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 第106节
山泽这些天来,已养好了伤,见太子泷时忙跪拜行礼。
太子泷叹了口气,说:“山卿。”
姜恒把山泽藏在了城中一处隐蔽的客栈中,初冬时节光线昏暗,山泽久病未愈,时而几声咳嗽,勉力支撑想朝太子行礼,太子忙上前示意不须多礼。
太子泷回忆起往事,总觉得他应当见过山泽,或许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但所有的事,他都记不清了。
他早知山泽这“塞外第一美男子”的名号,但在他印象中先入为主,山泽向来是魁梧健壮的塞外蛮族,没想到竟如此弱不禁风。
山泽脸色苍白,显然很是被折磨了一段时候,更因在水牢中待得日久,罹患严重的风湿,那病弱的气质,一时竟让太子泷生出同情之心。
太子泷与山泽怔怔对视,两人半晌无话。姜恒没有打破这沉寂,只与耿曙在一旁安静地坐着。
“泷殿下。”山泽说。
“我们见过面吗?”太子泷终于说出了这么一句。
“有一次,”山泽说,“您封储君的那天。”
“七岁的时候了。”太子泷想起朦胧往事。
山泽低声说:“我与水峻在来贺宾客中,远远地看见您一面。”
“场面想必很盛大。”姜恒如今已略知雍史,知道太子泷封储,乃是雍国一场浩大的盛事,那几年里先是汁琅离世,又是王后姜晴身亡,耿渊琴鸣天下,招来四国血仇。北方之国被阴云所笼罩,汁氏王族需要提振百姓的信心,于是汁泷封储,成为一件盛事。
山泽缓缓道:“还记得封储那年,听见殿下所宣读的‘祭天书’,一眨眼,便是许多年过去了。”
太子泷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后,缓缓道:“上告苍天,下慰黄土。”
“我将为这个国家竭尽一生所学。”
“我将视天下万民为我之子嗣。”
“我将与百姓同悲,与百姓同喜。”
“我的土地即是百姓的土地,我当一无所有,我的所得,即是百姓所得。”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无分族裔,无分贵贱,我将与你们同进退,共生死。”
“我将带领大雍乃至天下,走向升平盛世、锦绣前路。”
姜恒尚不知雍国封储时祭告天地的文书,是这等形式,根据晋礼与祭文,各国乃至姬氏立储,告天地文俱使用大量晦涩的古语,祭天时读书人要理解都困难,百姓更是没一句能听懂。
雍人以武立国,素来刻意排斥繁文缛节,想来也符合汁琮对此的看法。
“写得很好,”姜恒说,“哪位大人写的?”
“我自己写的。”太子泷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问姑姑,祭天时我该说什么。她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几句大伙儿能听懂的’。”
山泽说:“听到殿下宣读‘祭天书’时,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太子泷沉默片刻后,说道:“我将视天下万民为我之子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无分族裔,无分贵贱,我将与你们同进退,共生死。”
说着,太子泷又黯然叹了口气,问道:“山泽,你有什么话想朝我说?”
