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听到这里,我不由地长叹了一声,说道:“孙大小姐,你爸爸虽然是一个考古学者,但却迂腐得很,人情事故一点儿也不懂,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就算是乐万山心里清楚你爸爸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但他会公诸于世吗?他可不会将大好前程毁于一旦,你不妨想想看,兰陵王墓里的墓主人是真也好,假也好,对他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墓室中那些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已足够证明他身为一名考古队员的价值所在了。”
孙婷点点头,长长吁了一口气,算是承认了我的看法,当下想了想,接着又说下去。
中国神秘事件录3之鬼面 第51章 羊皮卷轴(一)
后来,孙金国在一气之下,就回到了自己家里,由于当时考古条件有限,别说是设备不齐全,就连发掘的古董文物,都没有一个妥善的保管这处,一些文物经由相关人员清点记录之后,是允许考古队的重要人员带回家暂时保管的,当时孙金国家里就放置了一些从兰陵王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其中有三件陪葬品不明用途,也被放在了孙金国的家里,一件便是现在博物馆中那件兰陵王面具的赝品,另一件是记载有鲜卑文字的羊皮卷轴,还有一件,就是孙婷手中所拿着的“骨针”。
据传,兰陵王面具所描绘的是一张“死神”的脸,但凡看到这面具的人,三魂便会去了两魂,七魄也会散了六魄,只剩下一魂一魄,人就变得像是白痴一样,成为傻子,当然,传说往往是带有一些神话色彩的,按照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可能是因为兰陵王面具带有某种催眠的效果,使得看到兰陵王面具的人产生惊恐的情绪,甚至导致了行为失控,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谁也不知道兰陵王面具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害怕,但是,孙金国所看到的兰陵王面具并没有使他感到害怕,哪怕是一丝惊恐的感觉都没有产生,加上所发掘的墓主人的尸骇并没有呈现出中毒身亡的迹象,这就让孙金国从心里开始置疑兰陵王面具的真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孙金国一直憋在家里埋头研究,他想要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兰陵王墓的真假,孙金国的努力和细心没有白费,很快,他就发现了在兰陵王面具上有双阴线砣纹,其线刚直有力,转角处接头硬朗,整体看上去,更像一个“饕餮纹”,这一发现着实令孙金国兴奋不已,要知道,能够带有双阴线“饕餮纹”的物件,多是源于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夏商时期最具代表特色,换句话说,虽然出土的这个面具不是真正的“兰陵王面具”,但这个面具的年份要比兰陵王面具早很多,很有可能是商朝或者更早的夏朝时期的东西,这一发现,让孙金国一连几晚都兴奋得睡不着。
除了那件“假面具”外,还有一卷麻绳捆着的羊皮卷轴引起了孙金国的注意,经历了长千年时光,扎捆羊皮卷轴的麻绳早已腐朽不堪,轻轻一碰就化成了粉末状,由于埋在墓冢之中,加上墓室防腐隔离措施做得很到位,羊皮卷轴并没有腐烂或是发霉,反而干燥的有些发硬,于是孙金国小心翼翼地将羊皮卷轴展开,羊皮上记载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孙金国一见之下,不由地又惊又喜,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并非汉字,而是有些类似于突厥文字符号。
中国神秘事件录3之鬼面 第52章 羊皮卷轴(二)
孙金国一看到这些文字,首先想到的是“鲜卑文”,鲜卑族虽然早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一直没有发现鲜卑族自己的文字,不过,据《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描述,鲜卑人有自己的文字,但究竟鲜卑文类似于汉字,还是类似于突厥文字,这就不得而知了,从眼前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文字来看,与突厥文字倒有七八分相似。孙金国是识得突厥文字的,于是他便将这些与类似于突厥文字的符号,一个一个用笔照抄下来,与突厥文字一一对比,又请教了好几个研究突厥、鲜卑语言方面的专家,花了大半个月的功夫,终于将羊皮卷轴上的文字直译了出来,但是,直译出来的结果,却让孙金国大吃一惊。
羊皮卷轴上的文字确实是最为古老的鲜卑文字的雏形,文字记载了一段民族的兴衰历程,而这个民族,正是早已在数千年前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岷山族”。“岷山族”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在《竹书纪年》中就提到过“岷山氏”一族,但后来岷山族的消失却成了千古之谜,而羊皮卷轴中所记载的文字,正好是岷山族的一段历史。
原来,岷山一族早已在氏族联盟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最强大的炎黄部落消灭了一些异族势力后,将这些异族赶至九州边缘不毛之地,其中“三苗”(苗族)被赶到了南方,而岷山一族,则西迁至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岷山一带,所以后来称之为岷山氏。炎黄部落占据九州中原,称之为“民”,而生活在九州边缘之地的这些异族之人,就称之为“黎”,民贵而黎贱,在当时的社会是显而易见的。
直到夏朝末期,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夏桀不断地发起了征讨犯境外族的战争,夏桀虽是暴君,但却不失为一个颇有才能的军事家,连年征战中,他的军队都能够势如破竹,战无不胜,一连灭了数个犯境的部落。但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夏桀虽然想一举消灭周边的几个部落,扩张华夏的疆土,但兵力折损严重,兵源早已无法补给,军队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削减,就在夏桀进退两难之际,他偶然得知,岷山一族懂得一种“傀儡之术”,利用“傀儡之术”,可操控人的意识、心智和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操控之人倘若不死,那么*控的“傀儡”,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也是一个不老之人。
