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这个事儿,魏国公夫人作为推荐人,好不出风头。年轻姑娘都说魏国公夫人‘慧眼识英雄’,哎哟哟,她们哪里知道魏国公夫人当年的事儿?”

  太皇太后被她逗笑:“你要想开女学馆,也去开。”

  皇太后心里一动,到底是从未想过的事儿,没有信心,而且她也担心:“等下雨了,儿媳妇琢磨琢磨。”

  太皇太后胸有成竹:“快了。”

  皇太后一愣,太皇太后笑而不语。

  太皇太后相信文臣们,一定会舍弃孔家,因为他们祭拜的是孔圣人,不是孔家后人。

  七月流火,太阳炙烤大地,整个大明就是一条干涸的小鱼。世家大族求神拜佛,求皇上。老百姓白天对着庄稼哭,晚上对着皇上的画像哭。

  老天爷还是不下雨!

  大明人都意识到什么,都在等皇上和那家人最后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08 01:12:44~2021-06-09 03:0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232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皇上在南京,收到北京的来信时候,正在和南京气学派的文人大辩论。细细地看完信件,几乎可以听到他们那嘶哑的呐喊:“皇上!臣等在处理孔家的事情。皇上!你可千万别派人去敲登闻鼓~~”

  皇上表示,他是那样的人吗?他顶多要锦衣卫找好一个苦主,不怕滚钉耙一百延仗的……随时准备着去敲鼓。

  登闻鼓……自尧舜时期确立,人称“敢谏之鼓”。要敲登闻鼓先挨打。不是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没人去拼命。但一旦有人击登闻鼓,在位的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亲自处理。

  文臣们要给孔家留面子,不敢要皇上亲自处理。

  事情看似即将落地,皇上却一点不敢放松——没有尘埃落地,不要着急欢喜。

  孔家会怎么做?皇上挺期待。

  孔家不是张家,张家面对朝廷文臣们的集体施压,只能求一个活命。可是孔家?皇上不表态,只等孔家的反应。

  孔家……孔家……

  孔家一代代人,平时安享尊荣富贵和祖宗福泽的人,哭泣。平时抱怨朝廷只拿他们当门面,不给真正的职务;抱怨他们身为“圣人之后必须注意这样那样的约束”的,恐惧。

  近两千年了,他们躺在祖先的圣名下过着,人上人、再上人的日子,早就脱离红尘世俗,跟着祖先“超凡入圣”。真到了这一天来临,要和天下人一样挣扎于世俗,他们仿徨,他们无措,他们痛哭……他们都不愿意失去这份荣光。

  他们去求各方亲友,他们要去大闹,甚至有人说:“凭我们孔家,我就不信,皇上说废就废!”

  孔家人害怕、愤怒,曲阜的人都害怕、愤怒。失去“国中国民、圣人之故乡之民”的光圈,纳税服徭役,他们无从想象。他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和天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们是圣人之后!

  孔家年轻的衍圣公,面容清秀、身姿挺拔、气度斐然、风度翩翩,一身丝绸缎子的薄薄衣裳,可以看见衣裳下面的毛孔。

  面对妻子带回来的消息,沉默。面对朝廷快马加鞭派来的说客,沉默。

  衍圣公夫人小声地啜泣,那抖动的肩膀,叫他心碎。

  说客是以给事中夏言为代表,那刀锋一般的言语,要他胆寒。

  他唯有沉默,好似他沉默了,就可以拖延时间,就可以不用做出决定。

  孔家的族老们早就开始准备,亲友们各自自顾不暇;要发动民间读书人给皇上施压,民间读书人面对家里的饥荒,更是自顾不暇。可他们还是要折腾。而他明知道这于事无补,却心存侥幸,一直没有加以阻止。

  衍圣公夫人想起姑母的冷漠,尚且在大牢里的叔叔,隐约明白他们的举动只会恶化局势,忍住心痛劝说他:“……我们留一部分家产,好好过日子。”

  他面皮扯一扯,眼波不动——好好过日子,如何容易?

