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吕放说也有这个可能。
“围寝之墙,入口有很多种。它们的作用也会根据入口的不同有所不同。有的入口一目了然,有门有庭;有的就以断垣处出入;还有的直接没入口,就得靠翻或凿。”吕放耐心解释,顿了顿又说道,“这墙青色相接,墙壁上依稀有金锁困龙的图案,想必是属于围寝里的迷化寝了。”
迷化寝又称迷途幻化居,构造最为复杂。顾名思义,它除了外围一贯筑有的高墙之外,连居内也同样筑有很多墙,纵横交错,墙内有屋、屋中裹墙、鸟道错综、屋舍纷纭,极易使人迷失方向,继而困死其中。另外迷化寝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外围墙壁上都涂着青色琉璃料,并绘有金锁困龙图。这些当时我并不知道,后来在书里看到才有所了解。
吕放告诉我们,迷化寝外在的整体形状有些类似蜗牛的壳,所以入口并不难找。果不其然,我们顺着墙壁搜寻片刻,便在一黝黑的墙脚深处找到了爬满藤条的迷化寝入口。
只不过入口与传说中那种拥有磅礴气势的“寝”有点对不上号。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入口高度两米有余,有形无门,单看只觉得不过是个黑黢黢的山洞口,没有任何的修饰,就只有洞口顶端张牙舞爪地长着些常青藤。在青藤之下的地方,隐约可见鬼画符似的勾勒着“纳留寝居”几个草字,我还是看了大半天才看明白。“寝居”指的应该就是这建筑群了,可“纳留”又是什么?我有点迷糊。
从外望进去我发现洞门内壁两侧皆是些由不知名的红色石头搭堆填充凿砌而成的,望不到尽头。我猜想这里肯定有些历史了,过往岁月都在潮湿的石壁上留下了令人难受的痕迹——
第28节:神秘的古建筑群(12)
暗红的石壁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因为材质是些红色的石材,墨绿色的苔藓又长得繁多,所以两侧石壁看上去就显得暗暗潮潮的,感觉十分别扭。石道上方滴水叮咚响,用手摸摸,手掌间流下的都是些腥暗湿漉的植被残物。不过地上落脚之处铺垫的鹅卵石却很光滑,没有被石壁上的苔藓所覆盖,而且非但一两处如此,我留意到整条鹅卵石道都是如此。奇怪,莫非真像吕放所说的那样,这里常常有人进出?带着这些疑问我临门一站,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
忐忑。
既然找到了入口,那现在的问题就出来了:吕放打算进去歇脚,顺便观摩一下古时先人们的智慧;我和林胖本就不是什么中规中矩之人,早已经心痒难耐,也想进去亲自观察一番;可叶敏和素颜就不愿意了。叶敏说什么都不愿意跟进去,素颜则又担心它的历史作用。僵持不下时,没想到马脸头头二话不说就率先踏了进去。
“旅游嘛,到处看看嘛,都说已经是开发成旅游胜地的老古董了,那就不用担心它还会发挥什么历史作用啦。”
对啊,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无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最早的记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当历史退向时间帷幕的深处时,唯有建筑在那巨大的空间里闪烁着人类智慧最耀眼的光芒。既然这样,不进去看看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虽然这片古建筑并没有在我们的行程计划里,不过,意外的惊喜有谁会不心动呢?
既然头头都发话了,叶敏和素颜也不好再说什么,一行人随即跟在他身后鱼贯而入。钻进形似山洞般的入口,一条意料之中的甬道便展现在眼前。幽深窄长,小道弯弯,形似空门。墨绿色的苔藓内壁顺视线一路延伸,直至消失在黑暗里。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有点害怕了,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我挠挠头在心里骂了自己几句,什么时候变这么胆小了。
我没太在意,但这感觉却在这时候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让人容易忽视的种子。
第29节:神秘的古建筑群(13)
吕放和马脸走在前面,一路狂侃;我和两个女同志走在中间,四下张望;林胖则跟在最后面一直摆弄手机。我边走边幻想,进去第一眼看到的会不会是雄伟的博阿兹柯伊的巨石狮门呢?
这样走了二十来分钟,我们便出了甬道。
3泼墨壁画
走出甬道,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极其不规则的房屋和断墙就呈现在眼前……布局果然甚为奇特。
只见大间大间残败的土灰色房屋和参差不齐的墙杂乱无章地排列其中,粗略估计就不下百处,散布于它们之中的通道更是纵横交错。这里果然是千曲百拐,形似迷宫。我琢磨着凭肉眼观望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暗自嘀咕可能这样才符合“迷宫”这样的字眼吧。
走下台阶后我担心大家如果乱逛难免会迷了路,所以提议就取临甬道口下四周的房屋看看歇歇就好。众人纷纷同意,继而开始分工为过夜做准备——找干净房屋、安置睡袋什么的忙活开来。整理行李时,我发现一侧墙与墙的夹隔间有些东西,于是走了过去,想看个明白,这时林胖喊住了我。
“杨总你电话有没有信号?”
