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逆袭成男神 第52节
季言之(同治帝)出生于咸丰六年也就是公元1856年03月32日,如今已经去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翻了年的话,季言之的确满虚十二岁了。
这没什么好指的说嘴的,因此季言之点点头,面带微笑却很疏离的道:“难为圣母皇额娘还记得住。”
慈禧太后没有理会季言之这深深带着讽刺意味的话语,而是径直的做戏。
慈禧太后攥着绣有玉兰花样儿月白颜色的丝绢,自顾自的说:“当初的你还那么小,没一想到一眨眼的功夫你就长这么大了。慈安姐姐你说,会不会一眨眼的功夫,咱们俩连孙子都抱上了。”
“……”
季言之先是刷了一排的省略号,然后用一言难尽的口吻告诉他明显又想搞事,而且还成功说服了吃斋念佛的慈安太后一起来搞事的亲生额娘…慈禧太后说:“两位皇额娘,莫非上了年龄,不光出现了皮肤衰老的问题,还出现了记忆力退化老年痴呆等毛病?”
慈安太后:“……”
她就说与皇帝玩这一套,憋屈的只会是自己。看来啊,叶赫那拉氏那道家的养生之道算是白学了,还不如跟她一样四大皆空的吃斋念佛呢。
慈安太后心中埋汰不已,不过面里依然是丝毫不露,甚至还顺着季言之的话儿开口道。“最近哀家的确有些精神不济,想必是和皇帝你圣母皇额娘一样,忧心皇帝以后的终身大事。”
季言之眉心下意识的一跳:“看来两位皇额娘真的老娘痴呆了,都忘了朕目前还不满十二(虚岁)。”那十二说得分外的咬牙切齿。
“圣祖爷(康熙)十三岁大婚,明年便是三年一次的八旗选秀,提前将未来皇后定下也是极妥当的。”
“太早了,再过六年再说。”
再过六年,他也不过实十六虚十八的岁数,都算得上早婚的年龄了,更何况十岁就成亲。而且国库银子吃紧,他私库里的钱每一分都是要用到刀刃上的,他才不愿意每年几万两银子养‘童养媳’呢。
可以说再过六年结婚,是季言之的底线,如果两宫太后要想从这方面想法儿拿捏他的话,免不了被怼一顿,还要被季言之惦记给她俩找事情让她俩没空找自己的麻烦。
两宫太后并不知道季言之可爱和熙的笑靥隐藏着这样的恶念,一听季言之居然打算六年,不不,按照明年才是三年一届的八旗选秀来讲,应该是七年才想着选皇后的事情。
而且……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们的错觉,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总觉得季言之说自己小,要等六年再娶皇后的话里透着他除了皇后以外,不打算找嫔妃的意思。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顿时面面相觑,心头同时一惊,最终还是慈安太后率先开口道。
“皇帝,这过三届才选秀女,会不会有点儿不妥。”
慈禧太后也点头道:“皇帝你慈安皇额娘说得没错,皇帝一心想学圣祖爷,自然什么都要与圣祖爷保持一致。圣祖爷十三岁大婚,皇帝不妨也…”
“两位皇额娘啊。”季言之幽幽一叹:“朕有时候真的很搞不懂,为什么你们非要让朕学圣祖爷,不让朕学雍正爷呢。”
想到季言之年纪轻轻就有了超越‘抄家皇帝’的名头,慈禧太后默了一会儿,然后才道:“雍正爷刚正不阿,只是皇帝,现在大清风雨飘摇,太过刚正不阿,黑白分明容易让朝廷动荡。”
“快刀斩乱麻。肉烂了只有将腐烂处挖了,才能够长好。就好像壁虎,需要断尾才能逃生。”季言之笑了笑,眉头稍缓:“两位皇额娘,朕尚不满六岁就登基,如今为帝将近五载,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听闻皇阿玛之死就怕得昼夜难安的懵懂孩童了。”
“两位皇额娘,朕既然做了皇帝,哪怕尚在稚龄,却也要对得起老祖宗,对得起这一大片大好河山。”
“你们愿意用向西方列国低下头颅,用割地赔款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来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朕不愿意。”
“朕觉得前明君王有一句话说得十分的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他们做到了,哪怕最后一任皇帝,被反贼逼上绝路,也没有以祈求换来活命的机会,而是干脆利落的抹脖子煤山上吊。”
慈禧太后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起来。因为对比不注重吃喝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明显是喜好奢华那一款儿的人,季言之说的一长串儿话,慈禧从头到尾都觉得季言之是在内涵她。
实际上季言之的确在内涵她,谁让慈禧太后有事没事觉得身体‘好一点点’后就开始作妖,季言之皮糙肉厚不怕慈禧太后作妖,但却有点儿烦慈禧太后作妖喜欢带上慈安太后的行为,所以坚决摁下去,绝对不给冒头的机会。
慈安太后张了张嘴,明显想说什么话,不过看了慈禧太后难看的脸色,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好像又被慈禧太后忽悠了。现在谈季言之的婚事真的太早了。
