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黎帆在灯光幽淡的门楼前逗留了片刻,绕到后院去。一来,那里位于乌雀巷内,不易被人觉察。二来,可以直接到达洋楼位置。他抱着这个心思到了巷内围墙外,看看高度,没费什么力气就逾墙进去了。
进了李宅后院,黎帆没有轻举妄动,他倚靠在墙边阴影里,仔细侦看院中的详情。但见各色新移植的树木,活的活,死的死,黄的黄,枯的枯,新铺的草坪地上,草茎细密,幽幽传来一声小猫的鸣叫。这叫声,愈发地衬托出院中的宁谧。黎帆独自在幽静的李宅后院,几乎无法去想象它过去承载过的钟鸣鼎食般的世族生活。更无法去想象董雪君藏身在阴暗密室内,避开世人耳目的孤寂生活。
他木立良久,耳听着远近的轰鸣声渐渐平息下去,这才自信地迈开步伐向前走去。洋楼底层入口的门扇上,有铜锁加固。黎帆犹豫了一下,去墙角拣起块陈年皮实的青砖,左手扶正锁身,右手执转照着锁扣结合部全力地砸,一下、两下、三下……
第十二下时,但听得着手处声音暗哑,锁扣松掉。他将这锁扔在台阶下的草丛里,凝神静听四周的动静,猜测自己这响动会不会惊动附近的住户。不过,临行之际,他有九成把握,确定自己的举动不给能沉溺于迎接新年欢庆中的人们以任何的警觉。
他推开门进了楼里,一缕雪白的月光从二楼屋顶的天窗处直射进来,像一根水银的光柱,泻洒在方砖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条状的光斑。黎帆望着这道从天而降的光线,伫立不动,意念中出现的人,是在这幢楼房里独居数十年,直至老去的朱正鼎。他选择这里作为居所,当然不是为了李三少爷,目标很明确:董雪君。此人用情至深,寻不着她的下落,就选她曾经藏身的地点,每日里想必是对着这皎洁的月光,回忆昔日大学同窗时的欢乐,当是一番令人荡气回肠的情景了。不过,他是怎样得知董雪君在这里住留过呢?是日后军旅生涯中李三少爷和他见面时告诉他的?如果是这样,他应该知道董雪君的归宿地。毕竟,范家被毁之后,他成了她的保护人。但从朱正鼎最终驻守这里的迹象来看,董雪君最后的下落也许就在这里了。李三少爷从军之后,她应该不会留在李宅,难道……
第332节:第十一章生死终结
在这道月光面前,黎帆的思路异常的清晰,内心不由得升起了一丝伤感,他赶紧摆脱掉这种忧郁的心态,快步来到那道与周边墙壁浑然一体几近天衣无缝的密室门前。他果断地扭动把手,往后一拉,气窗里月光迷离,映照得下面幽明各半,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更多的是某种凄楚的色调。当然,这样的光亮不足以让黎帆透彻地研究密室内部的构造细节。他从兜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细支聚光电筒,揿下按钮,顿时密室里一片光明。在这样的光亮下,密室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
黎帆抛开了内心受场景氛围影响导致的灰暗情绪,快步拾阶而下,来到那些倚墙陈设的民国年间的家具床铺间,开始了自己首次对于这里的细致检查。对于橱柜、桌椅以及雕花木床,他只是浅作翻寻便放弃了。在他看来,这些随时可以搬动移走的东西,将不值得藏匿重要的物件。宋五,决不会放心这样做。只有地面,墙体,才有可能长久地保存一样东西。
他先从地面开始,一寸寸地查找,地面上铺的是一层水磨方砖,用糯米浆固定,虽然深入地下,但坚固程度良好,逐块探照都没有出现翻动的缝隙。好在房间不大,不消半个小时,基本上可以排除砖块下藏物的可能了。
现在,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墙壁。这三面深藏在地下四米开外的砖墙上,镶嵌着约莫一米五左右的护墙板,虽然年久受潮气的腐蚀,但由于木质上佳,只见少许的糟朽褪色,并没有明显破坏痕迹。他先在整面的板壁上大致地察看一番,感觉到在视野正常触及的地方,不太有秘藏的可能。于是便俯下身去,从最偏僻的角落——最内里靠近阶梯后侧的地方开始。放大聚光度的手电,正对着木板的下沿和墙根缓缓移动着。这里的细节处纤毫毕现。因为潮湿和干涸日复一日地作用影响,已经出现了裂纹,底端幽暗发黑的接榫口,只剩半截粘连在木板上的雕花,都历历在目。不过,没有任何开启移动的迹象。
黎帆叹口气,正要站起身易换位置。但是,手电光柱垂下时,正好和顶端倚墙靠壁的一块半截子方砖相遇,精神高度集中的黎帆隐约看见了一小撮浮土。他忙又重新蹲下,伸手一捻,这些土和其他地方的浮灰截然不同。他惊叹一声,手在砖面上拂了一下,发现它插在板壁之下的那半截,正好有两三公分的空隙。他的左手执电筒,右手伸进去往下一抠,正好搭住了砖头的顶部,使劲地扒动,居然应手而起。他心中会意,怪不得从外面看不清楚底细,原来动它还得在空隙里做文章。
眼见这块方砖起了身,一角虚架在板壁下方,但外端也露出了空当儿,正好容手指插入。黎帆五指用力一提,这块砖被完全揭起、挪移,下面有一个生满铜锈的巴掌大的方盒子。黎帆长长地吁口气,将手电衔在嘴里,双手深入砖洞将它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放在面前。这个铜盒不大,藏匿不了多少珍奇异物,看来和自己起先的猜测相符。但里面的东西极有可能是信息的承载物。它的存在,实在是充满了诱惑,到底有怎样的信息令那么多人对它虎视眈眈呢?