“没有,”山泽笑道,“知道殿下还记得当年的话,我便再无所求。我吹首曲子给您听罢。”
太子泷闻言端坐,山泽取来一枚骨笛,修长瘦削的手指按在气孔上,轻轻试了试,便吹了起来。
北地之笛名唤“云霄”,以已故者的腿骨所制,吹起之时其声细微,却能直上天际。山泽起了个头,那笛声中带着明显的悲怆之意,犹如将徘徊在北方大地上的悲伤尽数宣泄而出。
太子泷听了个开头,竟不知不觉,淌下泪来。
姜恒忽然懂了山泽的深意,从灏城回来的一路上,他与山泽便翻来覆去,不停地讨论,究竟要如何为氐人伸张这冤屈,还原迟来的真相。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服太子泷,他将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山泽准备了洋洋千言的腹稿、翔实的证据,预备在抵达落雁城的第一天便冒死陈书,不计后果。
但姜恒深思熟虑之后,阻止了他。
太子泷是个什么样的人?姜恒这半年里,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不仅问界圭,还问耿曙。耿曙是与储君相伴时间最长的人,但太子泷为人如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是个优秀的人,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有王者之仁的,他长在深宫中,被保护得很好,性格半点不随汁琮,他善良单纯,真心希望雍国变得强盛、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
他始终在汁琮面前努力,想证明自己。
这也是耿曙哪怕抗拒让汁泷取代姜恒“弟弟”的位置,却从来没有嫌弃过他的原因,只因汁泷有一点与姜恒、与耿曙都大相径庭,那就是他很努力。为了汁琮给他制定的目标而艰难地努力,哪怕许多时候他无法胜任。
就像玉璧关一战,他太需要证明自己了,需要获得朝臣的认同。这种努力,是耿曙从来没有在姜恒身上看到过的。耿曙与姜恒都很豁达,做什么事,但求无愧于心。
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方式?姜恒始终认为,让山泽陈述事实无济于事,毕竟相信的人不用多说也会相信;不相信的人,永远不会相信。
山泽当时便理解了姜恒的提议,并一度反省自己。说得很对,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太子泷的心,或者说,如何让他找回自己的内心。氐与卫家的争端、土地的归属、叛乱等等……都不重要。
姜恒的“攻心之计”,是让太子泷回想起自己的初衷,继而去直面氐人对他身为储君的失望。正如耿曙所言,太子泷承担了太多人的期望,一旦氐人对他流露出“失望”,他便会重新审视自己。
看到太子泷流泪的那一刻,姜恒便知道他们成功了。
曲声毕,房内四人再次陷入沉默,山泽擦拭骨笛,收起。
“随我到东宫去。”太子泷擦去眼泪,认真地说,“山泽,是我辜负了你们的信任,当年,我试过了,但我力不从心,现在想来,我还不够努力。如今已非昔日,再相信我一次罢……”太子泷哽咽道:“山泽,我将守护你们,保护氐人。”
是夜,一辆马车进了东宫。
初更时分,姜恒正在整理他的政务,耿曙则于一旁规划变法方面的军务细节,两人显然都不轻松。出外游历的一路上,姜恒不厌其烦地提醒耿曙,不要顾着玩,必须提前做好开战时的功课。耿曙根本听不进去,到得当下,才觉得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军法整理出来后,怎么这么乱?”耿曙说。
“你才发现?”姜恒从一接手太子泷手下政务开始,便叫苦不迭。
耿曙看了一眼姜恒案几,处理文书向来是他不擅长的,法条互相抵触,须得大刀阔斧地精简。
“你爹说得对,”姜恒提醒道,“你得开府了。”
耿曙将是未来太子泷继任之后,总揽雍国军事大权的第一任,军队是立国之本,光靠他自己一个,是根本处理不过来的,必须有独立的幕僚体系。
“你跟我住么?”耿曙倒是想,设若姜恒住在他府上,他什么时候开府都没有意见。
姜恒说:“当然了,否则我能去哪儿?”
“那我明天就朝父王说去。”耿曙在律令上删删减减,实在头疼。
姜恒哭笑不得,说:“等玉璧关一战结束后罢。”他猜测汁琮的本意也是如此。
这时候,太子泷来了,看了眼杂乱的房中,朝耿曙道:“哥,晚饭怎么不过去?”
