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 第91节
耿曙挠了挠脖颈,三个月里,他在军队里连话也不常说,一副绝世名将的派头,更须树立威严,否则部下不好管。但一见到姜恒,他又恢复了骨子里那少年的模样。
“你都忙什么?”姜恒问。
“练兵。”耿曙说,“训练他们,根据地形偷袭、渡河、平原徒步、纵马、攻占山丘、破城、夺旗、运送物资、埋伏战、遭遇战、游斗战、阵法。拉练么,都这样。”
“师父说得对,”姜恒想了想,说,“我的心肠太软了。”
他不得不承认,界圭的选择才是对的。
在耿曙眼里,姜恒却是没有缺点的。
“不是的,”耿曙说,“你做得对,这些日子里,我也在反省,我不该这么待他们。不该对林胡人这么残忍,朝廷要挑拨起情绪,朝林胡人开战,将他们说得十恶不赦,我都信了。但直到真正下手时,我又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算了。”姜恒比谁都了解耿曙,知道他是一根筋,判断情势往往单纯凭借感觉,不会加入诸方的利益考量,说这话,只是因为他在自己面前毫无原则与坚持,从小到大的习惯让他认为,弟弟读了许多圣贤书,比自己更明白事理,他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有冲突,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山阴城,界圭消失了,也不知是回落雁复命,还是去追杀剩余的林胡人了。姜恒心道千万不要,如果界圭真的再这么做,他们之间,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他不讨厌界圭,那天他之所以愤怒,缘因界圭不理解他,而他本该理解自己的。
与其说是朝界圭发火,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失望,他以为界圭是知己,却得到了这么一个回答的失望。
幸而他与耿曙在一起了,这让他心情稍微好了些。
山阴城是曾家的封城,不及落雁庄严肃穆,却较之王都更为繁华。身为封地的公侯,曾家没有治辖权,只能享受城中的部分税赋,而因为南征的十年大计,近年来税赋也在不断收缩。
山阴
背靠贺兰山,于山麓的北边,治十七万户,其中又有不少是迁徙前来的塞外部族,以雍人最多,其次风戎人,最后是氐人与新迁的林胡人。
百年前,周、曾、耿、卫四大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汁氏远征塞外,平定侵扰洛阳的风戎人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卫氏擅治军;曾氏则为汁家的高参幕僚;耿家主管守卫王室与刺杀;周氏主管外交与商贸。
汁家在塞北自立为王后,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大安、山阴与灏城封给了三名门客,奈何耿家人丁凋零,当家主不愿迁走,宁愿留在落雁,时刻陪伴在王族身边。于是耿家成为了唯一没有封地的大贵族。
一代又一代下来,耿渊与汁琅、汁琮兄弟情同手足,于是耿曙归朝后,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被收作汁琮的义子。
山阴城半在山腰上,到得秋季,城内欣欣向荣,虽以雍律治理,却因远离落雁,又有胡人混杂,较之王都充满了烟火气,烤饼摊、面摊多了不少。初秋时山前已有黄叶,雨季过去,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蓝天映着山下的景色,投在城外湖里,赏心悦目。
“我不想去见曾家家主。”姜恒朝耿曙说。
两兄弟抵达山阴后,耿曙便找了一家驿站,出示自己腰牌,在后院卸车下货,说道:“你说了算,想做什么都行。”
姜恒想了想,说:“还是去见一面罢。”
耿曙:“嗯。”
姜恒又觉得无趣,这伙公卿与士大夫,成天缩在城中,外头的世间疾苦,于他们而言仿佛不存在,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每个地方每年死了多少人、缴上多少税,百姓变成了数目,生活的苦难折算成了粮食与钱,为此而语。
