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姑姑说:"用拇指和食指将秧苗分出7株到12株之间,这一束秧苗算合格的,插到泥巴以后,要看它是不是正。没一行共2米,要插15束,这样不算密植,也不算稀。"
我按照她的话分秧苗,一束一束的插,说实在话,插秧还真不难,插了一行,感觉不错。再来一行。感觉也不错。只是太阳太大,晒得我汗流甲背。由于水田里的水给晒热了,浑烫浑烫的,真难受。
我说:"还是读书好呀,读书不用这样受苦。"姑姑说:"谁叫你不认真读,现在后悔来不及了。"我说:"我只就是说而已,并不当真。"又插了3行秧苗。歪歪扭扭。
姑父说:"你的行数不一定要对正,但是竖列要对正。看你的功夫,马马虎虎。你要插得跟正苗直才是。重来!"
我问:"那我已经插好的怎么办呀?"姑父说:"拔掉。"我说:"对,秦始皇时代苗不正根不直得拔掉。"
姑姑说:"这家伙,吃不了苦。"我诉苦说:"还没够呀,我已经面对黄土背朝天了。"
姑父唱起他的山歌:"宁要自己的草,不要人家的苗……。"我说:"嘿,你快要成为歌星了。蒙一蒙中学生还成的。"
姑父说:"年轻时我们天天唱这首歌。所以记得。"我说:"我们杨彭村的村民都记得么?"
姑父说:"这是经典之作,谁能忘记。"我说:"多浪漫,要是莫扎特来到这里,他不认为自己是音乐家了。"
姑父说:"我不懂什么莫扎特,你们呀,年轻人是崇洋媚外。"我说:"得向你学习,是文盲觉悟也高得不得了。"
姑姑插嘴说:"他懂个屁,以前有人说亩产万斤,他到处宣传。"我问:"姑父,你当时候信啦?"
姑父说:"那时候我整个的文盲。"我听了感到好笑,好象姑父现在不是文盲一样。不过我没有这样说他。
///
六十一
我家的农田插秧前开始投化肥,尿素,钾肥、农家肥一块投。在腾塘地有我家的1亩田,投入20担农家肥(主要是牛屎)把农家肥和其它都装上人力车,拉到田头,将肥料放下田后,用滚轴把泥巴摊平,那滚轴有70斤重,我的那头大公牛拉它起来也直喘气,刚开始走得还成,只走2圈放慢脚步了,我也可怜它,从不拿鞭子抽打,慢慢的来,得耐心。而且农田的经验是精耕细作,要把泥巴弄得水一样溶化开,禾苗长得才茁壮,我看耕牛都跑得要站不住了,又看泥巴也差不多了,我干脆让耕牛停下来,把它赶到旁边吃草,有些耙不到的田角落用锄头摊平。弄了3个小时,终于把田弄得象一面镜子一样,可以插秧了。
到我的田插秧时,我的婶婶们来帮我插。母亲在村卫生所,她也没有时间,祖母年纪又大了,她也不会来。我?我也去参加。给她们拉线,在田的东边拉到西边,线头钉在田埂上,在拉好线以后,我站在两线之间,推着一个放着秧的秧盆,取出秧苗,2米的横面要插18束秧,每束秧只能7到11株的秧苗,谁又能这么细心呀?我插了几下,花半个钟头泡在水里,弯着腰,脸向水面,慢吞吞的分苗。又慢吞吞的把秧苗插到泥巴里,有些秧苗还跟自己过意不去。刚插上倒了,又得去扶正,不能让禾苗长歪,要长直挺挺的,要不歪得忍受麻木,我则不同,弯一下腰累了,上田埂歇力,再看,我二嫂和侄女都已经插上10米的地方了,我自叹不能比,比不上她们,也不应该比,比什么?她们手脚是快,我是笨,我插的1米地横看也不直,竖看也不直,她们插完10米横面又回头,看我的杰作,干脆把我插过的秧全拔了,扔掉。重新再插,我辛苦这么长时间,等于白干,浪费秧苗。