“皇帝,你有如此雄心壮志,哀家和你圣母皇额娘都很欣慰。”说道这儿,慈安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缓和语气更加和蔼可亲的道:“罢了罢了,男子十六及冠而立,陛下弱冠之年,不必提前谈论大婚事宜。”
季言之直盯着慈安太后看了看,继而又看了一眼脸色已经恢复到平常的慈禧太后,然后就好像说出那一长串剖心话语之人根本不是他一样,很是落落大方的微微屈了一下身子。
“既然两位皇额娘都谅解了,那朕也该回养心殿处理政务了。毕竟前线战火纷飞,朕得时刻盯紧了。”
话语刚落,季言之便抬腿就走。那利落的样儿,让面上稳如牛的慈安太后看了也是一阵心闷,何况慈禧太后呢。不过慈安太后到底是慈安太后,心中对于季言之这位养子的感情可比身为生母的慈禧太后多太多了,心闷了一会儿就想开了。
这回的事情仔细想想,原因还真就在他们不安好心上,依着小皇帝多智近妖,做事情又完全看不出章法来看,岂会在她琢磨不透慈禧太后到底想干嘛的情况下,琢磨透慈禧太后的心思。
而且……
蓦然想到小皇帝在说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听闻皇阿玛之死就怕得昼夜难安的懵懂孩童时,慈禧太后难看的脸色。慈安太后心就是一惊,难道她最初的怀疑是对的,当初咸丰皇帝突然暴毙与慈禧太后有关,而且还……牵连到了小皇帝。
慈安太后眼睛猛地阖上,又立马睁开。
“慈禧妹妹啊,哀家和你终究是妇道人家,民间有种说法,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皇帝如今虽然年纪尚稚,但已经成长到能够独挡一面了,我们说要卷帘归政,就该行事有个章程,不该为了繁琐小事儿惹得皇帝心烦。慈禧妹妹你说对吗?”
慈禧太后眼皮子跳动了一下,却依然很沉得住气,一脸受教的‘附和’道:“慈安姐姐说得是。”
两宫太后之间的交锋季言之并不知情。他快速出了慈宁宫后,便回到了御花园那处凉亭,继续听着僧格林沁、鬼子在那儿互相抬杠。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十二月的时候,左宗棠与特意请的顾问日意格、德克碑最后敲定船厂的四条规划:
1、兴建工厂与船厂,以修造船舶,制造所需机器;
2、建立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和驾船人员;
3、雇用外国工匠造船制器,并教导中国工匠和训练艺童;
4、建设船槽、铁厂各一座,以备修船和炼铁。
由于这方位面世界,季言之早早就委派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提前镇压了在那儿闹事的回民以及叛乱的捻军。因此福州船政局成立以后,左宗棠并没有调职离开闽浙一带,而是继续统筹全局,也就是说福州船政局的成立不会再虎头蛇尾,白白损失了大把银子,却什么也造不出来。
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二月,在强大的粮饷火力支持下,曾国藩、李鸿章等将提前剿灭四处作乱的捻军,提早还了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地的太平。
得胜而归的曾国藩、李鸿章等将,得到了季言之赢台赐宴的高规格款待。席宴中,季言之公开赞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乃是大清的股肱之臣,亦是他中兴大清的不二良将。
要知道封建社会的人,都讲究‘学得一身艺,卖与帝王家’,最欣喜的不过是自己为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受到了帝王的肯定。
曾国藩、李鸿章如今虽然外派为官,但并不是已经远离中枢权力的人物,自然很了解他们如今伺候的这位皇帝陛下,是个怎样的脾气。说话毒是毒,常常把人咽得半死不活,但很少说假话,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感觉得好,季言之说他们是股肱之臣不二良将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
因此哪怕夸奖他们的人是小皇帝,连弱冠线都没有到的小皇帝,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还是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呼恨不得为君万死而不辞。
“……”季言之:“万死而不辞就算了,朕只要你们练好兵,在大清面对群狼虎窥的情况,能让手中的兵做到不望风而逃就成。”
曾国藩、李鸿章几人齐齐道:“但请万岁爷放心,要是臣等手下的兵敢望风而逃,朕第一个砍了他们。”
季言之点头,“朕有意建立烈士碑,所有为国捐躯者无论满汉,都碑上有名。”
季言之突然的话就好像惊雷一样,炸得文臣人仰马翻武将全都面露喜色。这时候,季言之又道:“还有抚恤银两,朕亦不能亏待了为国捐躯烈士的家属。朕听闻户部、兵部两部处理这些事情来,都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发军饷、抚恤金的事情到底该谁主管。这样吧,为了简单明了,朕觉得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全国各军队军饷抚恤金的发放。这部门就叫军需部,受军部、朕的直接管辖,诸卿以为何?”
