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失忆后 第9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殿下低眸看她,暗叹一声真是个小娇娇,便搂着她起身。

  他随便地往身上套了件衣服,就用毛毯裹着她,将她抱往净房那边。

  裴织:“……”她还没穿衣服呢。

  净房里有一个大浴池,平时不怎么用,不过这大冷天的,宫人每天都会烧好一池的热水,方便主子们泡澡。

  看了眼那浴池,又看向正在宽衣解带的太子爷,丝毫没有羞耻心地当着她的面脱光,裴织有些腿软。

  泡完澡,裴织连根手指头都懒得动。

  原本需要饭后消食的,现在这一通运动下来,不仅不需要消食,反而折腾得有些饿了。

  芳菲和芳草跟着锦云送宵夜进来,看到靠在太子殿下怀里闭目养神的太子妃,容貌娇美,神色安恬,两个小丫头眨了下眼睛。

  她们有些羞愧,原来太子殿下真的没欺负太子妃。

  吃过宵夜,裴织终于熬不住,爬上床睡觉。

  天寒地冻的夜晚,最适合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早睡,秦贽自然很乐意抱着媳妇儿享受温床软枕。

  入睡前,他突然想到什么,趴在她耳边问:“阿识,听说你今儿在皇祖母宫里睡了个晌午觉,和宣仪那丫头一起睡一张床?”

  裴织含糊地嗯一声,昏昏欲睡。

  哪知下一刻,就被人摁压在被褥里,沉重的压力让她不情不愿地睁开眼睛,问道:“作什么?睡觉了?”

  太子爷阴测测地说:“你竟然敢和孤以外的人同床共枕?!!你以前说不习惯和人睡……难道是骗孤的?”

  裴织:“……”

  她怀疑这位太子爷是在借机生事,亦或是她的小日子时憋坏了,今儿终于解禁,所以可着劲地折腾,还要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找借口,仿佛这样就不是他贪欢纵、欲似的。

  等再次被他压着做床上的极限运动时,裴织更确信这点。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精力有多充沛,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就算觉得自己比这位太子爷年轻的裴织,差点就被他榨干。

  等她真的连一根手指头都动不了后,那位太子爷施恩似地说:“今天就放过你,日后你若是再犯,孤可不会心慈手软。”

  神他娘的心慈手软!

  刚才丢脸地哭出来求饶的太子妃想咬他一口,得了便宜还卖乖就是这位太子爷。

  太子爷深谙打一棒子再给颗甜枣的道理,他亲亲热热地将人搂到怀里,格外温柔地哄她,“阿识别生气,孤比你还生气呢,日后不要随随便便和别人躺一张床,孤会生气的……”

  “那是宣仪郡主,是女孩子,是你的表妹!”裴织强调道。

  “女孩子也不行,孤不喜欢!”太子殿下理直气壮地说。

  裴织翻身,不想搭理某位太子爷的无理取闹。

  贪欢的结果,是裴织第二天起床时,腰酸腿软,整个人懒洋洋地躺在暖炕上不想动弹。幸好今儿的天气依然不好,她不用去请安,也没人来东宫探望她,怎么咸鱼躺都没人说什么。

  倒是午后,皇上又有赏赐到东宫。

  这次的赏赐是一萝筐的冻梨,也不知道是哪里送过来的,皇上吃了觉得好,就想着他的太子,让人送一筐到东宫。

  有这么个黏糊儿子的公爹,裴织觉得挺好的,她跟着太子殿下一起享受。

  咸鱼躺的太子妃顿时精神起来,带着东宫的宫人一起吃冻梨。

  猫冬的日子,就应该吃吃喝喝养膘才是。

  裴织知道只要精神力在的一天,自己身上就根本养不起膘,所有的膘都化为精神力,所以不妨碍她吃吃喝喝。

  就在裴织窝在东宫吃吃喝喝养膘时,朝堂上的昭元帝趁着下雪的日子,想给众人添些热闹的喜庆气氛,于是猝不及防地连发两道赐婚圣旨。

  为二皇子和镇北侯府的大姑娘齐幼兰赐婚。

  为三皇子和宣仪郡主赐婚。

  所有人都懵了。

  二皇子和镇北侯府大姑娘的婚事有迹可寻,毕竟镇北侯府是丽贵妃的娘家,她一直想让娘家侄女成为自己儿媳妇、二皇子妃。

  但三皇子和宣仪郡主?

