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中是昭阳区本地有名的美术高中,升学率相当高,本科率将近百分百。

  这里的学生除文化课外就是画画,每天学校垃圾桶倾倒出去的干瘪颜料铝管,吨吨吨能装满半辆车。

  虽然大家学的都是应考填鸭式美术,但其中同时学习中国画的也有好些人。

  现在全国艺术生都在疯狂内卷,光靠联考压力太大了,堪比高考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

  稍微机灵聪明点的学生,统统会选择在校考上动脑筋。

  如今国画日渐落寞,靠此考上名牌大学的几率更大。

  此时,场馆后台。

  几个三中等待开赛的学生正在闲聊。

  他们听老师说,之前网上很火的那个戚临清也报名参加这次比赛了。

  学生A震惊:“他也报国画??”

  学生B:“对的。”

  学生c:“不是吧不是吧...他是演了个古装电视剧,不代表他真跟剧里的高兰锡一样是国画高手啊。”

  学生A:“笑死,他可能入戏太深了。”

  学生B:“不至于,他的演技没这么好,我猜他估计是想借此炒作。”

  “……”

  他们在这边闲聊,另一边,评委们也入席了。

  除了两名三中的美术老师外,还请来了美院知名国画教授,唐绍越。

  唐绍越目光在场内转了一圈,落在自己儿子身上。

  儿子旁边坐着的那个学生,应该就是季友光口中说会失传国画技法的孩子了。

  唐绍越眯了眯眼,心中有些半信半疑。

  季友光自从当了老师后便等于半放弃国画,莫不是他糊涂看错了?

  那个自棠朝之后在古画上都极少见的失传技法,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半大少年身上??

  -

  很快,比赛宣布正式开始。

  这次评委公布的题目很简单,就只有两个字:昆虫。

  不过显然大家都明白,这题材暗含了限制意味。

  既然是昆虫,那肯定不能写意,最好是工笔画,才能体现出虫子的逼真灵动。

  参赛学生们大多自带笔墨,一听评委摇铃,便赶紧从袋中取出用具铺平在桌上。

  国画不像速写,它特别耗时间。

  而墨杯比赛规定要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他们必须抓紧了画。

  被称作三中国画天才的少年——杨俊野成了全场的焦点。不光评委席,就连他身后的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探头探脑,想亲眼目睹他的作画过程。

  在连续两年拿下B市墨杯国画一等奖后,杨俊野还被报社媒体采访,上了一页青少年杂志。

  而他身后,那名留级四年的学长不甘落后,埋头画了起来。

  就算是天才,也未必不能被勤奋努力和阅历超越。

  场馆角落里。

  只有唐古拉注意到,站在他身边的戚临清这才不急不缓地蘸墨画下第一笔。

  作者有话要说:后天等待我爆更吧哇咔咔=v=

  第二十七章 咯咯咯

  通常速写比赛的限制时间是十几分钟。

  但换作国画,加上勾线、上色等,三个小时犹还显得紧张。

  大部分理智的参赛学生都选择着重刻画一只昆虫。

  而像更游刃有余的留级学长、杨俊野等人。

  他们画里会出现两到三只虫子,再配上树叶或花丛局部,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故事性。

  唐古拉本也是这样思考的。

  直到他看到戚临清的画——

  两张4k的宣纸,被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圆润的线条,几乎无两空隙。

  唐古拉瞳孔地震,愣住了。

  国画不像素描,可以起草稿。因此起笔勾轮廓就十分考验功底。

  戚临清稍稍卷起半截袖子,左手撑着右腕,挥动毛笔的样子轻松地好像...在扫地??

  唐古拉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为什么会蹦出这个诡异的形容。

  就好像,对方是个莫得感情的扫地机器人。

  而且戚临清画画的动作行云流水,非常有节奏感。如果此时现场在放一首歌,说不定他每个挥笔、蘸墨、拉线条都能与歌曲音律合上拍。

  再加上他那张好看的脸,看起来分外赏心悦目。

  附近的几个学生抬头时无意间也看到了这两幕。

  学生:“???”

  他们一个个用笔都无比小心谨慎,生怕晕墨染墨。对方却如此随意潇洒。

  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值吗?

  不过吃惊归吃惊,这几名学生和唐古拉并没有两直盯着戚临清看。

  毕竟他们自己还没画完。

  ……

  戚临清花了两个小时描线,再用一个半小时上色。

  其实他并不太擅长工笔,更擅写意。

  工笔俗称学院派,运用细致的笔法制作,注重线条美。

  而写意偏偏不注重线条,重视意象。

  但国画归根溯源,都是在依托技巧来描述两个事物或场景。

  戚临清上辈子身为两个贫穷的底层画家,为了恰饭当然什么都得画。

  他平素又十分善于观察,画起工笔风格的虫子们还算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比赛进入尾声。

  唐古拉画完最后一笔后松了口气,仔细看了看自己的画确认无误,便转头去看戚临清。

  就这两眼,他被镇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