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其实谁不明白呢,咱们这个圣上,其实根本就不曾长大,就是个孩子的脾性。张太岳在时他憋坏了,张太岳不在了他就肆意妄为。他只知道闹脾气,就好似十来岁的半大孩子般忤逆长辈,长辈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丝毫不去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又会产生甚么影响。十年前,他弱冠之年,沉积多年的郁结之气一朝勃发,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曾经盛极一时的张氏一族瞬息覆灭,被牵连者无数。如今十年过去了,三十而立,他依旧毫无长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是什么,也从不会去考虑。
他以为派李如松率大军驰援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不只是宁夏,如今倭国已经盯上我们了!大哥这些日子一直在查添香馆那夜出现的倭国忍者,有可靠消息称他们已经出城东归,这说明京城之中绝对有高位的内应,可以在全城封锁的情况下襄助他们出城。这些日子大哥还陆续收到了来自朝鲜附近海岛和渔船发来的求援信,倭国已经调集大军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地海港集结,蓄势待发。消息不像是假的,具体到了地点,人数尚且不明。但是朝中没有一人在意,此事大哥上报给了指挥使,指挥使也报了兵部和内阁,但却毫无回应。
倭国这些年已被太阁丰臣秀吉一统,正是军事实力空前强大之时。然而他们由各藩地领主松散联合,根基尚且不稳,急需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此时集结大军征战朝鲜绝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朝鲜贫瘠,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我大明丰饶之地。只有豪迈诱人的许诺才能调动那些藩邦领主出兵攻伐的积极性,朝鲜羸弱,党争严重,更无抗争可能,我们若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错过最佳战机!
唉!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危难临头,这朝廷当真就像诗句中的那北极星似的,何止是稳固不动摇,简直是食古不化!”
这不是孟旷第一次听闻郭大友对倭国和朝鲜国的分析了,但她还是必须得感叹,朝中有多少人能如郭大友一般,对三国局势都有如此深刻的研判?这些想法,恐怕都是他与罗洵这些年来不断搜集他国情报得出的结论,他们当真不愧是大明最出色的巡堪锦衣卫。郭大友鲜少会对皇帝评头论足,如今言辞之间多有不敬,若是让外人听见,是要治罪的。但他恐怕是积郁良久,不吐不快。
郭大友发泄完了,长舒一口气,终于再次展露笑容。他拍了拍孟旷的肩膀,道:
“十三,我就说些牢骚话,你听听就罢了。但危难当头,必须要警醒,我们锦衣卫,是大明的耳目,永远不要闭塞视听。”
孟旷摸出了速记本和笔,写道:你很失望吗?若是失望,为何还要这般尽忠,上头不重视,我们也无能为力。
郭大友愣了愣,遂摇头笑道:“十三,这不叫尽忠,这片土地不仅仅是朱家天下,亦是你我的家,盗匪扣门,你难道不拔刀吗?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家人被杀死吗?曾有蒙元做了这片大地的主人,我等汉人受尽欺辱。如今,难道还要让倭人取了这天下吗?”
是啊,答案当然是不能的。
第77章 帝王州(二)
穗儿擦去了眼角的泪水,吸了吸鼻子。安抚地拍了拍依然在流泪的韩佳儿,她转身,向着身后一直默然注视着他们三人相拥而泣的孟暧和白玉吟介绍道:
“这二位是我在宫中的朋友,吕景石、韩佳儿。石头、佳儿,这是孟百户的小妹,孟暧孟大夫,这是……孟家尚未过门的嫂子,白玉吟。”
穗儿的故事,孟暧很清楚,而白玉吟也在这两日有所了解。因而一听名字,她们就反应过来来者是何人。吕景石和韩佳儿向孟、白二女行礼,二女还礼。穗儿一时间尚未能找到更好的介绍白玉吟身份的说法,就只能说是嫂子。至于是谁的未婚妻,她这会儿实在不好解释,个中原因过于复杂,此间说来亦不谨慎。她考虑等有合适的时机,再把孟家的情况向两个朋友详细解释。
众人落座,穗儿闲话不多说,直接切入主题,询问道:“你们是怎么出宫来的?张诚和陈炬居然会放过你们吗?你们有没有暴露?”
