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3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献民心知他“不见兔子不撒鹰”,更知道甘肃离不开他,也想进一步安抚安抚军心,当下大声说道:“皇上派破落户儿桂萼去宣府和大同,主持土地改革。大同的事情,抚台知道的更清楚。”

  “大明百年积弊至此,吾等只能一步步来办。抚台有任何要求,请提出来。”

  !!!

  一道惊雷劈下,就是严嵩都瞳孔一缩。

  张九畴“霍”地站起来,又“猛”地坐下,用眼神安抚激动的边关将士们,一回头,目光如烈烈刀锋刺向金献民,浑身气势勃发。

  金献民不躲不避,迎着他的目光,坦坦荡荡。

  “还请中堂细说,怎么样的土地改革?”

  “清查宗室藩王、世家大族、宦官、屯兵官、总兵官……所有人家里的土地。多余的,隐瞒不报的,一律充官,发放给军户们。因为人口增长,每家每户分到的土地减少,朝廷鼓励开垦荒地,三年内免税。”

  !!!

  !!!

  “甘肃也如此?”

  “自当如此。”

  “下官要求,严翰林做甘肃钦差,主持土地改革,可答应?”

  “上奏皇上,皇上答应,就是严翰林。”

  “好!好!好!”张九畴豪爽大笑,人生六十年,第一次如此畅快,充满希望。

  张九畴看向下面的将士们,一个个胸腔鼓动,年轻、热血,运气好,遇到一位好皇上,十年来,露出第一个真正轻松的微笑。

  “姜奭听令!”

  “末将在!”

  “给满速儿汗回话,大明严翰林和他谈判。”

  “末将遵命!”

  严嵩严翰林,正震惊于张九畴要求他来甘肃的事儿,又听到他答应谈判了,立马顾不得多想。

  满速儿汗可不是张九畴,一颗心全在大明,满速儿汗是大明的仇敌,是大明的经济来往对象。而他答应皇上:“寸土不失,毫厘不失。”

  大明将士的热血挥洒的土地,岂能失去?严嵩心里头底气足足的,作为名分上的上国大臣,一副矜持有礼的范儿,带着一百名护卫,大大方方地和满速儿汗见面。

  宣大蓟辽,大同是明朝的九边之一,是抗击草原威胁的第一线。大同镇以大同城为核心,大同镇北边设立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绵延百里,夹杂烽火台、防御碉堡,结合地形设置沟壑,防御之严,本是九边之最。

  英宗皇帝以来……加上承平日久,朝廷下发的边防修缮费用,被军官层层贪墨,离京师较远的西北诸镇城墙,都严重崩坏。大同镇最北侧的一、二道防线早已弃置不用,离大同城最近的第三道防线也跟纸糊的一样,难堪一战。

  蒙古人的草原骑兵“直抵城下,驻牧杀掠”,而明军却不敢出城。

  大明边军,心寒朝廷的不作为,自己面对现实也没有了胆气,都是各顾各个的,活命要紧。

  而大明边镇军户的生活困难,军饷被贪墨只是一方面。早在建国的时候,实行的屯田制崩溃,也是一大原因。

  宗室藩王、世家大族……都朝自家扒拉土地,那常年管着屯田的屯兵官,更是和总兵官抢领兵主权,朝廷派来的巡抚、宦官、总兵没有实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而边军底层士兵没有了耕地,家中老小全指望着军饷过日子,一旦俸禄断绝,有其他事情刺激,势必引发军士骚动。

  九月十二,一场秋雨过去,天高气爽,还有一道小彩虹。张九畴领着金献民,一身便服逛在肃州城,吃着肃州美食,和他细细地讲解边镇的各种问题,力求他回京后,给内阁好好说说,给皇上好好讲讲。

  北京城,紫禁城,又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小娃娃皇上呆在乾清宫里,也是听老师们讲述边镇的事情。

  谢丕老师难得的,语气肃杀。

  “下级军官抢占田地,苛刻军户、兵卒,克扣军饷。上层边疆大吏以贿取势,贪墨钱财,一部分输送给京城高官取得保护,‘身不出门间而名隶行伍’,甚至杀良冒功以求升迁。

  先皇时期的应州之役,战后升官受赏者多达上万人,‘军功之滥未有甚于此者’。而真正出力的底层军官却无所收入。”

  杨慎语气更激愤。

  “前总兵朱振这根老油条,十分清楚叛军的实力,知道朝廷一旦动用大军,叛军不堪一击,就想通过种种行为向朝廷示好,以谋私利。

  若不是锦衣卫赶去的及时,又有皇上的威名在,大同大乱,朝廷迫于压力,很可能真的会同意,给朱振再登荣华。可是朱振那样的亡命之徒,一旦尝到兵变甜头,说不得会再次兵变威胁朝廷。”

