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那怎么能一样!霍岚心中郁闷,她还急着娶亲呢!早知道不如得个第二,能一下子赚个够。
呃,听妙晴之前说皇帝一年会举行两场狩猎来着,春狩没得到就等秋狩吧。
霍岚将自己想在秋狩上拿第二得钱的想法同云妙晴说了,只没说自己攒着么多钱是要做什么。
云妙晴问了一嘴,见她不肯说便没再追问,只帮她擦干了头发,轻声道:“等到秋狩的时候,咱们不一定还在京城。”
“为什么?”霍岚惊讶道,她对京城没多少留恋,可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又要离开京城了,之前不还说皇帝不会轻易放她们一家离开么?
虽说云相死了有几年了,皇帝或许对云家不再像从前那么忌惮,但现在云家又跟她搅合在一处了不是吗?
对此云妙晴解释道:“我有一个计划,不过还在等两样东西,所以不知道能不能成,等确定可行之后我再告诉你。”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稍微短小了点,这周熬过几天夜之后白天困得死去活来,我这两天努力调整一下作息,下周一定恢复日更五六千,周一见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山 1个;
第四十二章
自那日云妙晴与霍岚谈过话之后又过去了两个月。霍岚值守的地方从宫门口换去了乾坤殿外, 这两月来每逢上朝她都会同其他几十位侍卫一起在此处把守,殿内朝臣们议论之事都能清楚地传入她的耳朵里。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霍岚这三年多也算跟着云妙晴读了不少书了, 然而听了这帮大臣们商议国事才不过月余, 许多从前感到迷茫、即便云妙晴对她解释了也还是无法体会的东西,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变得清晰起来。
“儿臣以为眼下我朝正是兵强马壮之际, 应当主动对戎跶出击以绝后患。”
“裕王说得有理, 如果咱们此次能将戎跶驱逐到壁隆山以北,那么接下来几十年北境都无忧矣。”
“可是近二十年来我朝跟戎跶以及其他胡族都未有过大规模正面冲突, 不少胡人慕我中原文化,迁入北境定居, 也有许多胡商往来两地,仅京城就有百八十之多, 一旦开战, 这些人都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那就把他们统统赶走!”
“这也未免太武断了些, 臣以为与其冒险开战, 不如鼓励他们来我中原学习文化礼仪, 教化他们, 这样百年之后或许再无胡汉之分。”
“胡闹, 你这分明是要乱我汉人血统, 颠覆汉家千百年的基业, 其心可诛也!”
……
昨夜收到边关急报,上月底有一小支戎跶部族的骑兵偷袭了北境三个村落, 现在这伙骑兵已经被戍北军赶跑了, 齐盛寄来奏折询问是否要继续战下去。
今日早朝,众大臣为此事争论不休。换做从前,霍岚大概只会将他们的争论当做一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正常交锋, 但如今她已经能逐渐分别出这些人隐含着的用意。
对于裕王及裕王一党来说,他们自然要坚定地支持打这一仗。裕王的派系大多在军中,只有打仗才能挣得战功,才能获得更多利益。
而对于其他人,就拿那位提到胡商的大臣来说,据霍岚了解,那人在东市有三家店铺,做的就是香料跟皮草买卖。这还只是她知道的,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或许这人跟胡商还有更多利益纠葛,必定不愿意看到双方开战。
当然,也有人纯粹想要解决胡人侵扰,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解决胡人侵扰的同时还要将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他们并非不考虑国事,只是更希望在国事和私利之间谋求一个契合点。
从这个角度而言,皇帝的许多决定也不一定“正确”,他甚至十分明白自己的抉择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是他作为皇帝也有他自己的私利,也同样是在私利与国事中寻求平衡。
霍岚就像一个在迷雾中蹒跚漫步了许久的旅人,近来终于拨开迷雾,窥见了一点帝王之术的门槛。
下朝之后乾坤殿门便会关闭,不需要再留这么多人值守。霍岚与其他人回侍卫处用过午饭,下午照例在侍卫统领的带领下训练。
虽然霍岚现在不用每日跟闻泰苍习武了,但宫里侍卫处的训练只要是她当值的日子都得参加。
侍卫处的训练强度其实不算低,但比起闻泰苍对霍岚的专训还差上一点。霍岚正百无聊赖地跟分配给她的搭档捉对厮杀,忽然一个老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风风火火走近前来。
霍岚认出来人正是一直伺候陛下的那位大太监,别人都叫他张公公。
“张公公,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了?”侍卫统领一见来人,主动与人寒暄起来。
“咱家能有什么事,还不都是为陛下办差。”张公公的年纪大概跟陛下差不多大,笑起来满脸都是褶子。
侍卫统领一听是陛下的差事,神情顿时严肃了几分:“陛下有何吩咐?”
