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鸿胪寺卿梁归仲摸着胡子,道:“道理上说得通,但是,没这个必要吧?”

  此话一出,引了几人颔首赞同。

  朝廷缺银子吗?不缺。

  身后事降一等,真是为了省钱也就算了,既然不缺银子,以皇后之仪风光办了,也能彰显皇上仁厚。

  皇上治朝,以“仁”治。

  说得难听些,挺好一机会,皇上却直接降等了。

  金太师问赵太保道:“怎的没有劝劝皇上?”

  赵太保道:“劝了。”

  劝不通啊。

  金太师闻言,叹道:“既如此,就先依着皇上意思把章程定下,众位都辛苦些,做两手准备,我们这些天再想办法劝劝皇上。”

  待众人离开,金太师凑近了问赵太保:“皇上怎么想的?这不合皇上的性子。”

  “这不是气头上嘛!”赵太保苦笑。

  金太师敏锐,自明白其中弯弯绕绕,只不过,这事儿与其说是对错之分,不如说是立场之别,皇后出此下策也能理解。

  “等气消了,还是得劝一劝,降一等,真没这个必要。”金太师叹道。

  说完,见赵太保一副若有所思模样,金太师心念一动,问:“怎么?还有什么状况?”

  赵太保吸了一口气,左右看了看,以只有两人可闻的声音,道:“如果皇上觉得有必要呢?”

  金太师眼露不解,以眼神示意赵太保快说。

  赵太保道,“四公子为了生母不肯松口,皇上又想认儿子,折中的办法就只有认嫡母。俞皇后不行,前头那一位,还未追封。”

  金太师抬手捂住脸,倒吸了好几口凉气。

  年纪大了,牙痛。

  前头那位是郁铮将军的孙女,病故那么久了,赵太保不提,金太师一时半会儿都想不到。

  可是,追封也碍不着俞皇后。

  那位是元皇子妃,俞皇后是继皇子妃,皇后之前排一排,那位也在俞皇后前头。

  皇上不需要为那位抬身份,而压俞皇后的身后事。

  除非……

  “除非皇上想好了,”金太师道,“他想的就是……”

  没有说完,金太师竖起四根手指头比了比。

  定了属意人选,才要如此抬举。

  哪怕将来有一日,四公子那位提不得的生母身份被翻出来,他也高高在上。

  “皇上若是这么个主意,”金太师的牙更痛了,“皇后娘娘突然薨逝,他怎么可能不气。”

  沈家虽亡,朝中各处却也留下了不少、例如蜀地一样的陈年问题,整改需要时间。

  皇上与四公子之间还未曾谈拢,皇上要说通这个儿子还得费不少心思,毕竟,龙椅爱的人多,也有不爱之人,四公子若一点心思没有,皇上硬把他按在椅子上,那是对天下的不负责任。

  为了权利交接,皇上要做的事情多得去了。

  结果,俞皇后一死,空出来的皇后之位如何定夺,其他殿下又如何安排,全要从头再来。

  赵太保见金太师凝重,道:“我也就是一猜,做不得准。”

  金太师哼了声:“依我之见,能准半数之上。”

  第712章 倒也不是不行

  揣度着皇上心意,两人都沉默下来。

  多年的老交情了,打几个眼神官司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不过是在琢磨这条路行不行得通罢了。

  若不想着爵位,官场之上,他们位列三公,已经是顶了天了。

  只是家里的传承,也并不是只到他们为止,还有子弟的将来可以操心。

  各个都说,子孙自有子孙福。

  做长辈的,管不了子孙往后在官场上有多大的造化,能做到的,是给他们一个平稳的传承。

  倒不一定硬去追求什么从龙之功,他们这样的人家,选对最好,不选就左右不出错。

  比起稀里糊涂地选,还不如不选来得妙。

  只要皇位传得平稳,朝堂不起大波澜,就行了。

  可是,所谓的平稳传承,后续还有局势稳固。

  退一步说,子弟以后无心朝事,一心只想游历天下、行万里路,那也得是太平盛世才行得通。

  他们这些老头子不能自己一蹬腿、去了地底下,就不管上头是不是国泰民安了。

  若国不泰民不安,受罪的千千万百姓里,也会有他们的子弟。

  因此,金太师也好、赵太保也罢,对于皇上挑选继位者一事,格外慎重。

  金太师捂着牙,沉思了好一会儿,先开了口:“太保怎么想?那位……”

