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自觉地,克利夫向地球、月亮和远去的飞船投去迅疾的一瞥,毅然松开了安全索挂扣,安全索摇摇晃晃渐渐远去。现在,他是彻底孤单单了。离地球25万英里,距月亮也有2000多英里,除了等待别无他法。在得知能否活下来前可能还会等两个半小时——假使他自己的身体能完成火箭未完成的任务的话。
星星在身边缓缓升起又落下,克利夫突然想起了先前那种熟悉的感觉的由来。他读过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已过去好多年了,可是谁能忘掉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呢?
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受困被大涡流困住了,在里面打转直到末日来临;同样放弃了交通工具以求死里逃生。虽然引发的原因完全不同,相似之处倒也明显。爱伦坡书中的渔夫把一个桶拴在自己身上,因为粗短的中空物体在巨大的漩涡中会比整船下吸的速度更慢——真是一次流体学原理的绝妙运用。克利夫只希望这次用在他自己身上的天体力学原理一样会令人鼓舞。
跳离飞船时的速度有多快?肯定相当于时速五英里。用天文学的标准衡量这速度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将他送入新轨道——范凯塞尔向他保证过,距月球几英里。余地不大,不过在这没有空气的世界里却也够了——不会有大气来拽扯他。
忽然,克利夫心头一紧,十分内疚:他还没给迈拉再打电话。这都怪范。这个工程师催他上路,根本不留时间给他想想自己的事儿。不过范是对的,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只能考虑自己。这个人的整个身心都必须全神贯注于如何求生存,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卿卿我我的爱情。
现在克利夫正奔向月亮的背阳面。在他的注视下,白晃晃的弦月一点点地缩小了。让人不能直视的日轮正在飞速地降下月亮的弧顶,弦月缩成了弯弓一样的一线光亮;这张弓在星辰的映衬下碎成了十几颗璀璨的亮晶晶的珠子,一闪一闪的,克利夫进入了月球的阴影之中。
随着太阳的离去,地球光比开始更亮了,当克利夫在轨道中旋转时,他的太空服也镀上了一层银霜。每转一圈大约要用10秒钟,他无法停止旋转,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转动带来的变换的图景。用不着时不时去瞥瞥太阳,分散注意力,他可以观察那些先前只有成百颗现在已数以千计的星星。往日那些熟悉的星座隐没了,群星争辉,甚至最亮的行星也难于分辨出来。
月亮黯淡的背面置于群星的背景下,尤如月蚀的阴影,他向月球落去,这影像也越来越大。每时每刻都有些星星,明亮的或微弱的,滑过月亮边缘落向它的背面,眨着眼睛没了踪影。就好像空中长了个黑洞,正在吞噬着天宇。
没有任何迹象在显示他的移动和时间的流逝,除了自身有规律的10秒一次的旋转。当克利夫发现离开飞船已经半个小时,他感到十分惊讶。他试图在群星中找寻飞船,但没成功。目前它该在他身后几英里的地方。不过它很快就会赶到克利夫前头,因为它在更低的轨道上运行,而且会第一个到达月球。
克利夫依然对这似梦非梦的情形有些迷惑:过去几小时的精神紧张加上失重带来的适意,然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呼吸气流几乎很难察觉地在轻语,如催眠般,克利夫只觉身轻如燕,他很快睡着了。
当他在潜意识的促使下睁开眼时,地球已经靠近了月亮的边缘,面前的景象差点又一次引起克利夫的自悲自怜,有一刻他甚至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控制内心的情感。这将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地球,因为他的轨道正将他带回到月球“远点”,那是地球光永远照不到的地方,晶莹的南极洲的冰帽,赤道云带,太平洋上耀眼的日照……所有这一切都将在转眼间沉入月球山脉的背面。它们离去了,他将既不会有太阳也不会有地球的光芒来照亮自己,下面那片什么看不清的黑乎乎的地面让他的眼睛非常难受。
真令人不敢相信,一群星星出现在月球阴面的里面。不可能有星星是那样的。克利夫诧异地紧盯着它们足有几秒钟后,才意识到他正经过“远点定居点”的上方,就在他们城市的加压圆顶之下,人们正在等待着月夜的结束,他们美美地睡觉,努力工作,堕入爱河,休息放松,吵吵闹闹。他们会知道他——克利夫吗?知道他正像颗肉眼看不见的流星掠过头顶吗?答案很明显,因为眼下整个月球和地球一定都知道了他的困窘境遇。也许他们正在用雷达和望远镜在寻找他,不过恐怕他们来不及捕捉到他了。几秒钟内,这座不知名的城市在视野中消失,克利夫又独自一人抵临“远点”上空。
要判断与正在飞过的旷野上的高度根本不可能,因为没有标尺刻度也没有透视感。有时看上去,他一伸手就可触及那片掠过的黑暗,而实际上他知道,自己距月球表面还有好多好多英里。但克利夫更明白他还在继续下落,随时都有火山壁或密密匝匝隐藏着朝天的月亮山可能把他从天空中攫了去。
克利夫最害怕的危险——最后的障碍就在前方某个黑暗之处。越过“远点”的腹地,自北向南跨过赤道,是“苏维埃山脉”,连绵一千多英里,构成了一道巨大的墙。1959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它就被发现了,克利夫还记得当他第一次看见第一张有关“月球卫星3号”的模糊的相片时的激动心情。他从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飞向那些山脉,还要等它们来决定自己的生死。
星星在身边缓缓升起又落下,克利夫突然想起了先前那种熟悉的感觉的由来。他读过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已过去好多年了,可是谁能忘掉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呢?
