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出了屋子,就是茂密的柏树林,林间仍然象昨晚那样幽深,不过,在阳光之下,也不那么吓人了。
一行人等钻进柏树林里,没走几步,就看见地上躺着一个身段苗条的少女,那少女高二尺左右,衣着光鲜,头梳双髻,眉目分明,盈盈浅笑。只不过,那是坟墓里面陶制的随葬明器,而非活生生的人。
——怪不得她说自己是给耿将军守冢的青衣呢!
自己昨夜,就是在月下同这个明器对酌啊!卢涵心中叹道。
明器身边,有一条巨大的黑蛇,已经死去多时了。
再往前走几步,来到东边树从,迎面便看见一个木头刻成的送殡时用来驱妖逐鬼的神像架子。这个东西,在当时叫做方相,那么它就是那姑娘嘴里的“方大”吧。卢涵看了烦恶,叫家丁和庄客把这个木头架子给拆了,付之一炬。
青烟腾起,所谓的方大,再也不能跑出来吓人了。
这个时候,卢涵忽然想起他在柏树林外看到的那道白光,以及从树林里传出的人语声。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经过那片树林。虽然对那个怪物追击他的过程心有余悸,还是鼓起勇气,带人走了进去。
树林深处,躺着一具白惨惨的尸骨。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天长日久,肌肉腐烂,骨头便会散开,那具尸骨的四肢和关节却都连缀在一起,一块骨头都不少。不管怎么抖动,也没有散架的趋势,
有一个庄客取出身后背着的铜斧,叮叮当当一阵乱砍,砍完之后,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可是,那具尸骨竟然分毫未损。最后,还是卢涵做主,把骨头架子扔进了一个幽深的地沟。
把所有的这一切做完之后,他才算放下心来。可是心头的阴影,大概永远都不会消散了吧。
不过,这次历险也不能说是全无好处,一是提醒他不要在外面随便同陌生女子搭讪,二是因为饮了蛇血,困扰了卢涵多年的风湿病竟然被治好了。
这个故事就讲完了。
我却不想就这么结束,自作主张地给它设定了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
方大被烧,追踪卢涵的巨人骨骼被抛入谷底,一时半会儿都无法再兴风作浪。可是,这个故事里那个关键性的人物,依然存在。
是谁呢?
你答对了。就是那个陶制的明器女子。
不知道是不是还在想着那双善睐的明眸,卢涵竟然没有对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采取任何措施。所以,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幕:
卢涵等人走后,夜幕再度降临,柏树林中有青色的雾气升起。
躺在地上的突然女孩眨了眨眼睛,伸展了一下四肢,从地上爬起来。她整理整理头上的双髻,还顺手摘了一朵野花,插在鬓边,随后,走出柏树林。
挥一挥手,数十间破败的房子马上整洁如新,房前,还挂着大红的灯笼,和迎风招展的酒旗。
她翘着双脚,坐在路边。凝神听了一会儿,忽然抿着嘴笑了。
远处,蹄声踏踏,有一个少年人骑着骏马,朝这边走来。
女孩站起身子,跑到路边,热情地招呼那少年:
“客官,歇歇脚吧,我们这有珍藏了数十年的女儿红!”
少年听了,迟疑了一下,然而,在那女子热切而又羞涩的目光之下,终于还是跳下马背。
于是,第二季开始了……
出《传奇》
开成中,有卢涵学究,家于洛下,有庄于万安山之阴。夏麦既登,时果又熟,遂独跨小马造其庄。去十余里,见大柏林之畔,有新洁室数间,而作店肆。时日欲沉,涵因憩马。睹一双鬟,甚有媚态。诘之,云是耿将军守茔青衣,父兄不在。涵悦之,与语。言多巧丽,意甚虚襟,盼睐明眸,转资态度。谓涵曰:“有少许家酝,郎君能饮三两杯否?”涵曰:“不恶。”遂捧古铜樽而出,与涵饮极欢。青衣遂击席而讴,送卢生酒曰:“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昔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涵恶其词之不称,但不晓其理。酒尽,青衣谓涵曰:“更与郎君入室添杯去。”秉烛挈樽而入。涵蹑足窥之,见悬大乌蛇,以刀刺蛇之血,滴于樽中,以变为酒。涵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
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方大:“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须臾回顾,有物如大枯树而趋,举足甚沉重,相去百余步。涵但疾加鞭,又经一小柏林中,有一巨物,隐隐雪白处。有人言云:“今宵必须擒取此人,不然者,明晨君当受祸。”涵闻之,愈怖怯。及庄门,已三更。扃户閴然,唯有数乘空车在门外。群羊方咀草次,更无人物。涵弃马,潜跧于车箱之下。窥见大汉径抵门,墙极高,只及斯人腰跨。手持戟,瞻视庄内。遂以戟刺庄内小儿,但见小儿手足捞空,于戟之巅,只无声耳。良久而去。涵度其已远,方能起扣门。庄客乃启关,惊涵之夜至。喘汗而不能言。及旦,忽闻庄院内客哭声。云:“三岁小儿,因昨宵寐而不苏矣。”涵甚恶之,遂率家僮及庄客十余人,持刀斧弓矢而究之。但见夜来饮处,空逃户环屋数间而已,更无人物。遂搜柏林中,见一大盟器婢子,高二尺许,傍有乌蛇一条,已毙。又东畔柏林中,见一大方相骨。遂俱毁拆而焚之。寻夜来白物而言者,即是人白骨一具。肢节筋缀,而不欠分毫。锻以铜斧,终无缺损。遂投之于堑而已。涵本有风疾,因饮蛇酒而愈焉。(出《传奇》)
一行人等钻进柏树林里,没走几步,就看见地上躺着一个身段苗条的少女,那少女高二尺左右,衣着光鲜,头梳双髻,眉目分明,盈盈浅笑。只不过,那是坟墓里面陶制的随葬明器,而非活生生的人。
——怪不得她说自己是给耿将军守冢的青衣呢!
