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当时齐武帝却觉得这个僧侣妖言惑众,将他抓起来囚禁于牢中,奇异的是人们仍然能看到应该身处牢中的他游走于街头,每每去狱中查看,他又确实身在狱中。一日,僧侣对狱卒说:“门外有人用金钵盛了饭来,你快去取。”狱卒半信半疑地出去一看,果见文慧太子前来送饭给这位僧侣,此事传入宫中让齐武帝得知,他将僧侣提出牢狱引入宫中,仍然将他囿于后堂,不让他自由出入。

  一直到南梁代齐,崇尚佛法的梁武帝才将这位神奇的禅师放出,后又为这位禅师于帝都金陵的钟山独龙阜玩珠峰南麓修建了一所“开善精舍”,自此这位禅师得以悠然自在,游化世间。他有着鼎鼎大名的法号“宝志”,民间尊他为“宝志公”“志公”“宝志大士”。后为埋葬宝志禅师舍利,精舍之中又修建了一座宝志塔。

  宝志禅师的开善精舍随着时间缓慢发生着改变,唐代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志院”,宋开宝年间易名为“开善道场”,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前朝与本朝初年得名“蒋山寺”。一直到太/祖将孝陵陵寝选定于蒋山寺所处,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寺庙才从原来的位置移到了旁边的一处谷地之中,这片谷地左群山右峻岭,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再度易名为“灵谷禅寺”。

  当孟旷走下马车,抬头望见朱红的山门之上太/祖皇帝亲笔所题“灵谷禅寺”四个大字时,不禁思索这笔书法许是与宋太宗皇帝的“太平兴国禅寺”相去甚远。但这四个大字自有这位平民皇帝所独有的气魄,大开大合,仿佛让她看到了大明开国初年时一位开国皇帝的豪迈雄健。

  千年香火旺盛的“天下第一禅林”灵谷禅寺,正中坐落着重檐九脊琉璃瓦、供奉无量寿佛的无梁殿、西有砖木覆钵式七层浮屠宝公塔,东北方向则遍布着大片层台累榭的佛堂僧舍。佛家建筑比之见识过宫廷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之恢弘的孟旷等人来说并不多么富丽堂皇,但天下第一禅林庄严旷远的佛家圣地景象依然震撼了他们的心灵。飘然十里的香火气息与寺内悠然环绕的佛经诵念之声,让人踏入红山门后,心情便不自禁地肃穆宁静下来。

  今日是端午,南京内城城门大开,虽然潞王尽全力阻挠,但仍挡不住出城的大批人流。孟旷等人借着黎老三制造的乱子侥幸出了城,赶了一个大早上得山来,却发现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已然很多了。红山门之外车辚辚马萧萧,贵家妇人女眷尤为多,更是有诸多携家带口的城内外百姓徒步登上山阶。

  不愧为天下第一禅林,这香火之旺,在京师竟从未见过有哪处寺院得此殊荣。

  众人提上了随身携带的行李包袱全部下车,两驾马车由车把式老李停在山门附近等待。来到山门处,自有看守山门的小沙弥上前来询问情况:

  “阿弥陀佛,敢问几位施主入鄙山门,有何发愿善行?”

  信阳郡主率先双手合掌还礼,道:“我等皆为善众,希望能入贵禅林,得无量寿佛启光,志公大士指引,发心护持三宝。”

  这意思其实就是说他们想要投宿在此,佛门术语多多,若是当真修佛,说话都与人不同,乍一下还真能昭显一个人修佛之功业高低。孟旷对此实在不大清楚,郡主这段话听得她直发愣。

  “实在抱歉,几位施主。如今正是结夏安居期间,鄙寺正处止单。不只是外面的客旅缘众,连游僧居士如今也不能挂单。”那小沙弥显出了为难。

  结夏安居又是什么意思?孟旷有些疑惑地看向穗儿,穗儿笑了笑,悄然在她耳畔道: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一般来说,寺院结夏安居的时间在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相对的,也有冬安居。这两段时间僧人不得外出,寺院也不接待外客。”

  孟旷惊奇地看着穗儿,没想到她家穗儿还知道佛教知识。

  “小师父,麻烦你入院通报一下方丈住持大师,就说信女青佩携友人前来,望方丈住持大师渡厄。”

  小沙弥闻言惊了一跳,多看了众人几眼,见这一重男女身上带伤,眼底发青,形容憔悴又风尘仆仆,暗道原来是避难来了。他合掌一礼,转身入了寺院,快步离去。

  众人在外等待了片刻,那小沙弥很快回来了,对众人道了一句:

  “方丈大师请各位入寺。”

  信阳郡主不禁松了口气,面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众人便随这位小沙弥跨过山门,一路往寺中行去。本以为会步行,却不曾想山门之内竟然备了车驾,那小沙弥引着众人坐上了车驾,开始赶车。除却车驾,这附近还拴着两匹马,一看就是寺中养的。

  “跑马开山门,不愧是天下第一禅林。”郭大友感叹了一句。

  “全院占地五百亩,要从山门行至客室,走起来实在是太远了,我观诸位施主身体有恙,还是请诸位乘车而行。”小沙弥解释道。

  “小师父考虑周全。”朱青佩笑着赞了一句。

  禅林清幽雅致,穿过一重重佛堂僧舍,众人乘车向东,行了约莫一刻多钟,终于停在了一处黄墙隔开的大院子门口。这其中便是灵谷寺的客院了,而就在客院门口,有两位僧人伫立等待。一位是身着深褐色的僧袍,双眉雪白,未蓄须的老和尚,一位则是个身着浅黄僧袍,年岁三十上下、有些瘦弱的年轻和尚。老和尚见到车驾,面上露出了和善的笑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