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柴筝嘴边被咬出来的伤虽然好的七七八八,但用心看还有点痕迹,阮临霜又岂止用心。
“……”郑清和非常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
柴筝原本以为宣榜的太监那么急,赵谦至少已经坐在大殿上了,谁知她到时几位老学究还在交头接耳,又过了一会儿赵谦才露面,身边还跟着那位木桑的祭司。
当然,只有柴筝与阮临霜知道这蒙头盖脸,一点形貌都不外露的女子是木桑祭司,其它人只当这位是什么“道姑”,先帝晚年笃信这些,亲生的儿子也就难免。
这两人跟相互寄生似的,不管什么场合都不分开,就连上朝时赵谦也准备了一块金色的屏风,让木卿呆在后面旁听……此举引起过朝中大部分人的不满,然而赵谦一意孤行,甚至有位姓“许”的言官因此遭杖责,腰部向下被打断,形同废人。
自此以后言官们怼天怼地的脾气都收敛不少,全都冷眼旁观,看着赵谦如何败家,就连开口,也只是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对此朝廷失望至极的则干脆辞官,到天高地远的山水间去骂皇帝老子不是东西了。
赵谦出得题并不难,有了前世的经验,柴筝与阮临霜的表现都算良好,当然也没刻意出头,吓坏大学士们总不好,反而是郑清和中间有两段磕绊,他额上渗出虚汗,整个人涨得有些红,柴筝的余光中还看见吏部的几位大人们摇了摇头。
柴筝的原意是保持上辈子的名次不要动,她取个探花就够长脸了,何况对郑清和有愧在先,不能打压其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现在这种情况,郑清和君前奏对连流畅都算不上,全程言之无物,若不是只点了三个人,他连第三都够呛。
君前奏对需要当场点状元,而且以赵谦的意见为准,就算大学士们在下面吵得脸红脖子粗,也就是点蚊蚋的声音。
赵谦提笔,洋洋洒洒将金科状元、榜眼与探花的名字写上,由李端扯着嗓子宣读,“点!柴国公府柴筝为金科状元!”
“点!长安平郊县郑氏长子郑清和为榜眼!”
“点!当朝宰辅阮玉璋之女阮临霜为探花!”
李端宣到最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柴筝也一脸“我是不是聋了,赵谦你是不是疯了”的表情,唯有阮临霜风轻云淡面色不改,甚至还“谢主隆恩。”
赵谦去找她时,想的就是以状元之位来挑拨,自己这里行不通,不如另换个办法。
可惜,赵谦的眼界小了,他只畏惧柴远道的兵权,阮玉璋的民心,却不知道眼前这两位他视作棋子的小姑娘,才是惦记他皇权的“罪魁祸首”。
状元与探花……上辈子已经有过了,何况这种仰仗别人得来的东西,并不值得稀罕。
因此也就显得赵谦这些阴谋手段十分小气。
柴筝也是刚开始有些惊讶,觉得赵谦脑子坏掉了,随后倒也坦然接受,还想着将状元那一身大红袍穿上,途中再拉一队人敲锣打鼓吹唢呐,一路招摇着晃到家门口,让十里八乡、四邻街访都瞧瞧,自己这可是考了个状元回来,胸口那朵大红花都值得裱起来。
柴筝笑得有些过于开心,眼角都眯了起来,阮临霜也没有接受不了要当场闹起来的意思,甚至还向柴筝看了看,也跟着有些开心——
不管赵谦点了谁做状元,这个状元都会是她的。
这大殿上的氛围陡然间诡异起来,像这样点金科前三的场面,都是要记录下来的,有时候会特意安排记录官,有时候便由吏部侍郎兼任,但显然今日这名次大臣们之间有异议,所以迟迟落不下笔……柴筝与阮临霜或可在一二位上难分伯仲,但郑清和却是明明白白的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结果他取了榜眼,阮临霜只得了探花?
科举考试非比寻常,那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根基,若是如此乱来,谁人知道几年后这朝堂中会有多少浑水摸鱼之辈。
这几位大学士中有认才不认人的倔脾气,捞起官袍就上前,“陛下,我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赵谦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我看今日三位都是青年才俊,各有各的过人之处。”话锋一转又道,“为国选拔人才说到底也得用得顺手才行,要是各个都如当年的许章友,这朝廷恐怕早已分崩离析。”
许章友就是被杖刑打成废人的言官。
当今圣上这番话都说出来了,就算老头子今天不要命,也无法更改结果,因此不情不愿还是做了记载,随后会由吏部出榜文公告,状元爷先回家休息一日,第二日巡游全城,还有鸣锣开道和放鞭炮的,历年规矩都如此。
柴筝缩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倒也不是怂,就是觉得这会儿自己可怜弱小且无助……
上辈子虽然知道赵谦利欲熏心喜怒无常,但因为柴筝常年浪迹漠北,回京的日子屈指可数,也不大上朝,没怎么见过赵谦在群臣面前阴森着脸,这哪是一国君主的做派,简直像个土匪,爱干嘛干嘛,旁边人说得特别在理也能忽略无视。
柴筝不禁想,“那又何必设置这么多官位,朝廷中就你一个人足折腾不省功夫么……怪不得当初爹要小阮去漠北给我做军师,小阮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这京里的官成天提心吊胆的,过得是日子吗?”