  压根儿就没听说什么风声。

  虽说宣仪郡主倾心三皇子之事不少人都知晓,但这毕竟只是在女眷中传,加之碍于太后的面子,也不会有人不识趣地拿这事说项。

  加上康平长公主平素的行事方式,没人觉得康平长公主会将女儿嫁给三皇子,不然宣仪郡主也不会痴恋三皇子这么久,一直没什么结果。

  作为三皇子的外祖父,自从赐婚圣旨下来,安国公的脸色就变来变去。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唯有康平长公主,简直是气爆了,怒气冲冲地杀进慈宁宫找太后。

  结果如何,没人知道,反正据说康平长公主那天离开皇宫时,是坐着轿辇离开的,没人能看到她的脸色如何。

  同样生气的还有梅贵妃。

  永和宫里,梅贵妃气得砸了桌上的一套内务府刚送过来的蝶恋花的粉彩茶盅,手指抖个不停,可见是气狠了。

  三皇子和安玉公主担心地看着她。

  “母妃!”

  梅贵妃抚着闷痛的胸口,眼里含着泪,哽咽地说:“本宫就知道,皇上是个偏心的,太后也是个偏心的,他们都偏着太子、偏着宣仪!可怜我儿,没爹疼、没祖母疼,还要被随便塞个没人要的小丫头……宣仪那小丫头片子哪里能配得上我儿?本宫不服!”

  梅贵妃也不傻,哪里不知道给儿子的赐婚圣旨是太后促成的。

  分明就是太后想将宣仪郡主塞给儿子,才会让皇上赐婚,一但皇上赐婚,便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娶也得娶。

  三皇子见母妃气成这样,心里焦急,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最后只好请外祖父过来。

  第77章 猪狗不如的穿书女。...)

  接到三皇子的消息, 安国公匆匆忙忙地进宫。

  梅贵妃是安国公的嫡亲女儿,作父亲的想进宫来看望女儿,皇上还是很宽容的,并不禁止这种人伦常理, 只是时间不能过久, 免得坏了规矩。

  见到父亲, 梅贵妃一时没忍住, 就像少女时期般委屈地哭起来。

  她是真的委屈, 只要想到皇上偏心太子、太后偏心宣仪郡主,她的儿女就像根草一样, 没人在意, 甚至还被塞一个她不喜欢的女人作儿媳妇, 她怎么不委屈, 不伤心?

  安国公知道女儿的性格,开门见山地说:“其实这桩婚事也不错。”

  “哪里不错?”梅贵妃气得直哭,“你又不是不知道康平平素是怎么看待我们母子几个的,她拿本宫和三皇子当小妾、庶子看待,高高在上, 不屑一顾。那宣仪被她养得软弱无能,说得好听点天真烂漫, 说得难听点, 就是个没主见的, 要是她成了三皇子妃, 根本撑不起,届时辛苦的还不是我儿?”

  但凡作母亲的, 都想给儿子找一个能靠得住的妻子,至少不要像宣仪郡主那样, 需要男人照顾。

  这点丽贵妃就做得很好。

  就算她和丽贵妃不和,也知道丽贵妃挑了个好媳妇,镇北侯府的大姑娘齐幼兰是齐老夫人精心培养出来的,堪当大家宗妇,不说皇子妃,就算当太子妃都使得,这样的姑娘才是她们心目中的佳媳。

  宣仪郡主有那样难缠的娘亲,性格又软弱,谁会想要这样的儿媳妇?