我摸出手机一看才发现信号格是空的,对他摇了摇头,与此同时,我发现其余几人也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立即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里是个信号死角区。
“围寝之墙,入口有很多种。它们的作用也会根据入口的不同有所不同。有的入口一目了然,有门有庭;有的就以断垣处出入;还有的直接没入口,就得靠翻或凿。”吕放耐心解释,顿了顿又说道,“这墙青色相接,墙壁上依稀有金锁困龙的图案,想必是属于围寝里的迷化寝了。”
迷化寝又称迷途幻化居,构造最为复杂。顾名思义,它除了外围一贯筑有的高墙之外,连居内也同样筑有很多墙,纵横交错,墙内有屋、屋中裹墙、鸟道错综、屋舍纷纭,极易使人迷失方向,继而困死其中。另外迷化寝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外围墙壁上都涂着青色琉璃料,并绘有金锁困龙图。这些当时我并不知道,后来在书里看到才有所了解。
吕放告诉我们,迷化寝外在的整体形状有些类似蜗牛的壳,所以入口并不难找。果不其然,我们顺着墙壁搜寻片刻,便在一黝黑的墙脚深处找到了爬满藤条的迷化寝入口。
只不过入口与传说中那种拥有磅礴气势的“寝”有点对不上号。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入口高度两米有余,有形无门,单看只觉得不过是个黑黢黢的山洞口,没有任何的修饰,就只有洞口顶端张牙舞爪地长着些常青藤。在青藤之下的地方,隐约可见鬼画符似的勾勒着“纳留寝居”几个草字,我还是看了大半天才看明白。“寝居”指的应该就是这建筑群了,可“纳留”又是什么?我有点迷糊。
从外望进去我发现洞门内壁两侧皆是些由不知名的红色石头搭堆填充凿砌而成的,望不到尽头。我猜想这里肯定有些历史了,过往岁月都在潮湿的石壁上留下了令人难受的痕迹——
第28节:神秘的古建筑群(12)
暗红的石壁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因为材质是些红色的石材,墨绿色的苔藓又长得繁多,所以两侧石壁看上去就显得暗暗潮潮的,感觉十分别扭。石道上方滴水叮咚响,用手摸摸,手掌间流下的都是些腥暗湿漉的植被残物。不过地上落脚之处铺垫的鹅卵石却很光滑,没有被石壁上的苔藓所覆盖,而且非但一两处如此,我留意到整条鹅卵石道都是如此。奇怪,莫非真像吕放所说的那样,这里常常有人进出?带着这些疑问我临门一站,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
忐忑。
既然找到了入口,那现在的问题就出来了:吕放打算进去歇脚,顺便观摩一下古时先人们的智慧;我和林胖本就不是什么中规中矩之人,早已经心痒难耐,也想进去亲自观察一番;可叶敏和素颜就不愿意了。叶敏说什么都不愿意跟进去,素颜则又担心它的历史作用。僵持不下时,没想到马脸头头二话不说就率先踏了进去。
“旅游嘛,到处看看嘛,都说已经是开发成旅游胜地的老古董了,那就不用担心它还会发挥什么历史作用啦。”
对啊,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无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最早的记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当历史退向时间帷幕的深处时,唯有建筑在那巨大的空间里闪烁着人类智慧最耀眼的光芒。既然这样,不进去看看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虽然这片古建筑并没有在我们的行程计划里,不过,意外的惊喜有谁会不心动呢?
既然头头都发话了,叶敏和素颜也不好再说什么,一行人随即跟在他身后鱼贯而入。钻进形似山洞般的入口,一条意料之中的甬道便展现在眼前。幽深窄长,小道弯弯,形似空门。墨绿色的苔藓内壁顺视线一路延伸,直至消失在黑暗里。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有点害怕了,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我挠挠头在心里骂了自己几句,什么时候变这么胆小了。
我没太在意,但这感觉却在这时候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让人容易忽视的种子。
第29节:神秘的古建筑群(13)
吕放和马脸走在前面,一路狂侃;我和两个女同志走在中间,四下张望;林胖则跟在最后面一直摆弄手机。我边走边幻想,进去第一眼看到的会不会是雄伟的博阿兹柯伊的巨石狮门呢?
这样走了二十来分钟,我们便出了甬道。
3泼墨壁画
走出甬道,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极其不规则的房屋和断墙就呈现在眼前……布局果然甚为奇特。
只见大间大间残败的土灰色房屋和参差不齐的墙杂乱无章地排列其中,粗略估计就不下百处,散布于它们之中的通道更是纵横交错。这里果然是千曲百拐,形似迷宫。我琢磨着凭肉眼观望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暗自嘀咕可能这样才符合“迷宫”这样的字眼吧。
走下台阶后我担心大家如果乱逛难免会迷了路,所以提议就取临甬道口下四周的房屋看看歇歇就好。众人纷纷同意,继而开始分工为过夜做准备——找干净房屋、安置睡袋什么的忙活开来。整理行李时,我发现一侧墙与墙的夹隔间有些东西,于是走了过去,想看个明白,这时林胖喊住了我。
“杨总你电话有没有信号?”
我摸出手机一看才发现信号格是空的,对他摇了摇头,与此同时,我发现其余几人也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立即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里是个信号死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