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奇略过来跟他说夫子把他的策论征用了,打算保存起来备用。
宋存笑着道:“能用那便好。”
能用便不枉他查了几天资料,绞尽脑汁结合古代现代的防疫方法,写出了那么一篇策论。
三年时间里,刘夫子时不时的就会给他布置一篇策论,当然刘夫子知道他在复习以前的功课,打算出了孝就去参加童生试。倒也没有刁难他,给他布置多么复杂的策论。
这三年来,刘夫子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收到宋存送来的策论。
当先生的都喜欢爱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进步特别快的学生。
而宋存就属于这类学生,爱学习甚至主动学习,他每回收到宋存的策论,发现他都有很大进步。教这样的学生让他很有成就感。
这三年宋存写的大字,整整齐齐装了三大箱子,整理出来的四书五经的释义,经过国子监里的刘夫子以及其他几位夫子订正过后,全被宋舒晴装订成书籍,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
宋舒兰遇到不会的,就会查姐姐整理出来释义书籍,一查一个准,她还笑着说:“倘若把这些书籍出版了,肯定能给那些刚学四书五经得读书人一点帮助。尤其是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我在游记里看到,他们并没有什么名师,有的村学的夫子甚至秀才都不是,这些书籍里的注释,还有一些观后感,能轻易的让他们理解书里的知识。他们肯定会如获至宝的。”
宋存看向宋舒晴,笑着说道:“倒也不是不可以。这都是舒晴的功劳。你们看着办吧。”
宋舒晴说道:“这都是哥哥写出来的释义,我不过是整理出来而已,哪里就都是我的功劳了?”
宋舒兰笑着说:“你们都有功劳都比我强。我到现在还没把《论语》学完呢。”
宋存笑着道:“没学完便没学完,喜欢学,每天学一点,总有学完的时候,现在孝期满了,你不是喜欢弹琴吗?给你请一位琴师,教你们弹琴。”
宋舒兰高兴的道:“太好了!我看到别人弹琴,我早就羡慕了,可是母亲不让我们学。”
宋存又看向宋舒晴:“也给你请一位画师。帮你们画画。”
宋舒晴抿嘴一笑,“我会好好学的。”
守孝的期间里,宋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完默写完,还有两个月便要考童生试了。他打算再把四书五经温习一遍,查漏补缺,免得有些地方忘了。
做完这些事情后,对于科考却还是不是很了解,出了孝期后,他去了国子监,从刘夫子那里要了些往年县试的试卷,打算拿回去做做,试试看,主要的是看看都考些什么题型。
三年后刘夫子再次见到宋存,他打量他一眼,眼前少年,个子比以前高了一头不止,能从他红润的脸颊上看出他身子虽瘦却不弱,三年里绝对是锻炼了的,给他卷子时,他注意到他手心的茧子,又想到他每个月送来的策论,字都大有进步的,想来他这三年练了不少字。
再看着他温润如沐春风的眼眸,早已没了以前的天真散漫,感叹一句,这孩子三年的成长竟比别人的十年还要快。
这孩子的父亲生前肯定想不到他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吧?
想到此,他满意的点点头,把试卷给了他。
县试的题对于宋存来说还算简单,大多数考的都是帖经、经义,就是考对四书五经的默写和理解,这对他来说不难。
其中还有几道算术题。
最后还要作诗。他没有特意练过作诗,但绞尽脑汁,还是能写出一首的,不过是不怎么出彩而已,这点他承认,作诗这方面他确实不怎么在行,是令他极为头疼的一件事情
。
他所庆幸的是这个朝代没有八股文,即便他看完四书五经,或许可以写出令夫子满意的策论,以他的思维方式,却未必写得好八股文。
刘夫子那里拿来的试卷做完了之后,拿去给他看,刘夫子很快看完一份,看完之后他沉默下来,颇为惊讶的看着宋存。
宋存知道夫子为何惊讶,倒没多少尴尬,他在作诗方面确实不擅长。
刘夫子说:“你写策论时天马行空,点子一个又一个,我以为你做的诗也不会差。没想到做出的诗如此,如此的平淡。”
宋存:“……”
刘夫子又说:“要是你以前多用点功,哪里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以前的功课温习一遍。有这几年的时间,怎么也该把写诗学会了。好在还不算晚。我这里有几本书你拿回去看看,看完之后,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做出多么好的诗,科考还是可以的。”
那几本书都是刘夫子及其它夫子写诗的心得,宋存拿回来看了之后,再次作诗,果然比原先有了一些进步,对刘夫子很是感激。把做的诗拿给刘夫子看了后,虽然还是不满意,但总比原先好了很多。刘夫子的脸色总算不那么怪异了。
县试要回祖籍考,宋家祖籍在回东省马宋县,距离京城十来天的路程,宋存打算提前一个月回去,毕竟在路上就要耽误那么多天,到了那里,熟悉熟悉环境,免得有水土不服什么的。
周奇略听说他要回老家回东省,他在家里没事干,也要跟着他去游玩。
周奇谋不让他去,宋存去参加科考的,他去做什么?这不是添乱吗?