“算了不去了。”姜恒又说。
“好。”耿曙说,并去小二处吩咐,杀两只鸡,一只炖汤,一只蒸得嫩嫩的斩件蘸葱姜油吃。
两人凑着一张矮案,姜恒确实饿好些天了,林胡人所食不过烤肉上撒点盐,大多时候困苦潦倒,只吃干粮。姜恒饿得眼睛发绿,耿曙便道:“慢点吃。”
正吃饭时,他又看见了界圭,界圭一身衣服脏兮兮的,大摇大摆进来,在驿站让小二做了一碗面,犹如野人一般。
“你还不回去?”耿曙朝界圭道。
界圭说:“我换了主人,主人不要我,只能当流浪狗了。”
姜恒叫来小二,盛了一大碗汤、半只鸡,说:“送过去给他吃。”
界圭也不客气便吃了,耿曙让他晚上去睡柴房,免得来打扰他与姜恒,界圭也没有异议,就此安顿下来。
“南方怎么样?”姜恒吃得太饱,晚上还睡不着。
“被你说对了,”耿曙躺在床上,搂着姜恒,注视他的眼睛,嘴唇动了动,说,“南方四国今年不会开战,太子灵派人到宋邹那里,讨要金玺,被宋邹回绝了。”
金玺不在宋邹手中,哪怕把嵩县翻过来也没用。宋邹按着姜恒的吩咐,昭告天下——谁能替姬家收拾这残破河山,令神州大地重归一统,金玺便交给谁。
于是太子灵只得回去与门客商量,要拿到金玺,成为盟主,就要让余下四国包括北雍发出称臣令,想得到称臣令,就必须自立为天子。
而眼下五国,谁也不敢自立为天子,否则一定会遭到各国的讨伐,姜恒成功地把对外问题,转化成了南方四国的内斗。
“目前代国愿意与郑结盟。”耿曙说,“梁、郢两地不愿意,管魏派出去的说客起到作用,郢王按着此事,不参与联军,只能说再看罢。管相说,明年开春,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
“会的,”姜恒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耿曙翻了翻姜恒路上记载的册子,说:“是真的吗?”
每一页,都是雍国百姓的血与泪,耿曙从未听说过,东宫议政,也从来不说这些,他们离民间实在太远了,哪怕地方官每月的汇报与简书上,百姓的生活苦难也会被繁杂事务所掩盖。
汁琮只有一个目标,即南征,收复中原。除此之外,所有的民生、贸易等问题,都要为这个宏图伟业让步,他清楚地知道国内有许多问题,但等他打下梁国、郑国,一切都不会再成为问题。
只是这个目标被姜恒与太子灵联手打断了,导致如今国内的问题已暴露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姜恒道:“每一个人都有名字,那些生活都是真真切切的。你们看了我发回去的信吗?”
“看了。”耿曙翻过一页,聚精会神地读着。
“他怎么说?”姜恒问。
耿曙答道:“回去你就知道了。”他不想告诉姜恒,因为他的信,导致朝廷内互相倾轧的派系,有了许多杀人诛心的借口,起初汁琮杀大臣杀得沙洲血流成河,其后天牢内则人满为患。
不知道多少人已把姜恒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得他咬牙切齿,但耿曙不在乎,文臣能把他们怎么样?军队在他的手里,只要在他手里,姜恒就不会有危险。
谁敢碰姜恒一根手指头,他耿曙就会把他们杀个干干净净。
第87章 曾家主
翌日, 曾家来人了。
姜恒知道他们一定会来,自己与耿曙进城的一刻,曾家就得到了消息。
只不过没想到,居然是曾家的当家主亲自拜访。
这位名唤曾松的老者, 乃是汁琅与汁琮之父、上上任雍王朝中的老臣。汁琅继位后, 曾松担任太傅四年, 直到汁琮担任雍王, 曾松才告老, 回到封地,留下他的长子曾嵘与庶出次子曾宇, 为王朝效力。
“王子殿下,姜大人,”曾松端详姜恒, 说,“这一路上辛苦了。”
姜恒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此时就像一名困苦的寒门学子般,吃尽苦头, 却依旧掩盖不住眼里的那一抹亮色。耿曙则简单地点了点头, 亲手给曾松沏茶。
“还行吧,”姜恒笑道, “算不上辛苦。曾侯有何赐教?”
“不敢当。”曾松眯起眼, 说道,“姜大人何时回朝?”
姜恒算了下, 出来已有四个月, 按理说, 要走遍雍国, 花上三年时间也不算多,只是大多区域地广人稀,没有去的必要,四个月里,他踏足的有人聚集之处,已近十之五六。
“快了吧,”姜恒没有进任何大城,毕竟那些城市,朝廷已掌握了动向,“也许会提前结束,曾侯有什么需要我带的话吗?”
