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嘉靖三十六年,蒋洲在汪直的帮助下,和倭国山口、丰后二国的国主源义长、源义镇都达成了协议,倭国归还被掠人口,并备方物入贡。胡宗宪以此事上奏朝廷,得到了支持,圣旨诏胡宗宪厚赉其使,使之还。十月,汪直终于率领部分人马和贸易船队,前往浙江,倭国方面则派出了使者善妙等人,以及蒋洲一同从五岛出发,搭乘汪直船队前来通贡互市,最后到达浙江岑港。但是途中遭遇台风,蒋洲的船只先行到达,遭到官方的怀疑,因此蒋洲遭到逮捕。
稍候到达的汪直等船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舟山停滞不前,被明军水师团团包围,在胡宗宪慰劝下,汪直亲自来到定海关,向其投降。
胡宗宪慰劝汪直至杭州谒巡按王本固,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五日他在杭州西湖游玩期间被王本固诱捕,下狱时亦连声追问:“吾何罪?吾何罪?”还写下了《自明疏》,他首先说明:“窃臣汪直觅利商海,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扞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屡立微功,蒙蔽不能上达,反罹籍没家产,臣心实有不甘。”接着他向朝廷报告倭国的情况:“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最后他向皇帝恳请:“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
汪直极力建议将广东允许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的做法,推广到浙江沿海,并且恢复与倭国的朝贡贸易关系。如此,东南沿海的所谓“倭患”就可以得到解决。历数自己剿贼的功劳后,他仍祈求皇帝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
此间,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毛海峰、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
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官巷口,临刑前见儿子最后一面,父子抱持而泣,汪直拿一根髻金簪授其子叹曰:“不意典刑兹土!”伸颈受刃,至死不挠。
汪直被处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倭寇之患又严重起来。据朝中传言: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汪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至顿甲苦战也。然而这一切终成泡影,汪直死前所说的“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一语成谶,很快“新倭复大至”,闽广遂成倭患的重灾区。一直到嘉靖末年、隆庆初年,才由戚继光、俞大猷前赴后继,耗费极大的功夫基本平定。隆庆此后开通沿海贸易,取消海禁,倭患至今终于平定。
一番颠来倒去的是是非非,追根究底,不过是市井小民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以身犯险,来往大海的无奈之举。是民是寇,边界难辨,但在被逼上梁山的绝境之下,哪怕毫无反叛之心,也会因各种阴暗陷害而被迫成为寇。假寇变真寇,以致于引来了外来国度的匪徒,在自家领土之上撒野,如入无人之境。海禁,有禁便有破,便是屡禁不止,终成大患。自大禹以来,就有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传下,朝廷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最终还是开启了海禁,采用了疏通的做法。
孟旷此刻仿佛能够体会到汪家人的仇恨和无力感。他们不过是想讨生活罢了,也许汪直确实作了恶,但他为浙、闵、广等东南沿海的老百姓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平宁安稳,民间称他“净海王”,在百姓心中他其实是有相当好的口碑的。汪直死了,死在了阴暗的朝政官场争端之下,他的死,是王本固这等满心阴暗之辈给政敌下绊子的结果;是胡宗宪身处口诛笔伐、众口铄金间无奈祭出的挡箭牌;也是皇帝与朝廷对一代海上霸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忌杀。
他死得太冤,死得极为不甘。树倒猢狲散,曾经汪直的那些义子,他麾下的海盗头头们都已死的死,散的散,似乎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其子汪信蛰伏数十载,未有半点动静,却没想到培养出一个心思极深的孙子——汪明。汪明改换姓名,成为了南衙镇抚使汪道明,并伺机复仇。汪道明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王本固、胡宗宪这些具体的人物复仇,这些人也早就死去,他已然失去了复仇的目标。汪道明要做的,就是要让明廷再经历一次更大的倭乱,要让明廷再度想起曾经冤杀的汪直,让皇帝和朝廷后悔不迭,吞下苦果。
他甚至还可从中牟利,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他只考虑到了他的私仇,却未曾考虑到遭受倭患的百姓该当何如。百姓又何其无辜,要承担他复仇所带来的沉重代价。倭患也许会使朝廷蒙受损失,但必定会使百姓生灵涂炭。无论如何,汪道明这是在作恶,不论他有多么天大的理由,孟旷都不会原谅他,他不仅害死了自己的父兄、迫使孟家离散,更将会引来极大的兵燹之灾。