赵谦显然是对这满堂死寂感到非常满意,他低着头,见高位之下跪了一片,人人都不敢抬眼正视他,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都退下,各做准备去吧。”
“……”郑清和非常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
柴筝原本以为宣榜的太监那么急,赵谦至少已经坐在大殿上了,谁知她到时几位老学究还在交头接耳,又过了一会儿赵谦才露面,身边还跟着那位木桑的祭司。
当然,只有柴筝与阮临霜知道这蒙头盖脸,一点形貌都不外露的女子是木桑祭司,其它人只当这位是什么“道姑”,先帝晚年笃信这些,亲生的儿子也就难免。
这两人跟相互寄生似的,不管什么场合都不分开,就连上朝时赵谦也准备了一块金色的屏风,让木卿呆在后面旁听……此举引起过朝中大部分人的不满,然而赵谦一意孤行,甚至有位姓“许”的言官因此遭杖责,腰部向下被打断,形同废人。
自此以后言官们怼天怼地的脾气都收敛不少,全都冷眼旁观,看着赵谦如何败家,就连开口,也只是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对此朝廷失望至极的则干脆辞官,到天高地远的山水间去骂皇帝老子不是东西了。
赵谦出得题并不难,有了前世的经验,柴筝与阮临霜的表现都算良好,当然也没刻意出头,吓坏大学士们总不好,反而是郑清和中间有两段磕绊,他额上渗出虚汗,整个人涨得有些红,柴筝的余光中还看见吏部的几位大人们摇了摇头。
柴筝的原意是保持上辈子的名次不要动,她取个探花就够长脸了,何况对郑清和有愧在先,不能打压其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现在这种情况,郑清和君前奏对连流畅都算不上,全程言之无物,若不是只点了三个人,他连第三都够呛。
君前奏对需要当场点状元,而且以赵谦的意见为准,就算大学士们在下面吵得脸红脖子粗,也就是点蚊蚋的声音。
赵谦提笔,洋洋洒洒将金科状元、榜眼与探花的名字写上,由李端扯着嗓子宣读,“点!柴国公府柴筝为金科状元!”
“点!长安平郊县郑氏长子郑清和为榜眼!”
“点!当朝宰辅阮玉璋之女阮临霜为探花!”
李端宣到最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柴筝也一脸“我是不是聋了,赵谦你是不是疯了”的表情,唯有阮临霜风轻云淡面色不改,甚至还“谢主隆恩。”
赵谦去找她时,想的就是以状元之位来挑拨,自己这里行不通,不如另换个办法。
可惜,赵谦的眼界小了,他只畏惧柴远道的兵权,阮玉璋的民心,却不知道眼前这两位他视作棋子的小姑娘,才是惦记他皇权的“罪魁祸首”。
状元与探花……上辈子已经有过了,何况这种仰仗别人得来的东西,并不值得稀罕。
因此也就显得赵谦这些阴谋手段十分小气。
柴筝也是刚开始有些惊讶,觉得赵谦脑子坏掉了,随后倒也坦然接受,还想着将状元那一身大红袍穿上,途中再拉一队人敲锣打鼓吹唢呐,一路招摇着晃到家门口,让十里八乡、四邻街访都瞧瞧,自己这可是考了个状元回来,胸口那朵大红花都值得裱起来。
柴筝笑得有些过于开心,眼角都眯了起来,阮临霜也没有接受不了要当场闹起来的意思,甚至还向柴筝看了看,也跟着有些开心——
不管赵谦点了谁做状元,这个状元都会是她的。
这大殿上的氛围陡然间诡异起来,像这样点金科前三的场面,都是要记录下来的,有时候会特意安排记录官,有时候便由吏部侍郎兼任,但显然今日这名次大臣们之间有异议,所以迟迟落不下笔……柴筝与阮临霜或可在一二位上难分伯仲,但郑清和却是明明白白的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结果他取了榜眼,阮临霜只得了探花?
科举考试非比寻常,那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根基,若是如此乱来,谁人知道几年后这朝堂中会有多少浑水摸鱼之辈。
这几位大学士中有认才不认人的倔脾气,捞起官袍就上前,“陛下,我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赵谦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我看今日三位都是青年才俊,各有各的过人之处。”话锋一转又道,“为国选拔人才说到底也得用得顺手才行,要是各个都如当年的许章友,这朝廷恐怕早已分崩离析。”
许章友就是被杖刑打成废人的言官。
当今圣上这番话都说出来了,就算老头子今天不要命,也无法更改结果,因此不情不愿还是做了记载,随后会由吏部出榜文公告,状元爷先回家休息一日,第二日巡游全城,还有鸣锣开道和放鞭炮的,历年规矩都如此。
柴筝缩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倒也不是怂,就是觉得这会儿自己可怜弱小且无助……
上辈子虽然知道赵谦利欲熏心喜怒无常,但因为柴筝常年浪迹漠北,回京的日子屈指可数,也不大上朝,没怎么见过赵谦在群臣面前阴森着脸,这哪是一国君主的做派,简直像个土匪,爱干嘛干嘛,旁边人说得特别在理也能忽略无视。
柴筝不禁想,“那又何必设置这么多官位,朝廷中就你一个人足折腾不省功夫么……怪不得当初爹要小阮去漠北给我做军师,小阮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这京里的官成天提心吊胆的,过得是日子吗?”
赵谦显然是对这满堂死寂感到非常满意,他低着头,见高位之下跪了一片,人人都不敢抬眼正视他,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都退下,各做准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