“汗塞夹岭之地,姜大人去过吗?”曾松又有意无意,望向案上摆在一旁的记事册,姜恒也大大方方,取过来让他观阅。
汗塞夹岭,也称作并山走廊,狭长的山脉中间是一道广阔的平原,乃是塞外最适宜耕种之地,也是另一座大城,卫氏封地灏城的控制范围。
“没有,”姜恒说,“这一路上,我给雍王找的麻烦实在太多了,氐人在并山走廊耕作三十余年,目前相较而言,仍算得上相安无事,不想再去翻旧账。”
曾松认真地看过姜恒的记载,年迈的他目光锐利,说道:“我带来了一份经商文书,方便姜大人在灏城一带活动。三十年前,我也想过做这么一件事,奈何阻力诸多,我又是曾家人,有许多话,不方便在王陛下的面前说。”
界圭抬起头,嘲讽道:“你不敢说的话,就让别人替你说,这算盘不也打得太精了?”
灏城是卫家的地盘,姜恒听曾松这么说,便知道这里头一定有猫腻。而界圭正在提醒他,不要当了曾家借刀杀人的那把刀。
曾松笑道:“界大人开玩笑了,都是雍国的臣子,有些话,总归有人得去说。”
一直沉默的耿曙也察觉到了,沉声道:“你有两个儿子,还怕话没人说?”
曾松笑了起来,与姜恒对视,姜恒心知肚明,这是一桩交易。曾松开门见山,让他前去调查灏城,翻一翻卫氏的旧账,
“我记得林胡人有不少迁到了山阴。”姜恒说。
“不错。”曾松知道姜恒在提出交易的条件了,“如今朝廷,是不太待见林胡人的。”
“因为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姜恒说。
耿曙欲言又止,姜恒缓缓摇头,示意先别说话。
曾松一笑:“林胡人眼下是最低等的奴隶,这个情况,恐怕十年间难以动摇。”
林胡人被送往各城以后,多充当奴隶活计,朝廷虽有法律严禁豢奴,各城中却仍在暗中买卖,买卖奴隶的,大多是风戎贵族与汉人。
“我要他们不被当成牲口。”姜恒说。
“这很难,姜大人,”曾松说,“您得知道,在咱们那位王陛下眼里,众生都是牲口,哪一族的人,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界圭忽然笑了起来,这话可不是一般人能说的,但曾松的身份是三朝老臣,当初在落雁时,他亦敢当着汁琮的面这么指责他。
姜恒说:“尽量不当作牲口。”
“这要看您能不能说服他们了。”曾松想了想,说,“我会尽力照拂,在我权力范围之内,慢慢地放走一些人,让他们回故乡生活,是可以的,只要不引起朝廷的注意。”
姜恒心道这真是一笔大买卖。曾松又说:“我要姜大人调查清楚,汗塞地区一带,年前氐人反叛的问题,并在朝廷上如实汇报。”
姜恒说:“我会尽力,却要看情况。”
曾松欣然点头,聪明人的对话总是很简单,轻轻松松,与姜恒达成交易。姜恒暗忖自己的身份,如今已仿佛成为了汁琮的特使,这么走一遭,只不知道要揭开多少内幕。
“小儿生性固执,”曾松又朝耿曙说,“有赖王子殿下多照顾了。”
“不客气。”耿曙答道,知道曾松所说,乃是想来放不下心的次子曾宇。
曾宇是个死脑筋的人,对汁琮忠心耿耿,有时更顽固得不知变通。但多少人俱是如此,一生建功立业不易,做好每一件事,已经很难。
姜恒见过曾松,与耿曙在山阴短暂逗留后,便离开这座城市,前往他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灏城。
较之塞北风戎人散落而居不同,氐人布满长城外东方的大多区域,村庄与村庄连在一起,这里也是农耕最发达、物产最为丰饶之处。汗塞一带土地肥沃,产出的粮米,则养活了雍国将近七成人口。
“须得易容,”姜恒不打算再用游医的身份,朝耿曙说,“我在塞外到处闲逛,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再不换个身份,就怕查不出什么来。”
耿曙说:“走完这一带,就得回去了罢?”
这是姜恒最后一处游历的区域,如今已经入秋了,半年时限已届,不能再耽搁下去。
“把这封信送回去,给汁琮。”姜恒朝界圭吩咐道,显然对他的芥蒂未完全消去,若即若离的。
“用不着我了?”界圭说,“你好狠的心,只有我在身边的时候,舅舅倒是叫得亲热。用不着我的时候,就把我赶回去了?”