参与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将接风洗尘赢台赐宴的文武白官齐齐高呼:“奴才/臣等无异议。”
季言之:“既然无异议,那就趁这良辰美时的日子,将六部给拆分了吧。免得有时候就连朕也看不惯你们办差拖拉。将诸位爱卿该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都细细划分,相信诸位爱卿会很好的改掉办差拖拉的毛病。”
三省六部制很不错,但就如季言之所说的那样,每个部门该做的工作没细致到个位,导致同个部门的官员们喜欢互相推诿,导致办事能力并不咋地。所以季言之干脆就按照后世那样,开始将六部拆分成了教育部、外交部、司法部、行政部门、国土部、人力资源部、水利部、军部、新闻部等,强烈要求每个部门的官员必须按照章程来办差,而且尽量公开透明。
最后在原六部官员逐渐适应了新部门官职后,季言之又开始把自己的稽查卫变成了类似于后世的廉政公署,专门请全国各地作风有问题的贪官污吏去喝茶。
第71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9)
总之在季言之的一系列措施下,大清官场风气开始往好的一面发展。
即便有想贪, 想学习先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精神’的官员, 面对已经武装到牙齿,手段儿百出直接受帝王管辖负责监督百官的廉政公署, 也只有认栽的份儿。所以麻溜的缩回‘贼手’, 乖觉的当好官清官。
要知道季言之在给大清文武百官套上枷锁的同时, 也提高了大清文武百官明面上的待遇, 足够他们再不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生活富足。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五月,美军侵台。仅一个月,美军便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利用地形熟悉等有利条件袭击美军,打死其领队军官, 将其驱逐到海边。美军侵台至此宣告失败。
消息通过他国媒体传了出来,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闻部赶紧将消息上报给了季言之。季言之一听就乐了, 并用一种很难以言喻的语调在朝廷之上开口道:
“这就是外国的军队, 区区百人仗着火器之利, 就敢玩侵略。而大清呢,呵士兵数量众多,闻战却只会逃……万人对上百人, 只敢逃的废物点心。”
文武百官:“……”
万岁爷你动不动就这样人参公鸡真的够了啊!
到底还是原军部尚书现军部部长麟魁出列辩解道:“万岁爷, 大清如今的士兵在军备粮饷充足,战死沙场后家属还可享受烈士抚恤优待的情况下, 已经不同往日了。万岁爷,大清士兵悍不畏生死。”
季言之:“嗯,既然有此雄心, 那爱卿就先安排一支万人军队,到台湾岛去一趟吧。”
麟魁有些愕然,不过刻在骨子里对大清的忠诚,让他当即就领了季言之这看似随口发出的指令。
当天下了早朝,麟魁便开始军部部长的身份,开始安排派遣哪只万人军队前往台湾岛。
如今的军部就如同其他被拆分的国家部门一样,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军政。表面上看起来和以前的三省六部制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军部需要的军需粮饷都不再受以前的户部管辖,财政部门有权利过问却无权利管辖,军部的军需粮饷都是由军需部门直接调拨,季言之直接掌控。
这些举措都很好的杜绝了以往文官插手武官事宜,导致军政混乱的情况,武官地位还比只会掉个书袋子一上战场就摸瞎的文官低。
季言之很看重武官,前所未有的看重武官。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从来都与军事力量挂钩的。你光是经济发达遍地富饶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守护,只会如同现在的大清一样,遭群狼窥探,恨不得在咬下一块块肥肉的同时和骨血一起吞吃殆尽。
即便经历了那么多位面世界,季言之还是搞不懂有些朝代重文轻武的决策。看重文人墨客轻贱武夫莽汉就真能让国家品德高尚起来。就好比宋朝,一年累积的财富相当于其他王朝几年乃至十年的总和,可结果是什么,北宋时期对辽、西夏称臣纳贡,到了南宋又对金国叫爸爸,自称儿皇帝。
这就是轻贱武人,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护卫国土的缘故。
宋朝之所以会‘重文轻武’诚然有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认定武人强大乃是祸国之兆,所以为了避免江山被颠覆,就一个劲儿的打压武人说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呢,子孙后代都被他们看好的士大夫坑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文人治国是能耐,但一旦想祸国也是极其凶残的。总之文人掌控得不好,造成的祸害不一定比武人乱世轻。
好在大清祖辈是马背上得来的江山,治理国家虽说用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看重军事力量的。只不过江山一代传一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不是假的。
康熙雍正时期,甚至乾隆前期都还好,但乾隆后期到嘉庆到道光、到咸丰时期,那就真的糜烂不堪,个个成了外国佬口中的东亚病夫。这里面诚然有大~烟的危害,但也和八旗子弟们靠着祖辈遗荫领国库每年下发的旗银过活有关。
一开始,季言之是想取消国库每年都拨给各旗子弟过活银两的。但仔细想了想,如果不采取巡回渐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必然会引发大骚乱。所以季言之就没有过问这笔算得上大开支的支出。