自己昨夜,就是在月下同这个明器对酌啊!卢涵心中叹道。
明器身边,有一条巨大的黑蛇,已经死去多时了。
再往前走几步,来到东边树从,迎面便看见一个木头刻成的送殡时用来驱妖逐鬼的神像架子。这个东西,在当时叫做方相,那么它就是那姑娘嘴里的“方大”吧。卢涵看了烦恶,叫家丁和庄客把这个木头架子给拆了,付之一炬。
青烟腾起,所谓的方大,再也不能跑出来吓人了。
这个时候,卢涵忽然想起他在柏树林外看到的那道白光,以及从树林里传出的人语声。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经过那片树林。虽然对那个怪物追击他的过程心有余悸,还是鼓起勇气,带人走了进去。
树林深处,躺着一具白惨惨的尸骨。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天长日久,肌肉腐烂,骨头便会散开,那具尸骨的四肢和关节却都连缀在一起,一块骨头都不少。不管怎么抖动,也没有散架的趋势,
有一个庄客取出身后背着的铜斧,叮叮当当一阵乱砍,砍完之后,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可是,那具尸骨竟然分毫未损。最后,还是卢涵做主,把骨头架子扔进了一个幽深的地沟。
把所有的这一切做完之后,他才算放下心来。可是心头的阴影,大概永远都不会消散了吧。
不过,这次历险也不能说是全无好处,一是提醒他不要在外面随便同陌生女子搭讪,二是因为饮了蛇血,困扰了卢涵多年的风湿病竟然被治好了。
这个故事就讲完了。
我却不想就这么结束,自作主张地给它设定了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
方大被烧,追踪卢涵的巨人骨骼被抛入谷底,一时半会儿都无法再兴风作浪。可是,这个故事里那个关键性的人物,依然存在。
是谁呢?
你答对了。就是那个陶制的明器女子。
不知道是不是还在想着那双善睐的明眸,卢涵竟然没有对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采取任何措施。所以,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幕:
卢涵等人走后,夜幕再度降临,柏树林中有青色的雾气升起。
躺在地上的突然女孩眨了眨眼睛,伸展了一下四肢,从地上爬起来。她整理整理头上的双髻,还顺手摘了一朵野花,插在鬓边,随后,走出柏树林。
挥一挥手,数十间破败的房子马上整洁如新,房前,还挂着大红的灯笼,和迎风招展的酒旗。
她翘着双脚,坐在路边。凝神听了一会儿,忽然抿着嘴笑了。
远处,蹄声踏踏,有一个少年人骑着骏马,朝这边走来。
女孩站起身子,跑到路边,热情地招呼那少年:
“客官,歇歇脚吧,我们这有珍藏了数十年的女儿红!”
少年听了,迟疑了一下,然而,在那女子热切而又羞涩的目光之下,终于还是跳下马背。
于是,第二季开始了……
出《传奇》
开成中,有卢涵学究,家于洛下,有庄于万安山之阴。夏麦既登,时果又熟,遂独跨小马造其庄。去十余里,见大柏林之畔,有新洁室数间,而作店肆。时日欲沉,涵因憩马。睹一双鬟,甚有媚态。诘之,云是耿将军守茔青衣,父兄不在。涵悦之,与语。言多巧丽,意甚虚襟,盼睐明眸,转资态度。谓涵曰:“有少许家酝,郎君能饮三两杯否?”涵曰:“不恶。”遂捧古铜樽而出,与涵饮极欢。青衣遂击席而讴,送卢生酒曰:“独持巾栉掩玄关,小帐无人烛影残。昔日罗衣今化尽,白杨风起陇头寒。”涵恶其词之不称,但不晓其理。酒尽,青衣谓涵曰:“更与郎君入室添杯去。”秉烛挈樽而入。涵蹑足窥之,见悬大乌蛇,以刀刺蛇之血,滴于樽中,以变为酒。涵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
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方大:“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须臾回顾,有物如大枯树而趋,举足甚沉重,相去百余步。涵但疾加鞭,又经一小柏林中,有一巨物,隐隐雪白处。有人言云:“今宵必须擒取此人,不然者,明晨君当受祸。”涵闻之,愈怖怯。及庄门,已三更。扃户閴然,唯有数乘空车在门外。群羊方咀草次,更无人物。涵弃马,潜跧于车箱之下。窥见大汉径抵门,墙极高,只及斯人腰跨。手持戟,瞻视庄内。遂以戟刺庄内小儿,但见小儿手足捞空,于戟之巅,只无声耳。良久而去。涵度其已远,方能起扣门。庄客乃启关,惊涵之夜至。喘汗而不能言。及旦,忽闻庄院内客哭声。云:“三岁小儿,因昨宵寐而不苏矣。”涵甚恶之,遂率家僮及庄客十余人,持刀斧弓矢而究之。但见夜来饮处,空逃户环屋数间而已,更无人物。遂搜柏林中,见一大盟器婢子,高二尺许,傍有乌蛇一条,已毙。又东畔柏林中,见一大方相骨。遂俱毁拆而焚之。寻夜来白物而言者,即是人白骨一具。肢节筋缀,而不欠分毫。锻以铜斧,终无缺损。遂投之于堑而已。涵本有风疾,因饮蛇酒而愈焉。(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