“忙得很,”耿曙说道,“你没事就回去,别来添乱。”
姜恒笑了起来,耿曙只是想多陪陪他,便借故忙推托了去桃花殿内的两餐。
太子泷在一旁坐下,刚将山泽安置好,来看看姜恒。姜恒也不开口询问,自顾自记录法令。
“我想了下,”太子泷说,“着实有点困难,有好几个办法,需要与你商量。”
“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姜恒知道他所指,自然是如何为山泽洗脱冤屈,自然而然地问道。
姜恒已经挺喜欢太子泷了,他与汁琮相比,还有差别很大的一点即是“谦虚”。他没有汁琮的傲慢,也许这也正因为他身边的人个个都比他高明,他已习惯了对旁人表达出由衷的认同与尊重。
“东宫没有秘密,”耿曙随口道,“现在一定全知道了。”
太子泷有点惊讶,耿曙从前向来不对东宫发表任何看法,仿佛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太子泷点头,沉吟片刻:“要赦免山泽,总归要有个理由。我不知道父王对此的态度如何,但我也不想让卫家反弹得太厉害,毕竟出关一战,卫家也是主将。”
“这个思路很好。”姜恒欣赏地说道,同时知道他们先斩后奏,自作主张赦免了名义上的“反贼”,一定会引来汁琮的不满。
耿曙说:“你得安排妥当,假装一切胸有成竹,从营救山泽开始,就是东宫的计划。哪怕没有,也得作出这样子,不能让人看出你是一时冲动。”
太子泷与耿曙都很清楚汁琮的性格,如果太子泷表现出自己把一切安排好了,汁琮哪怕有不满,也会很快消弭。设若他浑浑噩噩,连后续如何做都没想清楚,被问起来时一问三不知,汁琮当场就会大怒,并斩了山泽。
太子泷说:“父王召我过去,我已经成功地让他相信这一点了,只是接下来如何做呢?恒儿,你听听看,我想的是……通知各族的继承人,将他们召到东宫。”
姜恒顿时露出赞许的神色,笑道:“很好的办法!”
耿曙:“?”
姜恒一笑,解释道:“让他们在你麾下任职,倾听他们的声音,重用他们的才干,让山泽这些人,为大雍出力,以怀柔安抚为主,顺便扣下他们,权当各族的人质。这么一来,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耿曙抬眼看姜恒,姜恒拈起手中的奏章,朝太子泷出示。
“这办法我还没说,我觉得父王没有这么容易接受。”太子泷说。
“明天早朝时,我来出面说。”姜恒说,“这是执行细节,是我的责任,他想解决后顾之忧,全力与南方开战,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行。”太子泷起身道,“我得回去再想想,万一陆冀反对,咱们该如何挤对他,届时无论我爹说什么,我都不会让步。”
第102章 平邦令
是夜, 姜恒已经打呵欠了,耿曙却还十分认真,思考他的军务变法。姜恒开始有点对耿曙刮目相看了, 怎么这家伙最近这么认真?
“还不去睡?”姜恒说, “回房去罢。”
“我在这儿睡。”耿曙说。
姜恒刚露出某种表情, 耿曙便有点恼火, 说:“我有话想问,不是总黏着你,你就让我留一会儿又怎么了?”
姜恒:“你有什么话要问?就不能明天吗?”
耿曙却拉着他的手, 在榻畔坐了下来,固执道:“不,我怕忘了。”
耿曙沉默片刻, 姜恒以为他有心事,正好奇打量他时,耿曙忽道:“你说得对,恒儿,你说得太对了。”
姜恒:“我说什么了?”
耿曙道:“我看了你的外族外务书,也叫‘平邦令’罢。”
“嗯。”姜恒点了点头,耿曙又道:“你比我想的多多了, 我只常常苦恼,不知雍军要怎么办,你提醒了我。”
姜恒明白了,耿曙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除了他行军打仗的军事才华, 一定也将带兵当作了自己最重要的事去做, 不, 应当说, 最重要的是姜恒,次重要的,则是将军这一身份。
“从小时候你就很在乎,”姜恒说,“我还记得,你第一次朝我发问,就是有关孙子兵法的。”
耿曙:“这些年来,我一直觉得,在雍军里头,有许多不公平。”
生在世上,处处都是不公平,姜恒很想问他,你觉得雍人内部公平?郑人公平?梁人、代人、郢人就公平了么?中原世界,一样地充满了不公。
但他没有嘲笑耿曙的单纯,这反而是很可贵的。
“所以呢?”姜恒问。
“风戎人也好,林胡人也罢,还有氐人。大家一视同仁。”耿曙忽然抬眼,看着姜恒,说,“你不知道,那天你说‘我是天下人’的时候,就像让我惊醒了一般。”
姜恒觉得耿曙很有趣,这些他早就在书上读到过了,墨家的兼爱与非攻,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俱无非如此,这是天经地义的,还用得着特地去说么?
