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朱先生呵呵笑道:“你们旅社现成住着位贵客,可不要替你介绍生意了。《吴陵日报》的黎编辑,文化人啊!回头替你宣传宣传,人民旅社可就名声大振了。”
女孩望着黎帆,一脸的惊喜,连忙去柜台下面摸出上好的茶叶来,替他们沏泡。朱先生大笑,问黎帆去哪里坐坐,黎帆体虚,依旧指指楼上。当下,那女孩用托盘端了两杯茶跟在他们后面,去了黎帆的客房,安排好桌椅后,这才笑眯眯地下去了。
朱先生端详着黎帆的脸色,说:“山酒好喝,但后劲儿伤人啊。你第一次尝,就吃苦头了吧?以后得减量二分之一。这样,既不伤身,又能愉悦心情。山里面,还是适合休养生息的。你说呢?”
黎帆见他侃侃而谈,没有半点生分之意,也就丢开了矜持,说:“朱家仍旧是镇中举足轻重的大家族。连旅社里的小姑娘见了都有倚仗的意思。敢问朱先生的确切身份?”
第181节:第七章意外的逃亡
朱先生点起烟来,不经意道:“黎编辑是见过世面的。小地方有世族久住,自然而然会受人尊重的。先父去世前,想必告诉了你朱正鼎伯父的旧事了吧?其实老一辈真是迂腐,看不透世事浮沉。1949年以后,正鼎伯父剿匪路过附近,曾透露出归乡探亲的意愿。可是一干长辈只记得几年前险些灭族的怨恨,却没料想他是堂堂吴陵公安局长,三八式干部,也算是朱氏家族这一代人中佼佼者了。有他扛住大梁,宏门还是族中的主体,哪来日后的主干萧条、旁枝茂盛的局面?这一点,先父晚年也有所悟,但为时已晚了。”
黎帆对于朱氏家族在朱家镇中的事情,已然烂熟于胸。听他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也不当回事,丢在一旁,单刀直入地向他提及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这次,依然是故伎重施,说:“世族豪门,是历史形成的。吴陵中不也有吗,譬如李家,抗战时期有一位名人随苏鲁皖游击总部驻节朱家镇。此人姓李,名元中,上校参谋主任,可是个实权在握的人物啊。李家因为有他,日伪都不敢欺人太甚,放过了李家的产业。朱家可惜当时没有这样的人物,不然的话,兴许就避免了这个劫数了。”
朱先生听了,略一思忖,笑笑说:“那时候兵荒马乱,人来人往,国共日伪川流不息。这么号人物不算突出,还真没听说过。”
黎帆点戳一句:“朱正太老先生生前提过他,说他和朱正鼎当时是莫逆之交。朱家上下都是知道的。长辈们难道忘记了?”
朱先生愣了一下,摇头说:“确实没听过。也许,当时正鼎伯父交往的军界人物太多,不足稀奇。”
黎帆从他口中钓不出有用的材料来,捧茶杯在手,啜了几口茶水,望着窗外秋色迷离的山色,默默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将近十分钟的冷场。
之后,朱先生打破了静默,咳嗽一声说:“黎编辑,其实有件事你不知道。本族自从外方迁居这山区小镇后,曾经有过一道非常严厉的禁令:禁止族中人等和李姓通婚。这条禁令至今仍然有效。中间缘由无人能解。我有时也想,或许朱家和李家结有世仇,势如水火。或者,两家有血缘关系,怕乱了血亲排序?我瞧,似乎前者可能性居多。后者倒是不大可能的。你若不提李三少爷,我还想不到这件事情上来。”
黎帆笑了起来,刚要说话,门外走廊楼板一通乱响,隔壁的两个住客回来了。
黎帆指指板壁,轻声道:“隔墙有耳,咱们还是另选个地方谈吧。”
朱先生讶然道:“不过是一个收山货的外地人,怕他做什么?”
