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5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气鼓鼓的皇上,好似夏天的一只小青蛙。

  晚上临睡前,徐景珩拿过书签,放好书本,还笑,还伸手捏捏皇上的胖脸颊:“他们都是大明人,大明的世家有今天的规模,原因太过复杂。首先是,历朝历代的皇家对孔家的利用。”

  皇上小小的心虚:“朱载垣代替宪宗皇帝,再下一个罪己诏。”

  “皇上掌握别人没有的力量,皇上聪明。但皇上要记得,对天下人,要诚。”

  皇上小胖脸一红:“知道~”

  “孔圣人的七十二学生,人称七十二贤士,多为春秋各国高官栋梁,为儒家学派延续辉煌,却只有颜回习得孔子真传。颜回早逝,孔子感叹后继无人,天亡孔学。为官最好的子路死于战乱,孔子哭天下无道。

  春秋记载不多。臣的理解,孔子生活在最为讲究宗法礼制传统的鲁国。礼定天下的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间争战不断,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人的精神和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

  这些也是构成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等等圣人,各种思想出现的条件……”

  徐景珩细细地说,自己对圣人之学的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圣人们的最高理想,应该都是类似于尧舜禹大同:大道畅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

  “小康”是孔子提出的,较低目标。

  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

  是为礼、仁、信、义。

  “世人都说,孔子如何,其后人如何。孔子的先祖乃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大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皇家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取姓孔,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到孔子的父亲叔辈,一家人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也就是山东曲阜,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他的目光落在皇上的身上,和窗外的月光一样安静。

  “孔家,本就是皇族、世家大族。文字知识,本就是垄断于上层的巫祝和国君大臣。孔子伟大,是因为他教学,给天下所有人一个读书开蒙的机会。其他的圣人,墨子、如来佛祖,都是。”

  上层人用陶罐煮豆子,下层人为了一口吃的,去做奴隶。

  上层人开始享受,下层人有了平民身份。

  夏商周的国君,变成汉唐宋元明的历代帝王;巫祝变成佛道,大臣还是大臣。

  而孔子活着的时候,没有国君采纳他的主张。

  孔子要去世的时候,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叹息说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

  鲁哀公亲自前来祭祀孔子,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开启历代君王和孔子后人的复杂关系。

  皇上明白徐景珩的话,扑到他怀里耍无赖:“我知道,我下诏书,肯定孔子的功绩。”

  “乖。”

  “???”

  皇上抓耳挠腮地想了一会儿,鼓着腮帮子:“朱载垣要取其上,用大同的理想治理国家,取得高于、等于‘小康’的大明。”

  用“礼、仁、信、义”这般低的标椎治理国家,那可不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一代明君唐太宗《帝范》:“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宋末元初诗词评论家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万法不离其宗。

  自恋皇上,自觉他完全没有世人的小毛病“天降惩罚才后悔”,自认圣人·皇上,要迎难而上!

  皇上身后要是有小尾巴,能翘上天,生来骄傲!

  徐景珩因为小孩子的领悟欢喜,却是只说:“孔圣人有言:‘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大明如此情况,皇上应该带头吃苦,明儿开始,训练加倍。”

  !!!

  装病期间也天天练功学习,压根没有轻松·皇上委屈。

  可皇上理亏,只能答应。

  皇上这小半年天天练剑,好不容易适应药浴和药酒,不再嚎的满南京人都听到——却又开启他挨打的过程。

  这个挨打,不是之前和十八铜人罗汉打架,而是真刀真枪的,挨打。

  红衣侠的飞刀虽然没有开锋,可那杀气和打在身上的疼痛,那是真实的啊。

  文老先生的扇子一扇,皇上人从地面飞到屋顶上,自己被撞的七荤八素,却还要苦哈哈地修房子补瓦。

  绯衣门主指挥锦衣卫排兵布阵,本就是当今顶尖高手一波的锦衣卫,威力大增,皇上抱头只顾跑。

  青衫客疼他,说皇上于炼器有天赋,大热的天,皇上在炼器房里挥汗如雨,发誓要自己打造一把大宝剑。

  皇上苦,那是真苦,白天浑身疼的“嗷嗷”叫,晚上泡新方子的药浴、新药酒按跷,那更是“嗷嗷”叫。

  南京大部分人心疼皇上,都想和大公子求求情,却又都不敢。

  大臣们,一些世家们听着,那个叫舒坦啊!什么你说圣人之学“不能高兴别人的不幸”?皇上是别人吗?皇上是皇上!

  徐景珩对于他们之间的玩闹,只笑一笑。

  皇上后来知道了,气啊。

  秋天里,一伙儿人聚在一起大吃爆炒羊肚、螃蟹月饼,欢歌吟唱!

  冬天里,一伙儿人聚在一起泡温泉、涮锅子,纵酒高歌!

  气得皇上抡起来大重剑,挨个揍一顿,揍的一个个老实回去上工。

  “假期结束!”皇上觉得他们都太闲了,一副小工头“周扒皮”的模样,大眼睛一瞪,“西洋人文艺复兴,大明也要有。‘文艺复兴’做起来,再给放假。”

  杨慎哀嚎:“皇上,那西洋人就一部《圣经》,我们那么多文化,复兴儒家还是墨家?”