不过随着各方面的改革推进,各类由政府牵头督建的工业陆续建起,资本主义迅速萌发后,季言之必然要取消对旗人的优待。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宣称满汉一家,那就要做得彻彻底底。而且为了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季言之还打算找个纯汉人血统的女子当皇后,而不是按照历史进程那样,娶赛尚阿之孙女、阿鲁特氏为后。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一万接受了新式训练可水陆两栖作战的清军坐着装载有轻型火炮的蒸汽涡轮船去了台湾,在受到美军多次窥探的台湾南部琅(王乔)(今恒春)修建港口以及军事堡垒。
由于建修的主要材料是隶属皇家的水泥厂提供的水泥,不管是用以来往通商的港口还是负责护卫台湾安全的军事堡垒,都极其快速,仅仅用时半年就修建完毕。而修建完毕后,季言之便开始了用水泥连通华夏大江南北的庞大建修之路。
这是国土水利工程局,三个国家部门的工作,也是一项惠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作,所以季言之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亲自督促这件事。不过由于季言之不想以服徭役的法子让大清百姓去吃这个苦,所以负责修筑搭桥铺路的劳工一直都是,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缔造者的手足家眷。
季言之是很想扩充这群为国家发展提供劳力的劳工队伍人数的,可惜的是,在廉~政公署的监督下,全国各地不论大小的官员全都夹起了尾巴,乖巧做人规矩做事,所以建修方面真的只能慢慢来。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底,台湾岛上由大清官方主持修建的恒春码头正式通航,开始作为大清的中转站,将大清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运往日本、东南亚等地。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正式开始。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月,由于乌苏里江东南青岛(今阿斯科尔德岛)爆发了大清遗留在那儿的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的武装起义。被一直紧盯着、时时刻刻都想将侵略者赶走的季言之抓住了机会,直接派了万余清兵打着接大清百姓回家的名义,煞气腾腾的与沙俄帝国正式开战。
要知道为了赶走侵略者,季言之可以称得上几年都没有睡上一个好觉,不管国事家事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抓牢在手中。不光要平定内乱又要大力发展民生整顿军纪,好不容易内乱平定国力提升,一定都往好的时候,依着季言之的心性,自然要把目光对准胁迫不明国际情况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各国。
俄国是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算他‘幸运’,因为季言之没有将这几年打着‘皇家’牌子的‘意大利炮’,不对,是接近后世那种可以用来打~飞机的高射炮扛出来,而是用了发明于1884年,运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克沁机枪。
当然了现在才公元1868年,离马克沁机枪真正面世还有十多年,自然而然不会再叫马克沁机枪,而是叫华夏龙枪。它的出现直接就以压倒势的风采影响了战局。
说句搞笑的,沙俄帝国别看强大,但‘农奴解放运动’闹得那么欢快,早就影响到了沙皇对于沙俄帝国的统治。而且现在的沙俄,就算那支号称百万雄狮的沙俄军队,大部分都还使用的镰刀锄头,可以说沙俄帝国之所以在西方列强瓜分大清时分了一杯羹,不过是大清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大清上下普遍不了解世界的时局发展。
而换做季言之,作为全能大佬,能不了解到各国的发展时吗。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在几十年后才会发生,完完全全在于各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国从不了解各国真实情况的大清每年掠夺上亿的白金白银回国大力发展。而大清呢,却依然沉迷于割地赔偿带来的短暂和平中醉生梦死,以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
季言之知道十九世纪各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力以及军事力量大力发展起来的同时,自然不会惧怕狠揍了沙俄帝国一顿后,各国会联合出兵攻打大清。可以说在大清国力以及军事力量已经大力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各国有七成的机率发表国际谴文,指责大清没有契约精神,违背了各国与大清鉴定的《北京条约》规定。
这没什么好指的说嘴的,因此季言之点点头,面带微笑却很疏离的道:“难为圣母皇额娘还记得住。”
慈禧太后没有理会季言之这深深带着讽刺意味的话语,而是径直的做戏。
慈禧太后攥着绣有玉兰花样儿月白颜色的丝绢,自顾自的说:“当初的你还那么小,没一想到一眨眼的功夫你就长这么大了。慈安姐姐你说,会不会一眨眼的功夫,咱们俩连孙子都抱上了。”
“……”
季言之先是刷了一排的省略号,然后用一言难尽的口吻告诉他明显又想搞事,而且还成功说服了吃斋念佛的慈安太后一起来搞事的亲生额娘…慈禧太后说:“两位皇额娘,莫非上了年龄,不光出现了皮肤衰老的问题,还出现了记忆力退化老年痴呆等毛病?”