  “祖祖辈辈做军户的军户们,深知军户之苦。慢慢的懒战,甚至逃亡。边镇的军队缺人,需要破例招募农户,而招募需要军饷。可那些人连防御费用都敢贪墨,士兵的军饷更不必说,边军俸粮经年未支的情况都有……”

  小娃娃坐在毡毯上,眼睛微微睁开。他大致听明白,没有生气,也没有要砍脑袋,拍拍小胸膛,“郑重严肃”:“朕乖乖,朕给军户们做主。”

  奶声奶气的,一腔赤子之心照耀大明的天和地。

  大明的天,亮了。

  几位老师眼眶湿润。王守仁老师哽咽道:“皇上很好。我们慢慢来。”

  王守仁缓一缓情绪:“皇上,满速儿汗要求,大明加大布匹、茶叶贸易,尤其铁锅。严嵩同意。

  严嵩要求满速儿汗加大马匹和牛羊。互市另说,只每年的朝贡贸易要正正当当的,不能赖皮,今年的还没结束,明年的又来了,一来就不走,一赶就打仗……满速儿都答应。”

  “皇上,这样一来,朝贡贸易就够双方经济来往,大明还要互市吗?”

  “互市。”皇上记住徐景珩讲的,有关于互市的好处,回答的毫不犹豫,“互市,和平,不打仗。”

  互市,和平,不打仗。几位老师伴读,一颗心激荡,转头擦擦眼睛的泪水。

  都以为皇上要持续打仗,正发愁大明国库,整顿边镇需要的时间,哪知道……

  王守仁老师接着问:“边镇问题刻不容缓。甘肃巡抚张九畴请求严翰林,做甘肃钦差,臣等认为,可行。

  严嵩其人,有才华,有能力,也有见识气度。他对于文臣的大是大非没有在乎,反而是野心勃勃要朝上爬,用的好,很好。”

  小娃娃有模有样地点脑袋:“严嵩,好好。”

  他一见到严嵩,就闻到严嵩身上的味道。徐景珩说那是“奸臣”的味道——自古以来的奸臣,都是忠于皇上,不忠于国家的人,所以,他要好好用严嵩。

  小娃娃看向王守仁:“严嵩,好刀。”

  王守仁一愣,几位老师伴读都是愣怔,随即又明白,挣扎犹豫片刻,又自嘲地笑。

  严嵩是一把好刀,这把刀,用不好会砍忠臣,用的好,会砍向这百年积弊。

  王守仁老师放下心来,畅快大笑:“好!皇上说得好。严嵩是一把好刀。臣这就去拟旨,任命严嵩做甘肃钦差,总领甘肃土地改革。”

  皇上两道圣旨发送肃州,严嵩差点蹦起来——皇上果然是他的知己,他就是要大干一番,得罪甘肃的世家大族和宗室又如何?他的目标内阁首辅!

  严嵩高兴的忘乎所以,面对满速儿汗斗志昂扬。张九畴自觉给甘肃请来一个好钦差,放下最大一桩心事。兵部尚书也觉得甘肃的事情不用担心了,放心不下他的兵部,快马打道回京。

  满速儿汗也觉得,大明的奶娃娃皇上很好,有魄力,有胆识,有决断。大明和吐鲁番互市,他可以休养生息十年,培养继承人,很好,很好。

  大明和吐鲁番在肃州互市,吐鲁番蒙古保证西域商路畅通,大明也派去沿路驻军,按合约收税,哈密重新归于大明领土……元和三年的《边境条约》颁布天下,天下人愣怔,随即就是激动。

  这一份条约,可以给大明肃州带来十年和平。关键,哈密回来了,西域商路又畅通了。

  大明人都琢磨着,能不能去甘肃做点儿生意,补贴家用。一斤粗饼茶叶,一匹好马,忒划算啊。

  湖广兴王府,兴王愣愣地看着兴王府的天空,眼前是当年的自己,绞尽脑汁筹措粮草打完肃州大战后,答应闭关绝贡的一幕一幕,是甘肃在满速儿汗的攻打下,年年炮火连天的模样。

  浙江宁波,当年的穷书生汪直、章怀举,都在日本做走私贸易大赚一笔,又一起遭遇朝廷水师严打,除了寄回去老家的三千两银子,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听肃州开始互市,两个人互看一眼——去肃州。