“王统领别紧张,不是什么大事。陛下今日下了朝又召见几位大人议了会儿事,这会儿人都走了,陛下觉得心里烦闷,让咱家来找王统领借几个人去陪陛下活动活动筋骨,就当散散心。”
张公公此言一出,在场训练的人都不约而同放缓了手上动作,竖起耳朵留意这边的动静。
这可是个不错的差事,能在陛下面前露脸不说,万一哄得陛下高兴,没准还有赏赐。但这又是个难办的差事,陛下最不喜欢别人故意输,对那些在各种比赛中故意输给皇子们的大臣一点颜面都不留,对故意给他放水的人肯定也一样。
呃,听妙晴之前说皇帝一年会举行两场狩猎来着,春狩没得到就等秋狩吧。
霍岚将自己想在秋狩上拿第二得钱的想法同云妙晴说了,只没说自己攒着么多钱是要做什么。
云妙晴问了一嘴,见她不肯说便没再追问,只帮她擦干了头发,轻声道:“等到秋狩的时候,咱们不一定还在京城。”
“为什么?”霍岚惊讶道,她对京城没多少留恋,可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又要离开京城了,之前不还说皇帝不会轻易放她们一家离开么?
虽说云相死了有几年了,皇帝或许对云家不再像从前那么忌惮,但现在云家又跟她搅合在一处了不是吗?
对此云妙晴解释道:“我有一个计划,不过还在等两样东西,所以不知道能不能成,等确定可行之后我再告诉你。”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稍微短小了点,这周熬过几天夜之后白天困得死去活来,我这两天努力调整一下作息,下周一定恢复日更五六千,周一见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山 1个;
第四十二章
自那日云妙晴与霍岚谈过话之后又过去了两个月。霍岚值守的地方从宫门口换去了乾坤殿外, 这两月来每逢上朝她都会同其他几十位侍卫一起在此处把守,殿内朝臣们议论之事都能清楚地传入她的耳朵里。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霍岚这三年多也算跟着云妙晴读了不少书了, 然而听了这帮大臣们商议国事才不过月余, 许多从前感到迷茫、即便云妙晴对她解释了也还是无法体会的东西,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变得清晰起来。
“儿臣以为眼下我朝正是兵强马壮之际, 应当主动对戎跶出击以绝后患。”
“裕王说得有理, 如果咱们此次能将戎跶驱逐到壁隆山以北,那么接下来几十年北境都无忧矣。”
“可是近二十年来我朝跟戎跶以及其他胡族都未有过大规模正面冲突, 不少胡人慕我中原文化,迁入北境定居, 也有许多胡商往来两地,仅京城就有百八十之多, 一旦开战, 这些人都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那就把他们统统赶走!”
“这也未免太武断了些, 臣以为与其冒险开战, 不如鼓励他们来我中原学习文化礼仪, 教化他们, 这样百年之后或许再无胡汉之分。”
“胡闹, 你这分明是要乱我汉人血统, 颠覆汉家千百年的基业, 其心可诛也!”
……
昨夜收到边关急报,上月底有一小支戎跶部族的骑兵偷袭了北境三个村落, 现在这伙骑兵已经被戍北军赶跑了, 齐盛寄来奏折询问是否要继续战下去。
今日早朝,众大臣为此事争论不休。换做从前,霍岚大概只会将他们的争论当做一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正常交锋, 但如今她已经能逐渐分别出这些人隐含着的用意。
对于裕王及裕王一党来说,他们自然要坚定地支持打这一仗。裕王的派系大多在军中,只有打仗才能挣得战功,才能获得更多利益。
而对于其他人,就拿那位提到胡商的大臣来说,据霍岚了解,那人在东市有三家店铺,做的就是香料跟皮草买卖。这还只是她知道的,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或许这人跟胡商还有更多利益纠葛,必定不愿意看到双方开战。
当然,也有人纯粹想要解决胡人侵扰,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解决胡人侵扰的同时还要将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他们并非不考虑国事,只是更希望在国事和私利之间谋求一个契合点。
从这个角度而言,皇帝的许多决定也不一定“正确”,他甚至十分明白自己的抉择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是他作为皇帝也有他自己的私利,也同样是在私利与国事中寻求平衡。
霍岚就像一个在迷雾中蹒跚漫步了许久的旅人,近来终于拨开迷雾,窥见了一点帝王之术的门槛。
下朝之后乾坤殿门便会关闭,不需要再留这么多人值守。霍岚与其他人回侍卫处用过午饭,下午照例在侍卫统领的带领下训练。
虽然霍岚现在不用每日跟闻泰苍习武了,但宫里侍卫处的训练只要是她当值的日子都得参加。
侍卫处的训练强度其实不算低,但比起闻泰苍对霍岚的专训还差上一点。霍岚正百无聊赖地跟分配给她的搭档捉对厮杀,忽然一个老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风风火火走近前来。
霍岚认出来人正是一直伺候陛下的那位大太监,别人都叫他张公公。
“张公公,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了?”侍卫统领一见来人,主动与人寒暄起来。
“咱家能有什么事,还不都是为陛下办差。”张公公的年纪大概跟陛下差不多大,笑起来满脸都是褶子。
侍卫统领一听是陛下的差事,神情顿时严肃了几分:“陛下有何吩咐?”
“王统领别紧张,不是什么大事。陛下今日下了朝又召见几位大人议了会儿事,这会儿人都走了,陛下觉得心里烦闷,让咱家来找王统领借几个人去陪陛下活动活动筋骨,就当散散心。”
张公公此言一出,在场训练的人都不约而同放缓了手上动作,竖起耳朵留意这边的动静。
这可是个不错的差事,能在陛下面前露脸不说,万一哄得陛下高兴,没准还有赏赐。但这又是个难办的差事,陛下最不喜欢别人故意输,对那些在各种比赛中故意输给皇子们的大臣一点颜面都不留,对故意给他放水的人肯定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