  夏言回忆当年,父亲送他去学堂,他拜在孔圣人塑像下的一幕一幕,“天地君亲师”啊,他苦笑:“衍圣公,下官领命而来。下官希望,孔家可以尽可能地保住部分家产。衍圣公,这不是你的错误,这也和你无关。”

  衍圣公坐成雕塑一般。

  不是他的错误,和他无关。可是,是他承受这一切,是他失去衍圣公的位子,沦落为平民。

  衍圣公沉默了一天,沉默就是一个回答。

  衍圣公夫人哭了这些天,加上北京曲阜的来回奔波,身体本就不大好,却还能撑住那口气。此时此刻,因为夫婿的逃避行为,或者说反抗行为,突然心生悲凉。

  衍圣公夫人苦苦地哀求他,昏黄的烛光下,晶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他的衣襟上,落在他的心口上。

  “夫君,你要不甘心,我陪你,孔家人都陪你,九族也好,十族也好,生死一起。

  你要答应朝廷,我也陪你,孔家人都陪你,南方一支孔家可以过苦日子,我们也可以。

  我有陪嫁,我可以办学馆赚银子。夫君,你说一句话,夫君……”

  她哭得语不成句。如果是平时,衍圣公已经心疼地给擦眼泪,柔情地呵护她。

  可是,衍圣公此刻看着她的目光,只有痛苦。

  长在外戚张家的姑娘,不知道平头老百姓日子的苦。

  刚刚嫁来孔家的女子,不知道,孔家人躺在祖先荣光下的那份,面对偌大世界的恐惧。

  衍圣公的眼里有泪,嘴唇抖动,却还是没有开口。

  夫妻两个抱在一起流泪到天亮。夏言耐心等候一天一夜,第二天再次见到衍圣公夫妇,眼见他们憔悴不堪,却又倔强地一起装哑巴,唯有叹气。

  “衍圣公、夫人。大势如此,老天爷要惩罚人间,吾等能奈何?大明六个月,一滴雨没有,今年注定全国粮食减产,大部分地区绝收。如果秋天还是没有雨,大明明年还是全国大灾,大明……大明……衍圣公、夫人,大明完了,天下大乱,孔家又如何?”

  孔家梦想着,改朝换代,照样做衍圣公?真当皇上这几年脾气委婉一点,就是菩萨?

  夏言是真的,满心希望他们好好表现,尽可能大家都给求情,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不会依法严办。

  这大半年来,他和所有同僚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办公,和同僚们一样,人瘦得一把骨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多做劝说。

  “衍圣公,下官不明白,也大约明白你的心情。老天爷不下雨,皇上不答应,全大明等着大雨的老百姓不答应,大家都要活命!

  常平仓的粮食只够今年!

  常平仓的粮食,衍圣公吃过吗?衍圣公一定没吃过。

  发霉的、陈旧的、长芽的……掺了沙子泥土的……衍圣公一出生就是金尊玉贵,如何吃过?下官告诉衍圣公,就那样的粮食,那也是大明这几年土地改革后,才堪堪存下来!衍圣公认为,如果那样的粮食也没有了,大明的老百姓会怎么做?”

  夏言的面孔笼罩在寒霜里,大夏天的,无端要人从脚底生出寒气。

  运气好,大明存下来粮食了。如果没有这些粮食,老天爷这么久不下雨,大明早就乱了!

  一旦老天爷到秋天还不下雨,饥饿愤怒的老百姓能直接冲进曲阜,直接打杀!

  衍圣公听懂了,眼里出现波动,却依旧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华夏人,如何能不敬着孔子的后人?他不相信!

  衍圣公夫人的身体摇晃,当年姑母迫于压力,包围娘家的日子,都记在她的心里。她不是衍圣公的天真,以为到时候孔家还有活路——不用皇上动手,文臣们为了天下稳定,能直接拿孔家人祭旗。

  “夫君?”衍圣公夫人抓住衍圣公的胳膊,抓的他胳膊剧痛,她却全无所觉,“夫君,你快做决定啊。”

  衍圣公的身体一晃,面色白的渗人,目光落在那茫茫蓝天上,曲阜那干涸的土地又出现,他的眼前一黑,一头栽倒。

  土地干了,没有粮食,曲阜的人也要熬不住了,更何况其他地方的人?

  可他不明白,他不甘心,为什么,这一切,要他来承受?犯事儿的不是他,不是他啊,老天爷!

  衍圣公挣扎在他的梦魔里,一会儿是父母祖先们的荣耀,一会儿是那四十多个苦主索命的哭喊,面色青紫牙关紧闭,药都喂不下去,下人无奈只能硬灌。

  衍圣公夫人拿出孔家的传家宝物——当年南宗孔家主动放弃爵位,送回来的“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要交给夏言,却不防备一个族老推了她一把,硬夺过去。

  那个族老大喊:“孔家南宗失去爵位后泯然庶人的贫困,你知道吗?”