慈安太后:“……”
她就说与皇帝玩这一套,憋屈的只会是自己。看来啊,叶赫那拉氏那道家的养生之道算是白学了,还不如跟她一样四大皆空的吃斋念佛呢。
慈安太后心中埋汰不已,不过面里依然是丝毫不露,甚至还顺着季言之的话儿开口道。“最近哀家的确有些精神不济,想必是和皇帝你圣母皇额娘一样,忧心皇帝以后的终身大事。”
季言之眉心下意识的一跳:“看来两位皇额娘真的老娘痴呆了,都忘了朕目前还不满十二(虚岁)。”那十二说得分外的咬牙切齿。
“圣祖爷(康熙)十三岁大婚,明年便是三年一次的八旗选秀,提前将未来皇后定下也是极妥当的。”
“太早了,再过六年再说。”
再过六年,他也不过实十六虚十八的岁数,都算得上早婚的年龄了,更何况十岁就成亲。而且国库银子吃紧,他私库里的钱每一分都是要用到刀刃上的,他才不愿意每年几万两银子养‘童养媳’呢。
可以说再过六年结婚,是季言之的底线,如果两宫太后要想从这方面想法儿拿捏他的话,免不了被怼一顿,还要被季言之惦记给她俩找事情让她俩没空找自己的麻烦。
两宫太后并不知道季言之可爱和熙的笑靥隐藏着这样的恶念,一听季言之居然打算六年,不不,按照明年才是三年一届的八旗选秀来讲,应该是七年才想着选皇后的事情。
而且……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们的错觉,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总觉得季言之说自己小,要等六年再娶皇后的话里透着他除了皇后以外,不打算找嫔妃的意思。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顿时面面相觑,心头同时一惊,最终还是慈安太后率先开口道。
“皇帝,这过三届才选秀女,会不会有点儿不妥。”
慈禧太后也点头道:“皇帝你慈安皇额娘说得没错,皇帝一心想学圣祖爷,自然什么都要与圣祖爷保持一致。圣祖爷十三岁大婚,皇帝不妨也…”
“两位皇额娘啊。”季言之幽幽一叹:“朕有时候真的很搞不懂,为什么你们非要让朕学圣祖爷,不让朕学雍正爷呢。”
想到季言之年纪轻轻就有了超越‘抄家皇帝’的名头,慈禧太后默了一会儿,然后才道:“雍正爷刚正不阿,只是皇帝,现在大清风雨飘摇,太过刚正不阿,黑白分明容易让朝廷动荡。”
“快刀斩乱麻。肉烂了只有将腐烂处挖了,才能够长好。就好像壁虎,需要断尾才能逃生。”季言之笑了笑,眉头稍缓:“两位皇额娘,朕尚不满六岁就登基,如今为帝将近五载,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听闻皇阿玛之死就怕得昼夜难安的懵懂孩童了。”
“两位皇额娘,朕既然做了皇帝,哪怕尚在稚龄,却也要对得起老祖宗,对得起这一大片大好河山。”
“你们愿意用向西方列国低下头颅,用割地赔款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来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朕不愿意。”
“朕觉得前明君王有一句话说得十分的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他们做到了,哪怕最后一任皇帝,被反贼逼上绝路,也没有以祈求换来活命的机会,而是干脆利落的抹脖子煤山上吊。”
慈禧太后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起来。因为对比不注重吃喝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明显是喜好奢华那一款儿的人,季言之说的一长串儿话,慈禧从头到尾都觉得季言之是在内涵她。
实际上季言之的确在内涵她,谁让慈禧太后有事没事觉得身体‘好一点点’后就开始作妖,季言之皮糙肉厚不怕慈禧太后作妖,但却有点儿烦慈禧太后作妖喜欢带上慈安太后的行为,所以坚决摁下去,绝对不给冒头的机会。
慈安太后张了张嘴,明显想说什么话,不过看了慈禧太后难看的脸色,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好像又被慈禧太后忽悠了。现在谈季言之的婚事真的太早了。
“皇帝,你有如此雄心壮志,哀家和你圣母皇额娘都很欣慰。”说道这儿,慈安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缓和语气更加和蔼可亲的道:“罢了罢了,男子十六及冠而立,陛下弱冠之年,不必提前谈论大婚事宜。”
季言之直盯着慈安太后看了看,继而又看了一眼脸色已经恢复到平常的慈禧太后,然后就好像说出那一长串剖心话语之人根本不是他一样,很是落落大方的微微屈了一下身子。
“既然两位皇额娘都谅解了,那朕也该回养心殿处理政务了。毕竟前线战火纷飞,朕得时刻盯紧了。”
