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45章 古代严父(二)
祁盛第二天辰时正刻才醒, 等他洗漱完毕, 夫人才安排丫鬟上菜。
来到正厅, 看着早已等候在此的祁家家眷,祁盛坐到正首,几人方才落座。
祁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但可能因为昨日祁盛才发了一顿火,所以此刻餐桌上众人格外安静。
祁盛打量了眼身边的正室王氏, 这是原主早年还是秀才时娶的妻子。
岳丈王家本也是举人出身, 又因在镇上开了家书塾,家资在镇上还算不错,祁家说好听点是耕读之家,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当初王家女会嫁入祁家, 还是老丈人看重祁盛十六岁就考上秀才的能力。
这样说来祁盛能在二十五岁就榜上题名也是祁家祖坟冒青烟的存在。
祁盛后来进京赶考的大部分费用说来还是王家出的,可惜等祁盛榜上有名,被分配到白原县做县丞后,又半推半就收了县里一个小富商的女儿为侧室……
好在这些年祁盛对王氏还算敬重,柳氏虽然长相艳丽,倒也没做什么幺蛾子的事,祁家的后院还算太平。
祁盛抽抽嘴角, 发现原主还真是个让人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性格。
说他是个官迷吧,他也不会做些贪污腐败、欺压当地百姓的事, 甚至对于上司也不会明显的卑躬屈膝讨好卖乖。但说他刚正不阿吧, 对于上司想要联姻他是欣然同意, 对于柳家明里暗里的资助他也会默认接受, 甚至会在便利处给柳家提供点方便。
他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和女儿都是正室所出,女儿祁□□如今十七岁,去年出嫁,如今已有孕在身,女婿是县里的书香门第张家的长子,如今已有秀才功名,过两年考中举人不成问题,至于再往上就有点难。
小儿子祁修礼是柳氏所出,今年十岁,虽然读书不如大儿子,但也是个聪明早慧的孩子,原主在他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不过小儿子还小,童生还没有去考,原主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大儿子身上。
可能是从小就在棍棒下长大,祁修礼对于祁盛也是敬畏十足,再加上昨日大哥刚受了罚,今天的他看起来格外乖巧,连菜都不敢往远了夹。
祁盛看着好笑,不过碍于原主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他也没有做多余的动作。
一顿饭吃的异常安静,祁盛吃完饭又不放心大儿子,于是独自来到文清院,此时儿媳还在王氏身边服侍,祁盛径直来到卧室,就看到大儿子趴在床上拿着本书在读。
祁盛心里感叹,瞧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
走向前把大儿子手中的书抽走,祁盛翻了翻,是一本有关《诗经》的注释,里面还有章先生的心得体会。
章先生确实有大才,要不是早些年经历了坎坷,老家又在余平县,祁盛还真很难给祁修文请个这么有学问的先生。
祁盛把手中的书合上放在床头柜上,掀开被子看了看大儿子身后的伤,好在伤口都已愈合,于是叮嘱道:“这两天先好好歇着吧,等伤好了再读。”
自祁盛进来后就低眉敛目的祁修文听到祁盛的话惊讶的抬起头,可惜祁盛面色如旧,依旧板着一张脸,让人看不出喜怒,祁修文不敢多问,乖乖点头称是,直到感觉到头上传来的掌心热度,才让他再次抬起头看着祁盛。
“爹!”
“嗯,好好休息吧。”
祁盛没再多说,轻轻拍了拍大儿子的脑袋才转身离开。
徒留还没回过神的祁修文看着那本《诗经注释》发呆。
**
祁盛一天都埋在书房整理文件,把余平县近几年的人口、土地、赋税、教育程度等等罗列清楚。
余平县在五年前经历过一次大旱,如今百姓的日子才稍微好了起来,原主不是个苛刻的地方官,在此地上任四年,给了余平县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如今祁盛想要改善县里的条件,也有了一些基础。
余平县民众大都种植小麦和大豆,两种农作物交替种植,虽然地没闲着,但由于如今的亩产过低,家家户户除去税收,勉强能吃饱饭。
祁盛想了想,如今玉米、马铃薯和红薯都还没有传过来,这些可都是些产量大抗饿果腹的好东西。
祁盛看了下灵魂空间里储存的种子,好在他未雨绸缪,知道穿梭的世界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这些农作物都准备了不少,不过贸然拿出来太过奇怪,祁盛打算先派人四处打探下。
如果能在现世中发现这些,比他从空间里拿出来更方便。
至于人口问题,一旦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人口数量自然会逐渐上升,这个年代向来讲究多子多福,若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没准人口早就蓬勃爆发了。
教育问题更不用说,对于将将吃饱饭的人来说,活着就已经不易,又哪有余钱再供养孩子读书,更何况,如今的年代,供养一个读书人对于农家人来说简直是倾家荡产的节奏。
果然不管何时何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总能应景。
第二日祁盛便带了六名信得过的手下前往距此地最近也是相对繁华的徐州府,相比余平县隶属的济州府,这里不管是农业还是经济都要远超太多。