  皇上恨铁不成钢,字正腔圆:“‘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明白?”

  你这大明第一才子,再写词,能写的过苏轼?——杨慎目瞪口呆,就感觉皇上头顶光圈,盘古开天辟地。

  “皇上,我们要做‘百花齐放’?”杨慎一句话问出来,激动的脸通红。

  皇上乜他一眼,一副忒嫌弃的小样儿:“你就一朵‘小花’,不和百花争艳,也成。”

  杨慎:“!!!”

  杨慎表示他也是有大理想的人。

  “皇上,臣一定不负所托。”

  如果大明真有一场“文艺复兴”,他们就是那类似春秋时期的大圣人,激动,太激动,激动之下,一伙儿人一夜没睡,第二天就打包行李,干活!

  十一月里,皇上送走这些闹心的人,可算是安静下来。

  当然,皇上自己该怎么挨打,还是怎么挨打。

  大明人看小报,都心疼他们皇上吃苦,只能自己努力加油,叫皇上少操心。皇上吸吸鼻子,为了不再狼狈被打,只能更努力练功,然后那小身板就更疼……

  然后皇上有空儿琢磨“世人畏果、圣人畏因。”

  一会儿自恋,将来他的继承人,一定和他一样聪明。

  一会儿担忧——皇上一个八岁的孩子,考虑到皇位传承的事情,害怕,万一,继承人不乖,万一,和宪宗皇帝一样?

  几千年来,这片土地几遭战火,几家兴起几家衰败,世人都因为孔家的事情思考,思考世家的存在,皇上也思考啊。

  吕柟,皇上在湖广就关注的大家,当今与王守仁相抗衡的著名理学家。实际上,他更是气学派领袖人物,关中学派在江南的代言人。

  以文传道、文风质朴,质实意充,一腔浩然正气。写文章,不故作窈窕恍惚高深,也不板起来面孔做道学先生,品性醇雅、辞气安详。

  为人为官治学,不敷衍了事,不趋炎附势,更不气馁颓废,而是一颗真诚热爱的心入世,教化、鼓励人。

  “西邻之人有五子焉。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矇,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矇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者皆不患于衣食焉。”是他给皇上讲学时的谏言。

  意思是,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这样,都不为衣食发愁。

  总结:读书人修身、行仁、治世、救民。力求百姓足、士风端。人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皇上就问:“那聪明的欺负老实的,瘸子欺负瞎子,怎么办?若那瞎子吃不饱饭,怎么办?”

  于是吕柟等等南京文人认为,皇上的想法叛逆,大明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都守着基本的道德。

  皇上小脑袋一扬:“刑部的案子,天天破不完。”

  文人们自觉皇上的认知偏激,知道皇上就听大公子的话,就有吕柟责无旁贷,成功地堵住徐大公子。

  夕阳西下,倦鸟归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徐大公子慢悠悠的脚步,更跨过大门影壁,叫吕柟一把拉住。

  吕柟单刀直入:“请问大公子,道德和律法、治世与救民,何解?”

  徐大公子那就问出自己的问题:“道德?什么样的道德?律法?大明律的修订至今没有结论。治世与救民,为何要分开?”

  吕柟一个五十多岁的倔强文人,学富五车,自认比当世任何大家都有底气,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问住。

  如果是以前,他可以大声回答,各种辩论。可如今,他到底也是,被大明这番动静惊住,开始从另外一方面思考。

  徐景珩了然,微微笑,一双眼睛清清朗朗、潇潇然。

  “吕先生讲学,常说‘言有教,动有法’。徐某的体会,吕先生是一位儒者,其文或叙经典,或明政术,体现的是儒家入世情怀,是为‘入道见志、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怀抱民胞物与、兼济天下,一腔热忱厨解民於倒悬……徐某读吕先生的文章,感觉,与孟子、荀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批判传统理学‘上达天理、下不学人事’,反对心学‘个人之心,应为仁义之心’,于治国中无法改变的现状有同情之心,更有关怀民生的一颗士族之心,又类似北宋气学张载的宗旨。”

  吕柟无法回答。

  同情之心,他同情的是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是孟子、荀子、张载……的思想核心。可是……

  夏天里,南京皇宫热晕人。因为都不知道皇上会在南京这么久,没有准备避暑的园子,皇上也不想花银子临时修缮,就住到皇城南靠秦淮河的地方,南京的文人大家们也都聚集到这里。

  一代代老魏国公们退休养老的院子,果然住着舒坦。

  白墙黛瓦,淡雅闲适,树木繁茂,地处皇城南墙,挨着秦淮河,却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不是刻意去找,很难发现。整条小巷的清幽,与旁边大功坊一带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皇上住着就不想去住皇宫,到现在还没搬。于是南京的大家文人、文物群臣,也聚集这里。

  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典型南京民居的百年老宅,不光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皇上,任何人行走其中,一颗浮躁的心,都会迅速地安静下来。

  而南京的建筑风格,也最是反映金陵大家士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整体布局严格地按照宗法观念、家族制度,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等等,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这是现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