  赵太保扯出了笑容来,低声道:“倒也不是不行。”

  金太师睨了赵太保一眼。

  这个说辞,绕来绕去,不够爽利。

  书房里就他们两人,这般小心翼翼,难道还不行说几句实在话?

  “这不得谨慎些?”赵太保品明白了金太师的眼神,叹笑着摇了摇头,“再说了,我的想法,太师哪里就猜不到了?”

  金太师哼了声,复又哈哈大笑。

  确实。

  一道共事了几十年,脾气性子都清楚。

  关系一直不错,也是政见大体相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差不多。

  弯弯绕绕的说辞虽不爽利,却也提现了他们两人的基本想法。

  为何不是一锤定音呢?

  因为四公子前些年不像话。

  御书房里气得皇上头晕脑胀,还能说只是父子之间的问题,但是,大半夜睡不着就在城里坐着马车兜圈子,这说不过去。

  与二殿下打架,下手也重,这不是谁先招惹谁的事儿,而是,若要坐那把椅子,如此心性,并不算合适。

  不过,这一两年间,他们眼看着四公子行事有了变化。

  不止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少了,在政务上也颇有一套。

  在六部观政,难的不是学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把问题揪出来、摊开来,最后还着手解决。

  这种变化,大概可以评述为“长大”了。

  从少年走到青年,来年即将及冠,又成了亲,为人处事上总要有所长进。

  只要不走偏,继续学习政务,往后的成长会越发大。

  相较于其他殿下,四公子现在,确实走在了最前头。

  金太师和赵太保都是火眼金睛。

  大殿下看着是和善宽厚、虚心好学,但他资质欠了些,尤其是有美玉在前,越发显得平庸起来;三殿下性情温吞,想得太多,反而会犹犹豫豫,束手束脚、不够果决;其余殿下们年纪都还小,将来长成什么样,还不好说。

  如此看来,皇上会属意四公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只要四公子继续正步向前,别跟前些年一样“剑走偏锋”,他们这些老头子亦会认同。

  有能力、有想法、敢做事,这样的人承继大统,再有能臣辅佐,几十年后,他们在地底下看着,才能心安。

  “我旁的都不担心,”金太师叹道,“就只一样,那位说不得的生母……”

  说不得也有轻重之分。

  希望那位的“说不得”,能在他们所有人的承受之内吧。

  要不然,朝野震荡,皇上多满意四公子,其他人也受不住啊。

  “多事之秋,”赵太保抿了一口茶,“要立储,铺垫还多得是,现在首先要办的是皇后娘娘的身后事,以及……”

  金太师和赵太保对视了一眼。

  以及,他们这两个揣度了圣意的人,到底要不要劝皇上以皇后之仪来操办俞皇后的葬仪。

  另一厢。

  皇城之中,无论是主位娘娘们,还是宫女嬷嬷,都已经换了素服,把所有不合适的物什都收起来了。

  成安亦准备妥当,还亲手把白玉团那些精美漂亮,有不少宝石的衣裳给收了。

  惠妃娘娘统领着皇后布丧之事,又要安排后宫日常事宜,成安不想给母妃添乱,也不能给有心人揪住小辫子。

  惠妃向来谨慎,很少出错,那些人找不了惠妃的事儿,会找成安的麻烦。

  长久下来,成安已经习惯了,也很能体谅母妃。

  三年前,她还会因惠妃拦着她、不让她救温宴而与母妃闹得不可开交,现在,就不会与母妃闹了。

  母妃有母妃的难处。

  彼时,母妃自己都焦头烂额,无力他顾。

  成安到中宫的时候,这里已经布置得七七八八了。

  惠妃交代她几句,又忙了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