骑马赶路快马加鞭中间没有怎么停歇,仍然在第二天酉时初才到,手下徐东很是纳闷,老爷也不说什么事,把公务丢给县丞和主簿大人就一直带着他们来了徐州府,这急行赶路的情景让他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祁盛第二天辰时正刻才醒, 等他洗漱完毕, 夫人才安排丫鬟上菜。
来到正厅, 看着早已等候在此的祁家家眷,祁盛坐到正首,几人方才落座。
祁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但可能因为昨日祁盛才发了一顿火,所以此刻餐桌上众人格外安静。
祁盛打量了眼身边的正室王氏, 这是原主早年还是秀才时娶的妻子。
岳丈王家本也是举人出身, 又因在镇上开了家书塾,家资在镇上还算不错,祁家说好听点是耕读之家,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当初王家女会嫁入祁家, 还是老丈人看重祁盛十六岁就考上秀才的能力。
这样说来祁盛能在二十五岁就榜上题名也是祁家祖坟冒青烟的存在。
祁盛后来进京赶考的大部分费用说来还是王家出的,可惜等祁盛榜上有名,被分配到白原县做县丞后,又半推半就收了县里一个小富商的女儿为侧室……
好在这些年祁盛对王氏还算敬重,柳氏虽然长相艳丽,倒也没做什么幺蛾子的事,祁家的后院还算太平。
祁盛抽抽嘴角, 发现原主还真是个让人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性格。
说他是个官迷吧,他也不会做些贪污腐败、欺压当地百姓的事, 甚至对于上司也不会明显的卑躬屈膝讨好卖乖。但说他刚正不阿吧, 对于上司想要联姻他是欣然同意, 对于柳家明里暗里的资助他也会默认接受, 甚至会在便利处给柳家提供点方便。
他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和女儿都是正室所出,女儿祁□□如今十七岁,去年出嫁,如今已有孕在身,女婿是县里的书香门第张家的长子,如今已有秀才功名,过两年考中举人不成问题,至于再往上就有点难。
小儿子祁修礼是柳氏所出,今年十岁,虽然读书不如大儿子,但也是个聪明早慧的孩子,原主在他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不过小儿子还小,童生还没有去考,原主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大儿子身上。
可能是从小就在棍棒下长大,祁修礼对于祁盛也是敬畏十足,再加上昨日大哥刚受了罚,今天的他看起来格外乖巧,连菜都不敢往远了夹。
祁盛看着好笑,不过碍于原主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他也没有做多余的动作。
一顿饭吃的异常安静,祁盛吃完饭又不放心大儿子,于是独自来到文清院,此时儿媳还在王氏身边服侍,祁盛径直来到卧室,就看到大儿子趴在床上拿着本书在读。
祁盛心里感叹,瞧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
走向前把大儿子手中的书抽走,祁盛翻了翻,是一本有关《诗经》的注释,里面还有章先生的心得体会。
章先生确实有大才,要不是早些年经历了坎坷,老家又在余平县,祁盛还真很难给祁修文请个这么有学问的先生。
祁盛把手中的书合上放在床头柜上,掀开被子看了看大儿子身后的伤,好在伤口都已愈合,于是叮嘱道:“这两天先好好歇着吧,等伤好了再读。”
自祁盛进来后就低眉敛目的祁修文听到祁盛的话惊讶的抬起头,可惜祁盛面色如旧,依旧板着一张脸,让人看不出喜怒,祁修文不敢多问,乖乖点头称是,直到感觉到头上传来的掌心热度,才让他再次抬起头看着祁盛。
“爹!”
“嗯,好好休息吧。”
祁盛没再多说,轻轻拍了拍大儿子的脑袋才转身离开。
徒留还没回过神的祁修文看着那本《诗经注释》发呆。
**
祁盛一天都埋在书房整理文件,把余平县近几年的人口、土地、赋税、教育程度等等罗列清楚。
余平县在五年前经历过一次大旱,如今百姓的日子才稍微好了起来,原主不是个苛刻的地方官,在此地上任四年,给了余平县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如今祁盛想要改善县里的条件,也有了一些基础。
余平县民众大都种植小麦和大豆,两种农作物交替种植,虽然地没闲着,但由于如今的亩产过低,家家户户除去税收,勉强能吃饱饭。
祁盛想了想,如今玉米、马铃薯和红薯都还没有传过来,这些可都是些产量大抗饿果腹的好东西。
祁盛看了下灵魂空间里储存的种子,好在他未雨绸缪,知道穿梭的世界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这些农作物都准备了不少,不过贸然拿出来太过奇怪,祁盛打算先派人四处打探下。
如果能在现世中发现这些,比他从空间里拿出来更方便。
至于人口问题,一旦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人口数量自然会逐渐上升,这个年代向来讲究多子多福,若不是吃不饱穿不暖,没准人口早就蓬勃爆发了。
教育问题更不用说,对于将将吃饱饭的人来说,活着就已经不易,又哪有余钱再供养孩子读书,更何况,如今的年代,供养一个读书人对于农家人来说简直是倾家荡产的节奏。
果然不管何时何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总能应景。
第二日祁盛便带了六名信得过的手下前往距此地最近也是相对繁华的徐州府,相比余平县隶属的济州府,这里不管是农业还是经济都要远超太多。
骑马赶路快马加鞭中间没有怎么停歇,仍然在第二天酉时初才到,手下徐东很是纳闷,老爷也不说什么事,把公务丢给县丞和主簿大人就一直带着他们来了徐州府,这急行赶路的情景让他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