黎帆说:“有两个新来的,流里流气不像正经人,咱们避开算了。免得自寻烦恼。”
第182节:第七章意外的逃亡
眼看着夕阳西垂,暮色将临。朱先生索性邀他一起出去,到街上找家饭店,边喝酒边聊。黎帆昨晚宿醉尚存,不禁面有难色。朱先生省悟过来,摆手道:“那么,改喝茶吧。喝茶醒酒,又消化食物,一举两得。”
这两人下楼还是去了黎帆昨晚醉酒之地。坐下来准备继续闲聊。店里伙计见了笑嘻嘻道:“这位先生昨晚一个人自斟自饮喝的是闷酒,没有情趣。今天请朱先生来,两个人喝酒才叫热闹呢。”
黎帆脸朝店门而坐,望着朱先生白皙浑圆的脸庞,回忆着两人方才在旅店里被打断的话题,刚刚讲到“李三少爷”这四个字,正稍感有些不妥时,忽见门外走进三个人来,有说有笑,操着吴陵口音。其中一个人面容非常熟悉,目光扫过黎帆和朱先生,但却没有丝毫的反应。
黎帆猛想起,这个人是吴陵刑侦队的刑警,曾经在报社和自己有过数面之缘。他心中惊惶,急忙低下头来,佯装喝茶。朱先生不明就里,开口刚说了一个“黎”字,便被他在桌下踢了一脚,愕然不解地刹住了下面的话。
那三个人在饭店里瞅了几眼,似乎对环境不满意,挥挥手又谈笑着出门往别处去了。
黎帆出了身冷汗,悄悄跟到门口,目送他们走远了,这才吁了口气,双腿一软坐了下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先生试探着问:“黎编辑,刚才那几个人你认识?”
黎帆点点头,撒个谎道:“吴陵的几个恶少混混,和我曾在酒吧里发生过冲突。真是人在异乡遇见鬼了。”
朱先生微笑道:“你放心吧,这一带是我们朱家的地盘,不论他是怎样三头六臂的人物,也要低头礼让三分。怕他做什么?咱们继续聊。”
女孩望着黎帆,一脸的惊喜,连忙去柜台下面摸出上好的茶叶来,替他们沏泡。朱先生大笑,问黎帆去哪里坐坐,黎帆体虚,依旧指指楼上。当下,那女孩用托盘端了两杯茶跟在他们后面,去了黎帆的客房,安排好桌椅后,这才笑眯眯地下去了。
朱先生端详着黎帆的脸色,说:“山酒好喝,但后劲儿伤人啊。你第一次尝,就吃苦头了吧?以后得减量二分之一。这样,既不伤身,又能愉悦心情。山里面,还是适合休养生息的。你说呢?”
黎帆见他侃侃而谈,没有半点生分之意,也就丢开了矜持,说:“朱家仍旧是镇中举足轻重的大家族。连旅社里的小姑娘见了都有倚仗的意思。敢问朱先生的确切身份?”
第181节:第七章意外的逃亡
朱先生点起烟来,不经意道:“黎编辑是见过世面的。小地方有世族久住,自然而然会受人尊重的。先父去世前,想必告诉了你朱正鼎伯父的旧事了吧?其实老一辈真是迂腐,看不透世事浮沉。1949年以后,正鼎伯父剿匪路过附近,曾透露出归乡探亲的意愿。可是一干长辈只记得几年前险些灭族的怨恨,却没料想他是堂堂吴陵公安局长,三八式干部,也算是朱氏家族这一代人中佼佼者了。有他扛住大梁,宏门还是族中的主体,哪来日后的主干萧条、旁枝茂盛的局面?这一点,先父晚年也有所悟,但为时已晚了。”
黎帆对于朱氏家族在朱家镇中的事情,已然烂熟于胸。听他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也不当回事,丢在一旁,单刀直入地向他提及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这次,依然是故伎重施,说:“世族豪门,是历史形成的。吴陵中不也有吗,譬如李家,抗战时期有一位名人随苏鲁皖游击总部驻节朱家镇。此人姓李,名元中,上校参谋主任,可是个实权在握的人物啊。李家因为有他,日伪都不敢欺人太甚,放过了李家的产业。朱家可惜当时没有这样的人物,不然的话,兴许就避免了这个劫数了。”
朱先生听了,略一思忖,笑笑说:“那时候兵荒马乱,人来人往,国共日伪川流不息。这么号人物不算突出,还真没听说过。”
黎帆点戳一句:“朱正太老先生生前提过他,说他和朱正鼎当时是莫逆之交。朱家上下都是知道的。长辈们难道忘记了?”