只花2天工夫将田地都插上秧苗了,插秧以后,不用天天上田地看,每隔5天去一趟,主要是为了护水,看到水田干枯的话,在不远处的水溪将水引到自己的田里,这期间水渠断不了水的,农庄的管水员在水库值班,有水才能保证禾苗的生长。
///
六十二 发财梦
秧插过后我又闲着,我又考虑种植发家,种什么好?我和大草鞋打听种茉莉花的事,最先种茉莉花的乡是附城乡,该乡的农民在8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了,在他们开始种花时,莲塘乡各村的农民们还讥笑附城乡人,说如果卖花都能发财的话,那谁来种粮食?没有粮食会不会饿死人?所以莲塘乡没有一户种花。
茉莉花喜欢生长在高寒地带,对护理的要求也高,在栽苗期要不断的浇水,以确保不被枯死,第一年的茉莉花基本上没有什么花蕾,收入不成,这时有的人乐起来,说种花的农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风调雨顺,种粮食可多打,以农业专家推广的汕优12选可获亩产一千公斤,也是吨粮田,农民去莲塘粮库纳粮时,因为没地方堆放,粮库宣告不再收购了,而市场上的谷物价格更贱,每一百斤的谷物才八十元,扣除农药和化肥,基本上没有收入差价。
莲塘乡的农民们也吃苦头,是丰收的苦头。 这年附城乡的农民们迎来了茉莉花期大丰收的第一年,茉莉花收购的价格一直上扬,每斤可卖七元人民币,一亩可产出三千斤,如果家里有四到五亩地,可以说发大财了。花农尝到种花的好处,积极性高涨起来,附城乡进入大面积的种花时期,同时简阳建成三百家花茶加工厂,来加工的商客获了暴利,在每百斤的茶叶里只加五斤的茉莉花蕾,茶叶的价格翻两翻,茶商固然发大财,而茶农是最大的受益者,附城乡大部份的农户收入超五万元。
我按照她的话分秧苗,一束一束的插,说实在话,插秧还真不难,插了一行,感觉不错。再来一行。感觉也不错。只是太阳太大,晒得我汗流甲背。由于水田里的水给晒热了,浑烫浑烫的,真难受。
我说:"还是读书好呀,读书不用这样受苦。"姑姑说:"谁叫你不认真读,现在后悔来不及了。"我说:"我只就是说而已,并不当真。"又插了3行秧苗。歪歪扭扭。
姑父说:"你的行数不一定要对正,但是竖列要对正。看你的功夫,马马虎虎。你要插得跟正苗直才是。重来!"
我问:"那我已经插好的怎么办呀?"姑父说:"拔掉。"我说:"对,秦始皇时代苗不正根不直得拔掉。"
姑姑说:"这家伙,吃不了苦。"我诉苦说:"还没够呀,我已经面对黄土背朝天了。"
姑父唱起他的山歌:"宁要自己的草,不要人家的苗……。"我说:"嘿,你快要成为歌星了。蒙一蒙中学生还成的。"
姑父说:"年轻时我们天天唱这首歌。所以记得。"我说:"我们杨彭村的村民都记得么?"
姑父说:"这是经典之作,谁能忘记。"我说:"多浪漫,要是莫扎特来到这里,他不认为自己是音乐家了。"
姑父说:"我不懂什么莫扎特,你们呀,年轻人是崇洋媚外。"我说:"得向你学习,是文盲觉悟也高得不得了。"
姑姑插嘴说:"他懂个屁,以前有人说亩产万斤,他到处宣传。"我问:"姑父,你当时候信啦?"