孙婷点点头,长长吁了一口气,算是承认了我的看法,当下想了想,接着又说下去。
中国神秘事件录3之鬼面 第51章 羊皮卷轴(一)
后来,孙金国在一气之下,就回到了自己家里,由于当时考古条件有限,别说是设备不齐全,就连发掘的古董文物,都没有一个妥善的保管这处,一些文物经由相关人员清点记录之后,是允许考古队的重要人员带回家暂时保管的,当时孙金国家里就放置了一些从兰陵王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其中有三件陪葬品不明用途,也被放在了孙金国的家里,一件便是现在博物馆中那件兰陵王面具的赝品,另一件是记载有鲜卑文字的羊皮卷轴,还有一件,就是孙婷手中所拿着的“骨针”。
据传,兰陵王面具所描绘的是一张“死神”的脸,但凡看到这面具的人,三魂便会去了两魂,七魄也会散了六魄,只剩下一魂一魄,人就变得像是白痴一样,成为傻子,当然,传说往往是带有一些神话色彩的,按照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可能是因为兰陵王面具带有某种催眠的效果,使得看到兰陵王面具的人产生惊恐的情绪,甚至导致了行为失控,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谁也不知道兰陵王面具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害怕,但是,孙金国所看到的兰陵王面具并没有使他感到害怕,哪怕是一丝惊恐的感觉都没有产生,加上所发掘的墓主人的尸骇并没有呈现出中毒身亡的迹象,这就让孙金国从心里开始置疑兰陵王面具的真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孙金国一直憋在家里埋头研究,他想要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兰陵王墓的真假,孙金国的努力和细心没有白费,很快,他就发现了在兰陵王面具上有双阴线砣纹,其线刚直有力,转角处接头硬朗,整体看上去,更像一个“饕餮纹”,这一发现着实令孙金国兴奋不已,要知道,能够带有双阴线“饕餮纹”的物件,多是源于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夏商时期最具代表特色,换句话说,虽然出土的这个面具不是真正的“兰陵王面具”,但这个面具的年份要比兰陵王面具早很多,很有可能是商朝或者更早的夏朝时期的东西,这一发现,让孙金国一连几晚都兴奋得睡不着。
除了那件“假面具”外,还有一卷麻绳捆着的羊皮卷轴引起了孙金国的注意,经历了长千年时光,扎捆羊皮卷轴的麻绳早已腐朽不堪,轻轻一碰就化成了粉末状,由于埋在墓冢之中,加上墓室防腐隔离措施做得很到位,羊皮卷轴并没有腐烂或是发霉,反而干燥的有些发硬,于是孙金国小心翼翼地将羊皮卷轴展开,羊皮上记载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孙金国一见之下,不由地又惊又喜,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并非汉字,而是有些类似于突厥文字符号。
中国神秘事件录3之鬼面 第52章 羊皮卷轴(二)
孙金国一看到这些文字,首先想到的是“鲜卑文”,鲜卑族虽然早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一直没有发现鲜卑族自己的文字,不过,据《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描述,鲜卑人有自己的文字,但究竟鲜卑文类似于汉字,还是类似于突厥文字,这就不得而知了,从眼前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文字来看,与突厥文字倒有七八分相似。孙金国是识得突厥文字的,于是他便将这些与类似于突厥文字的符号,一个一个用笔照抄下来,与突厥文字一一对比,又请教了好几个研究突厥、鲜卑语言方面的专家,花了大半个月的功夫,终于将羊皮卷轴上的文字直译了出来,但是,直译出来的结果,却让孙金国大吃一惊。
羊皮卷轴上的文字确实是最为古老的鲜卑文字的雏形,文字记载了一段民族的兴衰历程,而这个民族,正是早已在数千年前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岷山族”。“岷山族”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在《竹书纪年》中就提到过“岷山氏”一族,但后来岷山族的消失却成了千古之谜,而羊皮卷轴中所记载的文字,正好是岷山族的一段历史。
原来,岷山一族早已在氏族联盟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最强大的炎黄部落消灭了一些异族势力后,将这些异族赶至九州边缘不毛之地,其中“三苗”(苗族)被赶到了南方,而岷山一族,则西迁至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岷山一带,所以后来称之为岷山氏。炎黄部落占据九州中原,称之为“民”,而生活在九州边缘之地的这些异族之人,就称之为“黎”,民贵而黎贱,在当时的社会是显而易见的。
直到夏朝末期,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夏桀不断地发起了征讨犯境外族的战争,夏桀虽是暴君,但却不失为一个颇有才能的军事家,连年征战中,他的军队都能够势如破竹,战无不胜,一连灭了数个犯境的部落。但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夏桀虽然想一举消灭周边的几个部落,扩张华夏的疆土,但兵力折损严重,兵源早已无法补给,军队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削减,就在夏桀进退两难之际,他偶然得知,岷山一族懂得一种“傀儡之术”,利用“傀儡之术”,可操控人的意识、心智和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操控之人倘若不死,那么*控的“傀儡”,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也是一个不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