姜恒正色道:“是的。”
耿曙不悦道:“你就去罢!怎么这么多话?平日里见你倒不像话多。”
姜恒说:“回落雁去,等我回来,先前的事,就不与你计较了。”
“成交。”界圭想了想,说,知道姜恒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不再记恨他了。
“你都忙什么?”姜恒问。
“练兵。”耿曙说,“训练他们,根据地形偷袭、渡河、平原徒步、纵马、攻占山丘、破城、夺旗、运送物资、埋伏战、遭遇战、游斗战、阵法。拉练么,都这样。”
“师父说得对,”姜恒想了想,说,“我的心肠太软了。”
他不得不承认,界圭的选择才是对的。
在耿曙眼里,姜恒却是没有缺点的。
“不是的,”耿曙说,“你做得对,这些日子里,我也在反省,我不该这么待他们。不该对林胡人这么残忍,朝廷要挑拨起情绪,朝林胡人开战,将他们说得十恶不赦,我都信了。但直到真正下手时,我又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算了。”姜恒比谁都了解耿曙,知道他是一根筋,判断情势往往单纯凭借感觉,不会加入诸方的利益考量,说这话,只是因为他在自己面前毫无原则与坚持,从小到大的习惯让他认为,弟弟读了许多圣贤书,比自己更明白事理,他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有冲突,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山阴城,界圭消失了,也不知是回落雁复命,还是去追杀剩余的林胡人了。姜恒心道千万不要,如果界圭真的再这么做,他们之间,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他不讨厌界圭,那天他之所以愤怒,缘因界圭不理解他,而他本该理解自己的。
与其说是朝界圭发火,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失望,他以为界圭是知己,却得到了这么一个回答的失望。
幸而他与耿曙在一起了,这让他心情稍微好了些。
山阴城是曾家的封城,不及落雁庄严肃穆,却较之王都更为繁华。身为封地的公侯,曾家没有治辖权,只能享受城中的部分税赋,而因为南征的十年大计,近年来税赋也在不断收缩。
山阴
背靠贺兰山,于山麓的北边,治十七万户,其中又有不少是迁徙前来的塞外部族,以雍人最多,其次风戎人,最后是氐人与新迁的林胡人。
百年前,周、曾、耿、卫四大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汁氏远征塞外,平定侵扰洛阳的风戎人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卫氏擅治军;曾氏则为汁家的高参幕僚;耿家主管守卫王室与刺杀;周氏主管外交与商贸。
汁家在塞北自立为王后,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大安、山阴与灏城封给了三名门客,奈何耿家人丁凋零,当家主不愿迁走,宁愿留在落雁,时刻陪伴在王族身边。于是耿家成为了唯一没有封地的大贵族。
一代又一代下来,耿渊与汁琅、汁琮兄弟情同手足,于是耿曙归朝后,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被收作汁琮的义子。
山阴城半在山腰上,到得秋季,城内欣欣向荣,虽以雍律治理,却因远离落雁,又有胡人混杂,较之王都充满了烟火气,烤饼摊、面摊多了不少。初秋时山前已有黄叶,雨季过去,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蓝天映着山下的景色,投在城外湖里,赏心悦目。
“我不想去见曾家家主。”姜恒朝耿曙说。
两兄弟抵达山阴后,耿曙便找了一家驿站,出示自己腰牌,在后院卸车下货,说道:“你说了算,想做什么都行。”
姜恒想了想,说:“还是去见一面罢。”
耿曙:“嗯。”
姜恒又觉得无趣,这伙公卿与士大夫,成天缩在城中,外头的世间疾苦,于他们而言仿佛不存在,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每个地方每年死了多少人、缴上多少税,百姓变成了数目,生活的苦难折算成了粮食与钱,为此而语。
“算了不去了。”姜恒又说。
“好。”耿曙说,并去小二处吩咐,杀两只鸡,一只炖汤,一只蒸得嫩嫩的斩件蘸葱姜油吃。
两人凑着一张矮案,姜恒确实饿好些天了,林胡人所食不过烤肉上撒点盐,大多时候困苦潦倒,只吃干粮。姜恒饿得眼睛发绿,耿曙便道:“慢点吃。”
正吃饭时,他又看见了界圭,界圭一身衣服脏兮兮的,大摇大摆进来,在驿站让小二做了一碗面,犹如野人一般。
“你还不回去?”耿曙朝界圭道。
界圭说:“我换了主人,主人不要我,只能当流浪狗了。”
姜恒叫来小二,盛了一大碗汤、半只鸡,说:“送过去给他吃。”
界圭也不客气便吃了,耿曙让他晚上去睡柴房,免得来打扰他与姜恒,界圭也没有异议,就此安顿下来。
“南方怎么样?”姜恒吃得太饱,晚上还睡不着。
“被你说对了,”耿曙躺在床上,搂着姜恒,注视他的眼睛,嘴唇动了动,说,“南方四国今年不会开战,太子灵派人到宋邹那里,讨要金玺,被宋邹回绝了。”
金玺不在宋邹手中,哪怕把嵩县翻过来也没用。宋邹按着姜恒的吩咐,昭告天下——谁能替姬家收拾这残破河山,令神州大地重归一统,金玺便交给谁。
于是太子灵只得回去与门客商量,要拿到金玺,成为盟主,就要让余下四国包括北雍发出称臣令,想得到称臣令,就必须自立为天子。
而眼下五国,谁也不敢自立为天子,否则一定会遭到各国的讨伐,姜恒成功地把对外问题,转化成了南方四国的内斗。
“目前代国愿意与郑结盟。”耿曙说,“梁、郢两地不愿意,管魏派出去的说客起到作用,郢王按着此事,不参与联军,只能说再看罢。管相说,明年开春,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
“会的,”姜恒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耿曙翻了翻姜恒路上记载的册子,说:“是真的吗?”
