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三三当简阳县县长期间,明朝政府拨款800万元修莲塘乡到简阳的莲州3级公路,刘三三提出由县长挂帅,结果先拨款的3000万元已经花完,3年时间连路基都弄不好,可见明朝时简阳县的县官全都贪污,全应该枪毙,警察局长和判官都应该枪毙。我就认为是判官失职,县官贪污,判官干什么去了?这是典型的司法腐败嘛。

  后来只要有什么项目下来,简阳县的县长总要插足,修个水库也要挂帅,见个猪栏也要挂帅,县长兼着许多的工作,如公路建设指挥长,猪栏建设指挥长,等等,你不给他兼这个长,那个长。他就不点头答应给你开工。这里有一个例子,明朝时,要修南宁到玉林的高等级公路,本来这条路经过简阳县的话能节约200亿元的投资,所以上面的人来找县长,说要征用简阳县的过境路。刘三三说:"只要给我当指挥长我就答应。"但是公路建设不可能给他当指挥长的。刘三三就反对公路经过简阳县,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说如果高等级公路经过简阳县的话,简阳县就被填平不少的良田,对于人多地少的简阳县来说是个灾难。而且高等级公路经过会造成简阳县的物价飞涨,群众受不了。结果为照顾简阳县县长提出的问题,南宁到玉林的高等级公路绕上宾阳,直线变成曲线,县长挂的帅,做孽喽。

  后来刘三三又升上明朝简阳县人大主任,我总不明白他是怎么能上去的。最可笑的是修5号大道,从那阳村到简阳镇,不到2公里,竟花去4千万元。天下有如此敢贪污的吗,再也找不出。换了3个县长,2号大道还修不好,简阳县如何富得起来?所以我在总结,我们穷的原因是县长不为民办事。我的家谱写还写着:现在的县官也太不象话了,抓1千个就枪毙1千个,恐怕有一个是冤枉的。也就是随便抓都能抓到贪官。明朝的简阳县县长应该枪毙,明朝的广西州长更应该枪毙,他的儿子贷款90亿元,在简阳县开金矿,全都败了,但是他们都没有事,一个个活得好好的,到这个地步时,明朝的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我想不通。

  明朝前期,明成祖要统一西方,西方说了:"统一可以,首先将简阳县的贪官枪毙就成。"简阳县的代表问:"现在我们县里的官都贪污,你总不可能全枪毙吧,留一些,我们能接受。"西方方面就说:"好吧,贪污5万元的不清算,贪污10万元的要枪毙。"刘三三一听自己贪污的早就够10万元了,按这个条件是要枪毙的,考虑再三,简阳县县长还是不答应。简阳县的官府机构全是太子派,太子派的老子全是高级干部,他们经过开会讨论,认为行不通,如果将简阳县的贪有10万元的官枪毙,官官自危。结果在明朝前期统一不起来。西方又放出风声说:"在竞选下可以谈统一的事。"明朝也不敢。因为把政权交出来的人在中国还没有过。明朝执政的太子派已经没有一个是以前的派员了。现在的都是打着过去的旗号来过活的。太子们说:"我们的老子为了明朝江山已经贡献了热血,不能让他们的心血白流。"

  所以太子派们首先把财政大权抓在手中,推我的四始祖为财政部长。从史料中知道,我的四始祖,叫蓝紧跟,他的名字有意思吧?

  蓝紧跟是蓝高举的庶子,接过父辈的担子,任明朝银行行长,专管金融业,特别是无息贷款的发放。被朝廷封为英烈,死后葬十宝山,这是朝廷的封的荣誉,要摆资格才成。我蓝乌鸦如果死的话,只能进简阳镇的火葬场。

  蓝紧跟说:"我认识一个明朝简阳屠夫,屠宰一头猪要交半只猪的税收,真是税如牛毛。在简阳的单位都有理由向屠夫收税。国家收的是10元国税,地方收的是地税。其他单位就收市场守护税,城建税,街道过路税,财政亏空税,这些名堂只有简阳的贪官才想得出来,合起来有70元左右,而卖一只猪才值200元。怎么敢养猪?就是养了也不不敢卖,大家留自己吃,最后税源少了,明朝的简阳县政府说,连自己养自己吃的猪也收税。老百姓越来越难过。实质上,这税收是地方的土政策,上面三令五申不给增加农民负担。基层还是照收不误。看来明朝真是活不长了。"

  蓝紧跟日记:我当明朝银行行长时,考虑到我在华亭市建有一栋别墅,我想老了以后在那里渡过后半生,我将国家发行的钱都投入华亭去,繁荣那里的市场,赢得一阵阵喝彩,报纸上吹我是凯恩斯第二,其实狗屁,全是受益者在胡说八道。我知道别的地方穷得很,钱都给挪用了,发钱荒,能不穷吗?偏偏是这时候,发钱慌的是简阳县,信用社不放款,想贷款得找关系,贷款1万元,年利息是百分之二十,而且只能拿到6千元现金。

  我估猜,人际关系网是由明朝开始的。

  蓝紧跟又写,以后生男生女都要让他们进金融系统,为的是贷款方便。在金融界有熟人好讲话。蓝紧跟还特别的交待,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做就罢,做就要做第一把手。蓝紧跟还说,大凡什么事情,都是有第一把手拍板的,没有第一把手的点头谁也不敢乱来,当第一把手的官就是穷光蛋也能发大财。他说得有道理,明朝的苏州银行行长给熟人200亿元的贷款就收不上来,谁奈他何?

  明朝时,由于蓝紧跟当银行行长,全国各地经济萧条,原因是我这个银行行长的祖先是个弱智货,在我们简阳县专门养一批人做宣传工作,每天提着一个提桶,里面装着石灰水,从简阳镇走到莲塘镇,专写大字报,在经过杨彭村的六口塘山口时,到处写着:发展莲塘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爱护环境,不乱掉纸片等等。因为养着这些膨大的宣传机构,他们领工资,不生产,能不通货膨胀吗?我想如果要想发展经济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多干实事,少喊空话。爱护环境是在物质生活提高中悟出的。整个的杨彭村全是穷光蛋,买纸的钱也没有,那来的纸片掉呢?。所以他们说的全是废话。这里记载着一件事,明朝财政部每年200亿的财政预算,由于熟人关系,钱都往黄埔市送去了,其他地方发钱荒,农民种1亩田菜获得1万斤青菜的丰收,但是大家都没有钱,卖不出去,只好烂掉,报纸就出现货溅伤农的名词,大家只看黄埔市的人干的热火朝天,报纸上也天天的吹黄埔市的新闻,直时候大家都干着最无聊的事,数头发,看有多少根,一天数不过来就数一个月。一个月数不过来就数一年。等年关来到,电视上净是好新闻,什么物价被控制的好消息啦,黄埔市的建设不得了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