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躲在草丛里观察了好一阵子,却不见城头有人出现,不由得一皱眉头。

  按照常理,这个时间应该有士兵巡夜,可是墙头上不仅空无一人,就连照明的火光都看不见一点。城上之人凭什么监控全岛?况且,刚才丹岛三层火光冲天,难道城上的丹士丝毫不见?

  还是说,这座岛上已经没丹士的存在了?

  我试着摸到城下,沿着墙壁看向城头之间,看到的却是墙上大大小小的缺口。我随手往墙上的缺口比了一下,那道好似用铁签生生开凿出来的坑洞足有脚掌大小。

  如果有人想要攻城,甚至不用借助云梯,只靠墙上坑洞就足够攀上城头了——这里被人攻打过……不对,攻城的不是人,人力不可能在城墙上开凿出像蜂窝一样的凹槽,那分明是有什么东西用指爪生生抓碎了城上的青石,强行攀上了城头。

  这难道是一座死城?

  我回头往司若的方向看了一眼,那边没有什么动静,说明司若的杀阵还没被攻破,我还有时间从容布置。

  我犹豫了一下,才抓住墙上的坑洞飞快地攀上城头。

  我双脚没等落地,就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城墙上并非没有士兵,数以百计的士兵全部背靠着城墙内侧跪坐在地,一支支青铜长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士兵手边,随时可供他们起身迎敌。

  数百士兵不言不动却军容整齐、军威犹在,仅凭着整齐的阵容就足以让人心惊胆寒。

  我小心翼翼地从城头上落下去,紧贴着外墙挪动了几步,就看见一支横放在地上的紫色大旗——齐。

  齐?这是齐国军旗?

  对,这些士兵全都使用青铜戈,他们至少来自西汉之前。

  青铜戈从殷商时代直到战国时期都是军队主战兵器,尤其是车战,长戈更是必不可少,秦代仍在使用,直至西汉时期才被淘汰。

  这批士兵的兵器以长戈为主,说明他们应该来自于前秦。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盛行,各大诸侯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极有讲究。据说,战旗的颜色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比如,崇尚水德的秦国,从战旗到军服全是黑色。

  齐国,姜齐仍然以天子之德为德行,旗帜、服饰皆为红色,田齐时代改为紫色。

  齐国军士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齐国也有丹士闯岛?

  不对!

  我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徐福就是齐国人。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徐福受命出海寻找不死仙药的其中一个说法就是为了保存齐国血脉。相传,徐福带走的五百童男童女大多数是齐国后裔,他出海寻药是假,想要保存齐国血脉才是真。

  徐福来过这座岛?

  至少徐佑是这么说的。

  徐福最终的去向,普遍认为是去了日本,但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百工种种而行。徐芾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这里的徐芾就是徐福,但是司马迁为何将徐福改名,不得而知。

  司马迁的意思是,徐福找到了一个“平原广泽”,也就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再不回来。可是所谓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却不得而知。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既然徐福在海外自立为王,那么司马迁又如何知道徐福找到了“平原广泽”之地?难道,徐福的手下曾经返回中土,向秦始皇报告了徐福的去向?

  徐福会允许手下返回?还是说,仅仅几个人就能在航海技术极为落后的秦代远渡重洋?

  这些都不现实。

  也正是因为《史记》当中语焉不详的记载,才让徐福的去向成了千古悬案。

  难不成,《史记》当中所记载的东西也是一段“探神密码”?

  我反复思忖了几遍之后,脑袋里竟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徐福在算计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六国贵族在民间仍旧潜藏着庞大的力量。

  如果徐福的移民说成立,那么,徐福就是藏在民间的六国贵族之一。否则,徐福凭什么能收罗到那么多属于齐国的童男童女?

  秦始皇是华夏帝王中最为强势的几人之一,如果他知道徐福在海外自立为王,会不会派兵征讨?答案是肯定的。秦军出海,国内空虚,不正是六国贵族起事的机会?

  再往深处想,如果徐福以丹岛作为诱饵,会不会让秦始皇相信这里就是蓬莱?如果徐福能设计让始皇御驾亲征,秦国必亡。

  这座城墙易守难攻,加上丹岛之下层出不穷的杀局,秦军一旦陷入丹岛,不就正应了那句:一丹可屠百万军?

  我忍不住顺着城墙往城中看了过去,黑漆漆的城墙底下竟然停着三艘楼船。其中一艘楼船正对城门,船舷两侧强弩并列,无数甲士跪坐两侧,赫然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如果徐福真的在这艘船上,他一定是在楼船的中心。

  我目视楼船主位之间,眼前不由得一阵恍惚。我的目光仿佛是瞬息千里,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和端坐在楼船中心的古尸对碰在了一处。

  我在城头,他在船舱,可是我们两人的目光却像是毫无阻碍地凌空交集。

  那一瞬间,我竟然看到了对方嘴角上掀起一丝笑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