进了李宅后院,黎帆没有轻举妄动,他倚靠在墙边阴影里,仔细侦看院中的详情。但见各色新移植的树木,活的活,死的死,黄的黄,枯的枯,新铺的草坪地上,草茎细密,幽幽传来一声小猫的鸣叫。这叫声,愈发地衬托出院中的宁谧。黎帆独自在幽静的李宅后院,几乎无法去想象它过去承载过的钟鸣鼎食般的世族生活。更无法去想象董雪君藏身在阴暗密室内,避开世人耳目的孤寂生活。
他木立良久,耳听着远近的轰鸣声渐渐平息下去,这才自信地迈开步伐向前走去。洋楼底层入口的门扇上,有铜锁加固。黎帆犹豫了一下,去墙角拣起块陈年皮实的青砖,左手扶正锁身,右手执转照着锁扣结合部全力地砸,一下、两下、三下……
第十二下时,但听得着手处声音暗哑,锁扣松掉。他将这锁扔在台阶下的草丛里,凝神静听四周的动静,猜测自己这响动会不会惊动附近的住户。不过,临行之际,他有九成把握,确定自己的举动不给能沉溺于迎接新年欢庆中的人们以任何的警觉。
他推开门进了楼里,一缕雪白的月光从二楼屋顶的天窗处直射进来,像一根水银的光柱,泻洒在方砖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条状的光斑。黎帆望着这道从天而降的光线,伫立不动,意念中出现的人,是在这幢楼房里独居数十年,直至老去的朱正鼎。他选择这里作为居所,当然不是为了李三少爷,目标很明确:董雪君。此人用情至深,寻不着她的下落,就选她曾经藏身的地点,每日里想必是对着这皎洁的月光,回忆昔日大学同窗时的欢乐,当是一番令人荡气回肠的情景了。不过,他是怎样得知董雪君在这里住留过呢?是日后军旅生涯中李三少爷和他见面时告诉他的?如果是这样,他应该知道董雪君的归宿地。毕竟,范家被毁之后,他成了她的保护人。但从朱正鼎最终驻守这里的迹象来看,董雪君最后的下落也许就在这里了。李三少爷从军之后,她应该不会留在李宅,难道……
第332节:第十一章生死终结
在这道月光面前,黎帆的思路异常的清晰,内心不由得升起了一丝伤感,他赶紧摆脱掉这种忧郁的心态,快步来到那道与周边墙壁浑然一体几近天衣无缝的密室门前。他果断地扭动把手,往后一拉,气窗里月光迷离,映照得下面幽明各半,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更多的是某种凄楚的色调。当然,这样的光亮不足以让黎帆透彻地研究密室内部的构造细节。他从兜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细支聚光电筒,揿下按钮,顿时密室里一片光明。在这样的光亮下,密室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
黎帆抛开了内心受场景氛围影响导致的灰暗情绪,快步拾阶而下,来到那些倚墙陈设的民国年间的家具床铺间,开始了自己首次对于这里的细致检查。对于橱柜、桌椅以及雕花木床,他只是浅作翻寻便放弃了。在他看来,这些随时可以搬动移走的东西,将不值得藏匿重要的物件。宋五,决不会放心这样做。只有地面,墙体,才有可能长久地保存一样东西。
他先从地面开始,一寸寸地查找,地面上铺的是一层水磨方砖,用糯米浆固定,虽然深入地下,但坚固程度良好,逐块探照都没有出现翻动的缝隙。好在房间不大,不消半个小时,基本上可以排除砖块下藏物的可能了。
现在,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墙壁。这三面深藏在地下四米开外的砖墙上,镶嵌着约莫一米五左右的护墙板,虽然年久受潮气的腐蚀,但由于木质上佳,只见少许的糟朽褪色,并没有明显破坏痕迹。他先在整面的板壁上大致地察看一番,感觉到在视野正常触及的地方,不太有秘藏的可能。于是便俯下身去,从最偏僻的角落——最内里靠近阶梯后侧的地方开始。放大聚光度的手电,正对着木板的下沿和墙根缓缓移动着。这里的细节处纤毫毕现。因为潮湿和干涸日复一日地作用影响,已经出现了裂纹,底端幽暗发黑的接榫口,只剩半截粘连在木板上的雕花,都历历在目。不过,没有任何开启移动的迹象。
黎帆叹口气,正要站起身易换位置。但是,手电光柱垂下时,正好和顶端倚墙靠壁的一块半截子方砖相遇,精神高度集中的黎帆隐约看见了一小撮浮土。他忙又重新蹲下,伸手一捻,这些土和其他地方的浮灰截然不同。他惊叹一声,手在砖面上拂了一下,发现它插在板壁之下的那半截,正好有两三公分的空隙。他的左手执电筒,右手伸进去往下一抠,正好搭住了砖头的顶部,使劲地扒动,居然应手而起。他心中会意,怪不得从外面看不清楚底细,原来动它还得在空隙里做文章。
眼见这块方砖起了身,一角虚架在板壁下方,但外端也露出了空当儿,正好容手指插入。黎帆五指用力一提,这块砖被完全揭起、挪移,下面有一个生满铜锈的巴掌大的方盒子。黎帆长长地吁口气,将手电衔在嘴里,双手深入砖洞将它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放在面前。这个铜盒不大,藏匿不了多少珍奇异物,看来和自己起先的猜测相符。但里面的东西极有可能是信息的承载物。它的存在,实在是充满了诱惑,到底有怎样的信息令那么多人对它虎视眈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