韩佳儿回答道:“惠儿姐,你别急。这次就是张诚放我们出来的,当然他会放我们出来,就代表着我们与你是一伙儿的事儿已经暴露了。不过陈炬到底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即便当时不知道,但现在恐怕已经反应过来了。”
“是罗洵和郭大友的斡旋?”穗儿反应过来,挑眉问道。
“对。”吕景石点头。
“张诚应该开了条件,他们之间的协议是什么?”穗儿追问道。
吕景石回答道:“具体的不清楚,我们俩并不在谈判现场,也没有被告知协议的内容。但是罗千户有与我们提到了张诚的目的。他派人在宫外守着你并不是要把你送回宫中,而是要保护你。因为张诚知晓方铭是陈炬的人,当他察觉到策划让你出宫的人是方铭时,他就意识到你有危险,所以他派了南衙锦衣卫刘克难带人守在宫门口,要截住你,不能让你和方铭的人汇合。但是因为察觉得太迟了,事先与你也没有沟通,你见到了他们就跑了,他们后来遭遇了方铭安排在城中的其他暗线的阻挠,把你给跟丢了。”
穗儿眉头大蹙,吕景石的说法一下子颠覆了她此前的认知和推测。由于此前刘克难一直要抓她,在兵马司胡同守株待兔,而且还把孟旷和郭大友关入了地窖,与前来保护自己的詹宇等人起了冲突,实在是让她先入为主地将他们视为了敌人。可如今仔细一想,似乎这些都不能证明刘克难的立场是与自己敌对的。穗儿有些将信将疑,于是确认道:
他以为派李如松率大军驰援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不只是宁夏,如今倭国已经盯上我们了!大哥这些日子一直在查添香馆那夜出现的倭国忍者,有可靠消息称他们已经出城东归,这说明京城之中绝对有高位的内应,可以在全城封锁的情况下襄助他们出城。这些日子大哥还陆续收到了来自朝鲜附近海岛和渔船发来的求援信,倭国已经调集大军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地海港集结,蓄势待发。消息不像是假的,具体到了地点,人数尚且不明。但是朝中没有一人在意,此事大哥上报给了指挥使,指挥使也报了兵部和内阁,但却毫无回应。
倭国这些年已被太阁丰臣秀吉一统,正是军事实力空前强大之时。然而他们由各藩地领主松散联合,根基尚且不稳,急需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此时集结大军征战朝鲜绝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朝鲜贫瘠,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我大明丰饶之地。只有豪迈诱人的许诺才能调动那些藩邦领主出兵攻伐的积极性,朝鲜羸弱,党争严重,更无抗争可能,我们若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错过最佳战机!
唉!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危难临头,这朝廷当真就像诗句中的那北极星似的,何止是稳固不动摇,简直是食古不化!”
这不是孟旷第一次听闻郭大友对倭国和朝鲜国的分析了,但她还是必须得感叹,朝中有多少人能如郭大友一般,对三国局势都有如此深刻的研判?这些想法,恐怕都是他与罗洵这些年来不断搜集他国情报得出的结论,他们当真不愧是大明最出色的巡堪锦衣卫。郭大友鲜少会对皇帝评头论足,如今言辞之间多有不敬,若是让外人听见,是要治罪的。但他恐怕是积郁良久,不吐不快。
郭大友发泄完了,长舒一口气,终于再次展露笑容。他拍了拍孟旷的肩膀,道:
“十三,我就说些牢骚话,你听听就罢了。但危难当头,必须要警醒,我们锦衣卫,是大明的耳目,永远不要闭塞视听。”
孟旷摸出了速记本和笔,写道:你很失望吗?若是失望,为何还要这般尽忠,上头不重视,我们也无能为力。
郭大友愣了愣,遂摇头笑道:“十三,这不叫尽忠,这片土地不仅仅是朱家天下,亦是你我的家,盗匪扣门,你难道不拔刀吗?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家人被杀死吗?曾有蒙元做了这片大地的主人,我等汉人受尽欺辱。如今,难道还要让倭人取了这天下吗?”
是啊,答案当然是不能的。
第77章 帝王州(二)
穗儿擦去了眼角的泪水,吸了吸鼻子。安抚地拍了拍依然在流泪的韩佳儿,她转身,向着身后一直默然注视着他们三人相拥而泣的孟暧和白玉吟介绍道:
“这二位是我在宫中的朋友,吕景石、韩佳儿。石头、佳儿,这是孟百户的小妹,孟暧孟大夫,这是……孟家尚未过门的嫂子,白玉吟。”
穗儿的故事,孟暧很清楚,而白玉吟也在这两日有所了解。因而一听名字,她们就反应过来来者是何人。吕景石和韩佳儿向孟、白二女行礼,二女还礼。穗儿一时间尚未能找到更好的介绍白玉吟身份的说法,就只能说是嫂子。至于是谁的未婚妻,她这会儿实在不好解释,个中原因过于复杂,此间说来亦不谨慎。她考虑等有合适的时机,再把孟家的情况向两个朋友详细解释。
众人落座,穗儿闲话不多说,直接切入主题,询问道:“你们是怎么出宫来的?张诚和陈炬居然会放过你们吗?你们有没有暴露?”
韩佳儿回答道:“惠儿姐,你别急。这次就是张诚放我们出来的,当然他会放我们出来,就代表着我们与你是一伙儿的事儿已经暴露了。不过陈炬到底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即便当时不知道,但现在恐怕已经反应过来了。”
“是罗洵和郭大友的斡旋?”穗儿反应过来,挑眉问道。
“对。”吕景石点头。
“张诚应该开了条件,他们之间的协议是什么?”穗儿追问道。
吕景石回答道:“具体的不清楚,我们俩并不在谈判现场,也没有被告知协议的内容。但是罗千户有与我们提到了张诚的目的。他派人在宫外守着你并不是要把你送回宫中,而是要保护你。因为张诚知晓方铭是陈炬的人,当他察觉到策划让你出宫的人是方铭时,他就意识到你有危险,所以他派了南衙锦衣卫刘克难带人守在宫门口,要截住你,不能让你和方铭的人汇合。但是因为察觉得太迟了,事先与你也没有沟通,你见到了他们就跑了,他们后来遭遇了方铭安排在城中的其他暗线的阻挠,把你给跟丢了。”
穗儿眉头大蹙,吕景石的说法一下子颠覆了她此前的认知和推测。由于此前刘克难一直要抓她,在兵马司胡同守株待兔,而且还把孟旷和郭大友关入了地窖,与前来保护自己的詹宇等人起了冲突,实在是让她先入为主地将他们视为了敌人。可如今仔细一想,似乎这些都不能证明刘克难的立场是与自己敌对的。穗儿有些将信将疑,于是确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