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受困被大涡流困住了,在里面打转直到末日来临;同样放弃了交通工具以求死里逃生。虽然引发的原因完全不同,相似之处倒也明显。爱伦坡书中的渔夫把一个桶拴在自己身上,因为粗短的中空物体在巨大的漩涡中会比整船下吸的速度更慢——真是一次流体学原理的绝妙运用。克利夫只希望这次用在他自己身上的天体力学原理一样会令人鼓舞。
跳离飞船时的速度有多快?肯定相当于时速五英里。用天文学的标准衡量这速度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将他送入新轨道——范凯塞尔向他保证过,距月球几英里。余地不大,不过在这没有空气的世界里却也够了——不会有大气来拽扯他。
忽然,克利夫心头一紧,十分内疚:他还没给迈拉再打电话。这都怪范。这个工程师催他上路,根本不留时间给他想想自己的事儿。不过范是对的,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只能考虑自己。这个人的整个身心都必须全神贯注于如何求生存,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卿卿我我的爱情。
现在克利夫正奔向月亮的背阳面。在他的注视下,白晃晃的弦月一点点地缩小了。让人不能直视的日轮正在飞速地降下月亮的弧顶,弦月缩成了弯弓一样的一线光亮;这张弓在星辰的映衬下碎成了十几颗璀璨的亮晶晶的珠子,一闪一闪的,克利夫进入了月球的阴影之中。
随着太阳的离去,地球光比开始更亮了,当克利夫在轨道中旋转时,他的太空服也镀上了一层银霜。每转一圈大约要用10秒钟,他无法停止旋转,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转动带来的变换的图景。用不着时不时去瞥瞥太阳,分散注意力,他可以观察那些先前只有成百颗现在已数以千计的星星。往日那些熟悉的星座隐没了,群星争辉,甚至最亮的行星也难于分辨出来。
月亮黯淡的背面置于群星的背景下,尤如月蚀的阴影,他向月球落去,这影像也越来越大。每时每刻都有些星星,明亮的或微弱的,滑过月亮边缘落向它的背面,眨着眼睛没了踪影。就好像空中长了个黑洞,正在吞噬着天宇。
没有任何迹象在显示他的移动和时间的流逝,除了自身有规律的10秒一次的旋转。当克利夫发现离开飞船已经半个小时,他感到十分惊讶。他试图在群星中找寻飞船,但没成功。目前它该在他身后几英里的地方。不过它很快就会赶到克利夫前头,因为它在更低的轨道上运行,而且会第一个到达月球。
克利夫依然对这似梦非梦的情形有些迷惑:过去几小时的精神紧张加上失重带来的适意,然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呼吸气流几乎很难察觉地在轻语,如催眠般,克利夫只觉身轻如燕,他很快睡着了。
当他在潜意识的促使下睁开眼时,地球已经靠近了月亮的边缘,面前的景象差点又一次引起克利夫的自悲自怜,有一刻他甚至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控制内心的情感。这将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地球,因为他的轨道正将他带回到月球“远点”,那是地球光永远照不到的地方,晶莹的南极洲的冰帽,赤道云带,太平洋上耀眼的日照……所有这一切都将在转眼间沉入月球山脉的背面。它们离去了,他将既不会有太阳也不会有地球的光芒来照亮自己,下面那片什么看不清的黑乎乎的地面让他的眼睛非常难受。
真令人不敢相信,一群星星出现在月球阴面的里面。不可能有星星是那样的。克利夫诧异地紧盯着它们足有几秒钟后,才意识到他正经过“远点定居点”的上方,就在他们城市的加压圆顶之下,人们正在等待着月夜的结束,他们美美地睡觉,努力工作,堕入爱河,休息放松,吵吵闹闹。他们会知道他——克利夫吗?知道他正像颗肉眼看不见的流星掠过头顶吗?答案很明显,因为眼下整个月球和地球一定都知道了他的困窘境遇。也许他们正在用雷达和望远镜在寻找他,不过恐怕他们来不及捕捉到他了。几秒钟内,这座不知名的城市在视野中消失,克利夫又独自一人抵临“远点”上空。
要判断与正在飞过的旷野上的高度根本不可能,因为没有标尺刻度也没有透视感。有时看上去,他一伸手就可触及那片掠过的黑暗,而实际上他知道,自己距月球表面还有好多好多英里。但克利夫更明白他还在继续下落,随时都有火山壁或密密匝匝隐藏着朝天的月亮山可能把他从天空中攫了去。
克利夫最害怕的危险——最后的障碍就在前方某个黑暗之处。越过“远点”的腹地,自北向南跨过赤道,是“苏维埃山脉”,连绵一千多英里,构成了一道巨大的墙。1959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它就被发现了,克利夫还记得当他第一次看见第一张有关“月球卫星3号”的模糊的相片时的激动心情。他从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飞向那些山脉,还要等它们来决定自己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