太子泷叹了口气,说:“山卿。”
姜恒把山泽藏在了城中一处隐蔽的客栈中,初冬时节光线昏暗,山泽久病未愈,时而几声咳嗽,勉力支撑想朝太子行礼,太子忙上前示意不须多礼。
太子泷回忆起往事,总觉得他应当见过山泽,或许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但所有的事,他都记不清了。
他早知山泽这“塞外第一美男子”的名号,但在他印象中先入为主,山泽向来是魁梧健壮的塞外蛮族,没想到竟如此弱不禁风。
山泽脸色苍白,显然很是被折磨了一段时候,更因在水牢中待得日久,罹患严重的风湿,那病弱的气质,一时竟让太子泷生出同情之心。
太子泷与山泽怔怔对视,两人半晌无话。姜恒没有打破这沉寂,只与耿曙在一旁安静地坐着。
“泷殿下。”山泽说。
“我们见过面吗?”太子泷终于说出了这么一句。
“有一次,”山泽说,“您封储君的那天。”
“七岁的时候了。”太子泷想起朦胧往事。
山泽低声说:“我与水峻在来贺宾客中,远远地看见您一面。”
“场面想必很盛大。”姜恒如今已略知雍史,知道太子泷封储,乃是雍国一场浩大的盛事,那几年里先是汁琅离世,又是王后姜晴身亡,耿渊琴鸣天下,招来四国血仇。北方之国被阴云所笼罩,汁氏王族需要提振百姓的信心,于是汁泷封储,成为一件盛事。
山泽缓缓道:“还记得封储那年,听见殿下所宣读的‘祭天书’,一眨眼,便是许多年过去了。”
太子泷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后,缓缓道:“上告苍天,下慰黄土。”
“我将为这个国家竭尽一生所学。”
“我将视天下万民为我之子嗣。”
“我将与百姓同悲,与百姓同喜。”
“我的土地即是百姓的土地,我当一无所有,我的所得,即是百姓所得。”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无分族裔,无分贵贱,我将与你们同进退,共生死。”
“我将带领大雍乃至天下,走向升平盛世、锦绣前路。”
姜恒尚不知雍国封储时祭告天地的文书,是这等形式,根据晋礼与祭文,各国乃至姬氏立储,告天地文俱使用大量晦涩的古语,祭天时读书人要理解都困难,百姓更是没一句能听懂。
雍人以武立国,素来刻意排斥繁文缛节,想来也符合汁琮对此的看法。
“写得很好,”姜恒说,“哪位大人写的?”
“我自己写的。”太子泷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问姑姑,祭天时我该说什么。她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几句大伙儿能听懂的’。”
山泽说:“听到殿下宣读‘祭天书’时,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太子泷沉默片刻后,说道:“我将视天下万民为我之子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无分族裔,无分贵贱,我将与你们同进退,共生死。”
说着,太子泷又黯然叹了口气,问道:“山泽,你有什么话想朝我说?”