周奇略就说:“倘若宋存同意让我跟他一起去你还会反对吗?再说我只是去游玩,又不会打扰他考试。怎么会添乱?路途遥远,有我陪着他说话,反而没那么孤寂。”
宋存笑着道:“能用那便好。”
能用便不枉他查了几天资料,绞尽脑汁结合古代现代的防疫方法,写出了那么一篇策论。
三年时间里,刘夫子时不时的就会给他布置一篇策论,当然刘夫子知道他在复习以前的功课,打算出了孝就去参加童生试。倒也没有刁难他,给他布置多么复杂的策论。
这三年来,刘夫子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收到宋存送来的策论。
当先生的都喜欢爱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进步特别快的学生。
而宋存就属于这类学生,爱学习甚至主动学习,他每回收到宋存的策论,发现他都有很大进步。教这样的学生让他很有成就感。
这三年宋存写的大字,整整齐齐装了三大箱子,整理出来的四书五经的释义,经过国子监里的刘夫子以及其他几位夫子订正过后,全被宋舒晴装订成书籍,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
宋舒兰遇到不会的,就会查姐姐整理出来释义书籍,一查一个准,她还笑着说:“倘若把这些书籍出版了,肯定能给那些刚学四书五经得读书人一点帮助。尤其是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我在游记里看到,他们并没有什么名师,有的村学的夫子甚至秀才都不是,这些书籍里的注释,还有一些观后感,能轻易的让他们理解书里的知识。他们肯定会如获至宝的。”
宋存看向宋舒晴,笑着说道:“倒也不是不可以。这都是舒晴的功劳。你们看着办吧。”
宋舒晴说道:“这都是哥哥写出来的释义,我不过是整理出来而已,哪里就都是我的功劳了?”
宋舒兰笑着说:“你们都有功劳都比我强。我到现在还没把《论语》学完呢。”
宋存笑着道:“没学完便没学完,喜欢学,每天学一点,总有学完的时候,现在孝期满了,你不是喜欢弹琴吗?给你请一位琴师,教你们弹琴。”
宋舒兰高兴的道:“太好了!我看到别人弹琴,我早就羡慕了,可是母亲不让我们学。”
宋存又看向宋舒晴:“也给你请一位画师。帮你们画画。”
宋舒晴抿嘴一笑,“我会好好学的。”
守孝的期间里,宋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完默写完,还有两个月便要考童生试了。他打算再把四书五经温习一遍,查漏补缺,免得有些地方忘了。
做完这些事情后,对于科考却还是不是很了解,出了孝期后,他去了国子监,从刘夫子那里要了些往年县试的试卷,打算拿回去做做,试试看,主要的是看看都考些什么题型。
三年后刘夫子再次见到宋存,他打量他一眼,眼前少年,个子比以前高了一头不止,能从他红润的脸颊上看出他身子虽瘦却不弱,三年里绝对是锻炼了的,给他卷子时,他注意到他手心的茧子,又想到他每个月送来的策论,字都大有进步的,想来他这三年练了不少字。
再看着他温润如沐春风的眼眸,早已没了以前的天真散漫,感叹一句,这孩子三年的成长竟比别人的十年还要快。
这孩子的父亲生前肯定想不到他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吧?
想到此,他满意的点点头,把试卷给了他。
县试的题对于宋存来说还算简单,大多数考的都是帖经、经义,就是考对四书五经的默写和理解,这对他来说不难。
其中还有几道算术题。
最后还要作诗。他没有特意练过作诗,但绞尽脑汁,还是能写出一首的,不过是不怎么出彩而已,这点他承认,作诗这方面他确实不怎么在行,是令他极为头疼的一件事情
。
他所庆幸的是这个朝代没有八股文,即便他看完四书五经,或许可以写出令夫子满意的策论,以他的思维方式,却未必写得好八股文。
刘夫子那里拿来的试卷做完了之后,拿去给他看,刘夫子很快看完一份,看完之后他沉默下来,颇为惊讶的看着宋存。
宋存知道夫子为何惊讶,倒没多少尴尬,他在作诗方面确实不擅长。
刘夫子说:“你写策论时天马行空,点子一个又一个,我以为你做的诗也不会差。没想到做出的诗如此,如此的平淡。”
宋存:“……”
刘夫子又说:“要是你以前多用点功,哪里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以前的功课温习一遍。有这几年的时间,怎么也该把写诗学会了。好在还不算晚。我这里有几本书你拿回去看看,看完之后,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做出多么好的诗,科考还是可以的。”
那几本书都是刘夫子及其它夫子写诗的心得,宋存拿回来看了之后,再次作诗,果然比原先有了一些进步,对刘夫子很是感激。把做的诗拿给刘夫子看了后,虽然还是不满意,但总比原先好了很多。刘夫子的脸色总算不那么怪异了。
县试要回祖籍考,宋家祖籍在回东省马宋县,距离京城十来天的路程,宋存打算提前一个月回去,毕竟在路上就要耽误那么多天,到了那里,熟悉熟悉环境,免得有水土不服什么的。
周奇略听说他要回老家回东省,他在家里没事干,也要跟着他去游玩。
周奇谋不让他去,宋存去参加科考的,他去做什么?这不是添乱吗?
周奇略就说:“倘若宋存同意让我跟他一起去你还会反对吗?再说我只是去游玩,又不会打扰他考试。怎么会添乱?路途遥远,有我陪着他说话,反而没那么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