不错,很有眼光。”
陈志清坐到阮辉身侧,看了一眼萧林的方向,“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和您见一面,聊一聊这部电影,正好今天我带着萧林过来试镜,便借机见您一面,也了却我多年的心愿了。”
阮辉顺着陈志清的视线看过去,萧林正坐在白色的幕布前低头看剧本,身形消瘦的少年人穿着一身暗沉的衣服,独自坐在喧嚣吵闹的环境里,脆弱,孤独,的确很符合那个弄堂里的孤僻少年,但这仅仅是外形上的符合而已,不能代表什么,阮辉最看重的还是演技。
“这孩子外形条件很好,但还是要看他能演成什么样,希望他也跟你一样对电影有超高的审美和感悟能力吧。”
萧林已经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站到了幕布前面,陈志清看着他,沉声说:“您可以对他抱有一切期待,我相信他不会让您失望。”
第21章 戏中情
作者有话说:老狗吃醋了哟
1993 年,小也 18 岁,和母亲文娟居住在上海的渔阳里老弄堂里,由于父亲早逝,再加上自身性格孤僻,小也在两年前从学校休学,自此足不出户,整日整日将自己闷在房间里,直到 93 年的夏天,他遇到了家庭教师周溪亭,一个 36 岁的上海男人。
萧林要试的这段戏就是周溪亭替小也补习完功课后,借小也的浴室洗澡的场景,这一段戏台词并不多,但是在整部电影里却极为重要,这里是小也情感的萌芽,也是小也性取向的启蒙。
房间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幕布的中央,萧林坐在那里,身前摆放着一张老旧的书桌,监视器发出滴的一声轻响,替他搭戏的工作人员说出了第一句台词:
“小也,香皂在哪里?”
窗外正在下雨,6 月份的上海仿佛有下不完的雨水,滴答滴答落在老旧的窗台上,小房间里只开了一盏床头灯,灯光昏黄,恍恍惚惚,上了年头的老电扇在书桌一侧嗡嗡嗡响个不停,小也趴在书桌上,闭着眼睛,试图区分出窗外的雨声和浴室里的水声到底哪一个更加动听。
浴室就在他身后,不到 2 米远的一间小房子,连门都没有,只用深绿色的珠帘隔开,周溪亭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带着潮湿的水汽,涌入小也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