每一页,都是雍国百姓的血与泪,耿曙从未听说过,东宫议政,也从来不说这些,他们离民间实在太远了,哪怕地方官每月的汇报与简书上,百姓的生活苦难也会被繁杂事务所掩盖。
汁琮只有一个目标,即南征,收复中原。除此之外,所有的民生、贸易等问题,都要为这个宏图伟业让步,他清楚地知道国内有许多问题,但等他打下梁国、郑国,一切都不会再成为问题。
只是这个目标被姜恒与太子灵联手打断了,导致如今国内的问题已暴露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姜恒道:“每一个人都有名字,那些生活都是真真切切的。你们看了我发回去的信吗?”
“看了。”耿曙翻过一页,聚精会神地读着。
“他怎么说?”姜恒问。
耿曙答道:“回去你就知道了。”他不想告诉姜恒,因为他的信,导致朝廷内互相倾轧的派系,有了许多杀人诛心的借口,起初汁琮杀大臣杀得沙洲血流成河,其后天牢内则人满为患。
不知道多少人已把姜恒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得他咬牙切齿,但耿曙不在乎,文臣能把他们怎么样?军队在他的手里,只要在他手里,姜恒就不会有危险。
谁敢碰姜恒一根手指头,他耿曙就会把他们杀个干干净净。
第87章 曾家主
翌日, 曾家来人了。
姜恒知道他们一定会来,自己与耿曙进城的一刻,曾家就得到了消息。
只不过没想到,居然是曾家的当家主亲自拜访。
这位名唤曾松的老者, 乃是汁琅与汁琮之父、上上任雍王朝中的老臣。汁琅继位后, 曾松担任太傅四年, 直到汁琮担任雍王, 曾松才告老, 回到封地,留下他的长子曾嵘与庶出次子曾宇, 为王朝效力。
“王子殿下,姜大人,”曾松端详姜恒, 说,“这一路上辛苦了。”
姜恒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此时就像一名困苦的寒门学子般,吃尽苦头, 却依旧掩盖不住眼里的那一抹亮色。耿曙则简单地点了点头, 亲手给曾松沏茶。
“还行吧,”姜恒笑道, “算不上辛苦。曾侯有何赐教?”
“不敢当。”曾松眯起眼, 说道,“姜大人何时回朝?”
姜恒算了下, 出来已有四个月, 按理说, 要走遍雍国, 花上三年时间也不算多,只是大多区域地广人稀,没有去的必要,四个月里,他踏足的有人聚集之处,已近十之五六。
“快了吧,”姜恒没有进任何大城,毕竟那些城市,朝廷已掌握了动向,“也许会提前结束,曾侯有什么需要我带的话吗?”
