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生于新世纪的他,只有在电影里见过这种场面。一路骑着马,都不敢看灾民一眼。
相反,李媗之要处之泰然。尽管她也不忍,比杨宗谨却显得从容得多。
根据那个村民的外貌,杨宗谨一路问路人,终于找到了那个村民的家门口。
担心村民被黑手杀人灭口,杨宗谨是刻意等了几天再来拜访。
这期间,杨宗谨暗中调查清楚那个村民的身份。名叫吴二憨,是小陈家的好友。
只见古铜色皮肤的吴二憨,扛着锄头从屋里出来似乎打算下地。当他看到杨宗谨和李媗之时,眼神明显充满了惊恐。
杨宗谨翻身下马,和声问道:“你还记得我吗?”
“不记得!”吴二憨拼命摇头。
杨宗谨略感惊讶,和李媗之对视一眼,又道:“我就是几天前在小陈家附近的那个教书先生,你应该有印象吧。”
吴二憨摆手道:“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更没有见过你们。”接着把杨宗谨推开,嚷道:“我还要挖坑埋人,没空理你们。”
“这位大哥……”杨宗谨刚喊出口一声,却感到有人拉他的胳膊,后面的话便没有喊出来。
拉他的人正是李媗之。
只听李媗之道:“看这架势,吴二憨应该是被某人威胁了。”
“威胁?”杨宗谨很自然想到刚才阻止他和吴二憨深谈的士兵,进而猜测是不是官府有人不想让他探查真相。
光思考是没有办法得到结论,需要动手找线索。
杨宗谨献计道:“咱们这样到处走,目标实在是太明显。咱们换个装,暗中监视那个百姓。我相信只要有耐心,一定有好的结果。”
李媗之深以为然。
夫妻俩回到自己住的屋子。
李媗之从衣柜里找出两套破衣服,给自己和杨宗谨换上。再找来一些泥巴给自己和杨宗谨脸上抹一些,最后弄来竹棍、破碗、竹帽,外表就是一个「合格」的乞丐。
夫妻俩从后门出去,防止被有心人跟踪。
烈日当空,大树底下到处是纳凉的可怜灾民。
杨宗谨皱眉道:“知州明明有赈灾,为什么百姓脸色越来越难看!”
“或许是粥不够厚,百姓没办法吃饱吧。”李媗之轻叹一声,安慰道:“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土地稍微能种粮食。百姓就可以再种一季,就可以过年。”
杨宗谨长吁了一口气,只能聊以自%慰。
夫妻俩再次来到吴二憨的家门口,却见门口上了锁。
挖坑还没回来吗?
杨宗谨觉得情况不对。
正好有灾民路过,走向吴二憨的隔壁。
杨宗谨忙问灾民道:“请问这位大哥,吴二憨去了哪里?”
“去粥棚了!”灾民爱理不理。
“多谢。”杨宗谨还是很有礼貌的谢过他,带着李媗之往粥棚走。
走了大概半里路,夫妻俩远远地看见以前的一间茶棚改造成的粥棚。树梢上挂着一个幌子,上面写着「奉旨施粥」。粥棚前排着长长的队,一眼望不到边。
杨宗谨和李媗之对视一眼,意识到想在这么多人里找到吴二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在路口等着,看能不能碰运气见到吴二憨。
李媗之道:“咱们还是不能在这里,路过的人太多。不如直接去前面,在施粥的那里等着。”
“去不了啊!”杨宗谨有些着急。
李媗之指着守卫的军官,说道:“那不是高校尉,在的正好。”
杨宗谨内心大喜,拉着李媗之到高校尉面前。
高校尉问道:“先生怎么来粥棚?我记得先生好像家中不缺粮。”
杨宗谨道:“我来找人,请将军允许我夫妇二人留一段时间。”
高校尉笑道:“好说,先生只管留在这里便是。”
杨宗谨瞥了眼大锅里煮的粥,感觉有点清汤淡水,一点都不稠。
按照朝廷法度,粥棚施粥如果清汤寡水,立斩不赦。
难道有人借机发灾民财!
这时,听到身后传来喝声:“大人驾到,闲人回避!”接着十一下锣响。
李媗之一听,急忙拉杨宗谨退到路边跪下。
杨宗谨还处在懵逼状态,只能跟着李媗之走。
李媗之低声道:“鸣锣十一下,乃是朝廷钦差到来,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杨宗谨醒悟,跟着跪下。
只见全副武装的信阳军护着一顶软轿,来到粥棚前放下。
轿帘撩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头发黑白相间的老人。
李媗之看清来人,低声向杨宗谨道:“他叫陈尧佐,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前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擅长水利,知滑周时,制造木笼用来减除水患,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
杨宗谨心道:“原来是专业人士当钦差,那么庐州就有救了。”
不料,两人的说话声音太大,惊动了陈尧佐。
陈尧佐走到他们面前,问道:“你们是谁?为什么知道本官的生平?”