“没有,”山泽笑道,“知道殿下还记得当年的话,我便再无所求。我吹首曲子给您听罢。”
太子泷闻言端坐,山泽取来一枚骨笛,修长瘦削的手指按在气孔上,轻轻试了试,便吹了起来。
北地之笛名唤“云霄”,以已故者的腿骨所制,吹起之时其声细微,却能直上天际。山泽起了个头,那笛声中带着明显的悲怆之意,犹如将徘徊在北方大地上的悲伤尽数宣泄而出。
太子泷听了个开头,竟不知不觉,淌下泪来。
姜恒忽然懂了山泽的深意,从灏城回来的一路上,他与山泽便翻来覆去,不停地讨论,究竟要如何为氐人伸张这冤屈,还原迟来的真相。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服太子泷,他将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山泽准备了洋洋千言的腹稿、翔实的证据,预备在抵达落雁城的第一天便冒死陈书,不计后果。
但姜恒深思熟虑之后,阻止了他。
太子泷是个什么样的人?姜恒这半年里,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不仅问界圭,还问耿曙。耿曙是与储君相伴时间最长的人,但太子泷为人如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是个优秀的人,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有王者之仁的,他长在深宫中,被保护得很好,性格半点不随汁琮,他善良单纯,真心希望雍国变得强盛、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
他始终在汁琮面前努力,想证明自己。
这也是耿曙哪怕抗拒让汁泷取代姜恒“弟弟”的位置,却从来没有嫌弃过他的原因,只因汁泷有一点与姜恒、与耿曙都大相径庭,那就是他很努力。为了汁琮给他制定的目标而艰难地努力,哪怕许多时候他无法胜任。
就像玉璧关一战,他太需要证明自己了,需要获得朝臣的认同。这种努力,是耿曙从来没有在姜恒身上看到过的。耿曙与姜恒都很豁达,做什么事,但求无愧于心。
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方式?姜恒始终认为,让山泽陈述事实无济于事,毕竟相信的人不用多说也会相信;不相信的人,永远不会相信。
山泽当时便理解了姜恒的提议,并一度反省自己。说得很对,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太子泷的心,或者说,如何让他找回自己的内心。氐与卫家的争端、土地的归属、叛乱等等……都不重要。
姜恒的“攻心之计”,是让太子泷回想起自己的初衷,继而去直面氐人对他身为储君的失望。正如耿曙所言,太子泷承担了太多人的期望,一旦氐人对他流露出“失望”,他便会重新审视自己。
看到太子泷流泪的那一刻,姜恒便知道他们成功了。
曲声毕,房内四人再次陷入沉默,山泽擦拭骨笛,收起。
“随我到东宫去。”太子泷擦去眼泪,认真地说,“山泽,是我辜负了你们的信任,当年,我试过了,但我力不从心,现在想来,我还不够努力。如今已非昔日,再相信我一次罢……”太子泷哽咽道:“山泽,我将守护你们,保护氐人。”
是夜,一辆马车进了东宫。
初更时分,姜恒正在整理他的政务,耿曙则于一旁规划变法方面的军务细节,两人显然都不轻松。出外游历的一路上,姜恒不厌其烦地提醒耿曙,不要顾着玩,必须提前做好开战时的功课。耿曙根本听不进去,到得当下,才觉得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军法整理出来后,怎么这么乱?”耿曙说。
“你才发现?”姜恒从一接手太子泷手下政务开始,便叫苦不迭。
耿曙看了一眼姜恒案几,处理文书向来是他不擅长的,法条互相抵触,须得大刀阔斧地精简。
“你爹说得对,”姜恒提醒道,“你得开府了。”
耿曙将是未来太子泷继任之后,总揽雍国军事大权的第一任,军队是立国之本,光靠他自己一个,是根本处理不过来的,必须有独立的幕僚体系。
“你跟我住么?”耿曙倒是想,设若姜恒住在他府上,他什么时候开府都没有意见。
姜恒说:“当然了,否则我能去哪儿?”
“那我明天就朝父王说去。”耿曙在律令上删删减减,实在头疼。
姜恒哭笑不得,说:“等玉璧关一战结束后罢。”他猜测汁琮的本意也是如此。
这时候,太子泷来了,看了眼杂乱的房中,朝耿曙道:“哥,晚饭怎么不过去?”
