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她带着明苏长大,比往日更避着皇后,她不去请安,每每遇见,她都远远地避开,她想,再不相见,或许更好。
只是偶尔午夜梦回,想起兰花酿,想起校场,想起纸笺上那人亲手写下的字,想起诗会上,她凑到她耳边,帮她作弊,想起她用了药,眉头紧皱,那样端庄的一个人,竟是怕苦,想起许许多多,想得日日夜夜都撕裂心扉。
直到那一日,她带着明苏在御花园里玩,错眼不见,明苏就跑远了。
她追过去,便见转角处,明苏站在皇后身前。
皇后蹲下来,柔声问她:“你是明苏吗?”
明苏那年三岁,口齿已很清晰了,她并不怕皇后,望着她,点了点头。
“你母妃哪里去了?”皇后又问。
明苏依然没说话。
皇后并不见怪,她替明苏理了理衣裳,又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唤了名眼生的宫娥上前,吩咐道:
“带公主去寻淑妃。”
宫娥福身道是,牵了明苏的手,就要走。
皇后道了声:“慢着……”
二人又停下。
皇后走到明苏身前,细细地看了看她,伸手抱住她,抱了许久方松开。
而后温声道:“明苏要乖,要孝顺你母妃,明白吗?”
明苏点了点头,她笑着道:“母妃说,明苏也要孝顺母后,就像孝顺她一样,你是我母后吗?”
皇后点头,她没说话了,淑妃躲在一丛茂密的树后,看不清她的容色。
直到回了南薰殿,明苏道:“母妃,母后好像哭了。”
淑妃勉强弯了唇角,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掉眼泪了吗?”
明苏摇了摇头:“没有掉眼泪,可是明苏觉得母后很伤心,母后的心在哭。”
淑妃抱住了明苏,伏在她稚嫩的肩上,泪水很快将她的衣衫浸湿。
她知道的,这些年,她不守规矩,不与外界往来,却仍过得安安稳稳的,无人敢对她有一丝不敬,全是皇后在支应,是她替她挡下外面的纷纷扰扰,让她过安稳的日子。
淑妃依然忍不住去想她是否有情,可又不敢去想。
过了几日,她将明苏送去了仁明殿,对明苏说:“母后的学问很深,明苏跟着母后念书可好?”
明苏很乖,她的话,她从无违背,她点头,又笑,奶声奶气道:“母妃学问也很深。”
淑妃摇头:“母妃只懂皮毛。”
“可是母妃每日都看书。”
“母妃看的书都是母后看过的。母妃想跟着她,可是永远跟不上。”
明苏似懂非懂。
自那日起,她白日在仁明殿,傍晚,淑妃便来接她回去。
她从来不入仁明殿,只站在外头,便如皇后送明苏,从来不送出门,只在门内。
她们仍未再见,却开始一同抚养一个孩子。
淑妃偶尔会想,要什么时候才能得皇后娘娘一句允诺的,她会认为明苏是她的孩子吗。
她总想着此事,但觉得她只怕永远都得不到皇后的只言片语。
谁知那日却突然降临。
皇后危难之际,令人送来那纸书信,上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保重自身,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她终于给了她这句她心心念念想要的话。
而自那之后,她们便阴阳两隔。
宫中朝中全变了,仁明殿上了锁,这世间一切都变了。
直到五年后,皇帝再立新后,淑妃早早地去了仁明殿,她看着那殿中熟悉的一景一物,近乎贪婪地看,那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请安散后,她去了后园,便见园中芍药与兰草相依而立,一如往昔。
她仿佛看到当年,皇后便站在此地,望着她像望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叹息着道:“我是皇后,方不能随心所欲。”
她又仿佛听见耳边,那人轻柔道:“阿嫣,你可明白了?我心中有你。”
淑妃不知自己是怎么挨过那一年又一年的,她与这世间实在没有留恋了。
起初锁住她的,是皇后的那句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如何才是照看好了,她总想着这句话。
后来明苏登基,和那位太后相爱,她们定下终身,不再避讳,渐渐地。
除了名分,她们什么都有了,宫中众人渐渐改口,不再称太后,只称娘娘,而后连朝中大臣也如此般改口。
世间默认了她们相配。
如此,便该算是照看好了吧。淑妃去了仁明殿,在那一株松树下挖出一坛兰花酿。
这是最后一坛,是阿岚当年埋在树下,还未来得及起出来的。
埋了十余年了,已称得上陈酿。
只是,不知那人不在眼前,她一人独饮,这一回能让她醉几载。
她抱着酒坛入殿,将宫人都留在了殿外,她留了书信在南薰殿,明苏看过,不会为难这些宫人。
她走入寝殿,就在当年她伏着皇后娘娘膝头的地方,用白玉盏为自己斟了一盏酒,往酒中添了带来的药。
意识模糊前,她仿佛看到了那人在她身边坐下,轻轻叹息。
皇后娘娘。她轻声唤道。
那人容色温婉,目光里含着浅浅的笑意,抬手抚摸着她的头发,一如当年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好啦,全文完结了。
只是偶尔午夜梦回,想起兰花酿,想起校场,想起纸笺上那人亲手写下的字,想起诗会上,她凑到她耳边,帮她作弊,想起她用了药,眉头紧皱,那样端庄的一个人,竟是怕苦,想起许许多多,想得日日夜夜都撕裂心扉。
直到那一日,她带着明苏在御花园里玩,错眼不见,明苏就跑远了。
她追过去,便见转角处,明苏站在皇后身前。
皇后蹲下来,柔声问她:“你是明苏吗?”
