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晚上十一点钟。”奇奇金毫不含糊地说,他那肥厚的手掌啪地一声打在桌面上,象是打上了一个句号。
“可是,十一点不一定……”政委迟疑不决。
“十一点。”奇奇金重复了一遍。
“准时吗?”
奇奇金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
“以一个老革命者的名义发誓。”
奇奇金自认为是个老革命者。电报局政委曾对我讲过,十二年前,大学生们闹事的时候,当时奇奇金也是个大学生,鼻子被一个警察打出了血。尽管这段小插曲在俄国革命运动史册上算不上金色的一页,但奇奇金喜欢回顾它。
“请在十一点整到报务室来吧,科萨切夫斯基同志!你将同萨拉托夫通话,”奇奇金说。
“你最好能事先给我打个电话,科萨切夫斯基,”当我们离开“老革命”的办公室后,政委说道,“我非常怀疑今天能恢复联系。”
“就是嘛!”阿尔秋欣随声附会道,奇奇金的那番话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俗话说,柴禾堆里找不到草料,欠债人那儿找不到钱,手心里种不出粮食……”
“大对了,太对了,”政委笑了,“这是老百姓的说大白话。”
但是他们都错了:联系确实于夜间十一点整恢复了,然而不是在当天,而是一周以后……
二
我们步行回到了位于彼得洛夫门的刑事侦察局。
没被踏过的白雪和宁静无人的林荫大道极其洁净美丽。只有特鲁坡那边有些影子在晃动:大概是在做买卖。栖在树枝上的乌鸦乏力地叫着……
代表大会能否通过布列斯特条约,我不能做出肯定答复。一切都变幻莫测,大令人难以捉摸了。脚下的雪松软而易碎……
“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阿尔秋欣在喊我。
“什么事?”
“这是怎么啦,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寄,全部三千万,就象花一个戈比那样,都用去买步枪和包脚布吗?”
从他的语气中我明白了,他不同意我的计划。阿尔秋欣是个会过日子的庄稼汉,他知道,如果在军用仓库里找一找,能找出不止十万支步枪。
武器不是肉,也不是油脂。在一九一八年,武器是不值钱的。在苏哈列夫卡一支最漂亮的左轮手枪只能换到四俄磅油脂,一挺机枪的公道价格是……
“三千万这个数字不准,而是二千九百万将用来购买军用物资,”我同他开玩笑道。
“真有你的!”
他不吭声了。
“那一百万干什么用?”
“另有所用”。
“用在哪些方面?”
“那还少嘛!比方说,给那些出色的战士买金牙……”
菲立蒙站住了,立在雪里发愣。
“嘲笑人吗?”
他大笑,摇晃着树于。从树上落下的雪花犹如一等面粉那么细白。这使我想起,昨天曾遵照雷恰洛夫的命令,分给刑侦局每个工作人员一俄磅黑麦面粉,这是对消灭了四名武装匪徒的奖励。
现在每天下午两点整,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就会响起来:雷恰洛夫十分关心来自萨拉托夫的消息。
那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啦?在生活里我最不喜欢情况不明。一切都应有始有终。
……这次,当有人轻轻叩旅馆房间的玻璃门时,第一个醒来的不是我,而是菲立蒙。
“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他摇晃我的肩膀,“通讯员来了,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
屋里的灯已亮,我对刺眼的灯光还不习惯。我怎么也不能从睡梦中醒过来。吊灯的灯光一会儿聚成一束光点,一会儿又散为浑浊不清的黄色光斑。
“通讯员?什么通讯员?”
“从喀山铁路管理局来的,”一个清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床旁站着一个穿棉袄的小伙子,他头上戴着缀着红缨子的带兔皮长耳罩的棉帽。
“是找你的,”阿尔秋欣说,“找你本人。”
“紧急电报,”小伙子清晰地说,并递给我一个蓝色的长信封,封面上还印着过了时的盘踞在皇冠下的双头鹰。
我坐在床边,两脚垂地。阿尔秋欣把短皮袄披在我的肩上,房里很冷。
信封里装的不是电报,而是莫斯科一喀山铁路局政委用那潦草的字迹写的便函。政委写道,他用直线电话同梁赞分局局长通过话。莫斯科刑侦局的特派小组已从萨拉托夫到了他们那里。小组带着贵重物品(后两个字的下面划了横道),由四名赤卫队员组成护送组负责押运。根据梁赞运行处政委的命令,已将小组成员和护送物品的赤卫队员安排在监察员专用的车厢里,挂在十分钟后即将开往莫斯科的邮车上。小组组长博林同志请政委迅速将此情况通知我。他还要求派人去接从梁赞来的小组……
莫非这张便条预示着牧首法衣圣器室盗窃案即将结束了吗?
