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宣城一想到自己的皇兄皇嫂,情绪就持续低沉下去,再见池面已经看不到之前为皇兄皇嫂放的船灯了,更加索然无味,以为她只是寻常的问话,没有注意到她眼中的期待,道:“原本以为我生□□自由,早晚有一天会离开这座宫城。可是现在看来,我走不出这座皇城了,我出生在这里,长于这里,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哥哥和父亲。如果我离开这里,我该去哪里呢?”
舒殿合早就猜到宣城会是这样的答案,说不失望,那她垂下眼睑的眸子中为何会闪过落寞。
宣城继续说道:“而且就像你过去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皇兄没了,我也得替他承担起陪伴父皇的责任。”
舒殿合始料未及自己的这番话会对宣城起作用。
她也不知道的是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宣城都铭记在了心里。
宣城对舒殿合纠结的心思一无所知,歪了歪头,伸手过来牵住身侧舒殿合的手,重新扬起微笑道:“你会一直陪我的,对吧?”
可能这句话有些自私,有要将舒殿合捆绑在身边的意味,但是宣城心知肚明自己不能没有她。只要有她陪着,即便失去曾经最想要的自由,她也不害怕。
“…对。”舒殿合沉默了片刻,应道。
明月洒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如在上头铺就了一层冰琉璃。官宦人家蹲守门扉的石狮子藏在月光的阴影下,仅露出些许峥嵘轮廓。一阵旋风吹过,夹带起各家门前未扫净的纸灰,从街头飘到街尾。
三四个小厮和甲士护卫着一顶青色轿子打皇宫而来,九王府的灯笼在当头人的手里摇摇晃晃,脚步声和轿子发出的细微动静,在这寂静的夜晚里突兀回荡。
轿子刚拐过一个街角,不知从哪飘来一朵乌云遮住半轮圆月,月光顿时暗淡了几分。
深巷传来两三声狗吠,声音未落,在黑暗的角角落落中,猛然冲出了七八个黑衣人,将青轿拦截住,包围了起来。他们手中提的刀刃在月下泛着银白色的寒光,嗜血的冲动在冰冷的武器之下咆哮。
“来者何人,敢拦九王的轿子?!”九王府当首的人率先反应过来,发出愕然的质问。
来者不善,必有所图。九王府的甲士纷纷拔刀出鞘,将青轿护卫在身后,严阵以待。
黑衣人并不多话,径直攻了上前来,九王府的甲士迎战而上,刀刃与刀刃相撞并发出火花,血肉经刀刃撕裂的声音和甲士忍痛的闷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九王府的灯笼滚落在地,一抹还带着温热的鲜血横溅到青轿的轿帘上,轿子里的人却犹如不知道外界在发生什么一般,仍泰然坐于轿子中。
眨眼间,九王府的甲士和小厮接连倒了下去,空出手的黑衣人磨刀霍霍朝着青轿逐渐靠近。
旦夕之际,巡街的十几名卫兵听到这厢的动静,带着火光,执械冲了过来,将黑衣人围攻九王的事目睹个正着。
黑衣人一瞧卫兵的人数是自己几倍之巨,面面相觑,暗道不妙,慌忙间放弃刺杀,四下逃窜而去。
率先冲到的卫兵去追人,余下的围上来,看到掉在地上灯笼上的字眼和惨死的甲士小厮,都以为九王恐怕凶多吉少。
带队的校尉手忙脚乱地来到轿子前,掀起轿帘来查看情况,随后又惊讶又宽心的声音自他的喉咙眼发出:“九王你无事?”
“平安。”
确保九王无恙后,远处屋檐上的一道黑色纤瘦,依稀可识辨出是个女子的身影,运着轻功,踏瓦离开。
第二日,九王昨夜在御街遇刺的事,就被告上了朝会,引得满堂震惊。
作者有话要说:越写文越发现自己不会写文,啊啊啊啊啊啊,自暴自弃
第131章 破局
新任的刑部尚书手中紧握着笏板, 愤慨激昂道:“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敢当街行凶, 刺杀皇亲国戚!可谓是胆大包天,无视国法, 所幸九王无恙, 但请皇上下令,允臣彻查此事,揪出始作俑者,严惩不贷!”
吕蒙昏翳的眸子盯着折子目不转睛,面无表情。
冯焕森立在百官之首老神在在,在场的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此事多半和争嫡有关,那么最有动机对九王下手的人,非五王莫可。
圣上还在, 除非五王有心造反, 否则他绝不会这么明晃晃的对自己兄弟下手。他想到了前几日京畿卫在京都内发现了大量没有来由的壮年民丁。若是五王真有此心,这件事便不能不防。
再往另一个方向细思几分,又觉得事有蹊跷…他决定再观望观望。
这是他十多年混迹官场到今日的丞相之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普天之下, 谁最大?唯有那龙座之上的帝王。他身为丞相, 手中的权力也尽出于皇恩。谨慎行事, 不当众表态, 揣测出皇上的心意并跟着走, 总是没有错的。
吕蒙合上折子,在案头磕了两下,没有发怒, 也没有表露怀疑,只是责令刑部调查这件事,限期找出凶手。
刺杀九王的事虽然暂时无法下下定论,但嫌疑最大的五王府,一下子就变成了众矢之的之地,如在热油上煎烤,随时都有可能被帝王一怒之下掀翻。
五王气地牙绷欲碎,这段时间来,他在朝堂上的势力屡次被九王的人马打压在下也就算了,为了使自己暗地里伺机而动的计划不被人发现,他可一直安安份份待在自己的王府里,什么动作都没有,哪里来的派人刺杀自己的兄弟?