“汗塞夹岭之地,姜大人去过吗?”曾松又有意无意,望向案上摆在一旁的记事册,姜恒也大大方方,取过来让他观阅。
汗塞夹岭,也称作并山走廊,狭长的山脉中间是一道广阔的平原,乃是塞外最适宜耕种之地,也是另一座大城,卫氏封地灏城的控制范围。
“没有,”姜恒说,“这一路上,我给雍王找的麻烦实在太多了,氐人在并山走廊耕作三十余年,目前相较而言,仍算得上相安无事,不想再去翻旧账。”
曾松认真地看过姜恒的记载,年迈的他目光锐利,说道:“我带来了一份经商文书,方便姜大人在灏城一带活动。三十年前,我也想过做这么一件事,奈何阻力诸多,我又是曾家人,有许多话,不方便在王陛下的面前说。”
界圭抬起头,嘲讽道:“你不敢说的话,就让别人替你说,这算盘不也打得太精了?”
灏城是卫家的地盘,姜恒听曾松这么说,便知道这里头一定有猫腻。而界圭正在提醒他,不要当了曾家借刀杀人的那把刀。
曾松笑道:“界大人开玩笑了,都是雍国的臣子,有些话,总归有人得去说。”
一直沉默的耿曙也察觉到了,沉声道:“你有两个儿子,还怕话没人说?”
曾松笑了起来,与姜恒对视,姜恒心知肚明,这是一桩交易。曾松开门见山,让他前去调查灏城,翻一翻卫氏的旧账,
“我记得林胡人有不少迁到了山阴。”姜恒说。
“不错。”曾松知道姜恒在提出交易的条件了,“如今朝廷,是不太待见林胡人的。”
“因为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姜恒说。
耿曙欲言又止,姜恒缓缓摇头,示意先别说话。
曾松一笑:“林胡人眼下是最低等的奴隶,这个情况,恐怕十年间难以动摇。”
林胡人被送往各城以后,多充当奴隶活计,朝廷虽有法律严禁豢奴,各城中却仍在暗中买卖,买卖奴隶的,大多是风戎贵族与汉人。
“我要他们不被当成牲口。”姜恒说。
“这很难,姜大人,”曾松说,“您得知道,在咱们那位王陛下眼里,众生都是牲口,哪一族的人,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界圭忽然笑了起来,这话可不是一般人能说的,但曾松的身份是三朝老臣,当初在落雁时,他亦敢当着汁琮的面这么指责他。
姜恒说:“尽量不当作牲口。”
“这要看您能不能说服他们了。”曾松想了想,说,“我会尽力照拂,在我权力范围之内,慢慢地放走一些人,让他们回故乡生活,是可以的,只要不引起朝廷的注意。”
姜恒心道这真是一笔大买卖。曾松又说:“我要姜大人调查清楚,汗塞地区一带,年前氐人反叛的问题,并在朝廷上如实汇报。”
姜恒说:“我会尽力,却要看情况。”
曾松欣然点头,聪明人的对话总是很简单,轻轻松松,与姜恒达成交易。姜恒暗忖自己的身份,如今已仿佛成为了汁琮的特使,这么走一遭,只不知道要揭开多少内幕。
“小儿生性固执,”曾松又朝耿曙说,“有赖王子殿下多照顾了。”
“不客气。”耿曙答道,知道曾松所说,乃是想来放不下心的次子曾宇。
曾宇是个死脑筋的人,对汁琮忠心耿耿,有时更顽固得不知变通。但多少人俱是如此,一生建功立业不易,做好每一件事,已经很难。
姜恒见过曾松,与耿曙在山阴短暂逗留后,便离开这座城市,前往他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灏城。
较之塞北风戎人散落而居不同,氐人布满长城外东方的大多区域,村庄与村庄连在一起,这里也是农耕最发达、物产最为丰饶之处。汗塞一带土地肥沃,产出的粮米,则养活了雍国将近七成人口。
“须得易容,”姜恒不打算再用游医的身份,朝耿曙说,“我在塞外到处闲逛,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再不换个身份,就怕查不出什么来。”
耿曙说:“走完这一带,就得回去了罢?”
这是姜恒最后一处游历的区域,如今已经入秋了,半年时限已届,不能再耽搁下去。
“把这封信送回去,给汁琮。”姜恒朝界圭吩咐道,显然对他的芥蒂未完全消去,若即若离的。
“用不着我了?”界圭说,“你好狠的心,只有我在身边的时候,舅舅倒是叫得亲热。用不着我的时候,就把我赶回去了?”
姜恒正色道:“是的。”
耿曙不悦道:“你就去罢!怎么这么多话?平日里见你倒不像话多。”
姜恒说:“回落雁去,等我回来,先前的事,就不与你计较了。”
“成交。”界圭想了想,说,知道姜恒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不再记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