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老黄解释说,目前这个位置已经几乎到达了山体内侧,之前的洞口一直被树枝密封着,不知道密封了多少年,所以洞内的氧气含量如何尚不清楚。
我们没有魏东山所携带的那些可以同步探测空气温度湿度以及氧气含量的精密仪器,所以只能使用最古老的传统探测方式,用火把来持续监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继续向下,如果火把依然正常燃烧,就说明氧气含量充足,可以供我们正常呼吸。如果火焰减弱甚至熄灭,就说明氧气含量再持续减少,我们就必须要按照原路退回去,从长计议。
看着周围凹凸不平的岩壁,李九福开口问道:“我说老黄兄弟,你们哥俩这判断到底靠不靠谱,依我看这地方可不像是个盗洞,四周岩壁被风化腐蚀,明显是自然形成的通道。
一直往里走下去,恐怕不是古墓,而是天然形成的岩洞吧?”
老黄咧嘴一笑,点头答应:“李先生好眼力,这的确不是人为挖掘出来的盗洞,但其中也不乏人工留下的痕迹。谁说天然形成的岩洞,后期不能当做陵墓来使用呢。
古代有很多类似的先例,最早发现的在秦朝。古人没有现代这种大型的挖掘机器,所以一切工程都需要人力来手动挖掘,规模稍大一些,单单是墓室的雏形就要挖掘许久。
像这种天然形成的岩洞,内部空间开阔,而且四周都是坚硬的岩石。打理一番用来当做陵墓,既省时省力又安全牢固,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我们土鬼子行业当中,通常管这种陵墓叫做‘石斗’。曾经我们哥俩就在南方挖过一座石斗,那就是一座秦朝古墓,似乎是某个将军墓,里面的规模十分辉煌浩大,单是大大小小的墓室加起来就超过了数十处,其中不少都是用来陪葬的副墓室以及专门用来放置陪葬品的耳室。
只是可惜我们去晚了一步,那座石斗很早以前就被土夫子给发现了,虽然外面看起来似乎尘封已久,未动分毫,可其实土夫子从侧边打了盗洞进去,已经在里面折腾了个天翻地覆。
墓中各种值钱的玩意半点都没有剩下,全都叫那伙土夫子给彻底搬空了,就连尸骨都没给留下……”
这边说着话,那边老哈已经将火把点燃,仔细看了看火焰,燃烧的十分旺盛,于是一行人继续启程,顺着通道继续往下走去。
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弯道绕的人晕头转向,最开始我的脑海中还基本保留着大概的方向感,可是随着愈发深入,那仅剩的一丝方向感也逐渐消失,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东南西北我已经彻底分不清楚了。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通道的坡度减小了许多,脚下逐渐变的平坦了起来。但通道四周仍然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岩石,根本看不到任何有人工修造过的痕迹。
虽然一路上基本都是下坡,可是行走在如此狭窄阴暗的通道当中,我们的心情都多少有些压抑,即便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看着周边环境还是让人感觉到呼吸有些费力。
老黄和老哈一直走在前面打前锋,每踏出一步都要异常小心,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眼见道路平坦,通道很有可能已经来到了尽头,老黄摆摆手,示意我们停下来休息休息。
几个人围聚在一起,直接原地坐下,摸出水瓶补充了一些水分。方珣轻声问道:“你们每一次出去挖墓,都是这个样子吗?天天在地底下钻来钻去,万一遇上塌方岂不是太危险了。”
老黄苦笑一声:“方姑娘,一听你就是个外行人。干我们这行的,遇到的危险何止是塌方那么简单。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类还不了解的现象和生物,在地面上遇不到,在地底下都能遇到。
打盗洞是门技术活,无论土鬼子还是土夫子,都必须要精通。这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随便挑个位置,然后闷头挖洞就行了。盗洞分为‘三角洞’、‘四角洞’、‘六角洞’和‘八角洞’等多种分类。
‘角’就代表着盗洞边缘的棱角,棱角越多的道通就越是坚固,行动起来也最为方便,当然要求的打洞技术也就越高。最基础的是‘三角洞’,即从三个角度进行挖掘,最后盗洞成型横斜面是个三角形。
其他盗洞以此类推,棱角越多挖起来就越困难,也代表着打洞人的技术和身份。”
方珣听的一脸认真:“所以说,‘八角洞’就是最厉害的了?”
老黄摆摆手:“八角洞固然厉害,但并非最厉害,最厉害的叫做‘莲花洞’,即多角盗洞。这种盗洞挖掘的近乎圆形,一眼看过去就好像机器打出来的一样,只有经验丰富手法高超的老夫子才能做的出来。”
我笑道:“没想到挖个洞也有这么多门道,照这么说,以后再看见盗洞,从盗洞的形状上就能看出打洞的土夫子是新人还是老手了。”说着我下意识抬眼看了看几人身边隧道的形状,一眼扫过去,猛然发现四周岩壁上竟然布满了许多黑色的小圆点!
起初光线并不充足,大家都急着赶路,也没有去注意两侧洞壁的情况,看着那些黑色的小圆点还以为是凹凸不平的洞壁被手电光反射出来的阴影。
此刻停了下来,手电光照射到四周使得视野更加清晰,我打眼一看就意识到那些小圆点并非是光线阴影,而且有些似乎在缓缓的移动!