明苏那年三岁,口齿已很清晰了,她并不怕皇后,望着她,点了点头。
“你母妃哪里去了?”皇后又问。
明苏依然没说话。
皇后并不见怪,她替明苏理了理衣裳,又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唤了名眼生的宫娥上前,吩咐道:
“带公主去寻淑妃。”
宫娥福身道是,牵了明苏的手,就要走。
皇后道了声:“慢着……”
二人又停下。
皇后走到明苏身前,细细地看了看她,伸手抱住她,抱了许久方松开。
而后温声道:“明苏要乖,要孝顺你母妃,明白吗?”
明苏点了点头,她笑着道:“母妃说,明苏也要孝顺母后,就像孝顺她一样,你是我母后吗?”
皇后点头,她没说话了,淑妃躲在一丛茂密的树后,看不清她的容色。
直到回了南薰殿,明苏道:“母妃,母后好像哭了。”
淑妃勉强弯了唇角,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掉眼泪了吗?”
明苏摇了摇头:“没有掉眼泪,可是明苏觉得母后很伤心,母后的心在哭。”
淑妃抱住了明苏,伏在她稚嫩的肩上,泪水很快将她的衣衫浸湿。
她知道的,这些年,她不守规矩,不与外界往来,却仍过得安安稳稳的,无人敢对她有一丝不敬,全是皇后在支应,是她替她挡下外面的纷纷扰扰,让她过安稳的日子。
淑妃依然忍不住去想她是否有情,可又不敢去想。
过了几日,她将明苏送去了仁明殿,对明苏说:“母后的学问很深,明苏跟着母后念书可好?”
明苏很乖,她的话,她从无违背,她点头,又笑,奶声奶气道:“母妃学问也很深。”
淑妃摇头:“母妃只懂皮毛。”
“可是母妃每日都看书。”
“母妃看的书都是母后看过的。母妃想跟着她,可是永远跟不上。”
明苏似懂非懂。
自那日起,她白日在仁明殿,傍晚,淑妃便来接她回去。
她从来不入仁明殿,只站在外头,便如皇后送明苏,从来不送出门,只在门内。
她们仍未再见,却开始一同抚养一个孩子。
淑妃偶尔会想,要什么时候才能得皇后娘娘一句允诺的,她会认为明苏是她的孩子吗。
她总想着此事,但觉得她只怕永远都得不到皇后的只言片语。
谁知那日却突然降临。
皇后危难之际,令人送来那纸书信,上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保重自身,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她终于给了她这句她心心念念想要的话。
而自那之后,她们便阴阳两隔。
宫中朝中全变了,仁明殿上了锁,这世间一切都变了。
直到五年后,皇帝再立新后,淑妃早早地去了仁明殿,她看着那殿中熟悉的一景一物,近乎贪婪地看,那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请安散后,她去了后园,便见园中芍药与兰草相依而立,一如往昔。
她仿佛看到当年,皇后便站在此地,望着她像望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叹息着道:“我是皇后,方不能随心所欲。”
她又仿佛听见耳边,那人轻柔道:“阿嫣,你可明白了?我心中有你。”
淑妃不知自己是怎么挨过那一年又一年的,她与这世间实在没有留恋了。
起初锁住她的,是皇后的那句照看好我们的孩子。
如何才是照看好了,她总想着这句话。
后来明苏登基,和那位太后相爱,她们定下终身,不再避讳,渐渐地。
除了名分,她们什么都有了,宫中众人渐渐改口,不再称太后,只称娘娘,而后连朝中大臣也如此般改口。
世间默认了她们相配。
如此,便该算是照看好了吧。淑妃去了仁明殿,在那一株松树下挖出一坛兰花酿。
这是最后一坛,是阿岚当年埋在树下,还未来得及起出来的。
埋了十余年了,已称得上陈酿。
只是,不知那人不在眼前,她一人独饮,这一回能让她醉几载。
她抱着酒坛入殿,将宫人都留在了殿外,她留了书信在南薰殿,明苏看过,不会为难这些宫人。
她走入寝殿,就在当年她伏着皇后娘娘膝头的地方,用白玉盏为自己斟了一盏酒,往酒中添了带来的药。
意识模糊前,她仿佛看到了那人在她身边坐下,轻轻叹息。
皇后娘娘。她轻声唤道。
那人容色温婉,目光里含着浅浅的笑意,抬手抚摸着她的头发,一如当年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好啦,全文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