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你的意思是,我走在这里,记忆会自动地提取和洞穴,佛像,山路有关的知识并给我提供经验参考,所以,我会产生曾经来过的幻像?”
“是,从理论上来说,可以这么分析。”
萧尘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摇摇头,显然陈秋桐的话并没有完全解除她心里的那份疑虑。。
第四章 石窟(二)
观光的队伍往前移动着,从石窟的中部来到了东部。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至4号石窟,表现形式均为塔洞。” 孙然兴致很高,又对着一块大的铜牌朗读了起来,“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重要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陈秋桐接口道,“据史料上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征民夫数万名,历时五年在武周山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可以想象,第三窟的气势一定是极为磅礴壮观。”大家都同意的点点头,但数十分钟之后,他们便完全有了不同样的看法。
“你确信么?”孙然问道,“数万人,五年的时间,就开凿了这样一个石窟?”
显然童琳娜也有着同样的疑惑,“第三窟规模确实很大,但无论从气势,内容还是艺术上来讲,它都远远不能与第五,六窟相比。再说了,数万人,五年的时间仅仅只开凿出一个窟,确实让人难以信服。就算当时的条件实在很艰苦,两年也肯定能完成了,那工匠们的工时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想,古时的皇帝决不会那么大方,养着这么多民夫吃白食。”
“也许,”陈秋桐有点底气不足,“古时的条件确实的很艰苦,开山取石,再进行雕刻,还有艺术上的加工,没有五年还真的不够了。”
“你就不要再照搬书本了,陈先生,” 吴珉霞也加入到讨论中来,“我觉得你遗漏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你觉得,云冈石窟所在的这条约千余米长的山麓上,挤满数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你想过没有?”
吴珉霞的话彻底击败了陈秋桐,确实,石窟前那五米宽的山路上,如果站满数万人的话,那大家也就不要干活了。就是下饺子似的,人挤着人,连伸胳膊的空间都没有,哪里能够开山凿石。
“所以,”吴珉霞接着下了一个结论,“要么秋桐记错了,要么史料上说了谎,再有一种可能性。。。。”
童琳娜比较心急,打断了吴珉霞的话,插口问道,“再有一种可能性是什么,快说啊。”
“你,”吴珉霞不满道,“我这不是再说么,你打断我做什么。”
“我来猜猜看,”一直不大和大家讲话的萧尘儿突然开口,却是让大家吃了一惊,因为陈秋桐的关系,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而是扭头注视着她,期待着她继续说下去,“我想,你要说的是这数万人除了修造石窟外,还另外有着其它的任务,比如说,在附近修建某个设施。”
“那这里除了石窟,再没有其它历史遗留建筑了。”童琳娜发问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萧尘儿笑道,“我也是猜的。这里的专家很多,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吴珉霞点点头道,“萧尘儿的观点确实是我刚刚想说的。至于某个设施,我们要抛开一个思维定式,房子公路等设施是你能看见的,但下水道了?它也是设施,只不过你看不见而已。所以,当你听到设施这个词时,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你都应该想一想。”
“不会吧!”童琳娜听了吴珉霞的话惊叫起来,“照你这么说,云冈石窟边上还有那隐秘的古代设施,而且,非常的有可能还没有被发现,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吴珉霞反问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还来不及了,谁敢把它弄掉再往地底下挖?其实这种地方,来研究学习的人多,做考古勘察的人,近来就不是很多了。”
“这么和你说吧,”陈秋桐也补充道,“考古工作者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下探杆的。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地方是否有可勘察的价值,这主要从历史典籍上查找古人的活动区域来判定;其实,当地是否有可参考的东西出土,例如一个考古学上很重要的参照物——土层中是否含有碎陶瓷片;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条件存在,才会进行挖掘工作。武周山麓缺乏某些必要的客观条件,没有进行过很细致的挖掘考察工作是非常有可能的。”
“是,从理论上来说,可以这么分析。”
萧尘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摇摇头,显然陈秋桐的话并没有完全解除她心里的那份疑虑。。
第四章 石窟(二)
观光的队伍往前移动着,从石窟的中部来到了东部。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至4号石窟,表现形式均为塔洞。” 孙然兴致很高,又对着一块大的铜牌朗读了起来,“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重要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陈秋桐接口道,“据史料上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征民夫数万名,历时五年在武周山上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可以想象,第三窟的气势一定是极为磅礴壮观。”大家都同意的点点头,但数十分钟之后,他们便完全有了不同样的看法。
“你确信么?”孙然问道,“数万人,五年的时间,就开凿了这样一个石窟?”
显然童琳娜也有着同样的疑惑,“第三窟规模确实很大,但无论从气势,内容还是艺术上来讲,它都远远不能与第五,六窟相比。再说了,数万人,五年的时间仅仅只开凿出一个窟,确实让人难以信服。就算当时的条件实在很艰苦,两年也肯定能完成了,那工匠们的工时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想,古时的皇帝决不会那么大方,养着这么多民夫吃白食。”
“也许,”陈秋桐有点底气不足,“古时的条件确实的很艰苦,开山取石,再进行雕刻,还有艺术上的加工,没有五年还真的不够了。”
“你就不要再照搬书本了,陈先生,” 吴珉霞也加入到讨论中来,“我觉得你遗漏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你觉得,云冈石窟所在的这条约千余米长的山麓上,挤满数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你想过没有?”
吴珉霞的话彻底击败了陈秋桐,确实,石窟前那五米宽的山路上,如果站满数万人的话,那大家也就不要干活了。就是下饺子似的,人挤着人,连伸胳膊的空间都没有,哪里能够开山凿石。
“所以,”吴珉霞接着下了一个结论,“要么秋桐记错了,要么史料上说了谎,再有一种可能性。。。。”
童琳娜比较心急,打断了吴珉霞的话,插口问道,“再有一种可能性是什么,快说啊。”
“你,”吴珉霞不满道,“我这不是再说么,你打断我做什么。”
“我来猜猜看,”一直不大和大家讲话的萧尘儿突然开口,却是让大家吃了一惊,因为陈秋桐的关系,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而是扭头注视着她,期待着她继续说下去,“我想,你要说的是这数万人除了修造石窟外,还另外有着其它的任务,比如说,在附近修建某个设施。”
“那这里除了石窟,再没有其它历史遗留建筑了。”童琳娜发问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萧尘儿笑道,“我也是猜的。这里的专家很多,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吴珉霞点点头道,“萧尘儿的观点确实是我刚刚想说的。至于某个设施,我们要抛开一个思维定式,房子公路等设施是你能看见的,但下水道了?它也是设施,只不过你看不见而已。所以,当你听到设施这个词时,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你都应该想一想。”
“不会吧!”童琳娜听了吴珉霞的话惊叫起来,“照你这么说,云冈石窟边上还有那隐秘的古代设施,而且,非常的有可能还没有被发现,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吴珉霞反问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还来不及了,谁敢把它弄掉再往地底下挖?其实这种地方,来研究学习的人多,做考古勘察的人,近来就不是很多了。”
“这么和你说吧,”陈秋桐也补充道,“考古工作者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下探杆的。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地方是否有可勘察的价值,这主要从历史典籍上查找古人的活动区域来判定;其实,当地是否有可参考的东西出土,例如一个考古学上很重要的参照物——土层中是否含有碎陶瓷片;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条件存在,才会进行挖掘工作。武周山麓缺乏某些必要的客观条件,没有进行过很细致的挖掘考察工作是非常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