李媗之看掩饰不住,只得站起身来取下自己的竹帽,福身道:“侄女李媗之,见过陈伯父。”
“哦?”陈尧佐大吃一惊,上下打量李媗之一番。
李媗之示意杨宗谨起身,并向陈尧佐介绍道:“这是拙夫杨宗谨。我夫妇在庐州隐居,因拙夫教的学生被洪水冲走。拙夫心痛万分,又听说刚加固的丰乐堰居然决口,想要查个清楚。”
相反,李媗之要处之泰然。尽管她也不忍,比杨宗谨却显得从容得多。
根据那个村民的外貌,杨宗谨一路问路人,终于找到了那个村民的家门口。
担心村民被黑手杀人灭口,杨宗谨是刻意等了几天再来拜访。
这期间,杨宗谨暗中调查清楚那个村民的身份。名叫吴二憨,是小陈家的好友。
只见古铜色皮肤的吴二憨,扛着锄头从屋里出来似乎打算下地。当他看到杨宗谨和李媗之时,眼神明显充满了惊恐。
杨宗谨翻身下马,和声问道:“你还记得我吗?”
“不记得!”吴二憨拼命摇头。
杨宗谨略感惊讶,和李媗之对视一眼,又道:“我就是几天前在小陈家附近的那个教书先生,你应该有印象吧。”
吴二憨摆手道:“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更没有见过你们。”接着把杨宗谨推开,嚷道:“我还要挖坑埋人,没空理你们。”
“这位大哥……”杨宗谨刚喊出口一声,却感到有人拉他的胳膊,后面的话便没有喊出来。
拉他的人正是李媗之。
只听李媗之道:“看这架势,吴二憨应该是被某人威胁了。”
“威胁?”杨宗谨很自然想到刚才阻止他和吴二憨深谈的士兵,进而猜测是不是官府有人不想让他探查真相。
光思考是没有办法得到结论,需要动手找线索。
杨宗谨献计道:“咱们这样到处走,目标实在是太明显。咱们换个装,暗中监视那个百姓。我相信只要有耐心,一定有好的结果。”
李媗之深以为然。
夫妻俩回到自己住的屋子。
李媗之从衣柜里找出两套破衣服,给自己和杨宗谨换上。再找来一些泥巴给自己和杨宗谨脸上抹一些,最后弄来竹棍、破碗、竹帽,外表就是一个「合格」的乞丐。
夫妻俩从后门出去,防止被有心人跟踪。
烈日当空,大树底下到处是纳凉的可怜灾民。
杨宗谨皱眉道:“知州明明有赈灾,为什么百姓脸色越来越难看!”
“或许是粥不够厚,百姓没办法吃饱吧。”李媗之轻叹一声,安慰道:“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土地稍微能种粮食。百姓就可以再种一季,就可以过年。”
杨宗谨长吁了一口气,只能聊以自%慰。
夫妻俩再次来到吴二憨的家门口,却见门口上了锁。
挖坑还没回来吗?
杨宗谨觉得情况不对。
正好有灾民路过,走向吴二憨的隔壁。
杨宗谨忙问灾民道:“请问这位大哥,吴二憨去了哪里?”
“去粥棚了!”灾民爱理不理。
“多谢。”杨宗谨还是很有礼貌的谢过他,带着李媗之往粥棚走。
走了大概半里路,夫妻俩远远地看见以前的一间茶棚改造成的粥棚。树梢上挂着一个幌子,上面写着「奉旨施粥」。粥棚前排着长长的队,一眼望不到边。
杨宗谨和李媗之对视一眼,意识到想在这么多人里找到吴二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在路口等着,看能不能碰运气见到吴二憨。
李媗之道:“咱们还是不能在这里,路过的人太多。不如直接去前面,在施粥的那里等着。”
“去不了啊!”杨宗谨有些着急。
李媗之指着守卫的军官,说道:“那不是高校尉,在的正好。”
杨宗谨内心大喜,拉着李媗之到高校尉面前。
高校尉问道:“先生怎么来粥棚?我记得先生好像家中不缺粮。”
杨宗谨道:“我来找人,请将军允许我夫妇二人留一段时间。”
高校尉笑道:“好说,先生只管留在这里便是。”
杨宗谨瞥了眼大锅里煮的粥,感觉有点清汤淡水,一点都不稠。
按照朝廷法度,粥棚施粥如果清汤寡水,立斩不赦。
难道有人借机发灾民财!
这时,听到身后传来喝声:“大人驾到,闲人回避!”接着十一下锣响。
李媗之一听,急忙拉杨宗谨退到路边跪下。
杨宗谨还处在懵逼状态,只能跟着李媗之走。
李媗之低声道:“鸣锣十一下,乃是朝廷钦差到来,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杨宗谨醒悟,跟着跪下。
只见全副武装的信阳军护着一顶软轿,来到粥棚前放下。
轿帘撩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头发黑白相间的老人。
李媗之看清来人,低声向杨宗谨道:“他叫陈尧佐,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前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擅长水利,知滑周时,制造木笼用来减除水患,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
杨宗谨心道:“原来是专业人士当钦差,那么庐州就有救了。”
不料,两人的说话声音太大,惊动了陈尧佐。
陈尧佐走到他们面前,问道:“你们是谁?为什么知道本官的生平?”
李媗之看掩饰不住,只得站起身来取下自己的竹帽,福身道:“侄女李媗之,见过陈伯父。”
“哦?”陈尧佐大吃一惊,上下打量李媗之一番。
李媗之示意杨宗谨起身,并向陈尧佐介绍道:“这是拙夫杨宗谨。我夫妇在庐州隐居,因拙夫教的学生被洪水冲走。拙夫心痛万分,又听说刚加固的丰乐堰居然决口,想要查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