话语刚落,季言之便抬腿就走。那利落的样儿,让面上稳如牛的慈安太后看了也是一阵心闷,何况慈禧太后呢。不过慈安太后到底是慈安太后,心中对于季言之这位养子的感情可比身为生母的慈禧太后多太多了,心闷了一会儿就想开了。
这回的事情仔细想想,原因还真就在他们不安好心上,依着小皇帝多智近妖,做事情又完全看不出章法来看,岂会在她琢磨不透慈禧太后到底想干嘛的情况下,琢磨透慈禧太后的心思。
而且……
蓦然想到小皇帝在说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听闻皇阿玛之死就怕得昼夜难安的懵懂孩童时,慈禧太后难看的脸色。慈安太后心就是一惊,难道她最初的怀疑是对的,当初咸丰皇帝突然暴毙与慈禧太后有关,而且还……牵连到了小皇帝。
慈安太后眼睛猛地阖上,又立马睁开。
“慈禧妹妹啊,哀家和你终究是妇道人家,民间有种说法,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皇帝如今虽然年纪尚稚,但已经成长到能够独挡一面了,我们说要卷帘归政,就该行事有个章程,不该为了繁琐小事儿惹得皇帝心烦。慈禧妹妹你说对吗?”
慈禧太后眼皮子跳动了一下,却依然很沉得住气,一脸受教的‘附和’道:“慈安姐姐说得是。”
两宫太后之间的交锋季言之并不知情。他快速出了慈宁宫后,便回到了御花园那处凉亭,继续听着僧格林沁、鬼子在那儿互相抬杠。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十二月的时候,左宗棠与特意请的顾问日意格、德克碑最后敲定船厂的四条规划:
1、兴建工厂与船厂,以修造船舶,制造所需机器;
2、建立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和驾船人员;
3、雇用外国工匠造船制器,并教导中国工匠和训练艺童;
4、建设船槽、铁厂各一座,以备修船和炼铁。
由于这方位面世界,季言之早早就委派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提前镇压了在那儿闹事的回民以及叛乱的捻军。因此福州船政局成立以后,左宗棠并没有调职离开闽浙一带,而是继续统筹全局,也就是说福州船政局的成立不会再虎头蛇尾,白白损失了大把银子,却什么也造不出来。
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二月,在强大的粮饷火力支持下,曾国藩、李鸿章等将提前剿灭四处作乱的捻军,提早还了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地的太平。
得胜而归的曾国藩、李鸿章等将,得到了季言之赢台赐宴的高规格款待。席宴中,季言之公开赞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乃是大清的股肱之臣,亦是他中兴大清的不二良将。
要知道封建社会的人,都讲究‘学得一身艺,卖与帝王家’,最欣喜的不过是自己为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受到了帝王的肯定。
曾国藩、李鸿章如今虽然外派为官,但并不是已经远离中枢权力的人物,自然很了解他们如今伺候的这位皇帝陛下,是个怎样的脾气。说话毒是毒,常常把人咽得半死不活,但很少说假话,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感觉得好,季言之说他们是股肱之臣不二良将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
因此哪怕夸奖他们的人是小皇帝,连弱冠线都没有到的小皇帝,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还是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呼恨不得为君万死而不辞。
“……”季言之:“万死而不辞就算了,朕只要你们练好兵,在大清面对群狼虎窥的情况,能让手中的兵做到不望风而逃就成。”
曾国藩、李鸿章几人齐齐道:“但请万岁爷放心,要是臣等手下的兵敢望风而逃,朕第一个砍了他们。”
季言之点头,“朕有意建立烈士碑,所有为国捐躯者无论满汉,都碑上有名。”
季言之突然的话就好像惊雷一样,炸得文臣人仰马翻武将全都面露喜色。这时候,季言之又道:“还有抚恤银两,朕亦不能亏待了为国捐躯烈士的家属。朕听闻户部、兵部两部处理这些事情来,都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发军饷、抚恤金的事情到底该谁主管。这样吧,为了简单明了,朕觉得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全国各军队军饷抚恤金的发放。这部门就叫军需部,受军部、朕的直接管辖,诸卿以为何?”