姑父说:"那时候我整个的文盲。"我听了感到好笑,好象姑父现在不是文盲一样。不过我没有这样说他。
///
六十一
我家的农田插秧前开始投化肥,尿素,钾肥、农家肥一块投。在腾塘地有我家的1亩田,投入20担农家肥(主要是牛屎)把农家肥和其它都装上人力车,拉到田头,将肥料放下田后,用滚轴把泥巴摊平,那滚轴有70斤重,我的那头大公牛拉它起来也直喘气,刚开始走得还成,只走2圈放慢脚步了,我也可怜它,从不拿鞭子抽打,慢慢的来,得耐心。而且农田的经验是精耕细作,要把泥巴弄得水一样溶化开,禾苗长得才茁壮,我看耕牛都跑得要站不住了,又看泥巴也差不多了,我干脆让耕牛停下来,把它赶到旁边吃草,有些耙不到的田角落用锄头摊平。弄了3个小时,终于把田弄得象一面镜子一样,可以插秧了。
到我的田插秧时,我的婶婶们来帮我插。母亲在村卫生所,她也没有时间,祖母年纪又大了,她也不会来。我?我也去参加。给她们拉线,在田的东边拉到西边,线头钉在田埂上,在拉好线以后,我站在两线之间,推着一个放着秧的秧盆,取出秧苗,2米的横面要插18束秧,每束秧只能7到11株的秧苗,谁又能这么细心呀?我插了几下,花半个钟头泡在水里,弯着腰,脸向水面,慢吞吞的分苗。又慢吞吞的把秧苗插到泥巴里,有些秧苗还跟自己过意不去。刚插上倒了,又得去扶正,不能让禾苗长歪,要长直挺挺的,要不歪得忍受麻木,我则不同,弯一下腰累了,上田埂歇力,再看,我二嫂和侄女都已经插上10米的地方了,我自叹不能比,比不上她们,也不应该比,比什么?她们手脚是快,我是笨,我插的1米地横看也不直,竖看也不直,她们插完10米横面又回头,看我的杰作,干脆把我插过的秧全拔了,扔掉。重新再插,我辛苦这么长时间,等于白干,浪费秧苗。
只花2天工夫将田地都插上秧苗了,插秧以后,不用天天上田地看,每隔5天去一趟,主要是为了护水,看到水田干枯的话,在不远处的水溪将水引到自己的田里,这期间水渠断不了水的,农庄的管水员在水库值班,有水才能保证禾苗的生长。
///
六十二 发财梦
秧插过后我又闲着,我又考虑种植发家,种什么好?我和大草鞋打听种茉莉花的事,最先种茉莉花的乡是附城乡,该乡的农民在8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了,在他们开始种花时,莲塘乡各村的农民们还讥笑附城乡人,说如果卖花都能发财的话,那谁来种粮食?没有粮食会不会饿死人?所以莲塘乡没有一户种花。
茉莉花喜欢生长在高寒地带,对护理的要求也高,在栽苗期要不断的浇水,以确保不被枯死,第一年的茉莉花基本上没有什么花蕾,收入不成,这时有的人乐起来,说种花的农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风调雨顺,种粮食可多打,以农业专家推广的汕优12选可获亩产一千公斤,也是吨粮田,农民去莲塘粮库纳粮时,因为没地方堆放,粮库宣告不再收购了,而市场上的谷物价格更贱,每一百斤的谷物才八十元,扣除农药和化肥,基本上没有收入差价。
莲塘乡的农民们也吃苦头,是丰收的苦头。 这年附城乡的农民们迎来了茉莉花期大丰收的第一年,茉莉花收购的价格一直上扬,每斤可卖七元人民币,一亩可产出三千斤,如果家里有四到五亩地,可以说发大财了。花农尝到种花的好处,积极性高涨起来,附城乡进入大面积的种花时期,同时简阳建成三百家花茶加工厂,来加工的商客获了暴利,在每百斤的茶叶里只加五斤的茉莉花蕾,茶叶的价格翻两翻,茶商固然发大财,而茶农是最大的受益者,附城乡大部份的农户收入超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