  去肃州之前,回去老家看看老娘妻小。

  汪直的妹夫,章怀举的二弟,落水后醒来,人就变了。一家人都觉得他中邪了。

  不会穿衣服,不会看书本,不会用茅厕,不会打火石……还嫌弃饭菜,糟蹋粮食,还天天神神叨叨的,不知道读书也不知道干活……这些都忍了。

  可他说话没有尊卑上下,对着族长里长没有尊重不说,对母亲嫂子也没有尊重,见到秀才公也不知道行礼……家里正犹豫要不要请道婆,可到底是不忍心。

  秀才公念皇上诏令,全村人正欢喜,他一回来又痴痴地念:“公元1524年,肃州大战,劫掠甘州,朝廷宣布闭关绝贡……不对啊,我这是在大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

  太~祖皇帝的名字也敢说?!章家也算当地耕读人家,章怀举的老娘寡妇带儿子,有决断。眼里含泪,给两个儿媳妇眼神——去请王道婆驱邪,如果不行,就送去祠堂宰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4-06 19:16:13~2021-04-07 20:56: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月儿弯弯照九州5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月儿弯弯照九州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8章

  十二月中旬,西北风呼啸,安徽地方也冷的刺骨。汪直和章怀举带着几个小伙伴,赶在春节之前回到老家,面对妹夫/二弟哑巴般疯傻的模样,都吓坏了。

  汪直是担心他妹妹,他妹妹刚嫁人,还挺着大肚子那,妹夫这模样可咋办?

  章怀举是担心,自己放弃读书科举,全家的希望就落在二弟的身上,二弟这模样,家里该怎么办?

  可怜章怀秀,作为他们的妹夫,他们的二弟,听到大舅兄的名字,大舅兄和大哥的小伙伴们的名字,那是真吓坏了,吓傻了。

  汪直、叶宗满、谢和……这可都是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大海盗啊,装傻子哑巴也逃不了灭“十族”的命运!章怀秀急促喘气,一口气没上来,人直挺挺地朝后倒下,眼看就不行了。

  汪直和章怀秀骇然,然而其他章家人都没有惊慌,也没人请大夫,章老太太狠狠一掐人中,那态度,就当这是一个死人,养活着吧。

  汪直、章怀举不明白,细细地听老太太讲述妹夫/二弟,落水,中邪,乃至疯傻的经过。

  可怜章怀秀,人是真要疯了。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历史系大学生,平时有空就喜欢看看某点小说,跟着穿越唐宋元明的主角热血一把,他就一枚小小的愤青,偶尔在网上杠几句。

  他清楚地记得,汪直,有明一朝,最有名的大海盗当属汪直,真正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预言华夏百年国耻的人,也是在那“片板不得下海”的禁海命令下,时势造英雄,混的最好的一个人。

  那是大明朝的中期,大明水师颓废,各方利益交错,恰逢正德皇帝没有儿子……老天爷对大明闭上眼睛,全面海禁的诏书颁布天下。

  全面海禁对海盗倭寇造成一定的打击,对大明沿海百姓的伤害更大。朝廷成了聋子瞎子,世家大族的私船私人港口兴起,西太平洋和东南亚一带海域,更是直接成为海盗倭寇的自由天堂……

  无数大明弄潮儿趁机崛起。

  汪直和同乡徐惟学、叶宗满、谢和等等人,一同偷偷出海东渡日本。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明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不流通,汪直等人带着大批货物到来,对于向来物资缺乏的日本,堪称急需。

  汪直就这样,借着海禁政策,往来大明和日本之间,凭借过人的胆识,赚得盆满钵满,还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合作,贩卖军火,成立自己的海盗战舰队伍,自封安徽王,统领大大小小的海盗团伙。

  “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存。”汪直成为海盗中的老大,如果有海盗敢不听汪直的话,很快就会被剿灭。

  而且汪直有侠义之气,沿海百姓都服气他。可是他势力这么大,朝廷当然不容他。当时的大明朝廷要招安,许诺种种好处——汪直,一声叹气,之所以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宽容,就是因为他最后的决定。

  他明知道朝廷是为了抓拿他,为了杀了他。可他身为一个大明人,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是从小扎下根的,他答应招安,临死之际最担心的,还是沿海安危。

  “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百年!”

  浙江总督胡宗宪在给汪直争取活命的机会。抢着杀死汪直,领功劳的那些人完全不听,汪直被杀了头,杀汪直的王本固一路升迁,做到户部尚书。

  沿海的大大小小的海盗团伙,失去汪直的统领后大乱,在海上肆无忌惮,烧杀抢掠;汪直的义子毛海峰,为了替汪直报仇大肆扰乱沿海,倭寇也开始大行其乱。

  而几年之后,汪直的预言成真,东南倭患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一半的倭寇都是大明穷苦百姓出身,日本人对大明上国的尊重,荡然无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