杀死汪道明,已不仅仅只是孟旷个人的复仇,而成为了阻止倭患进一步恶化的必行之举。
第145章 阎罗煞(一)
六月十五日午后,孟旷正在客栈的院子里练拳。郭大友快步走进了客栈,高高摇了摇手里的一张字条,对孟旷喊道:
稍候到达的汪直等船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舟山停滞不前,被明军水师团团包围,在胡宗宪慰劝下,汪直亲自来到定海关,向其投降。
胡宗宪慰劝汪直至杭州谒巡按王本固,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五日他在杭州西湖游玩期间被王本固诱捕,下狱时亦连声追问:“吾何罪?吾何罪?”还写下了《自明疏》,他首先说明:“窃臣汪直觅利商海,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扞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屡立微功,蒙蔽不能上达,反罹籍没家产,臣心实有不甘。”接着他向朝廷报告倭国的情况:“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最后他向皇帝恳请:“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
汪直极力建议将广东允许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的做法,推广到浙江沿海,并且恢复与倭国的朝贡贸易关系。如此,东南沿海的所谓“倭患”就可以得到解决。历数自己剿贼的功劳后,他仍祈求皇帝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
此间,明廷命令攻击舟山的毛海峰、大友家朝贡船队,毛海峰据山而守,明军屡攻不克。毛海峰和大友船队趁机打破包围,扬帆而去。此后毛海峰等率领汪直的旧部多次进犯福建沿海。
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官巷口,临刑前见儿子最后一面,父子抱持而泣,汪直拿一根髻金簪授其子叹曰:“不意典刑兹土!”伸颈受刃,至死不挠。
汪直被处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倭寇之患又严重起来。据朝中传言: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汪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至顿甲苦战也。然而这一切终成泡影,汪直死前所说的“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一语成谶,很快“新倭复大至”,闽广遂成倭患的重灾区。一直到嘉靖末年、隆庆初年,才由戚继光、俞大猷前赴后继,耗费极大的功夫基本平定。隆庆此后开通沿海贸易,取消海禁,倭患至今终于平定。
一番颠来倒去的是是非非,追根究底,不过是市井小民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以身犯险,来往大海的无奈之举。是民是寇,边界难辨,但在被逼上梁山的绝境之下,哪怕毫无反叛之心,也会因各种阴暗陷害而被迫成为寇。假寇变真寇,以致于引来了外来国度的匪徒,在自家领土之上撒野,如入无人之境。海禁,有禁便有破,便是屡禁不止,终成大患。自大禹以来,就有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传下,朝廷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最终还是开启了海禁,采用了疏通的做法。
孟旷此刻仿佛能够体会到汪家人的仇恨和无力感。他们不过是想讨生活罢了,也许汪直确实作了恶,但他为浙、闵、广等东南沿海的老百姓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平宁安稳,民间称他“净海王”,在百姓心中他其实是有相当好的口碑的。汪直死了,死在了阴暗的朝政官场争端之下,他的死,是王本固这等满心阴暗之辈给政敌下绊子的结果;是胡宗宪身处口诛笔伐、众口铄金间无奈祭出的挡箭牌;也是皇帝与朝廷对一代海上霸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忌杀。
他死得太冤,死得极为不甘。树倒猢狲散,曾经汪直的那些义子,他麾下的海盗头头们都已死的死,散的散,似乎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其子汪信蛰伏数十载,未有半点动静,却没想到培养出一个心思极深的孙子——汪明。汪明改换姓名,成为了南衙镇抚使汪道明,并伺机复仇。汪道明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王本固、胡宗宪这些具体的人物复仇,这些人也早就死去,他已然失去了复仇的目标。汪道明要做的,就是要让明廷再经历一次更大的倭乱,要让明廷再度想起曾经冤杀的汪直,让皇帝和朝廷后悔不迭,吞下苦果。
他甚至还可从中牟利,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他只考虑到了他的私仇,却未曾考虑到遭受倭患的百姓该当何如。百姓又何其无辜,要承担他复仇所带来的沉重代价。倭患也许会使朝廷蒙受损失,但必定会使百姓生灵涂炭。无论如何,汪道明这是在作恶,不论他有多么天大的理由,孟旷都不会原谅他,他不仅害死了自己的父兄、迫使孟家离散,更将会引来极大的兵燹之灾。
杀死汪道明,已不仅仅只是孟旷个人的复仇,而成为了阻止倭患进一步恶化的必行之举。
第145章 阎罗煞(一)
六月十五日午后,孟旷正在客栈的院子里练拳。郭大友快步走进了客栈,高高摇了摇手里的一张字条,对孟旷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