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做下来一组数据,就拿去和陈三省的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开会讨论技术问题,双方再校对参数,继续下一轮实验。

  实验的流程是精益求精的,但也是乏味单一的,每一个关节都要重复做出三次以上完全吻合的结果才能敲定下来投入使用。

  如此创造性和重复性兼具的任务,又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开展,叫任何一个人都吃不消,因为他们都必须在保证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努力克服掉重复带来的麻木感,以便随时发现新问题。

  “工程和普通学术的区别在哪里,你明白吗?”在基地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文震铎问过时学谦这个问题。

  那时候时学谦不能准确的回答。

  现在她逐渐体会到了,所谓学术,为的是开拓和创新,只要发现了新的东西,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便算是达到了目的。

  而工程的目的迥然不同,也更加赤|裸|裸,那就是:量产,以及更高效率的量产!稳定,万无一失的稳定!

  有时候师徒二人闲聊几句的时候,文震铎偶尔会对她露出一种惋惜的神情,他说:“如果一个学术天才转身去做了纯工程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那的确是一种灾难。”

  “习惯就好,值得就好。”时学谦也总是状似无所谓的微笑以对,“是老师太高看我了。”

  是的,她已经三十岁了,而立之年,早就可以为自己一切的选择负责了。

  只有私下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时学谦会管文震铎叫老师,平常都和其他人员一样,叫文教授或者文总工,各司其职,他们都不想给其他人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

  要完成反应堆原子尺度的动力学计算模拟,光凭基地内部配置的工作站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动用国家级的超算中心来完成大量计算。

  这事自然报告给钟鸣远去协调安排,等所有保密事项都安排好,便立刻给这边先用,钟鸣远不亏行伍出身,文震铎前脚刚提了要求,他二话不说,后脚就给安排的妥妥当当。

  上级批示的加密文件下来,同意将国家体量最大的“光年三号”超算中心全年90%的机时都挪给“太空长城计划”项目组使用。

  “光年三号”超算中心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的浮点运算能力以及高效的系统容错率。

  有了如此强大的利器,陈三省小组构建的大量原子赝势反应模型,经过几次修正,放在光年三号上面跑了小半年就出了结果。

  那么以氕原子为基础的状态方程也就顺理成章的建立起来了,再推演到氘氚,目前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缺陷,这让整个项目组几千号专家都激动不已。

  说句俗套的话,单单只是建立了热核燃料氘氚的状态方程,这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只是微小的一步,离空间站上天连门都没摸着呢,可是对于苦熬了两年多的研究员和技术人员来说,这个好消息无疑是令他们振奋的。

  接下来自然是可控聚变点火中子源的设计问题了,按照文震铎和很多老一辈科学家的观点,点火中子源是核反应的心脏,也是整个初步计划中最难攻克的部分,比确立氘氚的状态方程还要难上百倍。

  建立状态方程好歹还有以前的数据和核试验做参考,而可控聚变的中子源结构,那可就是一个全新的难题了。

  另外,中子源设计出来后,后期可控要靠激光加载来维持,那么如何跟后续的激光脉冲聚变无缝的衔接起来,如何自如的控制空间站推进能量的大小,这都还是一大堆的问题。

  文震铎决定集思广益,集中空气动力学部门和能源部门的研究员们联合理论物理部的人员一起讨论,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所有人一起研讨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敲定一个切实的办法,眼看最关键的问题毫无推进,连钟鸣远都耗不住了,忍不住跑到文震铎那里催。

  文震铎更是忙的上气不接下气。

  他是总工程师,核心舱气密性实验需要他签字检视,参与工程调度,实验舱外架太阳能板的解体机制等着他综合研究,新研发出来的复合壳层材料通过了高压检测,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得由他来指示,货运舱和节点舱那边的真空对接也是一团乱糟糟的事……

  白天,文震铎得检查各个部门正在进行的工程建造,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合理配给资源,晚上,还要马不停蹄的召开研讨会继续研究中子源的问题,等散会了,他又会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或者再独自思考一阵子。

  谁都没见他怎么休息过,六十岁的人了,精力还旺盛的像年轻人一样,思维从没乱过,讲话有条不紊,不管多么繁琐的实验,很多小技术员都绕不清楚,他都能一条不落的如数家珍。

  科学家是普遍精力充沛,可也没这么充沛的呀,于是,同事们都敬文总工真是个“铁人”。

  好在虽然在科研上中子源的问题没有进展,但几个月下来,其他技术难度不大的工程量都已经按部就班的完成。

  按照钟鸣远的意思,这个阶段可以开一次总结大会,文震铎也觉得有必要对这两年多的进展做一个梳理,两人说定了,召集基地全员参加,可能还会从京城来一些重要的人物。

  开会的前一天,时学谦见文震铎办公室的灯深夜还亮着,忍不住朝门口望了望,“文教授,还在忙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