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尤其如今还是年初,这一次如果为治疫就拨出去太多银子,那接下来还有大半年要怎么过呢?
户部尚书也大为感动,他扣扣索索地,颤颤巍巍地,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皇上,臣再挤一挤,必定能从户部拨五十万两银出来!”
这时,一直并不多话的周局判终于又开口道:“皇上,强征药商药材固然不合规矩,但征集民间名医前往疫区治疫却是可行的。也不必强征,可布告天下,凡医术过关,愿主动前往疫区治疫的医者,都可获得直接参加太医局考试的资格。”
竟又提到了征集民间大夫的事情。
又说:“其中若有出类拔萃者,可直入太医局为医官!”
说着又道:“当然,入太医局未必就能吸引所有民间医者,然而若是能得陛下赏赐一副妙手仁心的牌匾呢?”
这一次,因他没有提江慧嘉,皇帝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提议。
垂拱殿中,这一场讨论又持续到近午。
最后众人都散开,昌平皇帝又独留了周局判与太子。
到这个时候,有些话才真正好说。
周局判开门见山道:“皇上,江神医的医术为我等共同所见,的确超脱凡俗,皇上为何不下令请她协助平疫?”
他不像赵太医,明明一心想把江慧嘉往疫区送,却偏还拐弯抹角。但以他的身份地位,越是这样直言不讳,反而越显得他一片赤忱。
因为不管其他人要不要去疫区,他却是一定要去的。
有了这个前提,不管他做什么都天然占据大义。
昌平皇帝沉默了片刻,为什么不下令要求江慧嘉去平疫,理由其实很简单。
因为他的亡阳证还要江慧嘉续命,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江慧嘉离开京城,甚至是去疫区那样危险的地方?
万一江慧嘉死了,回头谁给他续命?
然而这种理由,心知肚明即可,说出来却不必了。
“徐德。”片刻沉默后,心中已百转千念的皇帝终于道,“你即刻命人传令,请江氏进宫一趟。”
第413章 江慧嘉讲学
江慧嘉上午的时候病人并不多,她接待的第一个病人全身发黄,症状偏僻,在如今时代,这的确能称得上一声疑难怪症。
江慧嘉诊断,此人所患,实则为毛细胆管性肝炎。
这个病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黄疸。
当然,黄疸又分很多种,在这里,病人的黄疸症状主要是由毛细胆管阻塞,胆汁淤滞造成的。
这使得病人全身呈现深黄状态,放在消息不畅,易受鬼神思想影响的古人眼里,显得很是古怪可怕。
江慧嘉以前碰到过这种病人,但她一般是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不过好在江老爷子一向主张纯中医手段,在江老爷子那里,江慧嘉看过他的药方医案。
这时候,江慧嘉不免又要在心中感激一番江老爷子。
病患个体间虽有差异,但江慧嘉并非新手,而是经验丰富的名医,只要有思路,要她量体开方是很容易的。
江慧嘉便以大黄附子汤为基础,开了一副单方,并道:“先用十剂,再来复诊并调整单方。”
病人有些紧张地道:“敢问神医,在下病症……严重吗?”
江慧嘉笑道:“此症由肝起,证属中阳不振,湿浊内阻,脾运失责。并非怪病,只需逐湿便可退黄,你不要疑难。”
很多时候,病患的心理往往影响身体。
现代也有很多实例表明,心理健康,积极放松的人更容易战胜病魔,而整日疑神疑鬼,惧怕阴沉之人,就算本来没病,时间长了,都有可能生出病来。
这个放到中医上来讲,叫做情志之伤。
所以江慧嘉很懂得安抚病人情绪的重要性,眼下这个病人看样子是为自己全身深黄的样子郁结很久了,再让他郁结下去,就算吃药,那效果也要打折扣。
病患最后带着几分感激放松,还有几分仍然挥不去的忐忑犹疑走了。
江慧嘉对刘思源、乔雁和白果解说这个病例。
刘思源问:“为何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主治肋下偏痛,发热,是温药,或能通下。先生竟用来治疗黄疸,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他抓抓头发,仿佛因为提问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刘思源性情活络又狡猾,江慧嘉以前很有些防备他。不过相处时间长了,倒也能发现他本性不坏,并且为人极其聪明。
他本来就基础扎实,甚至胜过乔雁,江慧嘉要想最快速地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坐堂医师,刘思源是个好选择。
江慧嘉不是古人,她思想里并没有什么秘技不能外传的观念,相反,如果可以,她愿意将自己一身医术更快地传播出去。
如果可以因为传播医术而救更多的人,不也是一种功德吗?
只是医者能救人,更能杀人,这个理念是她学医之初就被慎重告诫的。所以她就算要传授,也是有度的,有序的,有保留的。
刘思源现在还是记名弟子,他要是有一天可以完全通过考验,江慧嘉不会介意倾囊相授。
不过她的保留主要在针灸和外科方面,在解说病例时她可不敢留手。要不然这就不是在教徒弟,而是在害病人了。
“大黄附子汤虽仅三味药,却能千变万化。”江慧嘉道,“此方我又添加干姜、桂枝、白术、茯苓、茵陈……”
户部尚书也大为感动,他扣扣索索地,颤颤巍巍地,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皇上,臣再挤一挤,必定能从户部拨五十万两银出来!”
