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亭说:“后来呢?”

  姜阑继续讲:“后来,有个工人大叔说小姑娘你别哭了,我去给你买点儿好吃的呗。人家就去大望路和华贸中街路口的小摊买了个煎饼果子拿回来给她吃。那个煎饼果子闻起来太香了,她一只脚高一只脚低地贴墙站着,一边哭,一边把它全吃完了,吃得脸上都沾着饼渣儿。你如果看到当年那个场景,你不会认为你现在很狼狈。”

  陈亭又问:“那她现在呢?”

  姜阑说:“她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得很好,别人看见她,都觉得她再适合这一行不过了。”

  陈亭彻底不哭了,但是陈亭的眼神有点疑惑:“阑总,你是不是编了一个故事来鼓励我。”

  姜阑说:“怎么会呢。故事能有这么多真实的细节吗。”

  陈亭望向她:“阑总,故事里的这个小姑娘,是不是你自己啊。”

  姜阑说:“哎,我这样是不是有点老套?”

  陈亭哭花了的脸上露出一点笑容:“有点哦。”

  姜阑也笑了:“那我年纪大啊。”

  陈亭想了想,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那,故事里的小姑娘那么拼,她还有时间谈恋爱吗。”

  姜阑拿着手袋站起来:“你说呢。”

  陈亭“哦”了一声,她咬着嘴唇笑了笑,再一次很不好意思。她目送姜阑走出会议室,姜阑脚上的高跟鞋还是那么精致高级。

  周四早十点半,飞机落地首都T2。

  姜阑没等朱小纹一起走,她喜欢坐很早的飞机,规避机场流控造成的延误,她不喜欢滞留在机场,她宁可早起。

  这是九月的最后一周,北京的天气难得的宜人。姜阑坐上车,她拿出工作手机看了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每次点开这个微信都会不自觉地先确认有没有黑色头像的新消息。

  这让她觉得有些干扰工作。

  三里屯路东侧,北京的司机死活不肯靠边停车,孙术怎么说都没用,他直接服气了。

  孙术每次来北京都要骂北京的交通,费鹰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

  两人下车,孙术说见业主前他要先去上个厕所,费鹰说你赶紧的。孙术问你没需求吗,费鹰说我没你那么多事儿啊。孙术说,哦,你事儿好像少一样。说完就跑了。

  费鹰无语,真行。

  等孙术的时候,他看到手机微信有个新好友申请。

  ID叫做“LL”,头像是一幅画。

  申请写着:姜阑,私人微信。

  *补充说明:本文人物/情节无现实原型,但行业/商业模式还是基于现实 (前后文同,不再述

  第二十五章 25. 潜意识

  费鹰用手指划了几下手机屏幕。

  通过申请时,他的嘴角动了动。搞了半天,他之前加的是她的工作微信,他一直在和姜阑的工作微信对话。

  这可实在是太姜阑了。

  和业主开完会,孙术在下行的电梯里感叹:“都是一个集团的,做事风格怎么就差这么多。”

  同是港资地产下面的龙头项目,成都那边招商和运营的负责人是从香港调过去的,北京这边么,历史原因颇有点复杂,香港管不上。

  在北京谈生意,孙术一直不习惯,北京太有北京的特色了。但北京很重要,在中国做零售,没人能忽略北京。上午谈完事儿,晚上最好是再请人吃个饭,喝点酒,聊点和生意没关系的,再找上点儿无伤大雅的乐子。这种应酬的事情费鹰不爱管,还得孙术张罗着。但是孙术也不擅长这些,他一直想建议费鹰扩大一下BOLDNESS的运营和渠道团队,找点更职业化的渠道拓展人才进来。不过孙术也有顾虑,BOLDNESS的做法和一般的品牌公司太不一样了,不是职业化程度高的人就能把这事儿做好,得看价值观和气场对不对路,还有最关键的,能不能受得了费鹰一意孤行的毛病。所以这话他就没和费鹰提过。孙术想,累点就累点吧,这么多年他不就是这么累着过来的吗。

  从办公楼里出来后,孙术说:“逛逛吗?”

  费鹰点头:“逛逛吧。”

  两人从北往南逛,一间间店看过来,然后又从南向北走,在中心广场看了会儿商场的户外大屏。小半年没来这边了,变化还是有的。青年文化带给时尚行业和商业模式的震荡比圈内人预料的还要深和远,没有一家商业体想要被这股巨浪抛在后面,包括北京的多家业主。

  旁边开了一家多品牌球鞋店,孙术要进去。费鹰看了下时间:“还逛?”

  孙术很坚持:“帮梁梁看看有没有她要的鞋。”

  梁梁管着BOLDNESS的整个创意设计团队,她前不久去美国和日本做市调,采购了大批货回来,但还差一些球鞋没来得及看。BOLDNESS虽然不做鞋,但是梁梁得了解市面上最新的货。

  费鹰陪着孙术进店。孙术对梁梁的事情向来很上心,可惜梁梁显然对郭望腾的艺术细胞更感兴趣。这三个人的情况太复杂,费鹰从来不管也不问。

  球鞋文化和潮流文化分不开家,虽然炒鞋这件事早已偏离了球鞋本身作为载体所要传达内容的价值,虽然现在连很多鞋头都在带头吐槽球鞋文化算什么文化,但还是有大量的年轻消费者非常愿意为了一双球鞋挥掷四五位数的人民币。

  店里,孙术逛了一圈,什么都没买。

  反倒是费鹰停步在一双球鞋前面,看了好半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