朱先生愣了一下,摇头说:“确实没听过。也许,当时正鼎伯父交往的军界人物太多,不足稀奇。”
黎帆从他口中钓不出有用的材料来,捧茶杯在手,啜了几口茶水,望着窗外秋色迷离的山色,默默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将近十分钟的冷场。
之后,朱先生打破了静默,咳嗽一声说:“黎编辑,其实有件事你不知道。本族自从外方迁居这山区小镇后,曾经有过一道非常严厉的禁令:禁止族中人等和李姓通婚。这条禁令至今仍然有效。中间缘由无人能解。我有时也想,或许朱家和李家结有世仇,势如水火。或者,两家有血缘关系,怕乱了血亲排序?我瞧,似乎前者可能性居多。后者倒是不大可能的。你若不提李三少爷,我还想不到这件事情上来。”
黎帆笑了起来,刚要说话,门外走廊楼板一通乱响,隔壁的两个住客回来了。
黎帆指指板壁,轻声道:“隔墙有耳,咱们还是另选个地方谈吧。”
朱先生讶然道:“不过是一个收山货的外地人,怕他做什么?”
黎帆说:“有两个新来的,流里流气不像正经人,咱们避开算了。免得自寻烦恼。”
第182节:第七章意外的逃亡
眼看着夕阳西垂,暮色将临。朱先生索性邀他一起出去,到街上找家饭店,边喝酒边聊。黎帆昨晚宿醉尚存,不禁面有难色。朱先生省悟过来,摆手道:“那么,改喝茶吧。喝茶醒酒,又消化食物,一举两得。”
这两人下楼还是去了黎帆昨晚醉酒之地。坐下来准备继续闲聊。店里伙计见了笑嘻嘻道:“这位先生昨晚一个人自斟自饮喝的是闷酒,没有情趣。今天请朱先生来,两个人喝酒才叫热闹呢。”
黎帆脸朝店门而坐,望着朱先生白皙浑圆的脸庞,回忆着两人方才在旅店里被打断的话题,刚刚讲到“李三少爷”这四个字,正稍感有些不妥时,忽见门外走进三个人来,有说有笑,操着吴陵口音。其中一个人面容非常熟悉,目光扫过黎帆和朱先生,但却没有丝毫的反应。
黎帆猛想起,这个人是吴陵刑侦队的刑警,曾经在报社和自己有过数面之缘。他心中惊惶,急忙低下头来,佯装喝茶。朱先生不明就里,开口刚说了一个“黎”字,便被他在桌下踢了一脚,愕然不解地刹住了下面的话。
那三个人在饭店里瞅了几眼,似乎对环境不满意,挥挥手又谈笑着出门往别处去了。
黎帆出了身冷汗,悄悄跟到门口,目送他们走远了,这才吁了口气,双腿一软坐了下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先生试探着问:“黎编辑,刚才那几个人你认识?”
黎帆点点头,撒个谎道:“吴陵的几个恶少混混,和我曾在酒吧里发生过冲突。真是人在异乡遇见鬼了。”
朱先生微笑道:“你放心吧,这一带是我们朱家的地盘,不论他是怎样三头六臂的人物,也要低头礼让三分。怕他做什么?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