这时,一直并不多话的周局判终于又开口道:“皇上,强征药商药材固然不合规矩,但征集民间名医前往疫区治疫却是可行的。也不必强征,可布告天下,凡医术过关,愿主动前往疫区治疫的医者,都可获得直接参加太医局考试的资格。”
竟又提到了征集民间大夫的事情。
又说:“其中若有出类拔萃者,可直入太医局为医官!”
说着又道:“当然,入太医局未必就能吸引所有民间医者,然而若是能得陛下赏赐一副妙手仁心的牌匾呢?”
这一次,因他没有提江慧嘉,皇帝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提议。
垂拱殿中,这一场讨论又持续到近午。
最后众人都散开,昌平皇帝又独留了周局判与太子。
到这个时候,有些话才真正好说。
周局判开门见山道:“皇上,江神医的医术为我等共同所见,的确超脱凡俗,皇上为何不下令请她协助平疫?”
他不像赵太医,明明一心想把江慧嘉往疫区送,却偏还拐弯抹角。但以他的身份地位,越是这样直言不讳,反而越显得他一片赤忱。
因为不管其他人要不要去疫区,他却是一定要去的。
有了这个前提,不管他做什么都天然占据大义。
昌平皇帝沉默了片刻,为什么不下令要求江慧嘉去平疫,理由其实很简单。
因为他的亡阳证还要江慧嘉续命,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江慧嘉离开京城,甚至是去疫区那样危险的地方?
万一江慧嘉死了,回头谁给他续命?
然而这种理由,心知肚明即可,说出来却不必了。
“徐德。”片刻沉默后,心中已百转千念的皇帝终于道,“你即刻命人传令,请江氏进宫一趟。”
第413章 江慧嘉讲学
江慧嘉上午的时候病人并不多,她接待的第一个病人全身发黄,症状偏僻,在如今时代,这的确能称得上一声疑难怪症。
江慧嘉诊断,此人所患,实则为毛细胆管性肝炎。
这个病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黄疸。
当然,黄疸又分很多种,在这里,病人的黄疸症状主要是由毛细胆管阻塞,胆汁淤滞造成的。
这使得病人全身呈现深黄状态,放在消息不畅,易受鬼神思想影响的古人眼里,显得很是古怪可怕。
江慧嘉以前碰到过这种病人,但她一般是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不过好在江老爷子一向主张纯中医手段,在江老爷子那里,江慧嘉看过他的药方医案。
这时候,江慧嘉不免又要在心中感激一番江老爷子。
病患个体间虽有差异,但江慧嘉并非新手,而是经验丰富的名医,只要有思路,要她量体开方是很容易的。
江慧嘉便以大黄附子汤为基础,开了一副单方,并道:“先用十剂,再来复诊并调整单方。”
病人有些紧张地道:“敢问神医,在下病症……严重吗?”
江慧嘉笑道:“此症由肝起,证属中阳不振,湿浊内阻,脾运失责。并非怪病,只需逐湿便可退黄,你不要疑难。”
很多时候,病患的心理往往影响身体。
现代也有很多实例表明,心理健康,积极放松的人更容易战胜病魔,而整日疑神疑鬼,惧怕阴沉之人,就算本来没病,时间长了,都有可能生出病来。
这个放到中医上来讲,叫做情志之伤。
所以江慧嘉很懂得安抚病人情绪的重要性,眼下这个病人看样子是为自己全身深黄的样子郁结很久了,再让他郁结下去,就算吃药,那效果也要打折扣。
病患最后带着几分感激放松,还有几分仍然挥不去的忐忑犹疑走了。
江慧嘉对刘思源、乔雁和白果解说这个病例。
刘思源问:“为何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主治肋下偏痛,发热,是温药,或能通下。先生竟用来治疗黄疸,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他抓抓头发,仿佛因为提问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刘思源性情活络又狡猾,江慧嘉以前很有些防备他。不过相处时间长了,倒也能发现他本性不坏,并且为人极其聪明。
他本来就基础扎实,甚至胜过乔雁,江慧嘉要想最快速地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坐堂医师,刘思源是个好选择。
江慧嘉不是古人,她思想里并没有什么秘技不能外传的观念,相反,如果可以,她愿意将自己一身医术更快地传播出去。
如果可以因为传播医术而救更多的人,不也是一种功德吗?
只是医者能救人,更能杀人,这个理念是她学医之初就被慎重告诫的。所以她就算要传授,也是有度的,有序的,有保留的。
刘思源现在还是记名弟子,他要是有一天可以完全通过考验,江慧嘉不会介意倾囊相授。
不过她的保留主要在针灸和外科方面,在解说病例时她可不敢留手。要不然这就不是在教徒弟,而是在害病人了。
“大黄附子汤虽仅三味药,却能千变万化。”江慧嘉道,“此方我又添加干姜、桂枝、白术、茯苓、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