  他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压抑的情绪一起爆发。有人大喊:“我宁可死。”有人大喊:“老天爷一定会下雨,老天爷一定会下雨。”还有人大喊:“我们孔家是圣人之后,你们敢亏待,是大逆不道。”

  衍圣公的屋子里大乱,夏言安静地听着,发现衍圣公夫人额头撞在几案上,鲜血都出来,人呆呆的不动,赶紧喊人进来。

  衍圣公夫人无故受了伤,衍圣公关键时刻撑不住事情,张家陪嫁的下人都愤怒,闹着要回去张家。乱起来的孔家也无人管他们,夏言为难——这个时候,于情于理,作为太皇太后的侄女,最好不要闹起来!

  衍圣公夫人醒来后,安抚住她的下人,要夏言放心。

  衍圣公夫人目光呆滞地看着屋顶的藻绘天花,脑袋里一阵一阵地疼,疼的她感觉自己要死了一般。可她也不甘心!

  她的内心深处,一遍一遍地响起姑母冷漠的言语。

  “你要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你要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她是张家的姑娘,她不是大脚不能去当兵,她也可以自己立起来!

  衍圣公夫人撑起身体,一点一点地爬下床,不去看那“衍圣公夫人”的诰命服饰,要丫鬟给她收拾一身民间普通女子的打扮,一步一步地出来自己的屋子,召集还能召集到的人,大喊一声。

  “我夫君昨晚上说,为了给大明求雨,自请去‘衍圣公’的封号,愿意跟着的,跟我们走!不愿意跟着的,拿着银子另找出路!”

  衍圣公夫人,从此后就是孔夫人,孔夫人代替她的夫君做了决定,简单收拾一些行礼,带着依旧昏迷不醒的夫君,当天傍晚时分,离开孔家,离开曲阜。

  临走时只有一个请求:“皇上仁慈,天师张家的人在边境教书,衣食无忧。孔家的人也无需我来操心。请夏给事中转告我父亲,女儿不孝,以后安顿下来,去北京请罪。”

  四个马车,加上护卫,孔家和张家一共愿意跟着走的三十个人,一面哭,一面稳稳地行走在官道上,慢慢地消失在夏言的视线里。

  夏言知道,衍圣公——孔公子醒来了,没有说话,没有拒绝,任由孔夫人带着他离开孔家。

  夏言没有想到,孔家的人、曲阜的人、大明的朝野上下,谁都没有想到,孔家的事情,这么收场。

  皇上叫自己这个表姨的作为,惊得瞪大眼睛。听说夏言和余庆都有派人一路保护,稍稍放心。

  孔公子和他的夫人离开,孔家没有领头人,四分五裂。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各个说服,夏言、桂萼、张璁……六部九卿各出一个人,一起领着将士小官儿,日日清查孔家的土地财物等等,更要安排好孔家人的去处,忙得昏头转向,日夜不分。

  孔家,查出来的土地财物等等等等,震惊皇上,震惊天下人。朝廷极力捂住不外露,可越是捂着人越好奇。就凭老百姓知道的只言片语,大明人各个沉默,一起抬头看天。

  苍天蔚蓝,一碧如洗。

  自从尧舜禹之后,废除禅让制,家天下。华夏出来很多名门望族——帝王家族之外,历史悠久而地位较高、颇有声望的家族——帝王家的兴衰,不列入耕读传家。“耕、读”,分别是耕种与读书两种生活状态。

  家族兴,是指一个家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才辈出,享有一定程度的名声与威望。家族中出现一位标志性人物,比如孔圣人,将家族带往一个高度。之后若干年内,家族人才辈出,家族持续保持较高声望,这是所有人的渴望。

  天道自有平衡,世人费劲心思,去维持。

  孔子家族,华夏最为特殊的耕读传家。

  不同于张家的闷头发财。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华夏大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家族中所有的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经过二千多年传承、繁衍的庞大家族,享誉海内外,人称华夏第一家。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孔子也曾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当年,想到他会受到世人这般尊重吗?

  孔子也想不到,他生前奔波教学,几次在路上饿的要昏倒,去世后却有这般荣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