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要不说人保鹿大师在后宫混的最好,瞧瞧这口才。
果然皇上龙颜大悦。
六宫妃嫔无论心思如何,此时自然也跟着叩首,恭喜皇上皇后。
太后的笑容是真心散发出来,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是关也关不住的喜庆,她推了推皇上:“喜讯传出去,前朝大臣们也等着恭贺皇上吧。皇上只管去,哀家在这里礼佛。”
然后又命身边的孟姑姑亲自去看望皇后:“告诉皇后好好歇着,佛诞大礼结束后,哀家就去看她。”
皇上回到养心殿时,高静姝已经带了孙大夫在等着了。
一见皇上,孙大夫腿软的像面条,赶紧又跪了。
皇上一手扶起请安的贵妃,另一手摆了摆:“起来吧。”
孙大夫:……起不来。
果然听贵妃在旁道:“皇上将人家吓成那样,孙大夫肯定是怕的起不来身了。”
皇上的语气柔和又无奈:“是,只有你不怕。”
高静姝实话实说:“臣妾也怕的不行不行的。”
皇上一笑,先对孙大夫道:“从今后,你就留在宫中服侍皇后吧。”
虽然带了个“吧”,但孙大夫知道,这就是圣旨,肯定无可转圜。
还好她早有心理准备,富察氏族人也跟她说过此事。
孙大夫早就自梳了不嫁人,无儿无女一身轻松,富察家给足了她娘家银子,娘家也乐得没有个老姑娘在家里惹人非议。
虽说孙大夫接生很好,但也不是总有人要生孩子啊,有时一月不开张还要吃娘家的饭。
况且孙大夫接生过的人家,有的因心里有鬼,就私下里传言,这个大夫有点妖邪,最好不要用。
于是孙家还有点嫌弃孙大夫,此次见京中大官要人,非常痛快的把她送走了。
孙大夫觉得留在宫里,只要不再面圣,那真是处处合心意。
皇上又赏了她黄金百两,给了个皇后身边四品女官的名头,然后就让她告退。
李玉忙上来跟小福子两个扶起孙大夫,送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皇上与贵妃。
两人对视的瞬间,高静姝不知怎的眼眶就红了,她再次退后福身:“臣妾多谢皇上。”
为他那一道圣旨。
皇上喉间一滚,压下自己几乎失控的情绪。
“是朕要多谢你。”皇上轻微一顿:“可惜这件事,朕无法宣之于口,否则未免引起诸多非议,皇后生子难产不是件吉利的事情,何况在母体上动刀——传出去哪一件都会被渲染成另一番样子,小人之口最难堵住。”
皇上今日大喜的神色里也忍不住掺了一点森然:“朕最知流言之祸。只因皇玛法骤然驾崩,身前只有隆科多。为此,明明皇阿玛的皇位来的正当无比,也难免沾上得位不正的污名。皇阿玛命《大义觉迷录》颁布天下,本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谁知天下人都只爱看热闹,传的越发不堪!”
高静姝低头:确实,雍正爷的得位之旅,一向为人所议论。
对汉人来说,满人这种笑话就更爱看了。
彼时还有汉人到处宣扬雍正帝的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笔杆子耍的很好,就是为人有点蠢,居然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复明,被岳钟琪当场拿下交给雍正爷。
这给雍正爷气的,深恨自己清白受到了侮辱,于是索性发行一本书自证清白。
这本《大义觉迷录》属于官方文件,要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还必须按着日子给老百姓讲解,甚至连最初传言此事的逆贼曾静,雍正爷都忍住没杀,派他到全国各地巡讲。
本想着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也是教化愚民还自己清白。
谁料天下人还是爱看热闹的多,本来很多人民群众不认字不懂国家大事的,但后来经皇帝派人到处科普,大家就都开始讨论。
哦,为什么要强调你的皇位正?那肯定是因为不正!
你们满人皇帝抢了我们汉人的天下,果然骨子里就不是好人,也造亲爹的反,抢亲爹的皇位!
