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哈哈,唐参军,你以为几根桃枝,几张纸符,就能挡住我吗?也忒小看我了!你家樱桃熟了,味道好得很!”边说,边咂了咂嘴,露出一副很是享受的样子,“我吃了不少,参军也要尝一尝吗?”
说罢,将手中樱桃噼里啪啦朝唐参军扔了过来。唐参军躲闪不及,染了一身樱桃汁,委顿而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却原来,狐狸也会韬光养晦。自己杀了赵门福同类,他岂会善罢甘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报应来了,也许,院子里那一幕,仅仅是序曲,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等着呢。
唐参军越想,心里越害怕。于是派家人四处打听,广召名僧,结坛持咒,烧香做法,希望能够御敌于家门之外。那些高僧所念的咒语,似乎颇为灵验,接连好几天,赵门福也未曾上门。唐参军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渐渐放了下来。——佛法无边,可令一切妖魔鬼怪退避,这话果然不假。经此一事,便有了向佛之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虔敬,干脆令家里上上下下,都跟着吃斋念佛。
和尚们见自己连日来诵经持咒,初见成效,而且使施主也跟着染化,不由得心中暗喜,念经的时候,比往日更加卖力了。
唐参军家里,从早到晚,钟鼓梵呗齐鸣,男女老幼,人人手持贝叶经书,朝夕辩论经义,倘若佛祖下凡,见此情景,恐怕也会拈花而笑罢。
这一天,白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到晚上,仿佛有一只巨手于虚空中拨云见日,原本黑如墨染的天空,转眼之间,便是阳光普照了。僧人们坐在廊柱之前,放眼望去,霞光万道,天空如同上好的琥珀一般,清透可爱。
忽然,有五色祥云自西而来,一路迤逦而行,径直飘至唐氏堂前。仔细看去,云中有一佛,容色端严,手结法印,盘腿坐于莲花之上,背后,是令人无法开视的浩大光芒。
檀香缭绕,梵唱响起,缤纷的香花,自天而坠,无始无终。佛那慈和而又悲悯的声音,在僧人耳边响起。
“汝等是在为唐氏驱除野狐吗?” 那声音是如此的宏大、响亮,仿佛充塞着天地。
僧人稽首称是。佛微微颔首。
唐氏一门听说真佛下界,争先恐后地走出房门,齐齐跪在庭前,纷纷叩首,拜请真佛降止。那朵祥云在空中盘桓了好一阵,才渐渐按低云头,飘至唐氏所筑的坛场上面,真佛盘膝坐于坛上,身后背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唐氏一家同僧人们一起口宣佛号,再次叩首,请其赐予真言。
佛对僧人说:
“尔等乃修道之人,可谓通达之士。不必朝夕蔬食,可以间或吃肉。修持本在乎心,与食何干?世人不明佛法真谛,只是缘木求鱼,正所谓本末倒置,实乃憾事。”
说罢,令唐氏到集市上买肉,分与僧人及唐氏族一家。真佛降旨,岂可置若罔闻,众人纷纷接过食盘,当着佛的面,开始大吃特吃起来。那些僧人,开始还面有难色,抬头见真佛面色端严,怕违背了佛的意旨,与自己的修行不利,身后难成正果,也忙不迭地挟起肉来,往嘴里送。须臾之间,风卷残云,眼前的食器便见了底。
“哈哈哈哈——”
看见众人酒足饭饱,佛破颜而笑,那笑声里,有着说不出的得意。
众人心中惊诧,心想,我佛慈悲,面相却向以端严著称,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亲民起来。这个疑问并未持续很久,只见眼前光芒渐渐收敛,祥云也缓缓散去。众人定睛一看,那蹲在坛宇之上,正呲着牙笑的,哪里是什么真佛,分明就是该杀千刀的赵门福!
唐家人还好,僧人们见此情景,知道自己上了赵门福的当,为其所误。禁止饮酒食肉,乃是佛家五戒之一,如今不但没有识破妖狐,还公然破戒,死后,也别指望着超凡脱俗,上升天堂了,不堕入畜生道,经历生死轮回之苦,就已是莫大的荣幸。
想至此,一个个心里烦恶,当场便翻江倒海地呕吐起来。
唐家人看着赵门福,也是愤恨不已。
赵门福支楞着两只毛茸茸的耳朵,呲了呲牙花子,嬉皮笑脸地道:
“诸位也用不着烦我,我以后不会再来了!”
说罢,朝众人抛了个该死的媚眼,在大家再次附身呕吐之前,化做一缕青烟,消失了。
这狐狸言而有信,从此以后,果然再也没来。
唐参军家,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
出《广异记》
63狐妻
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
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
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
这首诗出自唐朝才子贺兰进明之手,将夫妇少小离别,老大复又相见的凄凉之状,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中写的是一个女子的嗟叹。女人的容颜,如门前柳、陌上花一样,流年暗换,她的美貌,也随之枯萎、凋残。
所有遮挽的手势,都是徒劳。
二人在青春正盛时结缡,然而,在她最美丽的时刻,他不在身边。
流水落花春去也,再回首时,已是天上人间。
这样的哀凉,又几人能够承担?