参与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将接风洗尘赢台赐宴的文武白官齐齐高呼:“奴才/臣等无异议。”
季言之:“既然无异议,那就趁这良辰美时的日子,将六部给拆分了吧。免得有时候就连朕也看不惯你们办差拖拉。将诸位爱卿该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都细细划分,相信诸位爱卿会很好的改掉办差拖拉的毛病。”
三省六部制很不错,但就如季言之所说的那样,每个部门该做的工作没细致到个位,导致同个部门的官员们喜欢互相推诿,导致办事能力并不咋地。所以季言之干脆就按照后世那样,开始将六部拆分成了教育部、外交部、司法部、行政部门、国土部、人力资源部、水利部、军部、新闻部等,强烈要求每个部门的官员必须按照章程来办差,而且尽量公开透明。
最后在原六部官员逐渐适应了新部门官职后,季言之又开始把自己的稽查卫变成了类似于后世的廉政公署,专门请全国各地作风有问题的贪官污吏去喝茶。
第71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9)
总之在季言之的一系列措施下,大清官场风气开始往好的一面发展。
即便有想贪, 想学习先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精神’的官员, 面对已经武装到牙齿,手段儿百出直接受帝王管辖负责监督百官的廉政公署, 也只有认栽的份儿。所以麻溜的缩回‘贼手’, 乖觉的当好官清官。
要知道季言之在给大清文武百官套上枷锁的同时, 也提高了大清文武百官明面上的待遇, 足够他们再不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生活富足。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五月,美军侵台。仅一个月,美军便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利用地形熟悉等有利条件袭击美军,打死其领队军官, 将其驱逐到海边。美军侵台至此宣告失败。
消息通过他国媒体传了出来,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闻部赶紧将消息上报给了季言之。季言之一听就乐了, 并用一种很难以言喻的语调在朝廷之上开口道:
“这就是外国的军队, 区区百人仗着火器之利, 就敢玩侵略。而大清呢,呵士兵数量众多,闻战却只会逃……万人对上百人, 只敢逃的废物点心。”
文武百官:“……”
万岁爷你动不动就这样人参公鸡真的够了啊!
到底还是原军部尚书现军部部长麟魁出列辩解道:“万岁爷, 大清如今的士兵在军备粮饷充足,战死沙场后家属还可享受烈士抚恤优待的情况下, 已经不同往日了。万岁爷,大清士兵悍不畏生死。”
季言之:“嗯,既然有此雄心, 那爱卿就先安排一支万人军队,到台湾岛去一趟吧。”
麟魁有些愕然,不过刻在骨子里对大清的忠诚,让他当即就领了季言之这看似随口发出的指令。
当天下了早朝,麟魁便开始军部部长的身份,开始安排派遣哪只万人军队前往台湾岛。
如今的军部就如同其他被拆分的国家部门一样,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军政。表面上看起来和以前的三省六部制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军部需要的军需粮饷都不再受以前的户部管辖,财政部门有权利过问却无权利管辖,军部的军需粮饷都是由军需部门直接调拨,季言之直接掌控。
这些举措都很好的杜绝了以往文官插手武官事宜,导致军政混乱的情况,武官地位还比只会掉个书袋子一上战场就摸瞎的文官低。
季言之很看重武官,前所未有的看重武官。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从来都与军事力量挂钩的。你光是经济发达遍地富饶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守护,只会如同现在的大清一样,遭群狼窥探,恨不得在咬下一块块肥肉的同时和骨血一起吞吃殆尽。
即便经历了那么多位面世界,季言之还是搞不懂有些朝代重文轻武的决策。看重文人墨客轻贱武夫莽汉就真能让国家品德高尚起来。就好比宋朝,一年累积的财富相当于其他王朝几年乃至十年的总和,可结果是什么,北宋时期对辽、西夏称臣纳贡,到了南宋又对金国叫爸爸,自称儿皇帝。
这就是轻贱武人,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护卫国土的缘故。
宋朝之所以会‘重文轻武’诚然有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认定武人强大乃是祸国之兆,所以为了避免江山被颠覆,就一个劲儿的打压武人说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呢,子孙后代都被他们看好的士大夫坑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文人治国是能耐,但一旦想祸国也是极其凶残的。总之文人掌控得不好,造成的祸害不一定比武人乱世轻。
好在大清祖辈是马背上得来的江山,治理国家虽说用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看重军事力量的。只不过江山一代传一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不是假的。
康熙雍正时期,甚至乾隆前期都还好,但乾隆后期到嘉庆到道光、到咸丰时期,那就真的糜烂不堪,个个成了外国佬口中的东亚病夫。这里面诚然有大~烟的危害,但也和八旗子弟们靠着祖辈遗荫领国库每年下发的旗银过活有关。
