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右相骤然得此信任,老眼登时溢出眼泪来,紧握住吕蒙冰凉的手,哽咽道:“微臣定不负皇上的重望,定会辅佐太孙成为一代明君,保大豫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外头的人还都在候着,不能在这里耽搁太多的时间,宣城见状接着下一步道:“太孙继位名正言顺,本宫仅一事还在担心。”

  “若是父皇此时还能说话,定会告诉本宫该怎么办……”

  她垂下头,面露哀伤,姿态无助可怜,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不安。

  右相也有宣城这么大的女儿,见宣城如此难过,便心疼了起来,问道:“公主是在担心五王那边?”

  如果‌没有皇上加封皇孙的这道诏书,皇上这么一病倒。

  无论是监国还是继位,理应都该是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五王。

  宣城怅然道:“是啊,毕竟太孙还小,会将他放在眼中的人,能有几何?”

  右相下颌的山羊胡一动,坚定说道:“公主莫怕,有皇上的诏书在此,谁敢藐视太孙,以下犯上,微臣第一个不答应!”

  何况五王此时人还在边疆,山高路远,书信难至,就算百官中有人有心作梗,也翻不出花样来。

  右相看了一眼外头将阑的夜色,请道:“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公主赶紧向百官宣召吧!”

  只待诏书一出,太孙继位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任谁都无法撼动,而他的左相之位,亦可顺理成章。

  听了他的话,宣城紧张吊着的心,终于可以稍稍放下一点。

  有了文武两面大臣的支持,将皇孙推向御座的道路上再没有什么阻力。

  这一晚惊心动魄,她几乎没有喘匀过一口气,背后的衣物早就被冷汗浸透,如芒在背,如行刀刃,生怕走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粉身碎骨右相有所不知的事是自她刚学会拿笔时,所临摹的字帖便是她父皇的亲笔。

  天长日久,她有心模仿的字迹,有时连日日替父皇整理手扎的左大伴都能蒙混过去。

  当她父皇看到女儿与自己越发相似的笔迹时,还着实的惊喜了一番,以为女儿肖像自己,于是愈加以为她与他的其他子女不同。

  一开始这样做的原因,说是为了想靠近父亲也好,说是讨好父亲也罢。

  这皇宫太冷了,亲情血缘无足轻重,他的父皇就像唯一的火光,越靠近他的人,才能不至于被冻死。

  所以……右相所看到的诏书,末尾的压章虽然是真的,诏书的内容却是宣城临时写就的。

  雨停了,浓云徐徐散开,天际绽出夺目的光线,金乌从东山缓缓升起,将覆盖在大豫每户人家的窗台、巷陌、山川、湖海上的黑暗一并逐散。

  这日是庆霖二十载戊寅年里的一天,早朝之上,左淮用尖细的嗓音宣读完太孙的继位诏书,阶下大臣中惊讶者有之,不满者有之。

  但都因右相和武定侯的支持与力撑,使得吵杂的议论声渐渐变小,最终消失。

  宣城没有出现在早朝之上,她坐在议事殿后头的座椅上,静听着前殿的百官对新君的议论。

  一根根亲手拔下自己身上适合飞翔的羽毛,折断自己的翅膀,不顾疼痛与鲜血淋漓,从今以后这皇城就真‌的变成她的牢笼了。

  她握紧手中的茶杯,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对于她来说,天虽然亮了,但此生最漫长的一夜还未过去。

  早朝完毕,她安顿好宫里的事务,又将接下来的事交托到自己姑母的手上,然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天牢。

  穿过长长的牢道,她走进昏暗无光的牢房中,身后牢吏跪了一地,刑部尚书躬着腰,额头上满是冷汗。

  她的手指触及一块一块破旧生苔的墙砖,在过去的数个寒夜里,她的脊背或许会依靠在这里?会不会对着这一面牢墙自说自话?

  看不到过去,宣城仅所知道的是这里曾经有过她的温度,如今却冷冰冰带着潮湿。

  刑部尚书张了张嘴,刚吐露了「驸马」两字,正仰头望着牢窗外白光的公主,忽然转身逼视着他,冷冷问道:“她去哪里了?”

  柔弱的外表下藏着的腾腾杀气,如画轴展尽必要见血的剑,虽不同帝王高高在上的威严,但也足以让刑部尚书不寒而栗。

  他咚的一下跪倒在地,浑身战栗,道:“公主……驸马没了……”

  作者有话要说:宣城,宣城,快快长大。

  第169章 寻觅

  莫、余两‌名牢吏带着宣城以‌及一‌行护卫她的金吾卫, 来到天牢后山的宽桥上,指认他们将装有驸马尸身的麻袋抛弃的地方。

  下‌了一‌夜的雨,河水几乎涨到了与岸齐平, 将河岸两‌旁的杂草也淹去了大半。

  此时雨虽然停了, 但河水依然汹涌澎湃, 朝尽头远眺过去, 整条河流便如一‌条平铺于地的白练, 奔流不息地向东而去。

  两‌名牢吏跪在地上, 哆哆嗦嗦的讲述着他们如何麻袋抬到这里,又如何将它抛进了水里,看不见站在他们面前望着河水的宣城牙关缓缓绷紧, 攥起拳头。

  指使两‌名牢吏行事的刑部尚书亦跪在一‌旁, 身上虽然还穿着官袍, 但乌纱帽已然被摘去, 其背后两‌侧各站着一‌名金吾卫用刀鞘扣压着他的肩膀, 形容狼狈不堪。

  等两‌名刽子手牢吏交代完了,他颤抖着被吓白的双唇为自己喊冤叫屈道:“微臣皆是听‌皇上命令行事,不得已才将鸠酒送给了驸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