“忙得很,”耿曙说道,“你没事就回去,别来添乱。”
姜恒笑了起来,耿曙只是想多陪陪他,便借故忙推托了去桃花殿内的两餐。
太子泷在一旁坐下,刚将山泽安置好,来看看姜恒。姜恒也不开口询问,自顾自记录法令。
“我想了下,”太子泷说,“着实有点困难,有好几个办法,需要与你商量。”
“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姜恒知道他所指,自然是如何为山泽洗脱冤屈,自然而然地问道。
姜恒已经挺喜欢太子泷了,他与汁琮相比,还有差别很大的一点即是“谦虚”。他没有汁琮的傲慢,也许这也正因为他身边的人个个都比他高明,他已习惯了对旁人表达出由衷的认同与尊重。
“东宫没有秘密,”耿曙随口道,“现在一定全知道了。”
太子泷有点惊讶,耿曙从前向来不对东宫发表任何看法,仿佛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太子泷点头,沉吟片刻:“要赦免山泽,总归要有个理由。我不知道父王对此的态度如何,但我也不想让卫家反弹得太厉害,毕竟出关一战,卫家也是主将。”
“这个思路很好。”姜恒欣赏地说道,同时知道他们先斩后奏,自作主张赦免了名义上的“反贼”,一定会引来汁琮的不满。
耿曙说:“你得安排妥当,假装一切胸有成竹,从营救山泽开始,就是东宫的计划。哪怕没有,也得作出这样子,不能让人看出你是一时冲动。”
太子泷与耿曙都很清楚汁琮的性格,如果太子泷表现出自己把一切安排好了,汁琮哪怕有不满,也会很快消弭。设若他浑浑噩噩,连后续如何做都没想清楚,被问起来时一问三不知,汁琮当场就会大怒,并斩了山泽。
太子泷说:“父王召我过去,我已经成功地让他相信这一点了,只是接下来如何做呢?恒儿,你听听看,我想的是……通知各族的继承人,将他们召到东宫。”
姜恒顿时露出赞许的神色,笑道:“很好的办法!”
耿曙:“?”
姜恒一笑,解释道:“让他们在你麾下任职,倾听他们的声音,重用他们的才干,让山泽这些人,为大雍出力,以怀柔安抚为主,顺便扣下他们,权当各族的人质。这么一来,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耿曙抬眼看姜恒,姜恒拈起手中的奏章,朝太子泷出示。
“这办法我还没说,我觉得父王没有这么容易接受。”太子泷说。
“明天早朝时,我来出面说。”姜恒说,“这是执行细节,是我的责任,他想解决后顾之忧,全力与南方开战,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行。”太子泷起身道,“我得回去再想想,万一陆冀反对,咱们该如何挤对他,届时无论我爹说什么,我都不会让步。”
第102章 平邦令
是夜, 姜恒已经打呵欠了,耿曙却还十分认真,思考他的军务变法。姜恒开始有点对耿曙刮目相看了, 怎么这家伙最近这么认真?
“还不去睡?”姜恒说, “回房去罢。”
“我在这儿睡。”耿曙说。
姜恒刚露出某种表情, 耿曙便有点恼火, 说:“我有话想问,不是总黏着你,你就让我留一会儿又怎么了?”
姜恒:“你有什么话要问?就不能明天吗?”
耿曙却拉着他的手, 在榻畔坐了下来,固执道:“不,我怕忘了。”
耿曙沉默片刻, 姜恒以为他有心事,正好奇打量他时,耿曙忽道:“你说得对,恒儿,你说得太对了。”
姜恒:“我说什么了?”
耿曙道:“我看了你的外族外务书,也叫‘平邦令’罢。”
“嗯。”姜恒点了点头,耿曙又道:“你比我想的多多了, 我只常常苦恼,不知雍军要怎么办,你提醒了我。”
姜恒明白了,耿曙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除了他行军打仗的军事才华, 一定也将带兵当作了自己最重要的事去做, 不, 应当说, 最重要的是姜恒,次重要的,则是将军这一身份。
“从小时候你就很在乎,”姜恒说,“我还记得,你第一次朝我发问,就是有关孙子兵法的。”
耿曙:“这些年来,我一直觉得,在雍军里头,有许多不公平。”
生在世上,处处都是不公平,姜恒很想问他,你觉得雍人内部公平?郑人公平?梁人、代人、郢人就公平了么?中原世界,一样地充满了不公。
但他没有嘲笑耿曙的单纯,这反而是很可贵的。
“所以呢?”姜恒问。
“风戎人也好,林胡人也罢,还有氐人。大家一视同仁。”耿曙忽然抬眼,看着姜恒,说,“你不知道,那天你说‘我是天下人’的时候,就像让我惊醒了一般。”
姜恒觉得耿曙很有趣,这些他早就在书上读到过了,墨家的兼爱与非攻,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俱无非如此,这是天经地义的,还用得着特地去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