一开始,季言之是想取消国库每年都拨给各旗子弟过活银两的。但仔细想了想,如果不采取巡回渐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必然会引发大骚乱。所以季言之就没有过问这笔算得上大开支的支出。
不过随着各方面的改革推进,各类由政府牵头督建的工业陆续建起,资本主义迅速萌发后,季言之必然要取消对旗人的优待。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宣称满汉一家,那就要做得彻彻底底。而且为了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季言之还打算找个纯汉人血统的女子当皇后,而不是按照历史进程那样,娶赛尚阿之孙女、阿鲁特氏为后。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一万接受了新式训练可水陆两栖作战的清军坐着装载有轻型火炮的蒸汽涡轮船去了台湾,在受到美军多次窥探的台湾南部琅(王乔)(今恒春)修建港口以及军事堡垒。
由于建修的主要材料是隶属皇家的水泥厂提供的水泥,不管是用以来往通商的港口还是负责护卫台湾安全的军事堡垒,都极其快速,仅仅用时半年就修建完毕。而修建完毕后,季言之便开始了用水泥连通华夏大江南北的庞大建修之路。
这是国土水利工程局,三个国家部门的工作,也是一项惠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作,所以季言之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亲自督促这件事。不过由于季言之不想以服徭役的法子让大清百姓去吃这个苦,所以负责修筑搭桥铺路的劳工一直都是,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缔造者的手足家眷。
季言之是很想扩充这群为国家发展提供劳力的劳工队伍人数的,可惜的是,在廉~政公署的监督下,全国各地不论大小的官员全都夹起了尾巴,乖巧做人规矩做事,所以建修方面真的只能慢慢来。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底,台湾岛上由大清官方主持修建的恒春码头正式通航,开始作为大清的中转站,将大清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运往日本、东南亚等地。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正式开始。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月,由于乌苏里江东南青岛(今阿斯科尔德岛)爆发了大清遗留在那儿的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的武装起义。被一直紧盯着、时时刻刻都想将侵略者赶走的季言之抓住了机会,直接派了万余清兵打着接大清百姓回家的名义,煞气腾腾的与沙俄帝国正式开战。
要知道为了赶走侵略者,季言之可以称得上几年都没有睡上一个好觉,不管国事家事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抓牢在手中。不光要平定内乱又要大力发展民生整顿军纪,好不容易内乱平定国力提升,一定都往好的时候,依着季言之的心性,自然要把目光对准胁迫不明国际情况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各国。
俄国是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算他‘幸运’,因为季言之没有将这几年打着‘皇家’牌子的‘意大利炮’,不对,是接近后世那种可以用来打~飞机的高射炮扛出来,而是用了发明于1884年,运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克沁机枪。
当然了现在才公元1868年,离马克沁机枪真正面世还有十多年,自然而然不会再叫马克沁机枪,而是叫华夏龙枪。它的出现直接就以压倒势的风采影响了战局。
说句搞笑的,沙俄帝国别看强大,但‘农奴解放运动’闹得那么欢快,早就影响到了沙皇对于沙俄帝国的统治。而且现在的沙俄,就算那支号称百万雄狮的沙俄军队,大部分都还使用的镰刀锄头,可以说沙俄帝国之所以在西方列强瓜分大清时分了一杯羹,不过是大清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大清上下普遍不了解世界的时局发展。
而换做季言之,作为全能大佬,能不了解到各国的发展时吗。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会在几十年后才会发生,完完全全在于各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国从不了解各国真实情况的大清每年掠夺上亿的白金白银回国大力发展。而大清呢,却依然沉迷于割地赔偿带来的短暂和平中醉生梦死,以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
季言之知道十九世纪各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力以及军事力量大力发展起来的同时,自然不会惧怕狠揍了沙俄帝国一顿后,各国会联合出兵攻打大清。可以说在大清国力以及军事力量已经大力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各国有七成的机率发表国际谴文,指责大清没有契约精神,违背了各国与大清鉴定的《北京条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