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宋存看她表情,笑了笑:“行吧,不管能否参加科举,多读些书总是没错的。”
下午的时候,宋舒晴就追上了宋存的进度。
宋存:“有些词语的释义我也拿不准,你帮我查下资料,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能多读些书。”
宋舒晴笑着道:“能帮到哥哥便好。”
她心里清楚,父亲去世后,他们从侯府搬出来,她不再是侯府千金,没有侯府做依靠,今后说亲,只能依靠哥哥,她比谁都希望哥哥在科举上,能有所成就。
有了宋舒晴的帮忙,宋存写释义的速度快了很多,本来一天能学习两百五十多个字,现在一天就能学三百五十字左右。不过五六天功夫,便把《大学》背诵默写完,还把它们的释义整理了出来。
宋舒晴比较细心,把那释义重新抄了一份,装订成了书籍。她还说:“这样装订好了,哥哥今后复习时,轻松许多。”
宋存赞赏的道:“非常好。”
宋舒晴得意的笑了笑,宋存看着她脸上的得意笑了笑,这丫头虽然聪慧,到底年龄小。
不过还是跟她说道:“那释义我打算拿给国子监的先生看了之后,再订正一遍的。”
宋舒晴脸一垮,接着振作起来:“没事,反正字数不多,我从抄录一遍便是。”
宋存点点头,琢磨两天写了一篇策论出来,想了想又写了封信,把策论和释义另外装一个信封,递给管家:“你直接把东西给周齐略就行了,他看到我的信,便会明白怎么做。”
周齐略接到宋存的信,有些纳闷,看到信里内容后,他颇为惊讶,在国子监,他和宋存还有王弘毅三人住在一个屋里,没人比他更了解宋存,这小子没那么爱读书。现在竟然主动给夫子送策论,简直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看着纸上的字,他又是一惊,竟连字写也进步了那么多。
他叹一声,也不知道宋存经历什么,改变这么大。想到他父亲刚去世,便被嫡母嫡兄分了出来,难道他嫡母因着他父亲去世了,磋磨他了?所以他想自己努力,跟嫡母抗争?
他坐在那里,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要不然怎么解释宋存的字几天功夫就进步一大截,如果不仔细看,他都怀疑那不是宋存的字,好在他知道宋存写字的习惯,才没有怀疑。
翌日,去了国子监,他就把宋存给他的信拿给了刘夫子。刘夫子见到周齐略难得来找他,他挑眉问道:“今日刮的西北风?”
周齐略尴尬的憨笑两声,喊道:“夫子!”
说完把宋存给他的信,放到夫子案几上,丢了句:“这是宋存给你批阅的。我还要上算术课,我先走了。”就跑了。
刘夫子眯着眼睛看着他的背影,哼一声,拿起信封撕开,拿出里面的纸张,摊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漂亮的干净整洁的馆阁体,他下意识赞一声:“好字。”
接着又去看内容,整篇策论有立意,想法也挺新奇,让人看了之后,有恍然若悟之感,就是行文格式需要改进,这肯定是上课时,没好好听讲的缘故,他皱皱眉想到,反复的又看了两遍,这是宋存写的?短短几天进步这么多?
下课后,他去了学堂,把周齐略喊了出来,问道:“那策论你确定是宋存写的?”
周齐略肯定的点点头:“宋存现在被他嫡母赶”
发现夫子盯着他看,他立马改口道:“宋存已经和他嫡兄分家另过,在家里关着大门守孝呢,又没请先生教他读书,除了他自己写的,还能是谁写的?夫子,你看看宋存那字,是不是进步很多啊?就从那字,就该知道宋存有多勤奋。”
刘夫子已经心中有数,看着他严肃的道:“宋存已经知道勤奋读书,你呢?你何时改进?”
周齐略挠挠头,忽然捂住肚子:“哎哟,夫,夫子,我肚子疼,我去茅房了”说完撒丫子跑了。
刘夫子摇摇头,“朽木不可雕也”
宋存每日在家读书习字,隔两日便写一篇策论,拿给周齐略让他帮忙送到刘夫子手上,让刘夫子批阅。
为此,周齐略常常写信过来抱怨,大致就是:“因为你的勤奋,似乎让刘夫子生了些误会,他觉得我们是知交好友,你能放下玩心,把功夫用在读书上,我必定也可以,谁让我们臭味相投呢?(这什么误会?)
整日里逼着我读书,写策论,我现在看到书,就脑袋疼。能否让王兄帮忙送几回策论?放过兄弟吧。
算了吧,王兄家里复杂,你家管家不一定能进得去他家大门,还是兄弟上吧。为了你,兄弟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又有何关系?”
宋存看到他的回信,忍不住笑几声。
三个月后,宋存已经学完《中庸》,在读《论语》了,这进度不可谓不快,这当中有一部分是宋舒晴的功劳,要不是有她帮着查找资料,他的效率不可能那么高。
这天,宋存正在书房看书,小厮过来说:“老夫人派人来了。”
宋存知道他说的老夫人,是他的嫡母,便问道:“在哪里?”
小厮说道:“在会客厅。”
宋存放下手中的书,说道:“我等会就过来。”
因为在书房看书,宋存穿的都是比较舒适的衣衫,他回到里间换了衣裳,去了会客厅。
会客厅里,李姨娘已经在那里坐着,他坐下问道:“你是曾经跟在父亲身边的胡大管家,来这里做什么?”