我们没有魏东山所携带的那些可以同步探测空气温度湿度以及氧气含量的精密仪器,所以只能使用最古老的传统探测方式,用火把来持续监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继续向下,如果火把依然正常燃烧,就说明氧气含量充足,可以供我们正常呼吸。如果火焰减弱甚至熄灭,就说明氧气含量再持续减少,我们就必须要按照原路退回去,从长计议。
看着周围凹凸不平的岩壁,李九福开口问道:“我说老黄兄弟,你们哥俩这判断到底靠不靠谱,依我看这地方可不像是个盗洞,四周岩壁被风化腐蚀,明显是自然形成的通道。
一直往里走下去,恐怕不是古墓,而是天然形成的岩洞吧?”
老黄咧嘴一笑,点头答应:“李先生好眼力,这的确不是人为挖掘出来的盗洞,但其中也不乏人工留下的痕迹。谁说天然形成的岩洞,后期不能当做陵墓来使用呢。
古代有很多类似的先例,最早发现的在秦朝。古人没有现代这种大型的挖掘机器,所以一切工程都需要人力来手动挖掘,规模稍大一些,单单是墓室的雏形就要挖掘许久。
像这种天然形成的岩洞,内部空间开阔,而且四周都是坚硬的岩石。打理一番用来当做陵墓,既省时省力又安全牢固,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我们土鬼子行业当中,通常管这种陵墓叫做‘石斗’。曾经我们哥俩就在南方挖过一座石斗,那就是一座秦朝古墓,似乎是某个将军墓,里面的规模十分辉煌浩大,单是大大小小的墓室加起来就超过了数十处,其中不少都是用来陪葬的副墓室以及专门用来放置陪葬品的耳室。
只是可惜我们去晚了一步,那座石斗很早以前就被土夫子给发现了,虽然外面看起来似乎尘封已久,未动分毫,可其实土夫子从侧边打了盗洞进去,已经在里面折腾了个天翻地覆。
墓中各种值钱的玩意半点都没有剩下,全都叫那伙土夫子给彻底搬空了,就连尸骨都没给留下……”
这边说着话,那边老哈已经将火把点燃,仔细看了看火焰,燃烧的十分旺盛,于是一行人继续启程,顺着通道继续往下走去。
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弯道绕的人晕头转向,最开始我的脑海中还基本保留着大概的方向感,可是随着愈发深入,那仅剩的一丝方向感也逐渐消失,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东南西北我已经彻底分不清楚了。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通道的坡度减小了许多,脚下逐渐变的平坦了起来。但通道四周仍然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岩石,根本看不到任何有人工修造过的痕迹。
虽然一路上基本都是下坡,可是行走在如此狭窄阴暗的通道当中,我们的心情都多少有些压抑,即便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看着周边环境还是让人感觉到呼吸有些费力。
老黄和老哈一直走在前面打前锋,每踏出一步都要异常小心,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眼见道路平坦,通道很有可能已经来到了尽头,老黄摆摆手,示意我们停下来休息休息。
几个人围聚在一起,直接原地坐下,摸出水瓶补充了一些水分。方珣轻声问道:“你们每一次出去挖墓,都是这个样子吗?天天在地底下钻来钻去,万一遇上塌方岂不是太危险了。”
老黄苦笑一声:“方姑娘,一听你就是个外行人。干我们这行的,遇到的危险何止是塌方那么简单。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类还不了解的现象和生物,在地面上遇不到,在地底下都能遇到。
打盗洞是门技术活,无论土鬼子还是土夫子,都必须要精通。这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随便挑个位置,然后闷头挖洞就行了。盗洞分为‘三角洞’、‘四角洞’、‘六角洞’和‘八角洞’等多种分类。
‘角’就代表着盗洞边缘的棱角,棱角越多的道通就越是坚固,行动起来也最为方便,当然要求的打洞技术也就越高。最基础的是‘三角洞’,即从三个角度进行挖掘,最后盗洞成型横斜面是个三角形。
其他盗洞以此类推,棱角越多挖起来就越困难,也代表着打洞人的技术和身份。”
方珣听的一脸认真:“所以说,‘八角洞’就是最厉害的了?”
老黄摆摆手:“八角洞固然厉害,但并非最厉害,最厉害的叫做‘莲花洞’,即多角盗洞。这种盗洞挖掘的近乎圆形,一眼看过去就好像机器打出来的一样,只有经验丰富手法高超的老夫子才能做的出来。”
我笑道:“没想到挖个洞也有这么多门道,照这么说,以后再看见盗洞,从盗洞的形状上就能看出打洞的土夫子是新人还是老手了。”说着我下意识抬眼看了看几人身边隧道的形状,一眼扫过去,猛然发现四周岩壁上竟然布满了许多黑色的小圆点!
起初光线并不充足,大家都急着赶路,也没有去注意两侧洞壁的情况,看着那些黑色的小圆点还以为是凹凸不平的洞壁被手电光反射出来的阴影。
此刻停了下来,手电光照射到四周使得视野更加清晰,我打眼一看就意识到那些小圆点并非是光线阴影,而且有些似乎在缓缓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