阿尔秋欣不解地瞅着我。
“可是,十一点不一定……”政委迟疑不决。
“十一点。”奇奇金重复了一遍。
“准时吗?”
奇奇金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
“以一个老革命者的名义发誓。”
奇奇金自认为是个老革命者。电报局政委曾对我讲过,十二年前,大学生们闹事的时候,当时奇奇金也是个大学生,鼻子被一个警察打出了血。尽管这段小插曲在俄国革命运动史册上算不上金色的一页,但奇奇金喜欢回顾它。
“请在十一点整到报务室来吧,科萨切夫斯基同志!你将同萨拉托夫通话,”奇奇金说。
“你最好能事先给我打个电话,科萨切夫斯基,”当我们离开“老革命”的办公室后,政委说道,“我非常怀疑今天能恢复联系。”
“就是嘛!”阿尔秋欣随声附会道,奇奇金的那番话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俗话说,柴禾堆里找不到草料,欠债人那儿找不到钱,手心里种不出粮食……”
“大对了,太对了,”政委笑了,“这是老百姓的说大白话。”
但是他们都错了:联系确实于夜间十一点整恢复了,然而不是在当天,而是一周以后……
二
我们步行回到了位于彼得洛夫门的刑事侦察局。
没被踏过的白雪和宁静无人的林荫大道极其洁净美丽。只有特鲁坡那边有些影子在晃动:大概是在做买卖。栖在树枝上的乌鸦乏力地叫着……
代表大会能否通过布列斯特条约,我不能做出肯定答复。一切都变幻莫测,大令人难以捉摸了。脚下的雪松软而易碎……
“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阿尔秋欣在喊我。
“什么事?”
“这是怎么啦,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寄,全部三千万,就象花一个戈比那样,都用去买步枪和包脚布吗?”
从他的语气中我明白了,他不同意我的计划。阿尔秋欣是个会过日子的庄稼汉,他知道,如果在军用仓库里找一找,能找出不止十万支步枪。
武器不是肉,也不是油脂。在一九一八年,武器是不值钱的。在苏哈列夫卡一支最漂亮的左轮手枪只能换到四俄磅油脂,一挺机枪的公道价格是……
“三千万这个数字不准,而是二千九百万将用来购买军用物资,”我同他开玩笑道。
“真有你的!”
他不吭声了。
“那一百万干什么用?”
“另有所用”。
“用在哪些方面?”
“那还少嘛!比方说,给那些出色的战士买金牙……”
菲立蒙站住了,立在雪里发愣。
“嘲笑人吗?”
他大笑,摇晃着树于。从树上落下的雪花犹如一等面粉那么细白。这使我想起,昨天曾遵照雷恰洛夫的命令,分给刑侦局每个工作人员一俄磅黑麦面粉,这是对消灭了四名武装匪徒的奖励。
现在每天下午两点整,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就会响起来:雷恰洛夫十分关心来自萨拉托夫的消息。
那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啦?在生活里我最不喜欢情况不明。一切都应有始有终。
……这次,当有人轻轻叩旅馆房间的玻璃门时,第一个醒来的不是我,而是菲立蒙。
“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他摇晃我的肩膀,“通讯员来了,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
屋里的灯已亮,我对刺眼的灯光还不习惯。我怎么也不能从睡梦中醒过来。吊灯的灯光一会儿聚成一束光点,一会儿又散为浑浊不清的黄色光斑。
“通讯员?什么通讯员?”
“从喀山铁路管理局来的,”一个清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床旁站着一个穿棉袄的小伙子,他头上戴着缀着红缨子的带兔皮长耳罩的棉帽。
“是找你的,”阿尔秋欣说,“找你本人。”
“紧急电报,”小伙子清晰地说,并递给我一个蓝色的长信封,封面上还印着过了时的盘踞在皇冠下的双头鹰。
我坐在床边,两脚垂地。阿尔秋欣把短皮袄披在我的肩上,房里很冷。
信封里装的不是电报,而是莫斯科一喀山铁路局政委用那潦草的字迹写的便函。政委写道,他用直线电话同梁赞分局局长通过话。莫斯科刑侦局的特派小组已从萨拉托夫到了他们那里。小组带着贵重物品(后两个字的下面划了横道),由四名赤卫队员组成护送组负责押运。根据梁赞运行处政委的命令,已将小组成员和护送物品的赤卫队员安排在监察员专用的车厢里,挂在十分钟后即将开往莫斯科的邮车上。小组组长博林同志请政委迅速将此情况通知我。他还要求派人去接从梁赞来的小组……
莫非这张便条预示着牧首法衣圣器室盗窃案即将结束了吗?
阿尔秋欣不解地瞅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