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灾难来临时,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是修仙界太古人走上全新进化道路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不能把所有资源都用来建设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因为这么做,就意味着一旦这个国家的决策出现错误,所有人都会陪葬。

  而且,人的天性就是自私,任何人都不可能为所谓的“国家”或者“文明”,100%付出。

  人只有靠自己!

  也只有为了自己,才能付出一切!

  因此,与其走上集体主义的国家崛起道路,倒不如弱化社会和集体的概念,强化个体的概念,不择手段追求个体的进化。

  当时生活在修仙界的,还有数十亿太古人。

  再怎么弱肉强食,争斗得你死我活,只要其中有三五百人能脱颖而出,利用纳米机械,冲击碳基智慧生命的进化之巅,甚至突破进化的壁障,成为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那么,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不用害怕了。

  ——这样的太古人,将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称为“仙人”或者“金仙”。

  他们就是今天修仙者的祖先、雏形。

  而在幻魔界,又是另一种情况。

  那里的生存环境比修仙界更加险恶而诡谲,即便强如太古人,过的都是朝不保夕,无法预测的生活。

  日复一日在地狱上空的钢丝绳上翩翩起舞,那里的太古人终于精神崩溃,几乎要放弃自己,却将救赎的希望,都寄托到根本不存在的神魔身上。

  数百年的进化中,他们将全部资源都投入到纳米机械身上,希望纳米机械制造“方舟”,搭载他们离开幻魔界,去寻找虚无缥缈的“天堂”,找到创造他们的神魔。

  而在越来越恶劣的生存折磨下,渐渐丧失了“智慧”和“理性”的幻魔界太古人,却是遗忘了祖先的荣光,反而将祖先用纳米机械制造的“方舟”,当成真正的神魔那样来膜拜。

  纳米机械的使命,始终是捍卫并取悦他们的主宰——太古人。

  当太古人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之后,倘若只有宗教能让他们满目疮痍的内心,得到一丝慰藉的话,纳米机械别无选择,只能尽量扮演好“神魔”的角色。

  就这样,围绕着幻魔界,一座号称“魔网”的高科技设施缓缓降临。

  这是一张由无数纳米机械组成的弥天大网。

  能小心翼翼地搜集残存在幻魔界的灵气,令能量在其中畅通无阻地运行。

  当纳米机械的主宰——太古人们,无比虔诚地呼唤时,感应到他们的脑电波,纳米机械就会分配一部分灵气,投射到太古人身上,令他们能使用各种各样的“魔法”。

  “魔法”的诞生,令身处绝望深渊边缘,随时都会崩溃的太古人,找到了最后的凭依。

  动荡千年,支离破碎的国度,因为坚不可摧的信仰而重新稳定。

  虽然今天的魔法比起昔日太古人能施展的神通,已经弱化了百倍。

  但至少,它能让人们看到希望,甚至——从魔法的涟漪中,看到神魔的身影。

  就这样,在超空间通道崩溃的千年之后,地球、修仙界和幻魔界的太古人们,渐渐走出血腥的泥泞,恢复秩序,重建文明。

  昔日太古文明的光辉已经烟消云散,灵气充裕时代那些绝世强者毁天灭地的神通,都变成了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

  今天的生活虽然艰辛,至少还算稳定,眺望未来,分处三个世界的太古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日子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只可惜,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或者说,赐予了他们一件莫大的礼物,却被他们当成了毁灭的危机。

  无论灵气复苏还是灵气枯竭的趋势,都不是一路到底,而是螺旋发展。

  就像再怎么波涛汹涌,都有暂时的平静。

  就在超空间通道崩溃的千年后,在到处都是空泡的三个世界之间,枯竭了千年的灵气,竟然小规模、短时间复苏了!

  这次小规模、短时间的灵气复苏,不但令三个世界都涌现出一批掌控着绝强力量,却没有经过相应心灵修炼的畸形强者。

  而且,令三个世界之间,崩溃的空间通道,再次联通起来。

  失散千年的同胞们,终于,再次相见!

  只可惜,这不是什么感动人心的大团圆戏码,三方亦没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的胸怀。

  当懵懵懂懂的太古人,分别从三个世界走向彼此的时候,他们充满狐疑和警惕的目光,看到的是三幅和自己迥然不同,却同样危险和致命的形象。

  生活在地球上的太古人,周身披挂着纳米机械凝聚而成的战甲,随时能变出锋利的刀刃和高度精密的枪械。

  生活在修仙界的太古人,周身仍旧生长着玄奥繁复的灵能,隐隐散发着毁灭的气息。

  生活在幻魔界的太古人,口中念念有词,每句话都要赞美真神,完全变成了最极端的狂信徒。

  第1026章 太古的终结

  过去千年的混乱,已经让无数古老的典籍都支离破碎,甚至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即便分处三个世界的太古人隐约知道,彼此拥有同一个祖先,体内都流淌着同样的血液。

  但千年混乱让他们养成了阴沉、警惕、甚至神经过敏的性格,别说这些分开千年,形貌各异的“远亲”,就算是真正的同胞兄弟,为了生存,他们也不知道杀过多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