贺兰进明出身世家,大约生活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年轻时进士及第,屡历显官,而且,又经籍满腹,颇有才名,可以说是少年得志的一个典型。
说罢,将手中樱桃噼里啪啦朝唐参军扔了过来。唐参军躲闪不及,染了一身樱桃汁,委顿而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却原来,狐狸也会韬光养晦。自己杀了赵门福同类,他岂会善罢甘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报应来了,也许,院子里那一幕,仅仅是序曲,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等着呢。
唐参军越想,心里越害怕。于是派家人四处打听,广召名僧,结坛持咒,烧香做法,希望能够御敌于家门之外。那些高僧所念的咒语,似乎颇为灵验,接连好几天,赵门福也未曾上门。唐参军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渐渐放了下来。——佛法无边,可令一切妖魔鬼怪退避,这话果然不假。经此一事,便有了向佛之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虔敬,干脆令家里上上下下,都跟着吃斋念佛。
和尚们见自己连日来诵经持咒,初见成效,而且使施主也跟着染化,不由得心中暗喜,念经的时候,比往日更加卖力了。
唐参军家里,从早到晚,钟鼓梵呗齐鸣,男女老幼,人人手持贝叶经书,朝夕辩论经义,倘若佛祖下凡,见此情景,恐怕也会拈花而笑罢。
这一天,白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到晚上,仿佛有一只巨手于虚空中拨云见日,原本黑如墨染的天空,转眼之间,便是阳光普照了。僧人们坐在廊柱之前,放眼望去,霞光万道,天空如同上好的琥珀一般,清透可爱。
忽然,有五色祥云自西而来,一路迤逦而行,径直飘至唐氏堂前。仔细看去,云中有一佛,容色端严,手结法印,盘腿坐于莲花之上,背后,是令人无法开视的浩大光芒。
檀香缭绕,梵唱响起,缤纷的香花,自天而坠,无始无终。佛那慈和而又悲悯的声音,在僧人耳边响起。
“汝等是在为唐氏驱除野狐吗?” 那声音是如此的宏大、响亮,仿佛充塞着天地。
僧人稽首称是。佛微微颔首。
唐氏一门听说真佛下界,争先恐后地走出房门,齐齐跪在庭前,纷纷叩首,拜请真佛降止。那朵祥云在空中盘桓了好一阵,才渐渐按低云头,飘至唐氏所筑的坛场上面,真佛盘膝坐于坛上,身后背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唐氏一家同僧人们一起口宣佛号,再次叩首,请其赐予真言。
佛对僧人说:
“尔等乃修道之人,可谓通达之士。不必朝夕蔬食,可以间或吃肉。修持本在乎心,与食何干?世人不明佛法真谛,只是缘木求鱼,正所谓本末倒置,实乃憾事。”
说罢,令唐氏到集市上买肉,分与僧人及唐氏族一家。真佛降旨,岂可置若罔闻,众人纷纷接过食盘,当着佛的面,开始大吃特吃起来。那些僧人,开始还面有难色,抬头见真佛面色端严,怕违背了佛的意旨,与自己的修行不利,身后难成正果,也忙不迭地挟起肉来,往嘴里送。须臾之间,风卷残云,眼前的食器便见了底。
“哈哈哈哈——”
看见众人酒足饭饱,佛破颜而笑,那笑声里,有着说不出的得意。
众人心中惊诧,心想,我佛慈悲,面相却向以端严著称,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亲民起来。这个疑问并未持续很久,只见眼前光芒渐渐收敛,祥云也缓缓散去。众人定睛一看,那蹲在坛宇之上,正呲着牙笑的,哪里是什么真佛,分明就是该杀千刀的赵门福!
唐家人还好,僧人们见此情景,知道自己上了赵门福的当,为其所误。禁止饮酒食肉,乃是佛家五戒之一,如今不但没有识破妖狐,还公然破戒,死后,也别指望着超凡脱俗,上升天堂了,不堕入畜生道,经历生死轮回之苦,就已是莫大的荣幸。
想至此,一个个心里烦恶,当场便翻江倒海地呕吐起来。
唐家人看着赵门福,也是愤恨不已。
赵门福支楞着两只毛茸茸的耳朵,呲了呲牙花子,嬉皮笑脸地道:
“诸位也用不着烦我,我以后不会再来了!”
说罢,朝众人抛了个该死的媚眼,在大家再次附身呕吐之前,化做一缕青烟,消失了。
这狐狸言而有信,从此以后,果然再也没来。
唐参军家,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
出《广异记》
63狐妻
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
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
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
这首诗出自唐朝才子贺兰进明之手,将夫妇少小离别,老大复又相见的凄凉之状,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中写的是一个女子的嗟叹。女人的容颜,如门前柳、陌上花一样,流年暗换,她的美貌,也随之枯萎、凋残。
所有遮挽的手势,都是徒劳。
二人在青春正盛时结缡,然而,在她最美丽的时刻,他不在身边。
流水落花春去也,再回首时,已是天上人间。
这样的哀凉,又几人能够承担?
贺兰进明出身世家,大约生活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年轻时进士及第,屡历显官,而且,又经籍满腹,颇有才名,可以说是少年得志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