  安玉公主也忍不住气道:“外公,母妃说得对,那宣仪根本配不上三皇兄,三皇兄若娶是了她,一定会倒大霉。”

  安国公没有母女俩那般悲观,他看向三皇子。

  三皇子回以一个苦笑。

  安国公顿时明白了,他心里暗叹一声,正色道:“你们听我说,我之所以说这桩婚事不错,也是有考量的。”

  梅贵妃母女俩脸上都是一副不以为然之色。

  “你们莫要忘了,宣仪郡主不仅是太后的外孙女,她还是镇国将军府的姑娘,镇国将军这些年镇守西南一带,手握三十万兵马,连皇上都要敬重几分。”

  梅贵妃和安玉公主俱是一怔。康平长公主自从丧夫后,就带着女儿长居公主府,仿佛与镇国将军府割裂开来,逢年过节时都极少带女儿回将军府,久而久之,众人似乎都忘记宣仪郡主还是镇国将军府的姑娘。

  “三殿下若是娶了宣仪郡主,也算是与镇国将军府联姻,多了一份筹码。”安国公说到这里,脸上露出笑容,“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

  经安国公一番徐徐剖析,梅贵妃和安玉公主终于明白,勉强点头。

  突然发现,好像宣仪郡主这儿媳妇(皇嫂)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

  “但是……”梅贵妃迟疑地道,“听说镇国将军是个顽固的,他是皇上的人,他将来真会支持贤儿吗?”

  三皇子目光微闪,不由捻住腰间的一块玉玦。

  安国公冷笑一声,“这是皇上和太后促成的婚事,镇国将军府就算不同意,也已经和三殿下绑在一起,容不得他们不作为。”

  何况,还有他在呢!

  他这安国公可不是易与之辈,手里也是握头实权的,必要时,他也能出面让镇国将军支持三皇子。

  梅贵妃脸上的悲容渐渐地退去,也在思索这桩婚事带来的好处。

  撇开宣仪郡主本人不谈,她身后所代表的利益,似乎比裴四那边带来的好处更多?

  安国公的目光在外孙和女儿脸上滑过,继续分析,“你们别忘记了,二皇子要娶的是镇北侯府的大姑娘,镇北侯驻守北地,手里同掌三十万兵马,二皇子娶了镇北侯府的姑娘,镇北侯就算不想站队,将来必要之时,也会为了二皇子去争一争。”

  何况二皇子还是镇北侯府的嫡亲外孙,镇北侯早就绑定在二皇子这艘船上。

  梅贵妃神色一凛。

  她在心里算了下,太子有皇上偏宠,目前地位稳固,二皇子有镇北侯府支持,将来确实能争上一争。只有她的儿子,虽有安国公府,却没有实际的兵权……

  怎么看都是三皇子吃亏。

  那还不如娶了宣仪郡主呢,将镇国将军府拉到他们的船上来。

  安国公目光深沉地看着女儿,没有忽略她脸上的变化,沉声道:“现在,你知道这桩婚事的好处了吧?”

  宣仪郡主本人就算是个阿斗也不要紧,只要她身后的镇国公府能为三皇子所用就行。

  梅贵妃勉强点头,也不像先前那样委屈悲伤。

  不得不说,经过父亲一番分析后,她也觉得儿子娶宣仪郡主是最好的,没有比宣仪郡主更好的人选。

  见梅贵妃接受这桩婚事,确定她不会瞎折腾后,安国公没有久留。

  二皇子亲自送他出宫。

  天气冷,爷孙二人没有骑马,坐在马车里,车轮轱辘,碾着地面未化的雪而行。

  安国公打量对面坐姿优雅笔直的外孙,不由低声感慨道:“皇上果然不容小觑,这帝王心术,无人能及。”

  看皇上选的太子妃、二皇子妃和三皇子妃,微妙地达成一个平稳的局面,彼此制约得死死的,谁也越不过谁,最终掌控权依然在皇帝手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