下午的时候,宋舒晴就追上了宋存的进度。
宋存:“有些词语的释义我也拿不准,你帮我查下资料,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能多读些书。”
宋舒晴笑着道:“能帮到哥哥便好。”
她心里清楚,父亲去世后,他们从侯府搬出来,她不再是侯府千金,没有侯府做依靠,今后说亲,只能依靠哥哥,她比谁都希望哥哥在科举上,能有所成就。
有了宋舒晴的帮忙,宋存写释义的速度快了很多,本来一天能学习两百五十多个字,现在一天就能学三百五十字左右。不过五六天功夫,便把《大学》背诵默写完,还把它们的释义整理了出来。
宋舒晴比较细心,把那释义重新抄了一份,装订成了书籍。她还说:“这样装订好了,哥哥今后复习时,轻松许多。”
宋存赞赏的道:“非常好。”
宋舒晴得意的笑了笑,宋存看着她脸上的得意笑了笑,这丫头虽然聪慧,到底年龄小。
不过还是跟她说道:“那释义我打算拿给国子监的先生看了之后,再订正一遍的。”
宋舒晴脸一垮,接着振作起来:“没事,反正字数不多,我从抄录一遍便是。”
宋存点点头,琢磨两天写了一篇策论出来,想了想又写了封信,把策论和释义另外装一个信封,递给管家:“你直接把东西给周齐略就行了,他看到我的信,便会明白怎么做。”
周齐略接到宋存的信,有些纳闷,看到信里内容后,他颇为惊讶,在国子监,他和宋存还有王弘毅三人住在一个屋里,没人比他更了解宋存,这小子没那么爱读书。现在竟然主动给夫子送策论,简直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看着纸上的字,他又是一惊,竟连字写也进步了那么多。
他叹一声,也不知道宋存经历什么,改变这么大。想到他父亲刚去世,便被嫡母嫡兄分了出来,难道他嫡母因着他父亲去世了,磋磨他了?所以他想自己努力,跟嫡母抗争?
他坐在那里,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要不然怎么解释宋存的字几天功夫就进步一大截,如果不仔细看,他都怀疑那不是宋存的字,好在他知道宋存写字的习惯,才没有怀疑。
翌日,去了国子监,他就把宋存给他的信拿给了刘夫子。刘夫子见到周齐略难得来找他,他挑眉问道:“今日刮的西北风?”
周齐略尴尬的憨笑两声,喊道:“夫子!”
说完把宋存给他的信,放到夫子案几上,丢了句:“这是宋存给你批阅的。我还要上算术课,我先走了。”就跑了。
刘夫子眯着眼睛看着他的背影,哼一声,拿起信封撕开,拿出里面的纸张,摊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漂亮的干净整洁的馆阁体,他下意识赞一声:“好字。”
接着又去看内容,整篇策论有立意,想法也挺新奇,让人看了之后,有恍然若悟之感,就是行文格式需要改进,这肯定是上课时,没好好听讲的缘故,他皱皱眉想到,反复的又看了两遍,这是宋存写的?短短几天进步这么多?
下课后,他去了学堂,把周齐略喊了出来,问道:“那策论你确定是宋存写的?”
周齐略肯定的点点头:“宋存现在被他嫡母赶”
发现夫子盯着他看,他立马改口道:“宋存已经和他嫡兄分家另过,在家里关着大门守孝呢,又没请先生教他读书,除了他自己写的,还能是谁写的?夫子,你看看宋存那字,是不是进步很多啊?就从那字,就该知道宋存有多勤奋。”
刘夫子已经心中有数,看着他严肃的道:“宋存已经知道勤奋读书,你呢?你何时改进?”
周齐略挠挠头,忽然捂住肚子:“哎哟,夫,夫子,我肚子疼,我去茅房了”说完撒丫子跑了。
刘夫子摇摇头,“朽木不可雕也”
宋存每日在家读书习字,隔两日便写一篇策论,拿给周齐略让他帮忙送到刘夫子手上,让刘夫子批阅。
为此,周齐略常常写信过来抱怨,大致就是:“因为你的勤奋,似乎让刘夫子生了些误会,他觉得我们是知交好友,你能放下玩心,把功夫用在读书上,我必定也可以,谁让我们臭味相投呢?(这什么误会?)
整日里逼着我读书,写策论,我现在看到书,就脑袋疼。能否让王兄帮忙送几回策论?放过兄弟吧。
算了吧,王兄家里复杂,你家管家不一定能进得去他家大门,还是兄弟上吧。为了你,兄弟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又有何关系?”
宋存看到他的回信,忍不住笑几声。
三个月后,宋存已经学完《中庸》,在读《论语》了,这进度不可谓不快,这当中有一部分是宋舒晴的功劳,要不是有她帮着查找资料,他的效率不可能那么高。
这天,宋存正在书房看书,小厮过来说:“老夫人派人来了。”
宋存知道他说的老夫人,是他的嫡母,便问道:“在哪里?”
小厮说道:“在会客厅。”
宋存放下手中的书,说道:“我等会就过来。”
因为在书房看书,宋存穿的都是比较舒适的衣衫,他回到里间换了衣裳,去了会客厅。
会客厅里,李姨娘已经在那里坐着,他坐下问道:“你是曾经跟在父亲身边的胡大管家,来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