舒殿合早就猜到宣城会是这样的答案,说不失望,那她垂下眼睑的眸子中为何会闪过落寞。
宣城继续说道:“而且就像你过去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皇兄没了,我也得替他承担起陪伴父皇的责任。”
舒殿合始料未及自己的这番话会对宣城起作用。
她也不知道的是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宣城都铭记在了心里。
宣城对舒殿合纠结的心思一无所知,歪了歪头,伸手过来牵住身侧舒殿合的手,重新扬起微笑道:“你会一直陪我的,对吧?”
可能这句话有些自私,有要将舒殿合捆绑在身边的意味,但是宣城心知肚明自己不能没有她。只要有她陪着,即便失去曾经最想要的自由,她也不害怕。
“…对。”舒殿合沉默了片刻,应道。
明月洒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如在上头铺就了一层冰琉璃。官宦人家蹲守门扉的石狮子藏在月光的阴影下,仅露出些许峥嵘轮廓。一阵旋风吹过,夹带起各家门前未扫净的纸灰,从街头飘到街尾。
三四个小厮和甲士护卫着一顶青色轿子打皇宫而来,九王府的灯笼在当头人的手里摇摇晃晃,脚步声和轿子发出的细微动静,在这寂静的夜晚里突兀回荡。
轿子刚拐过一个街角,不知从哪飘来一朵乌云遮住半轮圆月,月光顿时暗淡了几分。
深巷传来两三声狗吠,声音未落,在黑暗的角角落落中,猛然冲出了七八个黑衣人,将青轿拦截住,包围了起来。他们手中提的刀刃在月下泛着银白色的寒光,嗜血的冲动在冰冷的武器之下咆哮。
“来者何人,敢拦九王的轿子?!”九王府当首的人率先反应过来,发出愕然的质问。
来者不善,必有所图。九王府的甲士纷纷拔刀出鞘,将青轿护卫在身后,严阵以待。
黑衣人并不多话,径直攻了上前来,九王府的甲士迎战而上,刀刃与刀刃相撞并发出火花,血肉经刀刃撕裂的声音和甲士忍痛的闷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九王府的灯笼滚落在地,一抹还带着温热的鲜血横溅到青轿的轿帘上,轿子里的人却犹如不知道外界在发生什么一般,仍泰然坐于轿子中。
眨眼间,九王府的甲士和小厮接连倒了下去,空出手的黑衣人磨刀霍霍朝着青轿逐渐靠近。
旦夕之际,巡街的十几名卫兵听到这厢的动静,带着火光,执械冲了过来,将黑衣人围攻九王的事目睹个正着。
黑衣人一瞧卫兵的人数是自己几倍之巨,面面相觑,暗道不妙,慌忙间放弃刺杀,四下逃窜而去。
率先冲到的卫兵去追人,余下的围上来,看到掉在地上灯笼上的字眼和惨死的甲士小厮,都以为九王恐怕凶多吉少。
带队的校尉手忙脚乱地来到轿子前,掀起轿帘来查看情况,随后又惊讶又宽心的声音自他的喉咙眼发出:“九王你无事?”
“平安。”
确保九王无恙后,远处屋檐上的一道黑色纤瘦,依稀可识辨出是个女子的身影,运着轻功,踏瓦离开。
第二日,九王昨夜在御街遇刺的事,就被告上了朝会,引得满堂震惊。
作者有话要说:越写文越发现自己不会写文,啊啊啊啊啊啊,自暴自弃
第131章 破局
新任的刑部尚书手中紧握着笏板, 愤慨激昂道:“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敢当街行凶, 刺杀皇亲国戚!可谓是胆大包天,无视国法, 所幸九王无恙, 但请皇上下令,允臣彻查此事,揪出始作俑者,严惩不贷!”
吕蒙昏翳的眸子盯着折子目不转睛,面无表情。
冯焕森立在百官之首老神在在,在场的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此事多半和争嫡有关,那么最有动机对九王下手的人,非五王莫可。
圣上还在, 除非五王有心造反, 否则他绝不会这么明晃晃的对自己兄弟下手。他想到了前几日京畿卫在京都内发现了大量没有来由的壮年民丁。若是五王真有此心,这件事便不能不防。
再往另一个方向细思几分,又觉得事有蹊跷…他决定再观望观望。
这是他十多年混迹官场到今日的丞相之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普天之下, 谁最大?唯有那龙座之上的帝王。他身为丞相, 手中的权力也尽出于皇恩。谨慎行事, 不当众表态, 揣测出皇上的心意并跟着走, 总是没有错的。
吕蒙合上折子,在案头磕了两下,没有发怒, 也没有表露怀疑,只是责令刑部调查这件事,限期找出凶手。
刺杀九王的事虽然暂时无法下下定论,但嫌疑最大的五王府,一下子就变成了众矢之的之地,如在热油上煎烤,随时都有可能被帝王一怒之下掀翻。
五王气地牙绷欲碎,这段时间来,他在朝堂上的势力屡次被九王的人马打压在下也就算了,为了使自己暗地里伺机而动的计划不被人发现,他可一直安安份份待在自己的王府里,什么动作都没有,哪里来的派人刺杀自己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