传言反而愈演愈烈,还衍生出了好几个关于雍正帝篡位的具体操作版本。
只是雍正帝在位的时候,无人敢说罢了。
皇上目光里尽是厌恶痛恨:“所以朕一登基就禁了这本书,也禁止世人再谈论此事,违着杀无赦。”
“这世上前明余孽不绝,蛊惑民心。所以朕不会传出去一点异常宫闱事端,尤其是事涉皇后和嫡子。”
他心中冷笑:朕不是父皇,才不需要那起子逆贼说好话,朕只要他们永远说不出话来。
“朕的皇后平安生产,朕的嫡子诞于佛诞日有大福气,这才是天下臣民需要知道的。”
皇上望着贵妃,眉目间森冷褪去:“只是委屈了你,这次有这样大的功劳,却永不会被人知道。连皇额娘,朕都不会告诉她。”
高静姝摇头,难得真心实意道:“不,不委屈,臣妾多谢皇上护着臣妾。”
她渐渐意识到,这个手术虽然好,但或许确实不到它该出现的时代。
阻止女人的,从不仅仅是缺一个女医,而是根深蒂固的世俗。只看孙大夫在当地明明救了人,却还被救过的人污蔑就可知了,世间人都以此为不洁不利之事,就算因此活命,也要死死捂着不肯说,还要反诬救命恩人。
果然皇上龙颜大悦。
六宫妃嫔无论心思如何,此时自然也跟着叩首,恭喜皇上皇后。
太后的笑容是真心散发出来,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是关也关不住的喜庆,她推了推皇上:“喜讯传出去,前朝大臣们也等着恭贺皇上吧。皇上只管去,哀家在这里礼佛。”
然后又命身边的孟姑姑亲自去看望皇后:“告诉皇后好好歇着,佛诞大礼结束后,哀家就去看她。”
皇上回到养心殿时,高静姝已经带了孙大夫在等着了。
一见皇上,孙大夫腿软的像面条,赶紧又跪了。
皇上一手扶起请安的贵妃,另一手摆了摆:“起来吧。”
孙大夫:……起不来。
果然听贵妃在旁道:“皇上将人家吓成那样,孙大夫肯定是怕的起不来身了。”
皇上的语气柔和又无奈:“是,只有你不怕。”
高静姝实话实说:“臣妾也怕的不行不行的。”
皇上一笑,先对孙大夫道:“从今后,你就留在宫中服侍皇后吧。”
虽然带了个“吧”,但孙大夫知道,这就是圣旨,肯定无可转圜。
还好她早有心理准备,富察氏族人也跟她说过此事。
孙大夫早就自梳了不嫁人,无儿无女一身轻松,富察家给足了她娘家银子,娘家也乐得没有个老姑娘在家里惹人非议。
虽说孙大夫接生很好,但也不是总有人要生孩子啊,有时一月不开张还要吃娘家的饭。
况且孙大夫接生过的人家,有的因心里有鬼,就私下里传言,这个大夫有点妖邪,最好不要用。
于是孙家还有点嫌弃孙大夫,此次见京中大官要人,非常痛快的把她送走了。
孙大夫觉得留在宫里,只要不再面圣,那真是处处合心意。
皇上又赏了她黄金百两,给了个皇后身边四品女官的名头,然后就让她告退。
李玉忙上来跟小福子两个扶起孙大夫,送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皇上与贵妃。
两人对视的瞬间,高静姝不知怎的眼眶就红了,她再次退后福身:“臣妾多谢皇上。”
为他那一道圣旨。
皇上喉间一滚,压下自己几乎失控的情绪。
“是朕要多谢你。”皇上轻微一顿:“可惜这件事,朕无法宣之于口,否则未免引起诸多非议,皇后生子难产不是件吉利的事情,何况在母体上动刀——传出去哪一件都会被渲染成另一番样子,小人之口最难堵住。”
皇上今日大喜的神色里也忍不住掺了一点森然:“朕最知流言之祸。只因皇玛法骤然驾崩,身前只有隆科多。为此,明明皇阿玛的皇位来的正当无比,也难免沾上得位不正的污名。皇阿玛命《大义觉迷录》颁布天下,本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谁知天下人都只爱看热闹,传的越发不堪!”
高静姝低头:确实,雍正爷的得位之旅,一向为人所议论。
对汉人来说,满人这种笑话就更爱看了。
彼时还有汉人到处宣扬雍正帝的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笔杆子耍的很好,就是为人有点蠢,居然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复明,被岳钟琪当场拿下交给雍正爷。
这给雍正爷气的,深恨自己清白受到了侮辱,于是索性发行一本书自证清白。
这本《大义觉迷录》属于官方文件,要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还必须按着日子给老百姓讲解,甚至连最初传言此事的逆贼曾静,雍正爷都忍住没杀,派他到全国各地巡讲。
本想着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也是教化愚民还自己清白。
谁料天下人还是爱看热闹的多,本来很多人民群众不认字不懂国家大事的,但后来经皇帝派人到处科普,大家就都开始讨论。
哦,为什么要强调你的皇位正?那肯定是因为不正!
你们满人皇帝抢了我们汉人的天下,果然骨子里就不是好人,也造亲爹的反,抢亲爹的皇位!
传言反而愈演愈烈,还衍生出了好几个关于雍正帝篡位的具体操作版本。
只是雍正帝在位的时候,无人敢说罢了。
皇上目光里尽是厌恶痛恨:“所以朕一登基就禁了这本书,也禁止世人再谈论此事,违着杀无赦。”
“这世上前明余孽不绝,蛊惑民心。所以朕不会传出去一点异常宫闱事端,尤其是事涉皇后和嫡子。”
他心中冷笑:朕不是父皇,才不需要那起子逆贼说好话,朕只要他们永远说不出话来。
“朕的皇后平安生产,朕的嫡子诞于佛诞日有大福气,这才是天下臣民需要知道的。”
皇上望着贵妃,眉目间森冷褪去:“只是委屈了你,这次有这样大的功劳,却永不会被人知道。连皇额娘,朕都不会告诉她。”
高静姝摇头,难得真心实意道:“不,不委屈,臣妾多谢皇上护着臣妾。”
她渐渐意识到,这个手术虽然好,但或许确实不到它该出现的时代。
阻止女人的,从不仅仅是缺一个女医,而是根深蒂固的世俗。只看孙大夫在当地明明救了人,却还被救过的人污蔑就可知了,世间人都以此为不洁不利之事,就算因此活命,也要死死捂着不肯说,还要反诬救命恩人。